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练习)(含解析)——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练习)(含解析)——2024届初中中考历史复习(统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9 21:29:11

文档简介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目录
【考点过关练】
考点 01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考点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考点 03 太平天国运动
【真题实战练】
【重难创新练】
考点 0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 .清道光十六年(1838 年),少卿许乃济针对鸦片问题上书道光帝, 建议“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 听任民间吸食…… 内地得随处种植”。道光帝令各地对其进行讨论,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对此连连叫好,
广东等地官员对此激烈反对和抨击。据此可知当时( )
A .个别清朝官员已被英国收买 B .道光皇帝有意放弃禁烟政策
C .战争失败使清政府自甘堕落 D .林则徐面临的局势复杂艰难
2 .《瀛环志略》是徐继畲撰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 1844 年初稿介绍英国时用了 2429 字, 其中 使用了 21 个“夷”字;而 1848 年最后出版时,作者用了 7620 字的篇幅介绍英国,通篇未见一个“夷”字。这
说明当时中国( )
A .从仇视西方转向崇尚外洋 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3 .鸦片战争后,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兴办工商业、倾销商品、操纵市场、把持海关等。这说明
( )
A .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B .中国独立主权完整遭到破坏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 .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发生改变
4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一地贸易。首先改变这一贸易局面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考点 02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 .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
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 由此可知这场侵华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6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虎门销烟》和《圆明园遗址》。有人说, 虎门销烟和火烧圆明园“两把大火” ,拥有不
同的色彩。对此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
A .虎门销烟黑色之烟,火烧圆明园红色之火
B .前者扭转经济贸易逆差,后者促进民族整体觉醒
C .虎门销烟国人所兴,火烧圆明园外敌所为
D .前者彰显民族正义之举,后者昭示外敌入侵之耻
7 .示意图反映出,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
①数量增加 ②分布范围更广 ③集中在北方沿海 ④沿长江向内地延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在 1858 年, 一位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
的,他的理由是
A .沙皇俄国武力比中国强大 B .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
C .这是中俄《瑷珲条约》规定的 D .这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
9 .(2023·广东广州 · 统考中考真题)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 1864 年 约有 150 家, 19 世纪末增至 552 家, 分布于 25 个通商口岸, 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
迅速增多是由于( )
A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辛丑条约》的危害
C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考点 03太平天国运动
10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 “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 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
的大炮。 ”这段论述中的“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
A .虎门销烟 B .金田起义 C .鸦片战争 D .五四运动
11 .下面讨伐檄文的发布者应该是( )
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战役,皆以兄弟称之, ……此外凡 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 —— 《讨粤匪檄》
A .英法联军 B .清政府 C .袁世凯 D .孙中山
12 .太平天国的建国方案是“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对这
一建国方案评论,不正确一项是( )
A .这一方案带很大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B .这一方案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要求,在实践中有很强号召力
C .这一方案出自《天朝田亩制度》
D .这一方案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尝试
13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 )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作为 斗争目标。
A .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C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B .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 .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一、选择题
1 .(2023·内蒙古兴安盟 · 统考中考真题) “ 随着一声炮响, 一纸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从封建社
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中“一声炮响”和“一纸条约”分别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2 .(2023·辽宁锦州 · 统考中考真题)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记载了一位英国人的话: “鸦片贩子在腐蚀、 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 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伟大胜利的民
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3 .(2023·广东 · 统考中考真题)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 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鸦片战
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4 .(2023·湖北武汉 · 统考中考真题) 1839 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 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 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
明,林则徐禁烟时( )
A .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 .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C .办事干练,善于合作 D .清正廉洁,成效卓著
5 .(2023·甘肃天水 · 统考中考真题) 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 ;战
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 .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 .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 .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6 .(2022·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鸦片战争(1840-1842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
五处为通商口岸 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瑷珲条约》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 60 多万平方千米
A .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2022·山东菏泽 · 统考中考真题) “ 东交民巷从 1860 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 里…… (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
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2022·云南 · 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
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 .八国联军侵华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9 .(2022·江苏苏州 · 统考中考真题) “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
京。 ”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
10 .(2022 年黑龙江)“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 ……”这首歌
谣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农民战争(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李自成起义 D .黄巾起义
二、综合题
11 .(2020·湖南郴州 · 统考中考真题)中学生都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
气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版运出洋,绝不靳
惜(吝啬),恩莫大.
——摘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婚土稿》
材料二 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查)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
具如西人极藐水师.
——摘自(魏源集)(上册)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839 年 3 月,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 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 逮捕烟贩, 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 子,限期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林则徐下令 封仓, 停止中英贸易, 派兵封锁洋馆。义律无奈之下命令英商上缴鸦片。从 4 月至 5 月, 林则徐收缴了 110
多万千克鸦片。从 6 月 3 日至 25 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积极进行战备, 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 可乘而北上发难。由于投降派诬害被年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策防备沙俄对中国
西北的侵略。 “ 萌州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必修 1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评价林则徐。
12 .(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 社团学生考察遗址公园
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 ③金中都公园
围绕元大都土城墙 遗址修建。公园里面有 以战马群为核心的“鞍疆 以明代城墙为核心而 建,其中东便门的一段城墙 保存相对完整,城墙内为夯 以“金中都”建城文化为主题, 选址于当年皇城 故址。仿建金代建筑, 体现了“唐风宋制” 的营建法 式;设置营城建都、金人游牧等景点
盛世”景观,有忽必烈、 马可 · 波罗等人物雕像, 还有体现交易中使用的 大量铜钱的雕塑 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高约 30 米,上有 144 个射箭用的 窗口
(1)社团学生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顺序应为 。(写序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
示例:②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活动二 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2)依据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
活动三 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
路县故城是 2016 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 因与秦 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 。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出土文物丰富。 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
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 2017 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
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 年 4 月第 4 期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
由。
1 .(考法:档案文献类)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
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流毒,为害甚巨】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 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 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 杀
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 《炮子谣》
【虎门禁烟,扬眉吐气】
材料二
【战火燃起,国门洞开】
材料三 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 “1842 年 8 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 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 1843 年 10 月,
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
【铭记历史,提升认识】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
最初的一步。 ……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鸦片走私,中国有何
反应?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2 .(考法:史学研究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收集】
③(1842 年)7 月 21 日,我们奉命以现有的兵力向敌军进攻;现在到达的人数约计 1000 人,配有3门小
型野炮。 ……敌军阵中旌旗林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有弓箭手,有手持长矛的兵士,看起来很奇
特。 …… 我军在城内的进攻遭到了敌军最顽强的抵抗,这完全出乎总司令的意料,他们在许多场合中都是
寸土必争的。镇江城被占领后,清军总司令海龄首先自杀。
——摘编自康宁加木《鸦片战争——在华作战回忆录》
④有学者认为, 《南京条约》在具体谈判中以保面子为主,以争地、争银子次之。条约签订后,道光皇
帝也长出了一口气,赞曰: “ 办理十分明白简易。 ”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盖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
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史料整理】
(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将以上四则史料进行归类。 (填序号)
A .文字史料: B .实物史料: C .影像史料: 。
按照史料价值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以上四则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有 (填序号)。
【史料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③中的清军在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却仍然失败的原因。
(3)指出史料④中统治者对待两个条约的态度,并谈谈你的认识。
3 .(考法:变化、趋势)识图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看下面图片和文字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示意图:
看一看
(1)材料一哪些材料属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直接证据”?
想一想
(2)材料一上述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存在着哪些局限?
材料二:被誉为“ 万园之园” 的圆明园因一场浩劫化为一片废墟。如今,这些残垣断壁承载的厚重记忆,
成为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伤痛。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残破前后的圆明园
(3)从材料二看,圆明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4)想一想:已成一片废墟的圆明园遗址蕴涵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目录
【考点过关练】
考点 01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考点 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考点 03 太平天国运动
【真题实战练】
【重难创新练】
考点 0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1 .清道光十六年(1838 年),少卿许乃济针对鸦片问题上书道光帝, 建议“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 听任民间吸食…… 内地得随处种植”。道光帝令各地对其进行讨论,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对此连连叫好,
广东等地官员对此激烈反对和抨击。据此可知当时( )
A .个别清朝官员已被英国收买 B .道光皇帝有意放弃禁烟政策
C .战争失败使清政府自甘堕落 D .林则徐面临的局势复杂艰难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少卿许乃济、道光帝、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广东等地官员对鸦片输入、吸食、种 植的不同态度,说明主张禁烟的林则徐面临的局势复杂艰难, D 项正确;许乃济建议鸦片照药材纳税,听 任民间吸食和种植, 只能说明他对鸦片大量输入和种植的危害认识不够, 无法说明他已被英国收买, 排除 A 项;道光帝令各地对其进行讨论说明道光帝对是否禁烟态度模糊,并无有意放弃禁烟政策之意,排除 B 项;
1838 年鸦片战争还没有开始,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瀛环志略》是徐继畲撰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著作。 1844 年初稿介绍英国时用了 2429 字, 其中 使用了 21 个“夷”字;而 1848 年最后出版时,作者用了 7620 字的篇幅介绍英国,通篇未见一个“夷”字。这
说明当时中国( )
A .从仇视西方转向崇尚外洋 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844 年初稿介绍英国时......使用了 21 个‘夷’字......通篇未见一个‘夷’字。 ”可知,这说明 当时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C 项正确;“通篇未见一个‘夷’字” ,不等同于崇洋,排除 A 项;材料的 主旨是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与“外交”无关,排除 B 项;根据材料“1848 年最后出版” ,结合所学,这时
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但尚未成为时代的潮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鸦片战争后, 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兴办工商业、倾销商品、操纵市场、把持海关等。这说明
( )
A .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B .中国独立主权完整遭到破坏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 .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发生改变
【答案】B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 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外国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获得在中国兴办工商业、倾销商品、操纵市场、把持海关等其产生的严重影响是使中 国独立主权完整遭到破坏, B 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相关信息,排除 A 项;割让香港岛 给英国,中国的领十完整遭到破坏,香港岛成为以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 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里并没有体现割让香港岛,排除 C 项;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古老的中国开始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进程,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4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外国商人在广州一地贸易。首先改变这一贸易局面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答案】A
【详解】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的公行即“十三行”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 1842 年,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5 口为通商口岸, 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A 项正确; 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不符合“首先” ,排除 B 项; 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的条款,排除 C 项;1915 年签订“二十一条” ,不符合“首先”,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考点 02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 .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
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 由此可知这场侵华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符合材料“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的信息, B 项正确;鸦片战 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 处通商口岸,没有涉及北方口岸的问题,排除 A 项;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进了北京城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没有要求清政府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与材料“北方口岸”不符,排除 C 项;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但是没有进入“首都” ,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6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虎门销烟》和《圆明园遗址》。有人说, 虎门销烟和火烧圆明园“两把大火” ,拥有不
同的色彩。对此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
A .虎门销烟黑色之烟,火烧圆明园红色之火
B .前者扭转经济贸易逆差,后者促进民族整体觉醒
C .虎门销烟国人所兴,火烧圆明园外敌所为
D .前者彰显民族正义之举,后者昭示外敌入侵之耻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 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 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 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火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 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 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
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 300 名太监、宫女、
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大火连烧 3 天 3 夜,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因此,
前者彰显民族正义之举,后者昭示外敌入侵之耻, D 项正确;虎门销烟黑色之烟,火烧圆明园红色之火,
指的是狭义大火的含义,排除 A 项; “ 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 B 项;虎门
销烟和火烧圆明园都是对外敌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7 .示意图反映出,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 )
①数量增加 ②分布范围更广 ③集中在北方沿海 ④沿长江向内地延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鸦片战争结束后,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开放 汉口、南京等地为通商口岸;在《在北京条约》中,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增加、分布范围更广、沿长江向内地延伸, B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
商口岸多数在长江中下游,③错误,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8 .在 1858 年, 一位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
的,他的理由是
A .沙皇俄国武力比中国强大 B .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
C .这是中俄《瑷珲条约》规定的 D .这是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58 年, 中俄签订了《瑷珲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地区划分给俄国, 故 C 正 确; A 说法错误;黑龙江以北是我国的领土,故排除 B 项; 《尼布楚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
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故 D 错误。故选 C。
9 .(2023·广东广州 · 统考中考真题)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 1864 年 约有 150 家, 19 世纪末增至 552 家, 分布于 25 个通商口岸, 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
迅速增多是由于( )
A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辛丑条约》的危害
C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 1864 年约有 150 家, 19 世纪末增至 552 家, 分布于 25 个通商口岸, 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 ,可知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
以来至 19 世纪末,在中国通商口岸出现的外资商行迅速增多,结合所学知识, 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打破了清政府“ 闭关锁国” 的状态, 强迫清政府开放了一系列 通商口岸, 因此外资商行逐渐增多, A 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 1901 年, 与题干涉及时间不符, 排除 B 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反而对外国商品贸易起到强烈的抵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 1851 年太
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考点 03太平天国运动
10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 “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 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
的大炮。 ”这段论述中的“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
A .虎门销烟 B .金田起义 C .鸦片战争 D .五四运动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推 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可知, 材料反映的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 间是从 1851 年——1864 年,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1851 年, 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金田起义标志着太 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B 项正确;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排除 A 项;这次起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排除 C 项;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1 .下面讨伐檄文的发布者应该是( )
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战役,皆以兄弟称之, ……此外凡 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 —— 《讨粤匪檄》
A .英法联军 B .清政府 C .袁世凯 D .孙中山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粤(广东) 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战役,皆以兄弟 称之, ……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 凡民之母皆姊妹”,可知意思是粤匪们剽窃外国人的思想, 崇信天主教。 上自伪君、伪相,下至军士、仆役,都以兄弟相称……其他所有人民的父亲,都只是兄弟,所有人民的母 亲,都只是姊妹,可知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洪秀全 屡试不第后, 1843 年在罗孝全的帮助下,洪秀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基督教中的 平等、互助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利用宗教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因此讨伐檄文的发布者应该是清政 府, B 项正确;英法联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与题干内容“粤(广东) 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 ,不 符,排除 A 项;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统治相关,与题干内容“粤(广东) 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 ,不符, 排除 C 项;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相关,与题干内容“粤(广东) 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
之教” ,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2 .太平天国的建国方案是“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对这
一建国方案评论,不正确一项是( )
A .这一方案带很大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B .这一方案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要求,在实践中有很强号召力
C .这一方案出自《天朝田亩制度》
D .这一方案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尝试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的建国方案是农民阶级提出来的,不是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来的, D 项符合题意,选择 D 项;这一建国方案强调绝对平均,带很大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A 项不符合 题意,排除 A 项;这一建国方案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要求,在实践中有很强号召力, B 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 B 项;这一建国方案出自《天朝田亩制度》,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 )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作为 斗争目标。
A .直接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B .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C .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D .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答案】C
【详解】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 为斗争目标。 ”指的是鸦片战争的失败, 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 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 之间的矛盾尖锐,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展革命力量, 发动了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 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C 项正确;直接导致了八国联 军的侵华战争的是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 提出“扶清灭洋” 的口号, 不以反清革命作为斗 争目标,排除 A 项;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和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
基督教文明无关,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
一、选择题
1 .(2023·内蒙古兴安盟 · 统考中考真题) “ 随着一声炮响, 一纸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从封建社
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中“一声炮响”和“一纸条约”分别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2 年 8 月,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开始 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一声炮响”和“一纸条约”指的是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A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排除 B 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排除 C 项;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2023·辽宁锦州 · 统考中考真题)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记载了一位英国人的话: “鸦片贩子在腐蚀、 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 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伟大胜利的民
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虎门销烟是 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项正确;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击 倭寇,排除 A 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排除 B 项;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
英勇牺牲,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2023·广东 · 统考中考真题)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 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鸦片战
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答案】A
【详解】据题干“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 日织一匹, 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 土布日贱, 计其所赢, 仅得往日之半’。”可知, 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 发展日趋艰难, A 项正 确;自强求富是 19 世纪 60 年 90 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 项;鸦片战争使民众的生活更加拮据,排
除 C 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 .(2023·湖北武汉 · 统考中考真题) 1839 年,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他雷厉风行, 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 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这表
明,林则徐禁烟时( )
A .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B .英勇善战,知难而进
C .办事干练,善于合作 D .清正廉洁,成效卓著
【答案】C
【详解】由材料“他雷厉风行, 沿途拜访有经验的士绅, 了解和掌握鸦片贩子的活动情况”可知, 林则徐雷厉 风行,办事干练;“到达广州后,他与邓廷桢、关天培等研究和商讨有效的解决办法。 ”可知,林则徐善于合 作, C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林则徐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排除 A 项;题干不能反映林则徐英勇善战,知
难而进,排除 B 项;题干没有涉及林则徐清正廉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2023·甘肃天水 · 统考中考真题) 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 ;战
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 .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 .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 .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 以土布为主……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 ,结合所学可知, 鸦片战争战败后, 随 着五口通商和关税协定,外国的洋布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挤占中国土布的市场,冲击了中国男耕女织的自 然经济,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A 项正确;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影响之一,列强攫取在华设厂特权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之后, 《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赔偿列 强 4.5 亿两白银, 以海关税作担保, 使得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而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由
此可知, BCD 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6 .(2022·山东青岛 · 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鸦片战争(1840-1842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 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瑷珲条约》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 60 多万平方千米
A .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 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 项正确 ;清朝是被迫开放的,排除 A 项;格努表格信息可以看 到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增多,排除 C 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后中国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
除 D 项。故选 B 项。
7 .(2022·山东菏泽 · 统考中考真题) “ 东交民巷从 1860 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 里…… (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 ‘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
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中“从 1860 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 ……”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 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B 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1842 年,排除 A 项;甲午中日
战争发生在 1894——1895 年,排除 C 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
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2022·云南 · 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
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 .八国联军侵华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结合 所学可知, 1856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夺财宝,为掩盖罪行,并放
火烧了圆明园, C 项正确;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9 .(2022·江苏苏州 · 统考中考真题) “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
京。 ”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了太平天国、清朝对 峙的局面, B 项正确;三元里人民抗英、 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 武昌起义是在武汉而不是在南京,排
除 ACD 三项。故选 B 项。
10 .(2022 年黑龙江)“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 ……”这首歌
谣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农民战争(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李自成起义 D .黄巾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天父天兄手段高, 打得清兵四处跑, 拿下南京立天国, 旗开得胜万民笑 ……”,再结合所 学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称“天王” ,1853 年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B 项正 确;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排除 A 项;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排除 C 项;黄巾起义,是
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二、综合题
11 .(2020·湖南郴州 · 统考中考真题)中学生都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
气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版运出洋,绝不靳
惜(吝啬),恩莫大.
——摘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婚土稿》
材料二 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打听、侦查)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
具如西人极藐水师.
——摘自(魏源集)(上册)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1839 年 3 月,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 一边进行海防的整顿工作, 逮捕烟贩, 一边通知外国鸦片贩 子,限期三天,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抗拒禁烟,唆使英商拒交鸦片。林则徐下令 封仓, 停止中英贸易, 派兵封锁洋馆。义律无奈之下命令英商上缴鸦片。从 4 月至 5 月, 林则徐收缴了 110
多万千克鸦片。从 6 月 3 日至 25 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面对英国借端武装侵略的局势,积极进行战备, 以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侵略者在广东一度无隙 可乘而北上发难。由于投降派诬害被年职遣戍新疆,他在那里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建策防备沙俄对中国
西北的侵略。 “ 萌州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精忠爱国的写照。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必修 1
(2)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评价林则徐。
【答案】
(1)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倡导积极了解西方。
(2)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
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
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同时林则徐具有历史前瞻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详解】
(1)材料一中林则徐仍然停留在对西方世界陌生错误的认识中,仍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外国人如果不食用 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没命,因此他主张通过禁止出口茶叶、大黄来制裁“外夷” 。但是在材料二中他却“ 日日 使人刺探(打听、侦查)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如西人极藐水师”认识到我方水师的
势弱,积极倡导了解西方。
(2)概括材料可知, 材料三反映的是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材料四反映的是林则徐在广州积极备战,
防范英国入侵。在被遣戍新疆后仍然忠心为国,积极发展地方经济,并远见卓识的献策防备沙俄。综合来
看,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 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达到他那时代和所处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峰。为此,后人崇敬和纪念他,把他
称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同时林则徐具有历史前瞻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2 .(2023·北京 · 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 社团学生考察遗址公园
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 ③金中都公园
围绕元大都土城墙 遗址修建。公园里面有 以战马群为核心的“鞍疆 盛世”景观,有忽必烈、 马可 · 波罗等人物雕像, 还有体现交易中使用的 大量铜钱的雕塑 以明代城墙为核心而 建,其中东便门的一段城墙 保存相对完整,城墙内为夯 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高约 30 米,上有 144 个射箭用的 窗口 以“金中都”建城文化为主题, 选址于当年皇城 故址。仿建金代建筑, 体现了“唐风宋制” 的营建法 式;设置营城建都、金人游牧等景点
(1)社团学生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顺序应为 。(写序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
示例:②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活动二 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2)依据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
活动三 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
路县故城是 2016 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 因与秦 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 。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出土文物丰富。 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 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 2017 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
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 年 4 月第 4 期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
由。
【答案】(1)③①②
示例:①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完成统一;元大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③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建城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体现了民族交融。
(2)从古代大型皇家园林到近代的废墟,再到现代的遗址公园。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示例:这一城市规划调整合理;它恰当处理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传承了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市
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金朝建立与 1117 年,元朝建立于 1271 年,明朝建立于 1368 年故序号为③① ②; 根据所学知识,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完成统一,元大都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建城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
(2)根据材料可知,圆明园经历了从古代大型皇家园林到近代的废墟,再到现代的遗址公园的这一变化过
程;根据所学知识,圆明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3)根据材料可知, 路县是根据秦汉时期的历史确立下来的, 秦汉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的建立与巩固;
根据材料“ 因为遗址的发现, 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 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 求。 2017 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可知,这一城市规划调整 合理;它恰当处理了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传承了历史文化,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城
市发展。
1 .(考法:档案文献类)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
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流毒,为害甚巨】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 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 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 杀
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 《炮子谣》
【虎门禁烟,扬眉吐气】
材料二
【战火燃起,国门洞开】
材料三 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 “1842 年 8 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 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 1843 年 10 月,
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
【铭记历史,提升认识】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
最初的一步。 ……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鸦片走私,中国有何
反应?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答案】(1)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削弱军 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
广东查禁鸦片。
(2)虎门销烟。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 2100 万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的税款必须经过
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答案必须是内容和影响互相对应)
(4)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经济上,白银外流,带来了清政府 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政治上,许多官员吸食鸦片,清政府更加腐败;军事上,许多鸦片吸食鸦片,削 弱军队战斗力;生活上,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这些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道光帝派力
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2)依据材料二图片场景可知虎门销烟。结合课本所学, 1839 年 6 月 3 日到 25 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 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森林,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
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 1842 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 的完整;赔款 2100 万元,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有利于
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缴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依据“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
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考法:史学研究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收集】
③(1842 年)7 月 21 日,我们奉命以现有的兵力向敌军进攻;现在到达的人数约计 1000 人,配有3门小
型野炮。 ……敌军阵中旌旗林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有弓箭手,有手持长矛的兵士,看起来很奇
特。 …… 我军在城内的进攻遭到了敌军最顽强的抵抗,这完全出乎总司令的意料,他们在许多场合中都是
寸土必争的。镇江城被占领后,清军总司令海龄首先自杀。
——摘编自康宁加木《鸦片战争——在华作战回忆录》
④有学者认为, 《南京条约》在具体谈判中以保面子为主,以争地、争银子次之。条约签订后,道光皇
帝也长出了一口气,赞曰: “ 办理十分明白简易。 ”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盖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
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史料整理】
(1)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将以上四则史料进行归类。 (填序号)
A .文字史料: B .实物史料: C .影像史料: 。
按照史料价值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以上四则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有 (填序号)。
【史料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③中的清军在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却仍然失败的原因。
(3)指出史料④中统治者对待两个条约的态度,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A③④; B②; C①②;①②。
(2)原因:武器落后,清朝统治者的昏庸和专制腐朽。
(3)态度:清朝统治者面对两个条约以保面子为主,从而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认识:我们应该正视问题,提升自己的实力。
【详解】(1)填写:结合所学可知,文字史料指的是历史上留下来的各种文字记录,③④符合 A;实物史 料是以有形的物质遗存形式出现的史料。②符合 B;影像史料建立在影像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是囊括照片、 电视、绘画、历史遗址、雕塑和纪实电影等在内的,以可视影像形式存在,并且能够记录历史真实面貌的
文献。①②符合 C。第一手史料, 也叫原始史料, 是历史发生最初的、最原始的记录。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史
书,都是后世参照不同的资料编写的。因此①②符合。
(2)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武器、政治制度等角度分析,如武器落后,清朝统治者的昏庸和专制腐朽。
(3)态度:根据材料“ 《南京条约》在具体谈判中以保面子为主”“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 其意盖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结合所学得出清朝统治者面对两个条约以保面子为主, 从而使中国丧
失了主权。
认识:从清政府的态度导致主权的丧失,可知,我们应该正视问题,提升自己的实力。
3 .(考法:变化、趋势)识图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看下面图片和文字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示意图:
看一看
(1)材料一哪些材料属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直接证据”?
想一想
(2)材料一上述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存在着哪些局限?
材料二:被誉为“ 万园之园” 的圆明园因一场浩劫化为一片废墟。如今,这些残垣断壁承载的厚重记忆,
成为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伤痛。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残破前后的圆明园
(3)从材料二看,圆明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4)想一想:已成一片废墟的圆明园遗址蕴涵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1)天王玉玺玺文(照片)、天王宝座(复制品)、《天朝田亩制度》。
(2)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统治阶级争夺权力。
(3)被焚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是一座理想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主要是教育后人、不忘国耻、热爱世界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王玉玺玺文(照片)、天王宝座(复制品)、《天朝田亩制度》都属于研
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直接证据”。
(2)根据“天京事变示意图”和所学内容可知,太平天国政权存在的局限是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统治阶级
争夺权力。
(3)根据“ 因一场浩劫化为一片废墟”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圆明园的变化是被焚毁;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是因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是一座理
想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主要是教育后人、不忘国耻、热爱世界和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