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读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形区最不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2.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的优势有( )
①清洁环保,无污染 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③增加降水量 ④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人口( )
A.1999年达到50亿
B.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相同
C.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D.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20年时间
4.应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 )
①选择公交、地铁出行②落实生活垃圾分类
③避免“舌尖上的浪费”④多用“一次性”物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旱极”,但每年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和捕雾网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读南美洲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B.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
C.赤道附近年降水量较少 D.回归线附近降水量从西向东递减
6.下列关于捕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
②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改善人们的生产方式
③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④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盛大举行,开幕式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设计灵感,彰显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开幕式当天正值立春( )
A.此时太阳射赤道 B.此时北京春暖花开
C.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D.此后北京白昼继续变长
8.二十四节气( )
①通过观察地球自转得出②通过观察地球公转得出③可反映四季的天气状况④可以指导生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的理念之一,下列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
①冬奥场馆全部使用“绿色”电力②机器人烹饪中餐、西餐③场馆对制冷氽热进行回收再利用④奥运主火炬采用“微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大熊猫国家公园是我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图1示意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图2示意邛山区某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邛山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1.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适宜生长的环境是( )
A.终年湿润的平原 B.温暖湿润的山区 C.炎热干燥的盆地 D.四季分明的高原
12.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首要目的是( )
A.利于观赏大熊猫 B.开发动植物资源 C.开展特色旅游业 D.保护大熊猫种群
近年来大城市出现的垃圾智能回收箱,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有偿回收方式接收市民投放的旧衣物、塑料、金属、废纸等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率。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通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可以减少开采的非可再生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金属矿产 C.森林资源 D.水能资源
14.若在校园安装垃圾智能回收箱,需设置大回收箱的类型是______回收箱( )
A.纺织物 B.有害垃圾 C.电池 D.废纸
人类活动影响着自然环境,同样也在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读漫画《危险》,完成下面小题。
15.有关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可再生资源 B.同时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C.要注意保护和培育 D.无论如何都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6.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
A.树是生长在沙漠中的 B.乱砍滥伐后会带来土地沙漠化问题
C.人类依赖于沙漠环境生存 D.人类的危险源自树木过多
二、解答题
17.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世卫组织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4日,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108万例。当中国疫情最严重时,中国收到了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的物资;当世界疫情蔓延时,中国宣布向82个国家和世卫组织等提供援助,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加强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1)读图,截止到2020年4月4日,除中国以外,东半球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是欧洲西部和中东地区;西半球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是 。疫情的蔓延和人口的集聚有关。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 (纬度位置)地区。
(2)武汉疫情爆发后,伊朗和意大利都曾对中国提供过援助。2020年3月,当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就立即应邀向伊朗和意大利派出了医疗专家组,驰援抗疫。请你结合下图及所学地理知识,为奔赴两国的医疗专家提供一些出行建议:伊朗: ;意大利 (将序号填入即可)
①穿棉服、风衣 ②宜穿夹克、薄毛衣 ③多备饮水 ④带雨伞
(3)伊朗所在地区石油丰富,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请简述解决能源危机切实可行的措施 。(至少两点)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比重表
地区比重 资源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耕地资源 64% 36%
水资源 19% 81%
矿产资源 59% 41%
材料二 我国省级行政区域资源条件评价示意图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耕地资源、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南北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
(2)由材料一可知,影响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为此,我国修建了 工程。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省级行政区域资源条件评价最好的是山西省和 ,云南省的资源条件评价为 。
(4)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保护自然资源的角度出发,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生活中应如何行动: 。(答一点即可)
1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A、B是我国主要盐场的位置示意)。
(1)我国目前最大的盐场是位于 海西岸的A 盐场;另一个位于 岛的盐场是B 盐场。
(2)相对于南方地区的盐场,北方地区的盐场雨季 (选填“长”或“短”),更有利于晒制海盐。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为“西电东送”提供电力,优化能源结构,营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环境,为此我国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风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建设。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努力争取 年前实现“碳中和”。
(2)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有 (答出一点即可)。
(3)下列不是“西电东送”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带来益处的选项( )
A.优化能源结构 B.缓解能源紧张 C.改善环境质量 D.加剧自然灾害发生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①是 市,与其相连接的铁路有 线、 线。
(5)体验低碳生活,让环保理念成为自觉行为,请写出一种低碳生活方式: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1.由图中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可以看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太阳能较丰富,适合建光伏电站;而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不适合建光伏电站。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屋项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屋顶和大棚,不占用地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清洁环保,无污染,也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①②④正确,即A正确;在屋顶和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的优势与增加降水量无关,③错误,即BCD错误。故选A。
【点睛】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3.C 4.A
【解析】3.由图可知,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1999年人口达到60亿,故A错误。1975-2022年,每增长10亿用时不同,从开始的12年到后来的11年,故B错误。世界人口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故C正确。从80亿到90亿,预计需要15年的时间,故D错误。故选C。
4.应对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公交、地铁出行,落实垃圾分类措施,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多用“一次性”物品是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做法,不可取,①②③正确,故选A。
【点睛】人口问题是人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统称,泛指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包括人口自身的发展以及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发展问题。
5.B 6.B
【解析】5.根据图例可知,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湿润空气,30°S以南的西部地区,比较湿润,东部地区较为干旱,安第斯山脉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故降水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的说法错误,A错误。图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北部地区甚至达到了2000毫米以上,B正确;赤道附近年降水量最多,C错误;南回归线附近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D错误。故选B。
6.通过题干“当地人制作捕雾网,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可知,捕雾网可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①③正确;捕雾网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特征,②错误;捕雾网的作用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并不能充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对应的B正确,②和④所在的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D 8.D 9.C
【解析】7.开幕式当天为2月4日,正值立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A错误。此时北京为冬季,气候寒冷,还未到春暖花开的时节,B错误。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因此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C错误。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此后北京白昼继续变长,D正确。故选D。
8.二十四节气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关,是通过观察地球公转得出,①错误,②正确。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二十四节气并不能可反映四季的天气状况,③错误。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气候的变化,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冬奥场馆全部使用“绿色”电力,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办奥理念,①正确;机器人烹饪中餐、西餐,由于工作人员很少,食品安全系数非常高,也为疫情防控加了一道防火墙,但是与绿色办奥理念关系不大,②错误;场馆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办奥理念,③正确;④奥运主火炬采用“微火”,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办奥理念,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绿电”主要来源于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目前,我国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使用“绿电”主要是指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输入北京电网,通过针对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为冬奥场馆的“绿电”运行提供保障。
10.B 11.B 12.D
【解析】10.由图2可以看出,邛山区的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B正确。热带季风气候是全年高温、温带季风气候是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全年降水少,排除ACD,故选B。
11.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川、陕和甘三省区,分析图1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山区;分析图2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观赏大熊猫,排除A。国家公园的设立并不会开发动植物资源,排除B。设立国家公园主要是用来保护,而不是开展特色旅游业,排除C。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利于保护大熊猫种群,最终提升生态系统的保护水平,D正确。故选D。
【点睛】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主要意义有:首先,可以有效保护珍稀物种,实现大熊猫稳定繁衍生息;其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还可以创新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体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可以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3.B 14.D
【解析】13.非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煤、石油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通过利用智能回收箱回收的“垃圾”实现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开采的非可再生资源是金属矿产,故选B。
14.结合所学可知,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纸。由此可知,若在校园安装垃圾智能回收箱,需要设置大回收箱的类型是废纸,D正确,ABC排除;故选D。
【点睛】重视垃圾回收利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减少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损害。
15.D 16.B
【解析】15.森林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再生,属于可再生资源,A对;森林资源同时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B对;森林资源再生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注意保护和培育,C正确,D错误;综上所述符AB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是D,故选D。
16.由图中漫画可以看出,“树”保护着砍树人所在的土地不被沙漏中的“沙”侵袭,如果“砍树人”将树砍掉,漏斗上方的沙子将会由于没有“树”的遮挡,倾泻而下,使“砍树人”所在的土地沙漠化。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这幅漫画的含义是乱砍滥伐后会带来土地沙漠化问题,B正确;漫画中“树”并没有生长在沙漠中,人类也并没有依赖于沙漠环境生存,且沙漠中气候干旱,不适宜树木生长和人类生存,AC错误;人类危险源自树木过少,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地、阳光、森林、水资源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17.(1) 美国 中(低)或北温带
(2) ①③ ①④
(3)低碳生活,减少能源消耗。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的替代能源等。
【分析】该题以全球确诊新冠病例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意大利的气候、资源等状况,考查部分国家的相关地理知识。
【详解】(1)读图可得,截止到2020年4月4日,西半球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疫情的蔓延和人口的集聚有关,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中低纬度地区。
(2)伊朗位于西亚地区,读图可得,3月份伊朗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所以赴伊朗专家组要穿棉服、风衣,要多备饮用水,故填①③;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3月该国气温较低、降水多,建议①穿棉服、风衣和④带雨伞。
(3)石油带来了巨大财富,不少中东产油国人均国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石油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目前,西亚的一些产油国在稳定生产的同时,努力使经济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如:低碳生活、减少能源消耗;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的替代能源等。
18.(1)不均匀
(2) 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
(3) 内蒙古自治区 较好
(4)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碗筷、少用白色塑料制品、循环使用资源等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形式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状况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在南北方地区都分布不均。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北多南少,水资源南多北少。
(2)由材料一可知,影响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水源不足,为此,我国修建了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西北地区。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省级行政区中,资源条件评价最好的是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的资源条件为较好。
(4)作为一名中学生,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拒绝一次性生活用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少用白色塑料制品、循环使用资源等。
19.(1) 渤 长芦 台湾 布袋
(2)短
【分析】本题以我国海域简图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我国的盐场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是位于渤海西岸的长芦盐场,这里海滩面积广,海域浅,适合晒盐,加上这里风大,降水少,是我国最大的盐场;B是位于台湾岛南部的布袋渔场,该盐场受淡水影响小,风浪大,降水少,尤其冬季风大,适宜晒盐。
(2)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季较短,南方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因此相对于南方地区盐场,北方的盐场雨季短,更有利于晒制海盐。
20.(1)2060
(2)风能
(3)D
(4) 上海 京沪 沪杭
(5)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少用塑料袋;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
【分析】本题以西电东送、碳达峰、碳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等为材料,涉及碳中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西电东送”的意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低碳生活方式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根据材料二“十四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风能、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有风能、水能、核能等。另外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3)“西电东送”将西部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资源短缺的东部地区,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又可以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减少了雾霾天气的发生,ABC选项属于“西电东送”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带来益处;“西电东送”不会加剧东部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D选项不属于“西电东送”工程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带来益处。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4)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即图中的①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与上海相连接的铁路线有京沪线和沪杭线。
(5)低碳生活方式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具体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提倡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少用塑料袋;实施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