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5 CABBA 6-10 BCCBD 11-12 BC 13-16 ACAD
17.(12分,每空2分)(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加的量。
(言之有理即可)
18.(8分,每空2分)答案:(1)碳源、氮源、维生素
(2) ②③⑤①④⑥
(3)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可以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且基本不会破坏营养成分)
(4)平板划线
19.答案:(12分,除标注,每空2分)
(1)无氧(1分)线粒体(1分)
(2)低于
(3)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发酵过程中乳酸积累
(4)丙酮酸(多答[H]、ATP亦可) (5)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0答案:(14分,除标注,每空2分)
(1)丙和丁 捕食和竞争
(2)25000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大于
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暂时未被利用(3分,每点一分)
(3)丁(1分)
21【答案】(14分,每空2分)
(1)循环
(2)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和光合作用)
不易对环境产生污染(或稻飞虱不易产生抗药性)
(3)行为信息 种群的繁衍
(4)牛等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不能德保高中2023-2024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月考卷
高二生物学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2题每题2
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一片森林、一个湖泊、一片草原、一块农田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完整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组成该生态系统的所有食物链和食物网
2、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
甲
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丙
D,甲所固定的太阳能就是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含铅汽油的燃烧、对铅的开采及提取等人类活动都可以增加大气和土壤中的铅含量。植物
能吸收含铅物质,动物通过取食植物和饮用含铅的水摄入铅。铅在人体内聚集和浓缩可引发
智力障碍、神经麻痹,甚至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和叶片吸收非生物环境中的铅
B.非生物环境中的铅均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分解者回归非生物环境
C.铅能沿食物链富集的原因是铅在生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
D.利用清洁能源可减少大气中铅的来源,采用生物吸收等方法可对铅进行集中处理
4、流经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能量是()
A.该保护区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B.该保护区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照射到该保护区中的全部太阳能
D.该保护区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5、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中国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
面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下列
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器0口口0口口口
B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非生物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
数量
C.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恢复湿地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循环原理的体现
6、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量方法。持续推进绿色发展,
减少生态足迹,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的持续增大,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海平面的上升
B,光盘行动、开发清洁能源、桑基鱼塘、自驾旅游均可减小生态足迹
C.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D、降低肉食比例,可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生态足迹
7、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关注的问题。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行为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8、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充气口的
排气口
出料口产
甲
Z
A装置乙既可用于果酒的制作,又可用于果醋的制作
B.利用装置甲制作果酒时,瓶中的果汁不能装满,要留大约13的空间
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装置乙的充气口在制作果酒时要先打开后关闭,在制作果醋时要通入无菌空气
9、图1至图3分别表示泡菜制作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
0
发酵时间
图1
图2
图3
A.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
B.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
C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是取食泡莱的最佳时间
D.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箱使用前可以用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B.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灭菌
C,培养皿放入干热灭菌箱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D.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器0口口0口0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