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大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重庆市大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9 16:30:50

文档简介

重庆市大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我能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22五上·大足期末)下列做法中,对我们保护视力不利的是(  )。
A.选用稳定性好的光源,光线从左边射入
B.学习时,注意远眺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交替进行
C.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坚持做眼保健操
D.为了看得更清楚,长时间开强光照明
2.(2022五上·大足期末)关于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脑有大脑、小脑和脑干三个主要结构
B.大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
C.脑干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
D.长时间睡眠不足不会影响大脑
3.(2022五上·大足期末)比较不同物体的漂浮能力时,我们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拟实验法 B.对比实验法 C.建模实验法 D.观察类比法
4.(2022五上·大足期末)关于物体的沉浮状态,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B.铁钉在水中会下沉
C.轻的物体在水中一定会上浮
D.潜艇在水中能够自由沉浮,主要是可以随时改变自身的重量
5.(2022五上·大足期末)小明想让浮在水中的空矿泉水瓶漂浮在水面上且位置相对固定,以下方法最不可行的是(  )。
A.将空矿泉水瓶底部剪开
B.给空矿泉水瓶中加适量的水,并用绳子绑一个铁块
C.往空矿泉水瓶中装一些的细砂,并挂上一条铁链
D.在空矿泉水瓶底部用细线拴一定量的卵石,并将卵石沉入水中
6.(2022五上·大足期末)人们常用简洁符号和文字组合来传递特定的信息,下面表示禁止游泳的标志是(  )。
A. B.
C. D.
7.(2022五上·大足期末)强烈地震发生后,一定不会出现的是(  )。
A.地裂 B.堰塞湖 C.房屋倒塌 D.冷却的熔岩
8.(2022五上·大足期末)从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的(  )。
A.防灾减灾日 B.地球日 C.中国环境日 D.植树节
9.(2022五上·大足期末)关于地球的结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B.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主要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个部分
C.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D.现代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漂浮”在地幔之上
10.(2022五上·大足期末)地下的溶洞主要是由于(  )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A.风 B.温度 C.酸性地下水 D.植物
11.(2022五上·大足期末)蜡烛燃烧不会发生的是(  )。
A.蜡烛变短 B.产生黑烟 C.产生新物质 D.生成氧气
12.(2022五上·大足期末)将两根正在燃烧的木棒,分别伸进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的烧杯里和充满空气的烧杯里,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两根木棒继续正常燃烧
B.两根木棒会烧得更旺且产生了新物质
C.两根木棒同时熄灭
D.在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的烧杯里燃烧的木棒先熄灭
13.(2022五上·大足期末)铁钉存放在(  )最容易生锈。
A.干燥通风的阳台
B.温暖的卧室
C.潮湿且能接触到醋和食盐的厨房
D.干净整洁的储藏室
14.(2022五上·大足期末)如右图,用凡士林把火柴棒粘在金属棒上,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棒,火柴棒最先掉落的是(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15.(2022五上·大足期末)冬天,我们开空调后一会儿房间就暖和了,这主要说明了热可以通(  )的方式进行传递。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D.输送
二、科学道理我会判。
16.(2022五上·大足期末)我们可以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这对听力没有什么影响。(  )
17.(2022五上·大足期末)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玻璃,中间还抽成了真空,这样可以减少热的传递,达到保温的效果。(  )
18.(2022五上·大足期末)制作航道浮标,我们主要利用了材料的漂浮能力或者改变物沉浮的办法。(  )
19.(2022五上·大足期末)重庆的地貌主要以平原、湿地为主。(  )
20.(2022五上·大足期末)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可以推测喜马拉雅山脉曾经可能是海洋。(  )
21.(2022五上·大足期末)燃放烟花、水泥浇筑和将纸折成纸飞机,都产生了新物质。(  )
22.(2022五上·大足期末)冬天我们喜欢穿羽绒服和棉袄,是因为羽绒服和棉袄本身会生热量。(  )
23.(2022五上·大足期末)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一发送一接收一解码”的过程。(  )
24.(2022五上·大足期末)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25.(2022五上·大足期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交流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信息传递也越来越方便,我们在网上冲浪时可以随意发布自己的个人信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 光线舒适:照明光线的强弱与近视有明显关系,光线太强会刺激眼睛,太弱则会使眼睛产生疲劳感。应该选用稳定性好的光源,如白炽灯。一般要求光线从左边射入(左撇子者,正好相反),这样可以使书本或作业本上没有阴影。
2.【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3.【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两种类型。在研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时,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比。
4.【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 根据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物体的浮与沉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停留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不能仅凭物体轻,就一定漂浮。
5.【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想要让空水瓶漂浮在水面上,且相对固定,可以在水瓶下方固定一个重物。将空矿泉水瓶底部剪开不行。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选项C是禁止游泳,选项D是允许游泳。故选项C符合题意。
7.【答案】D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震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地震危害包括:山崩、滑坡、大地变形、瓦斯泄露、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8.【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 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10.【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1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蜡烛熔化产生蜡油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不会产生氧气。
12.【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将燃烧的小木棒伸进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的烧杯里,小木棒的火焰会很快熄灭。放入充满空气中的空烧杯小木棒继续燃烧。这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空气中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简单说来,铁钉生锈需要氧气和水。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钉生锈的条件,需要空气和水,符合条件的是潮湿环境。
14.【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热量从金属条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离酒精灯最近的部分温度升高的最快,凡士林最先熔化,火柴掉落。
15.【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冬天我们打开空调,整个室内温度升高,这是热传递方式中的热对流。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听觉;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 耳朵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戴耳机随声听听音乐不影响他人,但是长时间戴耳机随声听听音乐会影响自己的听力。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根据热传递的认识,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的,而且两层之间是真空的,这是因为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达到保温的效果。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制作航道浮标,我们需要让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我们主要利用了材料的漂浮能力或者改变物沉浮的办法。题目说法正确。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重庆市是中国山地城市典范,主要以山地为主。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将纸折成纸飞机没有产生新物质。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冬天我们喜欢穿羽绒服和棉袄,是因为羽绒服和棉袄本属于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效果差,能够保持我们的体温。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造纸术
【解析】【分析】 我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影响了世界。说法正确。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交流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信息传递也越来越方便,我们在网上冲浪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1 / 1重庆市大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我能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22五上·大足期末)下列做法中,对我们保护视力不利的是(  )。
A.选用稳定性好的光源,光线从左边射入
B.学习时,注意远眺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交替进行
C.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坚持做眼保健操
D.为了看得更清楚,长时间开强光照明
【答案】D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 光线舒适:照明光线的强弱与近视有明显关系,光线太强会刺激眼睛,太弱则会使眼睛产生疲劳感。应该选用稳定性好的光源,如白炽灯。一般要求光线从左边射入(左撇子者,正好相反),这样可以使书本或作业本上没有阴影。
2.(2022五上·大足期末)关于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脑有大脑、小脑和脑干三个主要结构
B.大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
C.脑干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
D.长时间睡眠不足不会影响大脑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3.(2022五上·大足期末)比较不同物体的漂浮能力时,我们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模拟实验法 B.对比实验法 C.建模实验法 D.观察类比法
【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两种类型。在研究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时,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比。
4.(2022五上·大足期末)关于物体的沉浮状态,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B.铁钉在水中会下沉
C.轻的物体在水中一定会上浮
D.潜艇在水中能够自由沉浮,主要是可以随时改变自身的重量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 根据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物体的浮与沉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停留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不能仅凭物体轻,就一定漂浮。
5.(2022五上·大足期末)小明想让浮在水中的空矿泉水瓶漂浮在水面上且位置相对固定,以下方法最不可行的是(  )。
A.将空矿泉水瓶底部剪开
B.给空矿泉水瓶中加适量的水,并用绳子绑一个铁块
C.往空矿泉水瓶中装一些的细砂,并挂上一条铁链
D.在空矿泉水瓶底部用细线拴一定量的卵石,并将卵石沉入水中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想要让空水瓶漂浮在水面上,且相对固定,可以在水瓶下方固定一个重物。将空矿泉水瓶底部剪开不行。
6.(2022五上·大足期末)人们常用简洁符号和文字组合来传递特定的信息,下面表示禁止游泳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选项C是禁止游泳,选项D是允许游泳。故选项C符合题意。
7.(2022五上·大足期末)强烈地震发生后,一定不会出现的是(  )。
A.地裂 B.堰塞湖 C.房屋倒塌 D.冷却的熔岩
【答案】D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震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地震危害包括:山崩、滑坡、大地变形、瓦斯泄露、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8.(2022五上·大足期末)从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的(  )。
A.防灾减灾日 B.地球日 C.中国环境日 D.植树节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 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9.(2022五上·大足期末)关于地球的结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B.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主要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个部分
C.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D.现代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漂浮”在地幔之上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内部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10.(2022五上·大足期末)地下的溶洞主要是由于(  )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A.风 B.温度 C.酸性地下水 D.植物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11.(2022五上·大足期末)蜡烛燃烧不会发生的是(  )。
A.蜡烛变短 B.产生黑烟 C.产生新物质 D.生成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蜡烛熔化产生蜡油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不会产生氧气。
12.(2022五上·大足期末)将两根正在燃烧的木棒,分别伸进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的烧杯里和充满空气的烧杯里,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两根木棒继续正常燃烧
B.两根木棒会烧得更旺且产生了新物质
C.两根木棒同时熄灭
D.在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的烧杯里燃烧的木棒先熄灭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将燃烧的小木棒伸进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后的烧杯里,小木棒的火焰会很快熄灭。放入充满空气中的空烧杯小木棒继续燃烧。这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空气中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
13.(2022五上·大足期末)铁钉存放在(  )最容易生锈。
A.干燥通风的阳台
B.温暖的卧室
C.潮湿且能接触到醋和食盐的厨房
D.干净整洁的储藏室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生锈
【解析】【分析】简单说来,铁钉生锈需要氧气和水。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钉生锈的条件,需要空气和水,符合条件的是潮湿环境。
14.(2022五上·大足期末)如右图,用凡士林把火柴棒粘在金属棒上,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棒,火柴棒最先掉落的是(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热量从金属条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离酒精灯最近的部分温度升高的最快,凡士林最先熔化,火柴掉落。
15.(2022五上·大足期末)冬天,我们开空调后一会儿房间就暖和了,这主要说明了热可以通(  )的方式进行传递。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D.输送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冬天我们打开空调,整个室内温度升高,这是热传递方式中的热对流。
二、科学道理我会判。
16.(2022五上·大足期末)我们可以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这对听力没有什么影响。(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听觉;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 耳朵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戴耳机随声听听音乐不影响他人,但是长时间戴耳机随声听听音乐会影响自己的听力。
17.(2022五上·大足期末)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玻璃,中间还抽成了真空,这样可以减少热的传递,达到保温的效果。(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根据热传递的认识,热水瓶的内胆是双层的,而且两层之间是真空的,这是因为真空可以减慢热量的散失,达到保温的效果。
18.(2022五上·大足期末)制作航道浮标,我们主要利用了材料的漂浮能力或者改变物沉浮的办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制作航道浮标,我们需要让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我们主要利用了材料的漂浮能力或者改变物沉浮的办法。题目说法正确。
19.(2022五上·大足期末)重庆的地貌主要以平原、湿地为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重庆市是中国山地城市典范,主要以山地为主。
20.(2022五上·大足期末)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由此可以推测喜马拉雅山脉曾经可能是海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化石
【解析】【分析】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21.(2022五上·大足期末)燃放烟花、水泥浇筑和将纸折成纸飞机,都产生了新物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将纸折成纸飞机没有产生新物质。
22.(2022五上·大足期末)冬天我们喜欢穿羽绒服和棉袄,是因为羽绒服和棉袄本身会生热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冬天我们喜欢穿羽绒服和棉袄,是因为羽绒服和棉袄本属于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效果差,能够保持我们的体温。
23.(2022五上·大足期末)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一发送一接收一解码”的过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24.(2022五上·大足期末)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造纸术
【解析】【分析】 我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影响了世界。说法正确。
25.(2022五上·大足期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交流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信息传递也越来越方便,我们在网上冲浪时可以随意发布自己的个人信息。(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交流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信息传递也越来越方便,我们在网上冲浪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