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同步月考测试卷(一)
生物学
测试模块:必修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2章第1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生物学相关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白羊亲本杂交后代中既有白羊也有黑羊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2.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离不开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的原因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B.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观察和统计
C.豌豆杂交实验时必须在开花后对母本去雄并套上纸袋
D.统计学方法的运用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性状分离比为3:1是否具有偶然性属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B.F1产生的4种配子数量比为1:1:1:1属于作出假说
C.设计F1与隐性纯合子的正反交实验属于实验验证
D.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
4.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可以不同
C.甲、乙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总数可以不同
D.抓取后的彩球需放回原来的小桶内并摇匀
5.黄瓜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植物,黄瓜的有刺和无刺是一对相对性状,无刺黄瓜汁水多、口感好、产量高,深受人们的喜爱。某农户种植的黄瓜中出现一株无刺黄瓜,若想保留该黄瓜的无刺性状,需要判断
该株黄瓜的显隐性以及是否为纯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黄瓜为显性纯合子
B.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中出现有刺,则黄瓜无刺为隐性
C.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该植株结出有刺和无刺两种黄瓜,则有刺为显性
D.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该植株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无刺黄瓜为显性纯合子
6.草莓的颜色红色和白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草莓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组 杂交组合 F1的表型及数目
红草莓 白草莓
1 红草莓×白草莓 492 501
2 红草莓×白草莓 998 0
3 红草莓×白草莓 1502 506
A.草莓果肉的颜色中白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红草莓AA,白草莓aa
C.实验2的后代中红草莓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白草莓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
7.在果蝇的遗传实验中,黑翅为显性,用纯合黑翅果蝇和纯合白翅果蝇杂交,F1全是灰翅果蝇。F1雌雄个体交配后,F2中出现黑翅、灰翅和白翅三种翅色果蝇,比例为1:2:1,若让F2中的黑翅与灰翅雌雄个体杂交(相同翅色或不同翅色雌雄个体均可杂交),则子代中黑翅:灰翅:白翅比例接近
A.5:2:1 B.3:2:1 C.4:4:1 D.2:3:3
8.羊的有角和无角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A在雌雄个体中均表现为有角,aa在雌雄个体中均表现为无角。将有角雌羊(AA)与无角雄羊(aa)杂交,所得子代中雄性均为有角,雌性均为无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羊群中有角雌羊均为纯合子,有角雄羊不一定为纯合子
B.将基因型为Aa的山羊杂交,F1雄羊中有角:无角=1:3
C.将有角山羊与无角山羊杂交,F1可能出现有角雌羊
D.将无角雌羊与有角雄羊杂交,F1中有角山羊可能占3/4
9.红薯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其遗传方式设计并完成了如下杂交实验。
第1组:P绿茎×紫茎→F1:绿茎:紫茎=101:96;
第2组:F1紫茎,F2:紫茎205株
第3组:F1绿茎?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第2组杂交子代可知F1紫茎为隐性性状
B.推测第3组子代绿茎中杂合子占比为1/2
C.F1绿茎植株连续自交2代,子代绿茎植株中纯合子占3/5
D.F1绿茎植株随机传粉3代,子代植株中绿茎纯合子占1/4
10.图1为某动物生殖器官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图2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之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甲细胞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B.图1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C.图1中丙对应图2中的DE段 D.图2中EF段发生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11.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变②一个卵原细胞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同③卵原细胞间期经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加倍④卵细胞的形成不经过变形阶段⑤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⑥卵细胞中的核DNA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半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豌豆种子颜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某双杂合子种子发育而成的豌豆植株自然繁殖,收获该植株豆荚并观察种子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株能产生4种配子,数量比为1:1:1:1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可产生16种基因型的个体
C.剥出黄色圆粒种子的概率为9/16
D.该植株收获的豆荚中绿色圆粒种子占3/16
13.甲、乙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纯合白色玉米籽粒植株,丙为纯合红色玉米籽粒植株。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实验过程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F1 F2
甲×乙 红色籽粒 899红色籽粒702白色籽粒
甲×丙 红色籽粒 1198红色籽粒398白色籽粒
A.玉米籽粒的颜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两组杂交组合产生的F1的基因型完全相同
C.甲、乙杂交产生的F2中红色籽粒有4种基因型
D.甲、丙杂交产生的F2红色籽粒中纯合子占1/3
14.某植物的抗病与不抗病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一纯合抗病植株与一纯合不抗病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抗病,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抗病:不抗病=13: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病与不抗病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1与纯合不抗病植株杂交,子代中不抗病植株占1/2
C.F2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D.F2中不抗病植株有两种基因型,且都为纯合子
15.某自花传粉植物的抗倒伏与易倒伏(分别由基因A、a控制)、宽叶和窄叶(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抗倒伏宽叶、易倒伏宽叶、抗倒伏窄叶、易倒伏窄叶的比例为4:2: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aBb的植株表型为抗倒伏宽叶
B.AB的配子致死导致上述比例的出现
C.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1/9
D.抗倒伏宽叶与易倒伏宽叶杂交后代分离比为2:2:1:1
16.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现象出现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
B.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C.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
D.据图可知该细胞可能产生4种精子
17.马和驴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32对和31对,骡是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骡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
B.雄骡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X与Y也能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
C.马的卵细胞和驴的精子含有的染色体不同,但能进行受精作用
D.骡体内的细胞在正常分裂时,常染色体数量最多有124条
18.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只有2条染色体,图1表示马蛔虫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部分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图1中I到Ⅱ的过程
B.图1中Ⅲ到IV的过程中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
C.若乙细胞是甲细胞的子细胞,则乙是次级卵母细胞
D.图2中甲对应图1中的Ⅱ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19.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可基本概括为雌雄个体产生卵细胞和精子,再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能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配子的多样性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使子代具有多样性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以使亲子代之间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20.如图为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三个时期的细胞显微照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图②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10个四分体
C.图③所示时期为减数分裂Ⅱ,不含同源染色体
D.图②与图③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均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0分)下面有两组材料,请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I.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由一对基因Y、y控制,如图为豌豆的两组杂交实验。
(1)豌豆子叶颜色中黄色为__________性状,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
(2)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黄色子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
Ⅱ.果蝇的灰身(D)对黑身(d)为显性,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探究灰身果蝇是否存在特殊的致死现象,研究小组用多对杂合灰身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统计并分析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完善预期结果及结论。
(3)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灰身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4)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存在d配子50%致死现象。
22.(10分)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性腺内细胞的分裂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为__________(填“雄性”或“雌性”)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与①→①相比,④→⑥表示的分裂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
(2)若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则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该动物与另一测交亲本(aabb)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
(3)图2中若纵坐标表示的是每条染色体所含DNA分子数量,则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若纵坐标表示的是染色体数,则减数分裂Ⅱ__________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原因是该时期,图1中的___________细胞与该时期特征一致。
23.(10分)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控制花色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1所示,将一紫花植株与一红花植株杂交,所得F1中不同花色个体数量的相对值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根据图1推测,该植物花色表现为白色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子代会产生紫花植株。
(3)根据图2结果可推出亲本紫花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亲本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1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若F1中红花植株测交,则F2中表型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_。
24.(10分)兔的体毛颜色和长短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白色短毛兔和灰色长毛兔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兔的体毛颜色性状中白色是______________,亲本中的灰色长毛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自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若要进一步证明上述观点,可选用F1中灰色短毛兔进行测交实验来加以验证,当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时,则可支持上述观点。
(3)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灰色长毛的性状。已知有多只不同基因型的灰色长毛雌性个体,为验证上述推测,请从亲子代中选取雄性个体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子代中会同时出现三种情况:
①杂交组合的后代均为灰色短毛;
②杂交组合的后代中灰色短毛:白色短毛=____________;
③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_____,则上述推论成立。
25.(10分)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联会异常会直接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及种类异常,进而影响子代遗传特性。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人类正常卵细胞发生过程示意图,由图分析可知,数字代表_____________的相对数量,若Ⅲ细胞内有22条染色体,且不存在21号染色体,则IV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条21号染色体,该细胞与正常染色体数目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2精卵共含有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双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某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这种患者常表现出举止异常、性格多变、容易冲动,部分患者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请尝试解释XYY个体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若该患者和正常女性婚配,生出正常小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从细胞角度,如何判断生出的孩子是否为患者:______________。
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同步月考测试卷(一)
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A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例如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DD、Dd,dd.其中DD,dd为纯合子,B错误;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F;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D正确。
2.C豌豆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的原因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A正确;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便于统计和观察,B正确;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必须在花蕾期对母本去雄并套上纸袋,C错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了科学的统计方法,D正确。
3.C F2性状分离比为3:1的出现是否具有偶然性属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A正确;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作出假说环节,B正确;设计F1与隐性纯合子的正反交实验属于演绎推理,C错误;孟德尔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D正确。
4.B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正确;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相同代表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B错误;甲、乙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总数可以不同,因为雄配子的数量往往多于雌配子的数量,C正确;抓取后的彩球需放回原来的小桶内并摇匀,以保证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相等,D正确。
5.D 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黄瓜为纯合子,但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让该株无刺黄瓜自交,若所结黄瓜出现有刺,则该株无刺黄瓜为显性杂合子,B错误;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该植株结出有刺和无刺两种黄瓜,则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让该株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杂交,若所结黄瓜全为无刺,则该无刺黄瓜为显性纯合子,D正确。
6.C从实验2和3中可分析得出草莓的颜色中红色是显性性状,A错误;实验1中亲本红草莓的遗传因子组成应为Aa,白草莓的遗传因子组成应为aa,B错误;实验2中亲本红草莓的遗传因子组成应为AA,白草莓的遗传因子组成应为aa,后代中红草莓均为杂合子Aa,C正确;实验3的子代红草莓与白草莓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其中白草莓为隐性,所以遗传因子组成只能是aa,D错误。
7.C F1雌雄个体交配后,F2中出现黑翅、灰翅和白翅三种翅型果蝇,比例为1:2:1,则可知灰翅个体为杂合子,假设为Aa,则黑翅为AA,白翅为aa。若F2中的黑翅与灰翅雌雄个体杂交,其中灰翅Aa占2/3,黑翅AA占1/3,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A:a=2:1,则杂交后子代基因型AA所占比例为:(2/3)×(2/3)=4/9,Aa所占比例为:(2/3)×(1/3)×2=4/9,aa所占比例为:(1/3)×(1/3)=1/9,故AA:Aa:aa=4:4:1,即黑翅:灰翅:白翅=4:4:1,C正确,ABD错误。
8.B有角山羊(AA)与无角山羊(aa)杂交,子代中雄性均为有角,雌性均为无角,说明在雌羊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均表现为无角,在雄羊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无角,故有角雌羊均为纯合子,有角雄羊不一定为纯合子,A正确;基因型为Aa的山羊杂交,F1中雄羊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即有角:无角=3:1,B错误;有角山羊与无角山羊杂交,则可能的杂交组合为AA(雌羊)Xaa(雄羊)、AA(雄羊)×Aa(雌羊)、AA(雄羊)×aa(雌羊)、Aa(雄羊)×Aa(雌羊)、Aa(雄羊)×aa(雌羊),故F1可能出现有角雌羊(AA),C正确;结合上述杂交组合分析,若杂交组合为AA(雄羊)×Aa(雌羊)时,F1中有角山羊占3/4,D正确。
9.B第1组绿茎×紫茎→绿茎:紫茎=1:1是测交实验,又根据第2组紫茎×紫茎→紫茎,可判断F1紫茎为隐性纯合子,可推知绿茎基因型为Aa,紫茎基因型为aa,绿茎植株自交,子代绿茎中杂合子占2/3,A正确,B错误;绿茎植株(Aa)连续自交2代,子代植株中Aa占1/4,绿茎植株A_占5/8,其中纯合子AA占3/8,绿茎植株中纯合子占3/5,C正确;F1绿茎基因型为Aa,产生的配子A、a各占1/2,随机传粉3代,子代植株中绿茎纯合子AA占1/4,D正确。
10.C图1中甲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错误,图1中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产生精细胞,B错误;图1中丙为减数分裂I后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之比为1:2,对应图2中DE段,C正确;图2中EF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D错误。
11.A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目均暂时加倍,①错误;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
一个一种卵细胞,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分裂能形成四个两种精细胞,②正确;无论是卵原细胞还是精原细胞间期经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目都不变,③错误;卵细胞的形成不经过变形阶段,精细胞的形成会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大小不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大小相等,⑤正确;卵细胞中的核DNA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中的1/4,⑥错误;A正确。
12.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能产生4种数量比为1:1:1:1的配子,A正确;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可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B错误;双杂合子种子发育而成的豌豆植株自然繁殖即双杂合子自交,子代黄色圆粒出现概率为9/16,C正确;绿色圆粒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D正确。
13.B甲、乙杂交产生的F2中性状分离比为9:7,则玉米籽粒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设玉米籽粒颜色遗传受基因A、a和B、b控制,根据F2中性状分离比可以推出甲、乙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aBb,又因为甲、乙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纯合白色玉米籽粒,所以甲、乙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F2中的红色籽粒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甲、丙杂交产生的F2性状分离比为3:1,可推出F1基因型为AABb、AaBB,则F2中的红色籽粒基因型及占比为1/3AABB、2/3AABb或AaBB,纯合子占1/3,B错误,C、D正确。
14.B由题意可知,将纯合抗病植株与纯合不抗病植株杂交,F1均表现为抗病,F1自交产生的F2中抗病:不抗病=13:3,为9:3:3:1的变式,说明抗病与不抗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为A/a和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不抗病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将F1与纯合不抗病植株杂交,所得子代中不抗病个体A_bb或aaB_占比均为1/2,B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所得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或aaBB的个体能稳定遗传,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占全部抗病个体的比例为3/13,C错误;F2中不抗病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有杂合子,D错误。
15.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抗倒伏宽叶、易倒伏宽叶、抗倒伏窄叶、易倒伏窄叶的比例为4:2:2:1。其中抗倒伏:易倒伏为2:1.宽叶:窄叶为2:1,抗倒伏、宽叶均为显性性状,且AA、BB显性纯合致死。后代中抗倒伏宽叶、易倒伏宽叶、抗倒伏窄叶、易倒伏窄叶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只有aabh为纯合子,所以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1/9。抗倒伏宽叶与易倒伏宽叶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杂交结果为AaBb:aaBb:Aabb:aabb=2:2:1:1,A、C、D正确,B错误。
16.C图示为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该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1前期,染色体互换常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B正确,C错误;该细胞发生染色体互换后,4条染色单体的DNA分子各不相同,可产生4种不同的精细胞,D正确。
17.C马的体细胞中有32对染色体,因此马的生殖细胞内含有32条染色体;驴的体细胞中有62条染色体,因此驴的生殖细胞内有31条染色体,所以两者的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是32+31=63条。骡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骡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63条,骡子没有生殖能力。骡是马和驴杂交产生的后代,骡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但是可以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雄骡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X与Y来自不同物种,不属于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形成四分体,B错误;马的卵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驴的精子含有31条染色体,但二者可以完成受精作用并正常发育成个体,C正确;骡的体细胞含有61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在正常分裂时,染色体数量最多为有丝分裂后期,常染色体有122条、性染色体有4条,D错误。
18.D图1中I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或体细胞;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分裂I过程或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N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图2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图1中I到Ⅱ的过程中,A正确;图1中Ⅲ到IN的过程中发生了着丝粒的分裂,B正确;若乙细胞是甲细胞的子细胞,则根据染色体颜色可知乙是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中期,而图2甲细胞处于后期,D错误。
19.A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错误;受精作用涉及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该过程需依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体现了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配子的多样性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使子代具有多样性,C正确;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产生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会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所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以使亲子代之间保证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
20.D图①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图②细胞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分体时期,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图③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图①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且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A错误;图②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四分体时期,含有12个四分体,B错误;图③所示时期为减数分裂I,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图②与图③中染色体数均为24条,均含有48个核DNA,D正确。
21.(每空2分,共10分)
(1)显性 YY、Yy
(2)2/5
(3)灰身:黑身=2:1
(4)灰身:黑身=8:1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雌性 ①、③两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或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不变)
(2)AB或ab或aB或Ab 1/4
(3)①~② 后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加倍(2分) ①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自由组合(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2)个体的基因组成中不含D基因(2分) ddEE或ddEe(2分)
(3)DE:De:dE:de=1:1:1:1 Ddee 1/3
(4)红花:白花=2:1(2分)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隐性性状 AAbb
(2)F2的性状分离比是9:3:4,是9:3:3:1的变式,所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灰色短毛:白色短毛:灰色长毛=1:1:2
(3)白色长毛aabb用亲本中的白色短毛雄性个体分别与供给的不同基因型的灰色长毛雌性个体杂交,统计分析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的表型及比例(2分) 1:1 均为白色短毛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染色体 2 47
(2)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含YY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形成XYY的个体(3分)1/2(2分) 显微镜观察待测个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是否异常(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