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世界气候类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上海)初中地理六年级第二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3.3世界气候类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上海)初中地理六年级第二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9 20: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世界气候类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马黛茶是阿根廷的国饮,其制作原料马黛树是一种生长于18°S~30°S的亚热带常绿植物,其生长期需要高温、高湿,在气温较低时进行采摘。图为马黛树种植区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马黛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终年炎热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寒冷干燥 D.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2.马黛茶的采摘期最可能是( )
A.4~8月 B.9月~次年1月 C.1~4月 D.7~11月
读某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冷湿 D.多雨
4.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5.图中区域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林业 B.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下图为“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地中( )
A.甲地一一年降水量约1000mm B.丙地——降水均匀
C.乙地——气温年较差大于20℃ D.丁地——雨热同期
7.甲地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上海一所学校的某班同学利用暑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旅”的地理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祖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确定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甲、乙、丙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
A.地形、气候、降水 B.地形、降水、气温
C.降水、地形、气温 D.气候、降水、地形
9.到了拉萨之后,同学们发现他们带去的食品袋膨胀“发胖”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
A.光照好,气温日较差大 B.天气晴朗,降水少
C.海拔高,气压低 D.紫外线强,气压高
山地两侧降水情况往往不同。下图为山地两侧暖湿气流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若丙地的气温为12℃,则甲地的气温是( )
A.1.8℃ B.30℃ C.10.2℃ D.-6℃
11.关于乙、丁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B.丁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少
C.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D.丁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多
12.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中写道“……岭角(山脚)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花未开)”。读浙江天台山局部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山顶的花比山脚的花盛开时间晚,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4.从公路出发攀登华顶峰途中( )
A.路线①向正北方向行进 B.路线②中天台亭海拔在200-400米之间
C.路线②始终沿山脊前行 D.路线③坡度最和缓、攀登过程最为轻松
读图“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16.下列关于非洲气候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B.分布面积最广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C.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北部的地中海沿岸 D.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
二、解答题
17.【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对气候的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陕西省某中学的地理课堂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材料一:下面图甲示意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图乙为“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演示实验示意图,图丙为安第斯山脉南段示意图和C、D两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燃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探究思考:
(1)读图甲可知,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 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较 。
(2)图乙中实验证明,白天沙石气温比水高,夜晚沙石气温比水低。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沙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 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3)图丙中,C、D两地降水较多的是 地,因为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 ,两地气温最高月份在 月份。
18.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
(1)在中国派往东帝汶的联合国维持和平的一名警察荣获了联合国勋章,回国后他描述当地气候:“东帝汶终年高温酷暑、潮湿闷热。每日午后,都下大雨。一次,首都帝力发生骚乱,我们多国维和警察从早晨就开始值勤,烈日下,厚厚的防弹衣早被汗水浸透了。午后,一场大雨又劈头而降,我们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这位警察的描述中,你能判断出东帝汶的气候类型是 ;它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图中的 (填序号)相吻合,其气候特征是 。
(2)C图中的气候主要分布在 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
19.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自然保护区众多,经济欠发达,是中国传统的友好国家。中坦两国经济联系密切,2022年2月1日,由中铁大桥局参建的坦桑尼亚新塞兰德跨海大桥(正式名称为坦桑蓝跨海大桥)正式通车。
材料二 坦桑尼亚地理略图(图1)和甲地降水量柱状图(图2)。
(1)甲地降水的季节差异明显,形成了 季和 季。
(2)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其原因是 。
(3)坦桑尼亚规划建设经济走廊(如图所示),试分析该经济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两点)
(4)中国和坦桑尼亚的合作被称为“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20.读图成下列各题。
(1)图1中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变化规律是 ,形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结合两图分析归纳同纬度地带山地雪期比平原地区 (长或短)
(3)图2中A地区是我的 平原,该平原是我同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图示A区域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 熟。
(5)①②③三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1.由材料分析,马黛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植物,生长于南美洲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该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B正确,故选B。
2.马黛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植物,生长于南美洲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该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其生长期需要高温、高湿,在气温较低时进行采摘,从图示中看出,该地4~8月气温较低,推知马黛茶的采摘期可能是4~8月,故选A。
【点睛】马黛树是一种常绿灌木,主要生长在南美洲国家,其叶子是南美洲人最喜欢的马黛茶的原材料。马黛茶最早起源于巴拉那原始森林中,距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
3.A 4.C 5.B
【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甲所示区域为塔里木盆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干旱少雨,故本区域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A对D错。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故B错。冷湿是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4.①②③点距海依次变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海陆位置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由东到西降水越来越小,C正确;跟地形因素、纬度因素无关 ,AB错误。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下面的状况来影响降水,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退田还湖、扩大水面和湿地等,D错误。故选C。
5. 读图可知,图是区域为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地区的自然特征,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不足,为此,西北地区最适合的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B正确,读降水数据可知,该地不适合发展林业、种植业、渔业,ACD错。故选B。
【点睛】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6.D 7.A
【解析】6.读图可知,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于2000mm,A错误;丙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降水不均匀,B错误;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根据图中可计算处气温年较差小于20℃,C错误;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D正确。故选D。
7.读图可知,甲地全年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大于2000mm,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断可以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利用以温定带和以水定型的方法判断。
8.D 9.C
【解析】8.甲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即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与我国1月0°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确定甲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乙线是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确定乙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丙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确定丙线的主导因素的地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海拔高,气压低,使得食品袋内部气压高于外部气压,所以食品袋会膨胀“发胖”,C正确;与光照、降水、紫外线无关,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的地理区域分为四个,分别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为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10.B 11.C 12.A
【解析】10.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读图可知,丙地海拔约为3000米,气温为12℃,甲地海拔约为0米,则甲地的气温约为12℃+(3000-0)÷100×0.6℃=30℃。故选B。
11.读图可知,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丁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会产生差异,这体现的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与季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无关。故选A。
【点睛】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3.C 14.B
【解析】13.山顶的花比山脚的花盛开时间晚,主要是因为山顶的温度比山脚的温度低,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度的差异,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C正确。山顶和山脚的纬度位置以及海陆位置差异不大,AB错误;与人类活动无关,D错误。故选C。
14.读图可知,从公路出发攀登华顶峰途中,路线①向东北方向行进,A错误;根据等高线分布,天台亭海拔在200-400米之间,B正确;路线②开始沿线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C错误;路线③开始阶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攀登较为费力,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登山时,往往选择坡度较小的路线。
15.D 16.A
【解析】1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气温低,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人类活动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A正确;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是热带草原气候,B错误;地中海气候以地中海沿岸最为集中,不是只分布在地中海沿岸,非洲南部也有分布,C错误;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类型,D错误。故选A。
【点睛】非洲3/4的面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因而被称为“热非洲”;非洲气候类型形成了以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17.(1)多
(2)陆地
(3) C 迎风坡 1
【分析】本题以探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甲,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A地纬度较低,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热量较多。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因此,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陆地的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3)读图可知,图中C地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D地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读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两地气温最高月份均在1月份,地处南半球。
18.(1) 热带雨林气候 A 终年炎热多雨
(2)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析】本题以气候类型图判读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气候特点等进行比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详解】(1)由材料分析,东帝汶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它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与图中的A相吻合,其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多雨。
(2)C图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其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点睛】
19.(1) 干 湿
(2)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顶附近气温终年在0℃以下
(3)沿线矿产资源丰富、沿线地形比较平坦;
(4)南南合作
【分析】本大题以坦桑尼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坦桑尼亚的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
【详解】(1) 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形成了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的气候特点。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其中面积最大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读甲地降水量统计图可知,甲地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2)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由于海拔高,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山顶附近气温终年在0℃以下。所以虽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
(3)读图可知,坦桑尼亚经济走廊沿线铁、金刚石、黄金和铜等矿产资源丰富,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从而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沿线经过东非高原,地势比较平坦,有利于铁路建设。
(4)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中国和坦桑尼亚均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的经济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20.(1) 由南向北越来越长 纬度位置
(2)长
(3)东北
(4)一
(5)林地
【分析】本题以东北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分布图和东北地区图为材料,涉及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中多年平均雪期的空间规律可知,我国东北地区的雪期变化大致是自南向北雪期越来越长,因为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降雪时间越长。故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2)读图可知,在同纬度地区,东北地区山地的雪期要比平原地区的雪期要长,因为同纬度地区山地的气温低于平原地区。
(3)读图可知,图2中A是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里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多,土壤肥沃,再加上地多人少,粮食是消费量少,所以可提供的商品量多。
(4)根据温度带的分布可知,A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5)读图可知,①是大兴安岭,②是小兴安岭,③是长白山,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