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3.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教学 目标 1、熟悉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式结构及风格特点,感知传统信天游与新民歌之间的关联及发展变化。 2、学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主要段落,并能以多种方式进行体验和表现。 3、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教学 重点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了解陕北“信天游”的知识,感受西北民歌的演唱韵味。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信天游》 新授课: 作品介绍 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作品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在线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回转起伏,优美舒展,高亢嘹亮,尤其是采用了合唱这种表现形式,使得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歌曲为d商调式,2/2、2/4、3/2拍混合节拍,演唱形式为女生领唱与齐唱、合唱。曲式结构可视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西北民歌: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西北民歌特点 : 1. 演唱特点:旋律高亢开阔 2. 演唱方法:真假声结合 3. 节 奏:自由 舒展 4. 题 材:社会生活、劳动生活、爱情生活、日常生活、传说故事、民间游戏等… 中国民歌 题材:社会生活、劳动生活、爱情生活、日常生活、传说故事、民间游戏等… 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风格色彩: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八个民歌色彩区。 作品分析 1、歌曲反映了怎样的场面? 小组回答: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2、歌曲采用了几种演唱形式?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小组回答:演唱形式:女生领唱与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相互配合。歌曲情绪:热情欢快。 3、说一说这首歌曲属于山歌的哪一种?想一想歌曲大概分为几部分? 小组回答:信天游( )、山曲、花儿。歌曲分为三部分:A B A’ 分段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4、前奏(播放音乐) 这段曲子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展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小组回答:开始是一段悠扬的、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接着乐队走出了一段宽广、热情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入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画面,人们出来迎接红军的场面。 5、A段(播放音乐) 乐句之间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 小组回答:A段由三个乐句组成,三遍分别出现领唱随后女领加女声伴唱,第三遍,女生齐唱,男声伴唱。给人以连绵、舒展之感,恰到好处的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亲人般的情意。表现出一种对革命坚定的信念。 B段(播放音乐) 第二乐段描绘了什么场面?与第一乐段相比,音乐的速度、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组回答:是同一曲调有4段不同歌词的分节歌形式。这个部分歌曲的情绪欢快,节奏铿锵活跃,描绘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热烈场面。 6、这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B段欢快热烈的情绪,唱一唱,体会下当年陕北人民欢迎红军的场面 7、 A’段(播放音乐+尾声) 这段音乐和前面听过的音乐中的哪一段有相似的地方?(第三乐段是哪一乐段的变化重复?) 小组回答:A’段旋律基本再现了A段主体,歌曲在高亢、激昂的变化重复句“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的歌声中结束,最后这句突出了歌曲的思想主题。领唱和混声合唱相互辉映,形成歌曲的高潮。 曲式分析 前奏+A+B+A’+尾声 激趣导入,引入话题。
板 书 设 计 作品介绍 西北民歌 作品分析 曲式分析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