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历史科目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11卷两部分,共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聚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1.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一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影视作品
D.学者推断
2.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
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这可印证该遗址居民()
A.能够饲养家畜
B.广泛使用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从事农业生产
3.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度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
是()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D.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相
4。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
薯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5.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
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
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共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表明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那县制
D.推恩令
7.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竞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管国的宗亲
第1页共7页
8.了解历史时序和举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夏朝
商朝
①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600年
公元前1045年
公元前71年
A.西周
B.夏朝
C.商朝
D.东周
9.据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背铜器构思精
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A.统治阶级残暴
B.饮酒之风盛行
C.背铜工艺高超
D.分封制度确立
10.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如果用我国已发现
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片
兔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1.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茶、
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
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A.象征责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
12.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
人,不知饥懂”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13.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激化和冲突,孔子强调爱人,认为爱父母、爱兄长、爱君上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孔子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仁”
C.“兼爱”
D.“礼治”
14.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
一观点源于()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5。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
A,弘扬社会正气B,寻求国家治理方案C,塑造理想人格
D.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