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高频考点
1.《杨氏之子》常以按要求填空和课文赏析的形式出现。
2.《手指》常以幽默语句赏析以及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常考的段落是第2—5自然段。
3.习作考查的是漫画的启示,重点考查观察漫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其写法。
4.赏析句子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2)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胚胎( pēi ) 窘迫( jiǒng ) 纽扣( niǔ ) 倾轧( zhé )
B. 家禽( qín ) 搔头( shāo ) 祸患( huò ) 污秽( huì )
C. 拇指( mǔ ) 赋予( fù ) 驱赶( qū ) 清澈( chè )
D. 惊讶(yà ) 造诣( zhǐ ) 覆盖( fù ) 鼻涕( tī )
2.读拼音,写词语。
(1)县令liáng míng虽然xiàng mào平平,却并不píng yōng,在当地xiǎng yǒu盛名。从不欺压百姓,对恶贯满盈的qín shòu也决不放过。可真是一个ài zēng分明的人。
(2)食指工作最复杂,sào yǎng、拧luó sī、解niǔ kòu、抹bí tì等。
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困窘: A.为难 B.穷困
(1)灾难发生胡,他们的生活日益困窘。( )
(2)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
算盘: A.1.一种计算数目的用具。 B.比喻计划,打算。
(3)他答应这件事,是有他自己的算盘的。( )
(4)我们利用算盘儿,可以做加减乘除等运算。(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随心( )欲 运转( )如 绞尽( )汁 情不自( )
漫不( )心 一本( )经 兴高( )烈 ( )不作声
(1)他这个人从来不受任何约束,无论在哪里都和在家里一样,太 了。
(2)这道题我 也算不出来,后来还是请教了老师才解答出来的 。
(3)年轻的女老师板着面孔 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5.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 堂突)的,无如中指。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 美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微弱 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3)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秀 优美)的两瓣。
(4)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 差距),却无爱憎在其中。
二、积累运用
1.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出相应的情景。
例:雨点落到窗户玻璃上,癖里啪啦,像在弹奏一支曲子。
①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②母亲担心孩子的安危。
(2)品读句子 ,完成练习。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①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
A.补充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声音的延长
②句子应该用 (沮丧 自嘲)的语气来读。
③这句话表达的正确意思是( ).
A.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B.这句话让作者觉得,一个伟大的发现,必须要受到驱逐和迫害,这也是对发明者的一个考验。
(3)读下面的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孔指/以示/儿曰。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C.孔指以示/儿曰。 D.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对相声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听。
B.食指的工作之所以不如大拇指吃力,是因为比大拇指复杂。
C.我认真改正并发现作业中的错别字。
D.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非常有趣极了。
(5)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 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6)照样子,用风趣的语言写写指定的对象。
例: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①鼻子:
②嘴巴: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 》,课文主要讲了 的故事,表现了男孩 的特点。
(2)《手指》一文通过刻画五根手指的形象告诉我们
的道理。
(3)《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 的特点和惊人的 。
(4)作恶多端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正如《左传》所说:“ , 。”
(5)“ ,仁之端也。”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谁不会心生同情之感呢?
(6)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就像《朱子语类》所言:“ , ”。
3.口语交际。
笑话以它有趣的情节和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你知道哪些引人发笑的笑话呢?快来给大家讲一讲吧!看谁讲的笑话收获的笑声和掌声最响亮!
三、课内阅读
(一)(2022·聊城百草园·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惠: ②诣: ③示:
④曰: ⑤未:
2.文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谁?请将加点字与指代的任务连起来。
其 儿 孔 君 夫子
孔君平 杨氏之子
3.本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它的作用是 。本文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打“√”。
A.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
B.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
5.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2022·聊城鼎顺小学·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根据选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 )算盘 ( )螺丝 ( )机枪
( )电话 ( )纽扣
2.下面对食指的特征概括正确的是( )。(多选)
A.敢于冒险 B.机敏 C.勤奋卖力 D.最肯吃苦
3.用“ ”画出描写食指外形特点的句子。
4.你认为食指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四、拓展提升
(一)(2023·聊城英才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白公鹅(节选)
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
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钓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演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引人注目:
耀武扬威:
2.下面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语言幽默风趣,可以看出作者对白公鹅的尊重,没有把它们当作动物,而是当作一个对手。
B.“厮打”“耀武扬威”两个词语明贬实褒,反衬出白公鹅的可爱之处。
C.“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这句话写出了白公鹅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它的无礼、霸道。
D.“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句中的“洗澡”“嬉戏”写出了它们的快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中白公鹅的特点。
4.用“ ”画出体现白公鹅具有领导才能的句子。
5.请你也运用这种明贬实褒的方式写一段话,描写某一个人物或事物。
(二)(2023·聊城澜庭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猫伯伯
这猫名叫“猫伯伯”。在我们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我们称鬼为“鬼伯伯”,称贼为“贼伯伯”。故猫也不妨称为“猫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这猫的确是特殊而引人注目的。
我的女儿最喜欢它。有时她正在写稿,忽然猫伯伯跳上书桌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纸上了。她不忍驱逐,就放下了笔,和它玩耍一会儿。有时它竟盘拢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
有一天,来了一位难得光临的贵客。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久仰久仰”,“岂敢岂敢”,有似演剧。忽然猫伯伯跳上矮桌来,嗅嗅贵客的衣袖。我觉得太唐突,想赶走它。贵客却抚它的背,极口称赞:“这猫真好!”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后来我把猫伯伯抱开,放在地上,希望它走开,好让我们演完这一幕。岂知过得不久,忽然猫伯伯跳到沙发背后,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脊,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后颈上了!这贵客身体魁梧奇伟,背脊颇有些驼,坐着喝茶时,猫伯伯看来是个小山坡,爬上去很不吃力。
此时我但见贵客的天官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画出来真好看呢!我白的无礼,一面起身捉猫。但贵客摇于阻止,把头低下,使山坡平坦日的,~猫伯伯坐得舒服。如此甚好,我也何必做煞风景的主人呢?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入了一步。(节选自《阿咪》,作者丰子恺,编入时有删改)
1.这只猫名叫“猫伯伯”的主要原因是( )。
A.它特殊而引人注目 B.它年纪很大
C.它很受人们尊敬
2.用“ ”画出短文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
①
②
3.在接待贵客的过程中,“猫伯伯”跳上矮桌,使“ ”变成了“ ”;又坐在客人的后颈上,使主客关系变得 起来。
4.赏析语句,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
画“ ”句子中的“山坡”指的是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幽默生动。在接待贵客时,“我”的表现是 ,这样的表现在文中被“我”打趣地称为“ ”,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主客之间的距离和客气。
5.仔细观察漫画,适合作为选文插图的是( )。
(三)(2023·聊城百草园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的作用。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 ,是 。
(四)(2023·聊城阳光小学·五年级期末练习)开心阅读。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
“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1.从结构上来说,短文记叙“逃难”的情节属于 描写。
2.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丰子恺散文的哪些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指出。
3.孩子们最喜欢“逃难”是因为( )。
A.“逃难”非常好玩 B.“逃难”所到之处景色非常美
C.孩子并不知“逃难”背后的紧张危险,只享受过程的新奇愉快
4.“我”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第八单元高频考点
1.《杨氏之子》常以按要求填空和课文赏析的形式出现。
2.《手指》常以幽默语句赏析以及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常考的段落是第2—5自然段。
3.习作考查的是漫画的启示,重点考查观察漫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其写法。
4.赏析句子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2)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妙处。(3)句子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胚胎( pēi ) 窘迫( jiǒng ) 纽扣( niǔ ) 倾轧( zhé )
B. 家禽( qín ) 搔头( shāo ) 祸患( huò ) 污秽( huì )
C. 拇指( mǔ ) 赋予( fù ) 驱赶( qū ) 清澈( chè )
D. 惊讶(yà ) 造诣( zhǐ ) 覆盖( fù ) 鼻涕( tī )
2.读拼音,写词语。
(1)县令liáng míng虽然xiàng mào平平,却并不píng yōng,在当地xiǎng yǒu盛名。从不欺压百姓,对恶贯满盈的qín shòu也决不放过。可真是一个ài zēng分明的人。
(2)食指工作最复杂,sào yǎng、拧luó sī、解niǔ kòu、抹bí tì等。
3.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困窘: A.为难 B.穷困
(1)灾难发生胡,他们的生活日益困窘。( )
(2)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
算盘: A.1.一种计算数目的用具。 B.比喻计划,打算。
(3)他答应这件事,是有他自己的算盘的。( )
(4)我们利用算盘儿,可以做加减乘除等运算。(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随心( )欲 运转( )如 绞尽( )汁 情不自( )
漫不( )心 一本( )经 兴高( )烈 ( )不作声
(1)他这个人从来不受任何约束,无论在哪里都和在家里一样,太 了。
(2)这道题我 也算不出来,后来还是请教了老师才解答出来的 。
(3)年轻的女老师板着面孔 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
5.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 堂突)的,无如中指。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 美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微弱 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3)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秀 优美)的两瓣。
(4)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 差距),却无爱憎在其中。
【答案】
1.C
2.(1)梁明 相貌 平庸 享有 禽兽 爱憎
(2)瘙痒 螺丝 纽扣 鼻涕
3.(1)B (2)A (3)B (4)A
4.所 自 脑 禁 经 正 采 默
(1)随心所欲 (2)绞尽脑汁 (3)一本正经
5.划去的:1.堂突 2.美丽 微弱 3.优秀 4.差距
二、积累运用
1.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出相应的情景。
例:雨点落到窗户玻璃上,癖里啪啦,像在弹奏一支曲子。
①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②母亲担心孩子的安危。
(2)品读句子 ,完成练习。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①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
A.补充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声音的延长
②句子应该用 (沮丧 自嘲)的语气来读。
③这句话表达的正确意思是( ).
A.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B.这句话让作者觉得,一个伟大的发现,必须要受到驱逐和迫害,这也是对发明者的一个考验。
(3)读下面的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孔指/以示/儿曰。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C.孔指以示/儿曰。 D.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对相声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听。
B.食指的工作之所以不如大拇指吃力,是因为比大拇指复杂。
C.我认真改正并发现作业中的错别字。
D.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非常有趣极了。
(5)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 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6)照样子,用风趣的语言写写指定的对象。
例: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①鼻子:
②嘴巴: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 》,课文主要讲了 的故事,表现了男孩 的特点。
(2)《手指》一文通过刻画五根手指的形象告诉我们
的道理。
(3)《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 的特点和惊人的 。
(4)作恶多端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正如《左传》所说:“ , 。”
(5)“ ,仁之端也。”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谁不会心生同情之感呢?
(6)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就像《朱子语类》所言:“ , ”。
3.口语交际。
笑话以它有趣的情节和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你知道哪些引人发笑的笑话呢?快来给大家讲一讲吧!看谁讲的笑话收获的笑声和掌声最响亮!
【答案】
1.(1)示例:①我正在低头写作业,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巨响,犹如晴空霹雳,吓得我不禁一 哆嗦。
②这位年轻的母亲守在手术室外,她不知道孩子的手术能否成功,因此她不停地走来走去,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2)①A ②自嘲 ③A
(3)C
(4)A
(5), 。 、 , , ……。 , 。
(6)示例:①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他居于中央,有眉毛、眼睛和嘴巴为他二十四小时保护安全,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②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适,都要由嘴巴来品尝那苦涩的药丸,表面风光的他,常常落得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下场。
2.(1)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姓人家的九岁男孩对客人的逗弄 风趣、机智、懂礼貌
(2)团结才有力量
(3)求知若渴 想象力
(4)多行不义 必自毙
(5)恻隐之心
(6)人有耻 则能有所不为
3.示例:爸爸提问飞飞功课,飞飞答不出,爸爸火了:“老是一问三不知!”飞飞不解地问:“爸爸,什么是三不知呀?”爸爸被问得愣住了,只好问妈妈,妈妈也摇头。这时,飞飞的爸爸猛然醒悟过来,指着妈妈对飞飞说:“三不知就是你不知,我不知,她不知。
三、课内阅读
(一)(2022·聊城百草园·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惠: ②诣: ③示:
④曰: ⑤未:
2.文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谁?请将加点字与指代的任务连起来。
其 儿 孔 君 夫子
孔君平 杨氏之子
3.本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它的作用是 。本文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打“√”。
A.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
B.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
5.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①同“慧”,智慧。 ②拜见。③给……看。④说。 ⑤没有。
2.其(杨氏之子) 儿(杨氏之子) 孔(孔君平) 君(杨氏之子) 夫子(孔君平)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总起全文 语言
4. A.√ B.√
5.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的孩子。
(二)(2022·聊城鼎顺小学·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根据选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 )算盘 ( )螺丝 ( )机枪
( )电话 ( )纽扣
2.下面对食指的特征概括正确的是( )。(多选)
A.敢于冒险 B.机敏 C.勤奋卖力 D.最肯吃苦
3.用“ ”画出描写食指外形特点的句子。
4.你认为食指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答案】
1.打 拧 扳 打 解
2.ABC
3.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4.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遇到危险或者任务,总是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的人。
四、拓展提升
(一)(2023·聊城英才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白公鹅(节选)
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
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钓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演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引人注目:
耀武扬威:
2.下面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语言幽默风趣,可以看出作者对白公鹅的尊重,没有把它们当作动物,而是当作一个对手。
B.“厮打”“耀武扬威”两个词语明贬实褒,反衬出白公鹅的可爱之处。
C.“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这句话写出了白公鹅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它的无礼、霸道。
D.“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句中的“洗澡”“嬉戏”写出了它们的快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中白公鹅的特点。
4.用“ ”画出体现白公鹅具有领导才能的句子。
5.请你也运用这种明贬实褒的方式写一段话,描写某一个人物或事物。
【答案】
1.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2.C
3.无忧无虑、霸道。
4.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钓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 5.示例:我的小表弟简直是个“混世魔王”,调皮是不断地“翻新花样”,让人防不胜防。今天他偷偷地在你的作业本上写了一个“坏”字,明天他可能就会把你的书藏起来,等你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他缓缓地拿出来说,好不容易帮你找到的,令你哭笑不得。
(二)(2023·聊城澜庭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猫伯伯
这猫名叫“猫伯伯”。在我们故乡,伯伯不一定是尊称。我们称鬼为“鬼伯伯”,称贼为“贼伯伯”。故猫也不妨称为“猫伯伯”。大约对于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讥讽地称之为伯伯。这猫的确是特殊而引人注目的。
我的女儿最喜欢它。有时她正在写稿,忽然猫伯伯跳上书桌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纸上了。她不忍驱逐,就放下了笔,和它玩耍一会儿。有时它竟盘拢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
有一天,来了一位难得光临的贵客。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久仰久仰”,“岂敢岂敢”,有似演剧。忽然猫伯伯跳上矮桌来,嗅嗅贵客的衣袖。我觉得太唐突,想赶走它。贵客却抚它的背,极口称赞:“这猫真好!”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后来我把猫伯伯抱开,放在地上,希望它走开,好让我们演完这一幕。岂知过得不久,忽然猫伯伯跳到沙发背后,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脊,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后颈上了!这贵客身体魁梧奇伟,背脊颇有些驼,坐着喝茶时,猫伯伯看来是个小山坡,爬上去很不吃力。
此时我但见贵客的天官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画出来真好看呢!我白的无礼,一面起身捉猫。但贵客摇于阻止,把头低下,使山坡平坦日的,~猫伯伯坐得舒服。如此甚好,我也何必做煞风景的主人呢?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入了一步。(节选自《阿咪》,作者丰子恺,编入时有删改)
1.这只猫名叫“猫伯伯”的主要原因是( )。
A.它特殊而引人注目 B.它年纪很大
C.它很受人们尊敬
2.用“ ”画出短文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哪些内容。
①
②
3.在接待贵客的过程中,“猫伯伯”跳上矮桌,使“ ”变成了“ ”;又坐在客人的后颈上,使主客关系变得 起来。
4.赏析语句,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
画“ ”句子中的“山坡”指的是 ,这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幽默生动。在接待贵客时,“我”的表现是 ,这样的表现在文中被“我”打趣地称为“ ”,幽默的语言写出了主客之间的距离和客气。
5.仔细观察漫画,适合作为选文插图的是( )。
【答案】
1.A
2.画出:我的女儿喜欢它 ①小猫坐在女儿的稿纸上,女儿就停下笔和它玩耍一会儿。
②小猫盘拢身体,在女儿的稿纸上睡觉。
3.紧张的演剧 和乐的闲谈 亲密
4.贵客的背脊 比喻 正襟危坐,专心应对,恭维对方 演剧
5.C
(三)(2023·聊城百草园小学·五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的作用。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 ,是 。
【答案】
1.因为越是胸襟宽广的人、充满智慧的人,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所以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C
3.C
4.例:生活的调味品 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四)(2023·聊城阳光小学·五年级期末练习)开心阅读。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
“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1.从结构上来说,短文记叙“逃难”的情节属于 描写。
2.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丰子恺散文的哪些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指出。
3.孩子们最喜欢“逃难”是因为( )。
A.“逃难”非常好玩 B.“逃难”所到之处景色非常美
C.孩子并不知“逃难”背后的紧张危险,只享受过程的新奇愉快
4.“我”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插叙
2.朴素自然,明白如话。如开篇作者和四岁孩子华瞻的对话,家常式的口语,让读者倍感亲切
3.C
4.作者主张成人应该向孩子学习,抛开世俗外在的功名利禄的累赘,学会看到事物的另外一面,如此这般,即使在危险或艰难的境遇下,也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