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9 16:32:24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科学观念
1.(2023三上·天台期末)妈妈用拖把拖地,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  )现象。
A.冷却 B.蒸发 C.凝结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妈妈用拖把拖地,过一会儿,水干了,这种现象称为蒸发。
2.(2023三上·天台期末)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泡在液体内,但是不能触碰到杯壁,读数时要视线与液面平齐。
3.(2023三上·天台期末)小明看见妈妈正在沸腾的水里下饺子,此时锅内水的温度最接近(  )。
A.30℃ B.60℃ C.100℃
【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沸腾温度是100℃,当水沸腾时下饺子,则此时锅内水的温度是100℃。
4.(2023三上·天台期末)在水结冰实验中,为了制造更低的周围温度,(  )的方法效果最好。
A.加更多的碎冰 B.在碎冰中加盐水 C.在碎冰中加水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加入盐后,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要低,因而最低温度的下限也就下降了,因吸热而降低的温度就更多。
5.(2023三上·天台期末)矿泉水放入冰箱冰成冰块,水会发生的变化是(  )。
A.体积变大 B.体积变小 C.体积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在质量、体积、密度、形状四个量中,只有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体积、密度、形状都与温度有一定关系,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6.(2023三上·天台期末)夏天买来的饮料加了冰块,冰未完全融化之前,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A.0℃ B.5℃ C.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7.(2023三上·天台期末)冬天的清晨,如果在紧闭的玻璃窗上有小水珠,这些水珠会出现在(  )。
A.内侧 B.外侧 C.内外都有
【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冬天天气寒冷,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8.(2023三上·天台期末)小科同学做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实验的结果记录如右表,能完全溶解的一份画“√”,不能完全溶解的一份画“X”,根据表格记录,你认为水中(  )。
A.食盐溶解能力强
B.小苏打溶解能力强
C.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一样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能溶解5份,食盐溶解能力强。小苏打能溶解2份,小苏打溶解能力弱,所以A符合题意。
9.(2023三上·天台期末)食盐和水分离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水,下列变化与此相似的是(  )。
A.木头燃烧成木炭 B.将木头加工成桌子 C.苹果腐败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食盐和水的分离过程,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将木头加工成桌子,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10.(2023三上·天台期末)“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中间打入空气后,我们发现水球中出现了一个“空气球”,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很轻 C.空气占据空间
【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 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中间打入空气后,我们发现水球中出现了一个“空气球”,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
11.(2023三上·天台期末)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只能被吹大一点
C.气球完全不能被吹大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因为气球内外的压力是平衡的,当往气球内吹一定压力的气时,气球外就产生与之相等的压力进行抵消。所以气球只能被吹大到一定的程度。
12.(2023三上·天台期末)往一个瘪的塑料袋中打入20筒空气,袋中空气的质量与一个(  )的质量最接近。
A.乒乓球 B.排球 C.篮球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 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往一个瘪的塑料袋中打入20筒空气,袋中空气的质量与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相当。
13.(2023三上·天台期末)我们在做“热气球”时,“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热气球”本身变轻了
B.教室里面有风
C.“热气球”里的空气受热,变轻上升
【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我们做的“热气球”会上升,主要是因为热空气会上升。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比较显著,空气受热体积变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较轻,容易上升。
14.(2023三上·天台期末)小寻做了风的成因实验(如右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从B口流出
B.外界空气会从A口流进
C.蚊香是为了加热空气
【答案】B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如图,这个实验装置一般用来研究风的成因。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需要点燃蚊香产生看得见的烟雾。点燃蜡烛前,蚊香产生的烟雾会向上飘。图中的实验装置原理是:B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后上升,密度变小,而A管内的空气密度大,空气就会由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流动,从而就形成风。为了看清筒内外空气流动状况,可将蜡烛点燃看烟飘动路线。因为盒子内空气被蜡烛加热,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盒子内气压减小,盒外空气会从侧面小洞进入补充。
15.(2023三上·天台期末)下列选项中(  )不是空气的作用。
A.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
B.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C.空气虽然很轻,但它有质量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空气虽然很轻,但它有质量属于空气的性质,不属于其作用。
16.(2023三上·天台期末)夏天七八月份,(  )经常发生在我们地区,它出现常伴有狂风暴雨。
A.沙尘暴 B.台风 C.梅雨
【答案】B
【知识点】台风
【解析】【分析】在盛夏期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台风带来的暴雨也会缓解旱情。
17.(2023三上·天台期末)关于这两支温度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B.它们的结构是相似的
C.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A、常用温度计内装有液体是酒精、水银、煤油,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虽然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还要考虑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用来制作温度计,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水温计和体温计的作用都说测量物体的温度,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选项说法正确。
18.(2023三上·天台期末)妙妙用自制雨量器收集了一天的雨水,在雨量器中测得雨水高度是18毫米,用量筒测得雨水体积是75 毫升。那么这天的降雨量应记为(  )。
A.18毫米 B.75毫升 C.75
【答案】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雨量器
【解析】【分析】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小科用自制器材收集降水,测量出水的高度是18毫米,用量筒测得水共有80毫升,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18毫米。
19.(2023三上·天台期末)关于制作天气日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天都要安排成员进行记录
B.要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C.周末和假期可以不用进行记录
【答案】C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20.(2023三上·天台期末)如果你是一名天气预报员,你做预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前几天的天气状况
B.当时的天气状况
C.前几天和当时的各种天气图表
【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做出预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各种天气图表。
二、探究实践
21.(2023三上·天台期末)根据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并搅拌,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这是因为它们(  )。
A.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B.颜色不同
C.颗粒大小不同
(2)要使溶解加快,方法(  )最好。
A.10℃,不搅拌
B.30℃,搅拌
C.50℃,搅拌
(3)在溶解混合物过程中,有一部分食盐一直没有溶解,应该(  ).
A.再加点水 B.继续搅拌 C.加食盐
(4)分离食盐和水时用到以下材料,将实验装置与对应的名称和作用连一连。
(5)将细木棒横在酒精灯火焰上,发现木棒发生变化如右图,说明(  )温度最高。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6)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不小小心洒出燃烧,我们应该(  )
A.浇水 B.用书本扇 C.用湿抹布盖灭
(7)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这是因为这些水(  )。
A.被蒸发皿吸收了 B.渗到蒸发皿外面了 C.变成水蒸气了
(8)实验时,观察到装有滤液的蒸发皿中(  )时,就应该停止加热。
A.水完全蒸发干 B.出现较多颗粒物 C.水刚开始沸腾
(9)在整个分离实验中,我们先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   会溶解,再用   的方法将沙分离出来,最后用   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答案】(1)A
(2)C
(3)A
(4)
(5)A
(6)C
(7)C
(8)B
(9)食盐;过滤;蒸发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我们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并搅拌,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这是利用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沙则不溶解,沉于水底。
(2)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和将物体磨碎,选项C溶解得最快。
(3)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食盐,说明此时的盐水达到了饱和状态,想让食盐继续溶解的方法只有增加水的体积,也就是加入少量的水。
(4)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5)把一根木棒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在焰心处外部的部分最先碳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6)燃烧需要的条件包括燃烧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做实验时,万一有酒精洒出并且燃烧,我们应该用把湿抹布盖上去,切断氧气条件来灭火。
(7)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这是因为这些水变成水蒸气,蒸发了。
(8)加热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9)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和蒸发,分离沙子和食盐。我们先把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放入水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让食盐充分溶解;再用滤布过滤,这时我们会看到滤布上有沙子;过滤后的滤液我们再放入蒸发皿中,再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这个过程中水会蒸发到空气中,食盐会留在蒸发皿里。
22.(2023三上·天台期末)空气里的科学。实验小组听完“乌鸦喝水”的故事后,进行了思考与讨论:乌鸦利用石头成功使瓶子里的水位升高,是因为石头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空气能被压缩吗 空气有质量吗 ……首先他们在大水槽中装了一些水,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以下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把塑料杯慢慢地竖直倒扣压入水中。
②将塑料杯竖直地从水中取出,观察纸巾是否变湿
③将塑料杯底部粘上一个纸团,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
(2)在水面上撒漂浮物的目的是   。(选填“美观”或“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若在杯底打一小孔,再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被压入水中的漂浮物最终在塑料杯的
   (选填“杯底”或“杯口”),杯底的纸团会变湿。若将杯底打孔后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再用打气筒通过小孔往塑料杯里打气,空气   (选填“能”或“不能”)将水赶出杯子,说明空气   (选填“能”或“不能”)占据空间。
【答案】(1)③①②
(2)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杯口;能;能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把敞口的瓶子倒过来浸到水里,然后慢慢倾斜,瓶子里的空气会跑出来,水进入到瓶子里。说明瓶子里的空间开始是被空气占据的;向气球内吹气,气球鼓起来了;杯子里的纸竖直扣入水中纸不湿,都说明空气占有空间。
(1)本题是探究杯底纸不湿奥秘的科学实验,实验步骤是将塑料杯底部粘上一个纸团,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把塑料杯慢慢地竖直倒扣压入水中,将塑料杯竖直地从水中取出,观察纸巾是否变湿。
(2)由于水位变化不明显,我们肉眼无法准确观测,所以在水面上撒漂浮物来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未打孔的塑料杯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由于塑料杯中有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被压入水中的漂浮物最终在杯底,纸团也不会湿;若在塑料杯底打一个小孔,再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有空气随着小孔流出,杯中的空气变少,水挤占了空气的空间,所以被压入水中的漂浮物最终在塑料杯的杯口,杯底的纸团会变湿。若将杯底打孔后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再用打气筒通过小孔往塑料杯里打气,空气会挤占水的空间,将水赶出杯子。
23.(2023三上·天台期末)小组拿来了注射器,继续研究空气的性质,数据记录如下:
(1)记录单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下压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4毫升,比原来少了6毫升,这时(  )。
A.微粒变少了
B.微粒变小了
C.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了
(2)请你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画一画向上拉活塞后空气微粒分布的变化情况。(画在第三个注射器的图中)
(3)下列物品中,没有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A.轮胎 B.篮球 C.订书机
【答案】(1)C
(2)
(3)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记录单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下拉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4毫升,比原来少了6毫升,这说明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了,故选项C正确。
(2)记录单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18毫升,比原来多了8毫升,这说明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了。
(3)轮胎和篮球都利用了空气的可压缩性,订书机利用的是杠杆原理。C选项符合题意。
24.(2023三上·天台期末)接着,小组又找来天平、皮球、打气筒、回形针等材料,继续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如图所示是一台天平,左边是皮球,右边是回形针,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1)如果在皮球中打入20筒空气,那么天平会(  )。
A.回形针的一端下沉 B.仍保持平衡 C.皮球的一端下沉
(2)从天平的倾斜现象可以看出空气(  ).
A.有质量 B.能占据一定空间 C.透明
(3)测量20筒空气重量过程中,继续添加回形针,添加方法应选择(  )。
A.多个一起加入 B.一个一个的加入 C.一次性全部加入
(4)小组实验结束后,拍打充满气的皮球时,会发现(  ).
A.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B.空气有固定的形状 C.空气会流动
【答案】(1)C
(2)A
(3)B
(4)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1)空气具有质量,如果在调节好的天平内充入20筒空气,天平会像皮球一端下沉。
(2)天平原本平衡时候是代表左右两端质量相等,充入气体后,天平倾斜,说明空气具有质量。
(3)要想用回形针测量出空气的质量,需要一次一个的添加回形针,因为空气质量太轻了,如果一次添加太多,容易造成回形针一侧倾斜。
(4)空气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充满气的皮球一拍就能跳起来,说明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5.(2023三上·天台期末)在学习了《天气》单元的知识后,小科组织了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对学校周围的天气进行了测量和记录。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来研究吧!
该小组测量并记录了校园里一段时间的气温。如图甲是该小组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气温变化柱状图,乙是当天10时气温计的示数。
(1)该小组测量气温应该选择的测量地点是(  ).
A.教室内 B.校园的树荫下 C.操场的阳光下
(2)根据乙可以知道当天10时的气温是   .
(3)根据上体所测数据,画一画当天10时的气温柱状图(画在甲图中)。
(4)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柱状图,可以知道这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是____.
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1)B
(2)6℃
(3)
(4)C
【知识点】测量气温;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1) 室内外的温度、阳光下和遮阴处的温度都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将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作为当地的气温。
(2)观察图中温度计,发现温度计液面是指向0上6℃处,所以当天10时温度时6℃。
(3)在甲图中画出高度在6℃处的直条即可。
(4)根据对气温变化的认识,绘制气温柱状图,能够更加直观的观测气温的变化。通过分析可知,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
26.(2023三上·天台期末)下表是该小组记录的一周的天气情况。
(1)在这周中,晴天有3天,多云有   天,雨天有   天,阴天1天。
(2)如果把天空看成是一个圆,阴影部分代表天空被云遮住的部分,那么1月9日的云量最接近于____图形。
A. B. C.
(3)1月3日,该小组测量风向用的风向袋(如右图),它应该飘向(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4)乐乐自制了一个雨量器(如右图,请你对乐乐的雨量器提出两点修改的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
(5)小科用右图所示的两个自制雨量器分别测量了两天的降水量,你认为这两天的降水量哪天更大____。
A.雨量器甲这天测得的降水量大
B.雨量器乙这天测得的降水量大
C.无法比较
(6)该小组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总梳理,得出以下结论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我们可以用气温计、风向袋等工具进行测量
B.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整理发现最高气温一般在下午2点
C.我们可以根据近一月的观察,总结出我校一年的气候特点
【答案】(1)2;1
(2)A
(3)C
(4)上下大小修改为一致;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增大
(5)B
(6)C
【知识点】雨量器;风的大小和方向;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这一周周,1月3日、6日为多云,1月4日、7日、8日为晴,1月5日为雨天,1月9日为阴天,所以晴天3天,多云2天,雨天1天,阴天1天。
(2)阴天是天空云量大于80%,选项A正确。
(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1月3日风向为西北风,此时风向袋飘向东南方向。
(4)雨量器的上下大小、粗细要一致,且雨量器的刻度要从下到上逐渐增大。图中的雨量器不符合。
(5)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只需要观察雨量器液面高度即可,液面高度高的,便是降水量大的。
(6)我们记录天气时,需要用到气温计、风向袋等工具测量气温、风向;一般一天当中气温最高时候为下午2时;我们要总结一年的气候特点,至少需要观察一年的天气。
1 / 1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科学观念
1.(2023三上·天台期末)妈妈用拖把拖地,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  )现象。
A.冷却 B.蒸发 C.凝结
2.(2023三上·天台期末)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3.(2023三上·天台期末)小明看见妈妈正在沸腾的水里下饺子,此时锅内水的温度最接近(  )。
A.30℃ B.60℃ C.100℃
4.(2023三上·天台期末)在水结冰实验中,为了制造更低的周围温度,(  )的方法效果最好。
A.加更多的碎冰 B.在碎冰中加盐水 C.在碎冰中加水
5.(2023三上·天台期末)矿泉水放入冰箱冰成冰块,水会发生的变化是(  )。
A.体积变大 B.体积变小 C.体积不变
6.(2023三上·天台期末)夏天买来的饮料加了冰块,冰未完全融化之前,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A.0℃ B.5℃ C.无法判断
7.(2023三上·天台期末)冬天的清晨,如果在紧闭的玻璃窗上有小水珠,这些水珠会出现在(  )。
A.内侧 B.外侧 C.内外都有
8.(2023三上·天台期末)小科同学做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实验的结果记录如右表,能完全溶解的一份画“√”,不能完全溶解的一份画“X”,根据表格记录,你认为水中(  )。
A.食盐溶解能力强
B.小苏打溶解能力强
C.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一样
9.(2023三上·天台期末)食盐和水分离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还是水,下列变化与此相似的是(  )。
A.木头燃烧成木炭 B.将木头加工成桌子 C.苹果腐败
10.(2023三上·天台期末)“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中间打入空气后,我们发现水球中出现了一个“空气球”,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很轻 C.空气占据空间
11.(2023三上·天台期末)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只能被吹大一点
C.气球完全不能被吹大
12.(2023三上·天台期末)往一个瘪的塑料袋中打入20筒空气,袋中空气的质量与一个(  )的质量最接近。
A.乒乓球 B.排球 C.篮球
13.(2023三上·天台期末)我们在做“热气球”时,“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热气球”本身变轻了
B.教室里面有风
C.“热气球”里的空气受热,变轻上升
14.(2023三上·天台期末)小寻做了风的成因实验(如右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从B口流出
B.外界空气会从A口流进
C.蚊香是为了加热空气
15.(2023三上·天台期末)下列选项中(  )不是空气的作用。
A.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
B.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C.空气虽然很轻,但它有质量
16.(2023三上·天台期末)夏天七八月份,(  )经常发生在我们地区,它出现常伴有狂风暴雨。
A.沙尘暴 B.台风 C.梅雨
17.(2023三上·天台期末)关于这两支温度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B.它们的结构是相似的
C.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
18.(2023三上·天台期末)妙妙用自制雨量器收集了一天的雨水,在雨量器中测得雨水高度是18毫米,用量筒测得雨水体积是75 毫升。那么这天的降雨量应记为(  )。
A.18毫米 B.75毫升 C.75
19.(2023三上·天台期末)关于制作天气日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天都要安排成员进行记录
B.要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C.周末和假期可以不用进行记录
20.(2023三上·天台期末)如果你是一名天气预报员,你做预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前几天的天气状况
B.当时的天气状况
C.前几天和当时的各种天气图表
二、探究实践
21.(2023三上·天台期末)根据分离食盐和沙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并搅拌,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这是因为它们(  )。
A.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B.颜色不同
C.颗粒大小不同
(2)要使溶解加快,方法(  )最好。
A.10℃,不搅拌
B.30℃,搅拌
C.50℃,搅拌
(3)在溶解混合物过程中,有一部分食盐一直没有溶解,应该(  ).
A.再加点水 B.继续搅拌 C.加食盐
(4)分离食盐和水时用到以下材料,将实验装置与对应的名称和作用连一连。
(5)将细木棒横在酒精灯火焰上,发现木棒发生变化如右图,说明(  )温度最高。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6)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不小小心洒出燃烧,我们应该(  )
A.浇水 B.用书本扇 C.用湿抹布盖灭
(7)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这是因为这些水(  )。
A.被蒸发皿吸收了 B.渗到蒸发皿外面了 C.变成水蒸气了
(8)实验时,观察到装有滤液的蒸发皿中(  )时,就应该停止加热。
A.水完全蒸发干 B.出现较多颗粒物 C.水刚开始沸腾
(9)在整个分离实验中,我们先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   会溶解,再用   的方法将沙分离出来,最后用   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22.(2023三上·天台期末)空气里的科学。实验小组听完“乌鸦喝水”的故事后,进行了思考与讨论:乌鸦利用石头成功使瓶子里的水位升高,是因为石头能占据空间。那么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空气能被压缩吗 空气有质量吗 ……首先他们在大水槽中装了一些水,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以下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把塑料杯慢慢地竖直倒扣压入水中。
②将塑料杯竖直地从水中取出,观察纸巾是否变湿
③将塑料杯底部粘上一个纸团,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
(2)在水面上撒漂浮物的目的是   。(选填“美观”或“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若在杯底打一小孔,再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被压入水中的漂浮物最终在塑料杯的
   (选填“杯底”或“杯口”),杯底的纸团会变湿。若将杯底打孔后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再用打气筒通过小孔往塑料杯里打气,空气   (选填“能”或“不能”)将水赶出杯子,说明空气   (选填“能”或“不能”)占据空间。
23.(2023三上·天台期末)小组拿来了注射器,继续研究空气的性质,数据记录如下:
(1)记录单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下压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4毫升,比原来少了6毫升,这时(  )。
A.微粒变少了
B.微粒变小了
C.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了
(2)请你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画一画向上拉活塞后空气微粒分布的变化情况。(画在第三个注射器的图中)
(3)下列物品中,没有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A.轮胎 B.篮球 C.订书机
24.(2023三上·天台期末)接着,小组又找来天平、皮球、打气筒、回形针等材料,继续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如图所示是一台天平,左边是皮球,右边是回形针,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1)如果在皮球中打入20筒空气,那么天平会(  )。
A.回形针的一端下沉 B.仍保持平衡 C.皮球的一端下沉
(2)从天平的倾斜现象可以看出空气(  ).
A.有质量 B.能占据一定空间 C.透明
(3)测量20筒空气重量过程中,继续添加回形针,添加方法应选择(  )。
A.多个一起加入 B.一个一个的加入 C.一次性全部加入
(4)小组实验结束后,拍打充满气的皮球时,会发现(  ).
A.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B.空气有固定的形状 C.空气会流动
25.(2023三上·天台期末)在学习了《天气》单元的知识后,小科组织了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对学校周围的天气进行了测量和记录。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来研究吧!
该小组测量并记录了校园里一段时间的气温。如图甲是该小组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的气温变化柱状图,乙是当天10时气温计的示数。
(1)该小组测量气温应该选择的测量地点是(  ).
A.教室内 B.校园的树荫下 C.操场的阳光下
(2)根据乙可以知道当天10时的气温是   .
(3)根据上体所测数据,画一画当天10时的气温柱状图(画在甲图中)。
(4)根据气温变化情况柱状图,可以知道这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是____.
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26.(2023三上·天台期末)下表是该小组记录的一周的天气情况。
(1)在这周中,晴天有3天,多云有   天,雨天有   天,阴天1天。
(2)如果把天空看成是一个圆,阴影部分代表天空被云遮住的部分,那么1月9日的云量最接近于____图形。
A. B. C.
(3)1月3日,该小组测量风向用的风向袋(如右图),它应该飘向(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4)乐乐自制了一个雨量器(如右图,请你对乐乐的雨量器提出两点修改的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   。
(5)小科用右图所示的两个自制雨量器分别测量了两天的降水量,你认为这两天的降水量哪天更大____。
A.雨量器甲这天测得的降水量大
B.雨量器乙这天测得的降水量大
C.无法比较
(6)该小组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汇总梳理,得出以下结论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我们可以用气温计、风向袋等工具进行测量
B.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整理发现最高气温一般在下午2点
C.我们可以根据近一月的观察,总结出我校一年的气候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妈妈用拖把拖地,过一会儿,水干了,这种现象称为蒸发。
2.【答案】A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要浸泡在液体内,但是不能触碰到杯壁,读数时要视线与液面平齐。
3.【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沸腾温度是100℃,当水沸腾时下饺子,则此时锅内水的温度是100℃。
4.【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加入盐后,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要低,因而最低温度的下限也就下降了,因吸热而降低的温度就更多。
5.【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在质量、体积、密度、形状四个量中,只有质量是物质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而体积、密度、形状都与温度有一定关系,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
6.【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7.【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冬天天气寒冷,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8.【答案】A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能溶解5份,食盐溶解能力强。小苏打能溶解2份,小苏打溶解能力弱,所以A符合题意。
9.【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食盐和水的分离过程,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将木头加工成桌子,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10.【答案】C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 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中间打入空气后,我们发现水球中出现了一个“空气球”,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
11.【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因为气球内外的压力是平衡的,当往气球内吹一定压力的气时,气球外就产生与之相等的压力进行抵消。所以气球只能被吹大到一定的程度。
12.【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 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往一个瘪的塑料袋中打入20筒空气,袋中空气的质量与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相当。
13.【答案】C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 我们做的“热气球”会上升,主要是因为热空气会上升。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比较显著,空气受热体积变大,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较轻,容易上升。
14.【答案】B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如图,这个实验装置一般用来研究风的成因。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需要点燃蚊香产生看得见的烟雾。点燃蜡烛前,蚊香产生的烟雾会向上飘。图中的实验装置原理是:B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后上升,密度变小,而A管内的空气密度大,空气就会由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流动,从而就形成风。为了看清筒内外空气流动状况,可将蜡烛点燃看烟飘动路线。因为盒子内空气被蜡烛加热,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盒子内气压减小,盒外空气会从侧面小洞进入补充。
15.【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空气虽然很轻,但它有质量属于空气的性质,不属于其作用。
16.【答案】B
【知识点】台风
【解析】【分析】在盛夏期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台风带来的暴雨也会缓解旱情。
17.【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A、常用温度计内装有液体是酒精、水银、煤油,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虽然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还要考虑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用来制作温度计,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水温计和体温计的作用都说测量物体的温度,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选项说法正确。
18.【答案】A
【知识点】测量降水量;雨量器
【解析】【分析】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小科用自制器材收集降水,测量出水的高度是18毫米,用量筒测得水共有80毫升,这一天的降水量应该记录为18毫米。
19.【答案】C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尽量在同一地点进行观察记录,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20.【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解析】【分析】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描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做出预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各种天气图表。
21.【答案】(1)A
(2)C
(3)A
(4)
(5)A
(6)C
(7)C
(8)B
(9)食盐;过滤;蒸发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1)我们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并搅拌,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这是利用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沙则不溶解,沉于水底。
(2)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和将物体磨碎,选项C溶解得最快。
(3)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食盐,说明此时的盐水达到了饱和状态,想让食盐继续溶解的方法只有增加水的体积,也就是加入少量的水。
(4)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5)把一根木棒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在焰心处外部的部分最先碳化(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6)燃烧需要的条件包括燃烧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做实验时,万一有酒精洒出并且燃烧,我们应该用把湿抹布盖上去,切断氧气条件来灭火。
(7)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这是因为这些水变成水蒸气,蒸发了。
(8)加热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9)食盐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和蒸发,分离沙子和食盐。我们先把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放入水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让食盐充分溶解;再用滤布过滤,这时我们会看到滤布上有沙子;过滤后的滤液我们再放入蒸发皿中,再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这个过程中水会蒸发到空气中,食盐会留在蒸发皿里。
22.【答案】(1)③①②
(2)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杯口;能;能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把敞口的瓶子倒过来浸到水里,然后慢慢倾斜,瓶子里的空气会跑出来,水进入到瓶子里。说明瓶子里的空间开始是被空气占据的;向气球内吹气,气球鼓起来了;杯子里的纸竖直扣入水中纸不湿,都说明空气占有空间。
(1)本题是探究杯底纸不湿奥秘的科学实验,实验步骤是将塑料杯底部粘上一个纸团,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把塑料杯慢慢地竖直倒扣压入水中,将塑料杯竖直地从水中取出,观察纸巾是否变湿。
(2)由于水位变化不明显,我们肉眼无法准确观测,所以在水面上撒漂浮物来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未打孔的塑料杯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由于塑料杯中有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被压入水中的漂浮物最终在杯底,纸团也不会湿;若在塑料杯底打一个小孔,再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有空气随着小孔流出,杯中的空气变少,水挤占了空气的空间,所以被压入水中的漂浮物最终在塑料杯的杯口,杯底的纸团会变湿。若将杯底打孔后按如图所示压入水中,再用打气筒通过小孔往塑料杯里打气,空气会挤占水的空间,将水赶出杯子。
23.【答案】(1)C
(2)
(3)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1)记录单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下拉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4毫升,比原来少了6毫升,这说明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了,故选项C正确。
(2)记录单中的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当向上拉注射器活塞时,我们观察到活塞指向18毫升,比原来多了8毫升,这说明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了。
(3)轮胎和篮球都利用了空气的可压缩性,订书机利用的是杠杆原理。C选项符合题意。
24.【答案】(1)C
(2)A
(3)B
(4)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1)空气具有质量,如果在调节好的天平内充入20筒空气,天平会像皮球一端下沉。
(2)天平原本平衡时候是代表左右两端质量相等,充入气体后,天平倾斜,说明空气具有质量。
(3)要想用回形针测量出空气的质量,需要一次一个的添加回形针,因为空气质量太轻了,如果一次添加太多,容易造成回形针一侧倾斜。
(4)空气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充满气的皮球一拍就能跳起来,说明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5.【答案】(1)B
(2)6℃
(3)
(4)C
【知识点】测量气温;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1) 室内外的温度、阳光下和遮阴处的温度都有明显的差别,我们将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作为当地的气温。
(2)观察图中温度计,发现温度计液面是指向0上6℃处,所以当天10时温度时6℃。
(3)在甲图中画出高度在6℃处的直条即可。
(4)根据对气温变化的认识,绘制气温柱状图,能够更加直观的观测气温的变化。通过分析可知,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
26.【答案】(1)2;1
(2)A
(3)C
(4)上下大小修改为一致;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增大
(5)B
(6)C
【知识点】雨量器;风的大小和方向;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1)观察表中数据,这一周周,1月3日、6日为多云,1月4日、7日、8日为晴,1月5日为雨天,1月9日为阴天,所以晴天3天,多云2天,雨天1天,阴天1天。
(2)阴天是天空云量大于80%,选项A正确。
(3)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1月3日风向为西北风,此时风向袋飘向东南方向。
(4)雨量器的上下大小、粗细要一致,且雨量器的刻度要从下到上逐渐增大。图中的雨量器不符合。
(5)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只需要观察雨量器液面高度即可,液面高度高的,便是降水量大的。
(6)我们记录天气时,需要用到气温计、风向袋等工具测量气温、风向;一般一天当中气温最高时候为下午2时;我们要总结一年的气候特点,至少需要观察一年的天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