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9 19: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 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为了对高丽战争
3. 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
A. 才能 B. 财产 C. 民族 D. 门第
5. 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
A. 儒家经书 B. 对时事的看法 C. 科技知识 D. 风俗民情
6. 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
A. 魏晋时期 B. 隋朝时期 C. 唐朝初期 D. 唐朝中期
7.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8. 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9. 繁荣一时的隋朝很快灭亡。隋朝被推翻的根本原因是( )
A.开凿大运河 B.隋炀帝游江都
C.隋炀帝的暴政 D.皇族内部的争权夺利
10. 隋炀帝时正式创立了科举制度,其主要特征是( )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12.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 6 世纪 80 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 唐 玄 宗
13.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 出现的内容是 (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14. 以下摘自一位同学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完成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的是( )
A.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B.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15. 隋朝大运河,全长 2700 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
A.京都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16. 2014 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 4 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 7 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7.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 46 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 表 明 ( )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18.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一千三百年。我国科举制度创立于(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19. 2017 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 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乱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0.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 确的是( )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三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大运河的中心及南北两端到达的地方。
(2) 历史上人们对大运河的评价褒贬不一。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客观表述你对开通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的看法。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 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1)材料一中“长河”的中心在哪里?作者认为此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答案
1---10 AACDB BCDCC 10-20 AACCB DBBDA
21.(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2. (1) 洛阳。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2)皮日休认为开凿运河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绩可以与大禹相比。(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积极的和消极的,好的和坏的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