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41张ppt)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41张ppt)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30 10: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武广高铁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八年级上册自主合作学习第一组:交通
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进步?第三组:娱乐方式
介绍照相、电影第二组:通讯
古代、近代、现代的通讯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进步?
第四组:大众传媒
介绍《申报》、商务印书馆一、物质生活的变化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现场报道为什么大家会感到如此的惊讶呢?趣事一二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唐胥铁路,火车只有车厢,没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走。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自主合作学习第一组:交通
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进步?第三组:娱乐方式
介绍照相、电影第二组:通讯
古代、近代、现代的通讯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进步?
第四组:大众传媒
介绍《申报》、商务印书馆一、物质生活的变化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
方式—烽烟及炮声早期电报机我们今天还用电报吗?为什么?小知识 — 电话的发展自主合作学习第一组:交通
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进步?第三组:娱乐方式
介绍照相、电影第二组:通讯
古代、近代、现代的通讯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进步?
第四组:大众传媒
介绍《申报》、商务印书馆二、文化生活的变化照相电影近代中国电影发展历程学生展示    最早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称为无声电影或默片;后来,无声电影被有声电影所取代。  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么?动脑筋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1905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1年)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自主合作学习第一组:交通
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进步?第三组:娱乐方式
介绍照相、电影第二组:通讯
古代、近代、现代的通讯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进步?
第四组:大众传媒
介绍《申报》、商务印书馆二、文化生活的变化《申报》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72年的报纸--《申报》  广告是允许夸张的,不夸张的就不像广告了。  广告夸张,不符合事实,所以是骗人的。  有的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那是不是说明它在欺骗读者呢?动脑筋 怎样评价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照相、报刊等这些外来的新鲜事物呢?利:为出行、传递信息带来了方便,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弊:造成环境的污染,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了便利。合作探究三、社会习俗的变化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  通过这个课本剧,你感觉当时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呢?剪辫溥仪剪辫装清朝官服孙中山和中山装易服饰 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 促进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辛亥革命的冲击小结物质生活的变化文化生活的变化交通通讯火车轮船有线电报娱乐方式大众媒体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改称呼、禁缠足等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1.中国近代有一首竹枝词写到:“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材料中的通讯方式是( )
A.无线电报  B.书信 C .有线电话 D.互联网
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3.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A.《民报》 B.《申报》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CDB4.图3是我国近代出版的某一图册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商务印书馆是在北京创办的
B.该图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C.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地图册
D.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历史最长
5.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AB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 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