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29 18:01:53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下图是太阳系中部分相邻行星的位置和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日最远 B.距地球最近
C.有高级生命存在 D.体积质量最大
2.图中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  )
A.体积大小相近 B.公转方向相同
C.自转周期相同 D.表面温度相同
【答案】1.D
2.B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八大行星及运动特征: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北极上空看,各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1.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再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规律判断,乙为火星,甲为木星,丙为地球。甲行星(木星)属于巨行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体积最大的一颗,D符合题意;木星(甲)不是距日最远的行星,也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距日最远的、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分别是海王星、金星,排除AB;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高级生命存在,木星没有,排除C。
故答案为:D。
2.A、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甲为木星,乙为火星,丙未地球,其中木星的体积比地球和火星的体积大得多,A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均自西向东公转,因此公转方向相同,B正确;
C、木星,火星以及地球三者的自转周期是不相同的,C错误;
D、由于木星、火星和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同,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加上表面大气密度不同,因此三者表面温度不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百岁兰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鸟类出现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
4.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分离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大型哺乳动物动物灭绝
【答案】3.B
4.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题干关键词“出现的地质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
故答案为:B。
4.A、联合古陆分离是在中生代,A错误。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是在新生代,B错误。
C、古生代末期是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
D、新生代第四纪大量大型哺乳动物动物灭绝,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2019 年 3 月 30 日,木里县某山地一个持续近一个月未降水的云南松和栎灌林区,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着火点位于海拔 3800 米左右的河谷,火势从着火点迅速向周围蔓延。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飘至木里县上空的浓烟会造成当地(  )
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③地面辐射增强 ④太阳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火灾后木里县森林面积减少,这对当地雨季时水循环过程变化的影响有
(  )
A.④增加 B.⑤增加 C.③增加 D.①增加
【答案】5.A
6.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5.弥漫在大气中的浓烟含有大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杂质,会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同时也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就减弱,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A。
6.据图可知,①为海洋水蒸发,②水汽输送,③为陆地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地下径流,⑥为海洋水蒸发,火灾后木里县森林面积减少,森林植被遭破坏,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坡面径流增加,即⑤减少,④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③会减少,①与此无关。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矿物颗粒大小 B.透气状况
C.有机质含量多少 D.透水能力大小
8.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环境特点是(  )
A.湿热环境 B.湿冷环境 C.干热环境 D.干冷环境
9.与一般岩石相比较,土壤的特征是(  )
A.适水性差 B.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
C.致密粘重 D.在地表以下
【答案】7.C
8.B
9.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气和热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7.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分和有机质组成。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8.A、湿热地区,生物量大,凋落物虽然多,但由于微生物活跃,对有机质分解的多,而且淋溶作用强,有机质淋失多,所以A错误;
B、湿润环境生物量大,每年可生产较多的凋落物,气温低,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的慢,腐殖质累积显著,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B正确;
C、气候干热地区,生物生存环境差,生物量小,每年可以提供的凋落物少,腐殖质少,且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C错误;
D、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会受到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干冷地区生物量少,所以有机质积累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9.由材料知,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因此B正确,C、D说法错误;与一般岩石相比较,土壤是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所以适水性好,A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如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表示暖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顺洋流③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
B.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答案】10.A
11.C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读图可知,①②为暖流,故A正确。③④为寒流,故BCD错。
故答案为:A。
11.A、北半球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南半球气温从南向北递增,故①④表示北半球,②③表示南半球;暖流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寒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故洋流③是南半球的寒流,顺洋流可以节省燃料,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海水温度可知,该洋流位于中低纬海域,位于大陆西岸,为上升补偿流,对沿岸渔场形成有关,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地貌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  )
A.甲——流水堆积 B.乙——风力搬运
C.丙——海水堆积 D.丁——风力侵蚀
【答案】12.D
【知识点】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2.A、从地貌形态判断,图甲是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林地貌,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主要不是流水堆积形成,A错误;
B、图乙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地貌,主要不是风力搬运作用,B错误;
C、图丙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不是海水堆积地貌,C错误;
D、丁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2018 年 9 月 16 日,第 22 号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粤西 截至 9 月 18 日17时已造成广东 广西 海南 湖南 贵州 5 省(区)近 300 万人受灾,1200 余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 174.4 千公顷,绝收 3.3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 52 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山竹”造成巨大危害,成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正值高温多雨期 B.带来狂风暴雨
C.受灾区人口稠密 D.受灾区经济发达
14.台风来临时,可以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举措是(  )
A.向低平地区疏散 B.到海边空旷地集结
C.躲在大树下避风 D.在坚固建筑内躲避
【答案】13.B
14.D
【知识点】台风灾害
【解析】【点评】台风是热带风暴强烈发展而成的,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天气。当台风过境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在海面上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和海潮,导致潮流上涨,影响渔类和海洋运输;在登陆地区还会冲毁堤坝、码头,淹没良田,摧毁建筑物,形成洪涝和风灾。
13.“山竹”台风风力大,带来的狂风暴雨恶劣天气,造成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交通中断等,缺失巨大,B正确,A不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CD不是自然原因。
故答案为:B。
14.台风来临时,由于带来狂风暴雨,容易造成低洼地方水灾,狂风容易把人吹倒,因此,台风来临应在坚固的建筑内躲避,比较安全。
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我国古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材料中的“黑气”是指(  )
A.太阳耀斑 B.X 射线 C.紫外线 D.太阳黑子
16.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圈层
【答案】15.D
16.A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圈层结构
【解析】【点评】太阳黑子,是指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
15.资料中记载的“黑气”是太阳黑子,它比太阳表面温度低,在太阳表面形成暗斑,看起来象是太阳变黑了一块,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根据文中描述,可判断为黑子现象,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图 a 示意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 b 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 a 中地膜覆盖的首要目的是 (  )
A.保温保湿 B.增强光照 C.防风固土 D.抑制杂草
18.图 b 果园中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
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 B.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 D.提高地面反射率---阻吓飞鸟
【答案】17.A
18.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17.图a中的地膜覆盖处于农作物播种时期,大多为春季,此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向外损失的能量,具有保温作用,同时地膜可以减少蒸发,具有保湿作用,这是图a中地膜覆盖的的首要目的,选项A符合题意。由于地膜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地表的光照,排除B。地膜覆盖具有一定的防风固土和 抑制杂草的作用,但不是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排除C、D。
故答案为:A。
18.图b显示,果园中水果即将成熟,应为夏秋季节,地膜夜晚的保温作用或白天的降温作用会减小土壤的日温差,不利于水果积累糖分,因此排除A、B。图中白色地膜对太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可以使苹果背阳的一面也能接受到阳光,使苹果的颜色均匀,选项C符合题意。地膜提高地面反射率,对飞鸟的阻吓作用有限,不是主要作用,排除D。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 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 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湿度
【答案】19.A
20.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最繁茂高大;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板状根、茎花等现象。
19.从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森林植被特征,板状根、茎花、巨叶植物、苔藓、藤萝等,生物种类繁多,垂直结构复杂,植被高大茂密,属于热带雨林植被特征,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植被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对于植物来讲,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影响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B。
21.(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
②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③在地表由北极向南极递减
④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煤、石油、天然气等,①②④正确;在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受到纬度位置影响,在地表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煤、石油、天然气等。
22.(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地热能 ②风能 ③天然气 ④沼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①不符合题意;风能直接来自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②符合题意;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能转化而来,而生物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辐射能,③符合题意;沼气是生物发酵产生,生物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辐射能,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煤、石油、天然气等。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2021 年第 18 号台风“圆规”于 10 月 18 日在海南琼海登陆,下图中虚线示意台风“圆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23.图中台风移动路径的预测、台风灾害的监测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B.遥感(R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C.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D.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
24.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 B.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
C.海上作业渔船停在原地避险 D.及时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
【答案】23.D
24.A
【知识点】台风灾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点评】台风是热带风暴强烈发展而成的,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天气。当台风过境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在海面上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和海潮,导致潮流上涨,影响渔类和海洋运输;在登陆地区还会冲毁堤坝、码头,淹没良田,摧毁建筑物,形成洪涝和风灾。
23.台风路径的预测,需要搜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属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台风灾害的监测可通过卫星影像进行查看,是遥感系统(RS)的功能,D正确,A错误;GNSS全球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RS无法对台风路径进行预测,BC错误。
故答案为:D。
24.A、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A正确。
B、台风会带来强降水,易发洪灾,应该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B错误。
C、海上作业渔船应该进港口避险,C错误。
D、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易被大风刮走,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共三题总计 40 分,每空 2 分)。
25.(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N 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 P”图 P 是图 N 中的 A 层某地,该地位于在北半球中,1、2、3 位于等压面上,4、5 位于等高面上。
(1)A 为   层,B 为   层,C 为    层。
(2)A 层的直接热源是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 (升高或降低)。
(3)图 P 中 1、2、3、4、5 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
(4)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气压较高的是   处。
【答案】(1)对流;平流;高层大气。
(2)地面
(3)245。
(4)乙;甲。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A层的高度在12千米以下,为对流层;B层的高度在12-50千米,为平流层;C层的高度在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
(2)由上题可知,A为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因此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3)位于同一等压面的点气压相等,据图2可知,1、2、3处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
(4)据图2可知,甲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压,乙地的高空等压面上凸,为高压,由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所以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说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气温低;乙地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说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温高。
【点评】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美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同一条线的气压相等;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空和近地面相反。
26.(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海拔 2400 余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材料二:2020 年 6 月 24 日 16 时 30 分许,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古里卡老寨下南姐双杆坡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自然灾害,3 名群众失联,德宏州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1)丽江古城夏无酷暑的原因是地处云贵高原   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且大气   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2)云南澜沧江上游沿岸居民多选择河流   作为居住地与耕作地,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   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   淹没。
【答案】(1)海拔;少;逆辐射。环渤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通道的一部分。
(2)沿岸(附近);取水;洪水。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丽江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夏季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且由于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昼夜温差大,使该地区夏无酷暑。
(2)河流上游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居民一般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阶地上,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沿河居住和耕作取水较为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故该地区较为适合居住。
【点评】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27.(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②的名称是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⑤和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⑤   ,⑧   (填“增大”或“减少”)。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    环节(填序号);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名称)。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
【答案】(1)降水;“增大”;“减少”。
(2)5;水汽输送。
(3)海陆间水。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②由大气指向海洋,应为降水;⑤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⑧由地下指向海洋,为地下径流;若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会使地表径流⑤增大,由于地表径流增加,导致下渗减少,则地下径流也会减少,故⑧会减少。
(2)南水北调工程改变地表径流的流向,主要影响的是⑤地表径流;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①环节。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海洋面积广大,蒸发出的水汽量大,为降水提供的水汽多,故在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1 / 1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下图是太阳系中部分相邻行星的位置和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日最远 B.距地球最近
C.有高级生命存在 D.体积质量最大
2.图中三大行星的共性特征是(  )
A.体积大小相近 B.公转方向相同
C.自转周期相同 D.表面温度相同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百岁兰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A.鸟类出现 B.古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
4.该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分离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大型哺乳动物动物灭绝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2019 年 3 月 30 日,木里县某山地一个持续近一个月未降水的云南松和栎灌林区,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着火点位于海拔 3800 米左右的河谷,火势从着火点迅速向周围蔓延。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飘至木里县上空的浓烟会造成当地(  )
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③地面辐射增强 ④太阳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火灾后木里县森林面积减少,这对当地雨季时水循环过程变化的影响有
(  )
A.④增加 B.⑤增加 C.③增加 D.①增加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矿物颗粒大小 B.透气状况
C.有机质含量多少 D.透水能力大小
8.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环境特点是(  )
A.湿热环境 B.湿冷环境 C.干热环境 D.干冷环境
9.与一般岩石相比较,土壤的特征是(  )
A.适水性差 B.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
C.致密粘重 D.在地表以下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如图是“海洋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表示暖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顺洋流③航行的海轮可以节省燃料
B.与沿岸渔场的形成有关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减缓净化速度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地貌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  )
A.甲——流水堆积 B.乙——风力搬运
C.丙——海水堆积 D.丁——风力侵蚀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2018 年 9 月 16 日,第 22 号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粤西 截至 9 月 18 日17时已造成广东 广西 海南 湖南 贵州 5 省(区)近 300 万人受灾,1200 余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 174.4 千公顷,绝收 3.3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 52 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山竹”造成巨大危害,成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正值高温多雨期 B.带来狂风暴雨
C.受灾区人口稠密 D.受灾区经济发达
14.台风来临时,可以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举措是(  )
A.向低平地区疏散 B.到海边空旷地集结
C.躲在大树下避风 D.在坚固建筑内躲避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我国古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材料中的“黑气”是指(  )
A.太阳耀斑 B.X 射线 C.紫外线 D.太阳黑子
16.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圈层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图 a 示意西北地区春播地膜覆盖景观,图 b 示意西北地区秋季果园地膜覆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 a 中地膜覆盖的首要目的是 (  )
A.保温保湿 B.增强光照 C.防风固土 D.抑制杂草
18.图 b 果园中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
A.阻滞地面辐射---提高地温 B.阻滞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提高地面反射率---苹果着色 D.提高地面反射率---阻吓飞鸟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 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 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湿度
21.(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
②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③在地表由北极向南极递减
④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地热能 ②风能 ③天然气 ④沼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2021 年第 18 号台风“圆规”于 10 月 18 日在海南琼海登陆,下图中虚线示意台风“圆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23.图中台风移动路径的预测、台风灾害的监测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
A.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B.遥感(R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C.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D.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
24.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 B.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
C.海上作业渔船停在原地避险 D.及时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
二、综合题(共三题总计 40 分,每空 2 分)。
25.(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N 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 P”图 P 是图 N 中的 A 层某地,该地位于在北半球中,1、2、3 位于等压面上,4、5 位于等高面上。
(1)A 为   层,B 为   层,C 为    层。
(2)A 层的直接热源是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 (升高或降低)。
(3)图 P 中 1、2、3、4、5 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
(4)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气压较高的是   处。
26.(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海拔 2400 余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材料二:2020 年 6 月 24 日 16 时 30 分许,云南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古里卡老寨下南姐双杆坡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自然灾害,3 名群众失联,德宏州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1)丽江古城夏无酷暑的原因是地处云贵高原   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且大气   弱,大气保温作用弱。
(2)云南澜沧江上游沿岸居民多选择河流   作为居住地与耕作地,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沿河   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   淹没。
27.(2023高一上·周至期末)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②的名称是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⑤和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⑤   ,⑧   (填“增大”或“减少”)。
(2)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    环节(填序号);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名称)。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    循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太阳系与地月系
【解析】【点评】八大行星及运动特征: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北极上空看,各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1.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再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规律判断,乙为火星,甲为木星,丙为地球。甲行星(木星)属于巨行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体积最大的一颗,D符合题意;木星(甲)不是距日最远的行星,也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距日最远的、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分别是海王星、金星,排除AB;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高级生命存在,木星没有,排除C。
故答案为:D。
2.A、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甲为木星,乙为火星,丙未地球,其中木星的体积比地球和火星的体积大得多,A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均自西向东公转,因此公转方向相同,B正确;
C、木星,火星以及地球三者的自转周期是不相同的,C错误;
D、由于木星、火星和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同,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加上表面大气密度不同,因此三者表面温度不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B
4.C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岁兰为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盛行于中生代,但注意题干关键词“出现的地质年代”,所以最可能出现于古生代末期,盛行于中生代。
故答案为:B。
4.A、联合古陆分离是在中生代,A错误。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是在新生代,B错误。
C、古生代末期是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
D、新生代第四纪大量大型哺乳动物动物灭绝,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5.A
6.A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5.弥漫在大气中的浓烟含有大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杂质,会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同时也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就减弱,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答案为:A。
6.据图可知,①为海洋水蒸发,②水汽输送,③为陆地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地下径流,⑥为海洋水蒸发,火灾后木里县森林面积减少,森林植被遭破坏,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坡面径流增加,即⑤减少,④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③会减少,①与此无关。
故答案为:A。
【答案】7.C
8.B
9.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气和热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7.土壤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分和有机质组成。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8.A、湿热地区,生物量大,凋落物虽然多,但由于微生物活跃,对有机质分解的多,而且淋溶作用强,有机质淋失多,所以A错误;
B、湿润环境生物量大,每年可生产较多的凋落物,气温低,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的慢,腐殖质累积显著,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B正确;
C、气候干热地区,生物生存环境差,生物量小,每年可以提供的凋落物少,腐殖质少,且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积累少,C错误;
D、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会受到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干冷地区生物量少,所以有机质积累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9.由材料知,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因此B正确,C、D说法错误;与一般岩石相比较,土壤是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所以适水性好,A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0.A
11.C
【知识点】洋流成因及其分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读图可知,①②为暖流,故A正确。③④为寒流,故BCD错。
故答案为:A。
11.A、北半球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南半球气温从南向北递增,故①④表示北半球,②③表示南半球;暖流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寒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故洋流③是南半球的寒流,顺洋流可以节省燃料,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海水温度可知,该洋流位于中低纬海域,位于大陆西岸,为上升补偿流,对沿岸渔场形成有关,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D、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12.D
【知识点】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2.A、从地貌形态判断,图甲是喀斯特地貌中的石林地貌,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主要不是流水堆积形成,A错误;
B、图乙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地貌,主要不是风力搬运作用,B错误;
C、图丙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不是海水堆积地貌,C错误;
D、丁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3.B
14.D
【知识点】台风灾害
【解析】【点评】台风是热带风暴强烈发展而成的,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天气。当台风过境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在海面上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和海潮,导致潮流上涨,影响渔类和海洋运输;在登陆地区还会冲毁堤坝、码头,淹没良田,摧毁建筑物,形成洪涝和风灾。
13.“山竹”台风风力大,带来的狂风暴雨恶劣天气,造成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交通中断等,缺失巨大,B正确,A不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CD不是自然原因。
故答案为:B。
14.台风来临时,由于带来狂风暴雨,容易造成低洼地方水灾,狂风容易把人吹倒,因此,台风来临应在坚固的建筑内躲避,比较安全。
故答案为:D。
【答案】15.D
16.A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圈层结构
【解析】【点评】太阳黑子,是指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
15.资料中记载的“黑气”是太阳黑子,它比太阳表面温度低,在太阳表面形成暗斑,看起来象是太阳变黑了一块,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根据文中描述,可判断为黑子现象,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7.A
18.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17.图a中的地膜覆盖处于农作物播种时期,大多为春季,此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地面辐射向外损失的能量,具有保温作用,同时地膜可以减少蒸发,具有保湿作用,这是图a中地膜覆盖的的首要目的,选项A符合题意。由于地膜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地表的光照,排除B。地膜覆盖具有一定的防风固土和 抑制杂草的作用,但不是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排除C、D。
故答案为:A。
18.图b显示,果园中水果即将成熟,应为夏秋季节,地膜夜晚的保温作用或白天的降温作用会减小土壤的日温差,不利于水果积累糖分,因此排除A、B。图中白色地膜对太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可以使苹果背阳的一面也能接受到阳光,使苹果的颜色均匀,选项C符合题意。地膜提高地面反射率,对飞鸟的阻吓作用有限,不是主要作用,排除D。
故答案为:C。
【答案】19.A
20.B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点评】热带雨林:最繁茂高大;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板状根、茎花等现象。
19.从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森林植被特征,板状根、茎花、巨叶植物、苔藓、藤萝等,生物种类繁多,垂直结构复杂,植被高大茂密,属于热带雨林植被特征,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植被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对于植物来讲,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影响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B。
21.【答案】B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煤、石油、天然气等,①②④正确;在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受到纬度位置影响,在地表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③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煤、石油、天然气等。
22.【答案】D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①不符合题意;风能直接来自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②符合题意;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能转化而来,而生物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辐射能,③符合题意;沼气是生物发酵产生,生物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辐射能,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照和热量,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煤、石油、天然气等。
【答案】23.D
24.A
【知识点】台风灾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点评】台风是热带风暴强烈发展而成的,是夏秋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天气。当台风过境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在海面上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和海潮,导致潮流上涨,影响渔类和海洋运输;在登陆地区还会冲毁堤坝、码头,淹没良田,摧毁建筑物,形成洪涝和风灾。
23.台风路径的预测,需要搜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属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台风灾害的监测可通过卫星影像进行查看,是遥感系统(RS)的功能,D正确,A错误;GNSS全球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RS无法对台风路径进行预测,BC错误。
故答案为:D。
24.A、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A正确。
B、台风会带来强降水,易发洪灾,应该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B错误。
C、海上作业渔船应该进港口避险,C错误。
D、向户外空旷地带转移易被大风刮走,D错误。
故答案为:A。
25.【答案】(1)对流;平流;高层大气。
(2)地面
(3)245。
(4)乙;甲。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A层的高度在12千米以下,为对流层;B层的高度在12-50千米,为平流层;C层的高度在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
(2)由上题可知,A为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因此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3)位于同一等压面的点气压相等,据图2可知,1、2、3处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
(4)据图2可知,甲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压,乙地的高空等压面上凸,为高压,由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所以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说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气温低;乙地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说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温高。
【点评】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美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同一条线的气压相等;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等压线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空和近地面相反。
26.【答案】(1)海拔;少;逆辐射。环渤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通道的一部分。
(2)沿岸(附近);取水;洪水。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解析】【分析】(1)丽江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夏季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且由于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昼夜温差大,使该地区夏无酷暑。
(2)河流上游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居民一般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阶地上,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沿河居住和耕作取水较为方便,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故该地区较为适合居住。
【点评】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27.【答案】(1)降水;“增大”;“减少”。
(2)5;水汽输送。
(3)海陆间水。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解析】【分析】(1)②由大气指向海洋,应为降水;⑤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⑧由地下指向海洋,为地下径流;若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会使地表径流⑤增大,由于地表径流增加,导致下渗减少,则地下径流也会减少,故⑧会减少。
(2)南水北调工程改变地表径流的流向,主要影响的是⑤地表径流;伴随着大气水平运动进行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①环节。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海洋面积广大,蒸发出的水汽量大,为降水提供的水汽多,故在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点评】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