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有两首南宋诗人的杰出作品——《示儿》与《题临安邸》,这两首诗各自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深沉的忧虑与热爱,却以截然不同的社会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陆游的《示儿》以其遗嘱般的言辞,传递了对失地回归的热切盼望;而林升的《题临安邸》则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突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通过注解的辅助,他们能够较为流畅地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然而,在以往的古诗学习中,学生们往往仅停留在理解诗意的层面,这使得他们对诗歌的深层感悟有所欠缺。考虑到南宋历史背景距离现在较为遥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境并不十分熟悉,因此,在教授这两首诗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意、诗眼、诗情三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对比阅读。
通过多维度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诗读诗,以诗悟诗,让他们在背景资料的辅助下,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心灵得到触动和震撼。这样的教学方法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真正提升他们在古诗文阅读欣赏方面的造诣。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深度探寻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使他们能够精准、有节奏地诠释诗歌韵律,进而通过反复诵读,自然而然地达到熟练背诵的境界。
2. 借助情境构建与想象力激发,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的深邃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传达的丰富情感世界。
3. 点燃学生的爱国之火,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 深度挖掘诗句内涵:巧妙结合注释与多元化资料。
我们将精心研读诗歌的注释,并运用丰富的课外资料,共同探索诗句背后的深意,力求精准捕捉诗人的心灵之声,品味诗歌的韵味。
2. 点燃想象,感悟诗情:营造情感丰富的朗读氛围。
为了充分体验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我们将创造一个充满感染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将在情感的熏陶中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踏上诗意之旅的起点
1.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即将开启一段美妙绝伦的诗意之旅。首先,我们将共同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示儿》和《题临安邸》。请紧随我的板书,一起书写诗题,并齐声朗读,感受古诗的魅力。
2. 接下来,是属于你们的自由阅读时光。请你们尽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努力读准字音、流畅通顺。同时,借助注释和你们搜集的资料,试着理解诗的大意和内涵。稍后,我期待听到你们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3. 站在理解的基础上,让我们共同进行一次富有意义的比较之旅。
①《示儿》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给儿子的遗言,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后代的深切期望和无尽嘱托。《题临安邸》则是诗人在临安城一家客栈墙壁上留下的墨宝,同样流淌着诗人的真挚情感。这两首诗,尽管背景迥异,但都深刻地映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②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诗人都是宋朝文坛的璀璨明星。此刻,我热切希望你们能分享自己所知的宋朝相关知识,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时代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公元1127年,北宋历经靖康之变,国势日衰。宋徽宗之子赵构率领残余势力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并在此建立都城,开启南宋时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涌现出无数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③更为引人入胜的是,这两位诗人的年龄相仿,且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现在,请你们分享关于这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才华横溢和深情厚意。
二、深究诗眼,体会诗人情感
1. 亲爱的同学们,诗是心灵的窗户,每一首诗都折射出作者的情感色彩,是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独到见解。现在,请你们用心去感受这两首诗,寻找那两个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字眼。(板书:悲、醉)
2. 接下来,我们共同品味“醉”字背后的深沉意味。
(1)那么,到底是谁陷入了醉乡呢?这里的“游人”指的又是谁呢?(“游人”并非指普通的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却国难、沉湎于享乐、放弃抵抗的南宋统治者。)当国家陷入危难之际,这些统治者又在做些什么呢?——【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百姓水深火热之时,他们又在何处寻找欢愉?——【生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那么,为何诗人要将杭州与汴州相提并论呢?对于汴州,你们又知道些什么呢?
(课件展示资料二:《清明上河图》)汴州,又被称为汴梁、汴京,即现在的河南开封,曾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以一幅长达五米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汴州的繁华盛景。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画所展现的景象呢?(学生交流:繁华热闹、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老师:是啊,那般繁华、那般热闹、那般和谐的汴州,在金兵攻破城门、皇帝被俘的那一刻起,便化为乌有。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这一片繁华的土地就这样断送在了那些只顾吃喝玩乐的统治者手中。那么,如今这片山清水秀的杭州,会不会重蹈汴州的覆辙呢?(生:会)
(3)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们在这首诗中细心寻觅,找出那个触动你心灵的字。这个字是如何引导你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呢?当你们的目光落在“醉”这个字上时,它又在你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4)他们沉醉于眼前的美景,陶醉于口中的美食,甚至为美人的微笑所迷惑,只贪图片刻的欢愉,却忘记了国土被侵占的耻辱,忘记了百姓在金兵铁蹄下的苦难,忘记了国家的仇恨和家庭的恩怨。
引读环节:
这是一种沉醉于享乐中的迷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诗——【学生齐声朗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种醉于内心的迷茫与无助,请再次与我一同感受这句诗的力量——【学生齐声朗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他们深陷其中、不愿醒来的梦魇之醉,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呼唤这句诗的灵魂——【学生齐声朗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面对这样的场景,诗人林升又怎能不发出那振聋发聩的质问呢?请与我一同大声朗读这句诗——【学生齐声朗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面对这样的统治者,诗人又怎能不为那些受苦的百姓而发声呢?请再次与我一同振臂高呼这句诗——【学生齐声朗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深入品味“悲”的情感
(1)诗意转折:在这璀璨繁华的表象背后,统治者与权贵们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伟大的诗人陆游,他的内心深处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悲!那么,这位诗人究竟为何而悲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2)学生深度交流
预设一:为国之悲
学生:陆游的悲,源自他未能亲眼见证祖国的统一。
老师:你说得很对。陆游对祖国的统一寄托了无尽的期望,但朝廷却——(指“醉”),【学生朗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在这般纸醉金迷的朝野,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哀痛怎能不油然而生呢?
【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岁月蹉跎,他对祖国的统一寄予了深深的期望,然而临终之际,这个愿望却仍未实现。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的铁蹄蹂躏着国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当看到南宋政权沉溺于享乐,大好河山仍被外敌所占,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国家的深深悲痛。【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预设二:为民之悲
学生:我认为,陆游的悲痛还源于他对百姓的深深牵挂。
老师:陆游不仅心系祖国的河山,更时刻牵挂着百姓的命运。在金兵的铁蹄之下,百姓的生活境遇又是怎样的呢?(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在金兵的统治下,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百姓的同情和无尽的悲痛——【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家庭破碎,亲人失散。他的心,因此而感到无比的悲痛——【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百姓们年复一年地期盼着王师的到来,但希望却一次次落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悲痛——【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些年的失望和无奈,已深深地刻入了百姓的心中——【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预设三:为己之悲
学生:我认为,陆游可能也为自己感到悲痛。
老师:你的观点很有道理。早在年轻之时,陆游就立下了壮志——(展示相关资料)【学生朗读:“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中年时期,他仍一心报国,希望能为朝廷出力——【学生朗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然而命运弄人,让他深感无奈——【学生朗读: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面对朝廷的昏庸无能,陆游的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无奈——【学生朗读: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68岁高龄,疾病缠身,他只能在梦中重回沙场——【学生朗读: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想到自己壮志未酬,一生多病,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自己命运的深深悲痛——【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确,每当他回想起那些未曾实现的梦想,内心深处便涌上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他感慨万千,一生壮志凌云,却未能如愿以偿,这种失落和无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学生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三、诗意之舞,表达之美
1. 眼前这两首风格迥异的诗篇,它们如历史的画卷,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徐徐展开。它们引发了你怎样的情感涟漪?是宋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你痛心疾首,还是权力与平民、奢靡与壮志的对比,让你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权贵们的花天酒地,与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痛苦挣扎?
2.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是否已经捕捉到了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颗忧国忧民之心?那是怎样的一颗心啊,充满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它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引导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3. 作为老师,我站在这里,看着你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庞,我不禁想问:面对那些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权贵们,以及这两首诗的作者,你们的心中又有何感想?你们想对谁说些什么?让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用情感去表达,用语言去诉说。
4. 现在,让我们携手带着这份对祖国深深的爱,再次诵读这两首诗篇。让我们的声音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古人共鸣,传递出我们内心的情感与理想。让我们的朗读声如同天籁之音,响彻云霄,让整个世界都能听到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学生深情朗读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示儿》
陆游(宋)
《题临安邸》
林升(宋)
情感连线
陆游: 深沉的悲哀 → 忧国之心,情感如同狂风骤雨,冲击着我们的内心。
林升: 醉意中的关怀 → 忧民之情,情感如同月光般柔和却深远,照亮了我们理解古诗的道路。
通过这两首古诗的板书设计,我们仿佛穿越千年,与陆游和林升两位诗人心灵相通。陆游的《示儿》如狂风骤雨般着倾诉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林升的《题临安邸》则如月光引领般我们柔和深入地解读表达这两了他首对古诗民间的疾丰富苦的内涵关怀和。诗人的这一情感悲世界一。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