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复习
一、单元概览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 ,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重要史实
一、单元概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隋
具体表现
盛唐
转衰
隋的统一
大运河
科举制
隋的灭亡
唐高祖李渊开国
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贞观遗风
唐玄宗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经济繁荣
民族交往
风气开放
文学艺术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二、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三、时空定位
581年
隋朝
建立
589年
隋朝
统一
618年
唐朝
建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贞观遗风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安史
之乱
755-763
唐朝
灭亡
907年
五代十国
时期
三、时空定位
朝代形势图的判断依据:
1.首都
2.四至
3.周边政权(少数民族)
4.特殊的行政机构、工事等
四、思维导图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
开放
隋文帝开皇之治
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贞观遗风
唐玄宗开元盛世
政治开明
经济繁荣
民族交融
风气开放
文艺繁荣
选官制度
民族政策
中外交流
科举制
伟大工程
大运河
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等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四、思维导图
隋朝的
统一和灭亡
589-618
统一南北
开通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隋炀帝的暴政
四、思维导图
618年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高祖奠基
李渊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四、思维导图
开明的民族交往
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
民族交往:文成公主入藏
多彩的文学艺术
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音乐舞蹈
手工业
纺织业:蜀锦
陶瓷业:青瓷、白瓷,唐三彩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
繁荣的社会经济
商业
国际性大都市——长安
农业
耕地面积增加
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筒车
水利工程兴修
开放的社会风气
盛 唐 气 象
四、思维导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与日本
二、唐与新罗
三、唐与天竺
日本遣唐使·学习唐文化
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
玄奘西行,佛教发展
《大唐西域记》,中外交流史
国家统一
政治清明
经济繁荣
开放包容
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四、思维导图
907年唐朝灭亡
960年
五代十国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贞观遗风
唐玄宗
开元盛世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五、重点讲解
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一 时间
灭掉
意义
灭亡 原因
概况
杨坚(隋文帝)
大兴
589年
陈朝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炀帝的暴政,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581年
五、重点讲解
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两个王朝都结束了分裂,开启了统一:秦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对峙;
统一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筑长城,修灵渠等;隋开大运河等。
伟大工程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秦首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制度创举
都因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的暴政引起农民起义而亡。
短命而亡
五、重点讲解
一条动脉
二千多千米
三个点位
四段工程
五大水系
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政治需要: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③军事需要:攻打辽东的需要。
①经济需要:粮食需江淮地区供应,沟通江南经济区。
五、重点讲解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两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怎么看?
皮日休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利大于弊。
胡曾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大运河推动了隋朝灭亡。
大运河的开通,一方面,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也给当时隋朝全国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成为推动隋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五、重点讲解
科举制度(开创:隋朝;发展:唐朝)
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1、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3、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
4、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5、唐玄宗将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意义: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③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④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⑤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⑥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书P3
选官制度变革
加强中央集权
扩大选官范围
促进阶层流动
推动教育发展
延续千年制度
五、重点讲解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影响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观察表格,总结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政治上: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
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五、重点讲解
曲辕犁示意图
筒车示意图
①曲辕犁-耕作工具
②筒车-灌溉工具
③唐三彩-手工业发达
④女子骑马彩陶俑-社会风气开放
布局严整对称
坊市分离
商业繁荣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唐代
女子戴帷帽骑马彩绘陶俑
五、重点讲解
结合教材,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唐发兵反击,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书P14
①战争
②设置管理机构
③任用少数民族为官
④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⑤和亲
五、重点讲解
唐·阎立本《步辇图》
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研究汉藏民族交融,《步辇图》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
研究唐朝绘画,《步辇图》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
艺术作品
原始史料
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
反映民族交往的实物史料
五、重点讲解
唐 诗 代表人物 生活时代 主要特点
诗仙李白 (701—762)
诗圣杜甫 (712-770)
白居易 (772-846)
盛唐
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激昂奔放,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盛唐转衰
淳朴厚重,多反映战争和政治腐败带给人民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中唐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综合上表,诗人的诗风与其所处的时代有何关系?
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
唐不仅在政治上有自信心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有足够的信心,并蓄兼收,群花同放。 ——范文澜《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诗繁荣的原因。
时代孕育作品,作品反映时代
五、重点讲解
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
天竺:玄奘西行
(1)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往来。
(2)水陆交通发达,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3)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唐朝中外交流特点:
①海陆兼备
②空间跨度大
③交流内容广泛
④具有双向性
五、重点讲解
东至郑(今河南郑州市)、汴(今河南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县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根据材料,说说安史之乱的影响?
——据《通典·食货七》整理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②此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五、重点讲解
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
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六、典型例题
杜甫是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阅读下列杜甫诗作,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忆昔》中杜甫追忆的“开元全盛日”,在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看,杜甫笔下的唐朝之“盛”主要表现在( )
A.海外贸易繁荣 B.政治统治清明
C.社会经济繁荣 D.文教事业发展
开元盛世
C
材料二:
3.“天宝”是唐玄宗统治中后期使用的年号。导致这一时期“世乱各东西”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
安史之乱
4.从杜甫诗作中看,从“开元”到“天宝”,唐朝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杜甫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请结合所学,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认识这一评价?
从杜甫的《忆昔》可以看到开元盛世时期唐代的强盛,而《无家别》体现出安史之乱后国家的残破,这体现唐朝的社会状况发生了由盛转衰的变化。
杜甫的诗体现了当时社会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而且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价值,有很强的证史价值,所以杜甫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
六、典型例题
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通发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1.上述材料可以印证唐朝时期的各个方面,按照示例完成下列任务。
示例:民族交融方面,可以用材料一印证。
任务一:对外交往方面,可以用材料二、_____、_____印证。
任务二:另选一个方面(上题中以选用的除外),并以相应的材料印证。
方面:__________,可以用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印证。
2.在材料四、六、七、八中,能证明唐朝长安城商业繁荣的关键证据是什么?说明理由。
四、五、六
书法,可以用材料二、五印证。
衣食住行,可以用材料一、三(四)印证。
城市,可以用材料四 、八印证。
佛教,可以用材料五、六印证。
绘画,可以用材料一、三印证。
佛教,可以用材料五、二印证。
城市,可以用材料三、八印证。
材料六是唐朝前来游行的日本人的游记,属于原始史料,材料四非原始史料,材料七/八是文学作品反映作者的认识有一定的虚构成分,带有主观色彩。材料六的游记中写出了东市的失火烧毁四千多家店,足以体现开店之多与密集,烧坏财物之多也反映出了长安城商业繁荣。
六、典型例题
材料二 唐朝时,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友人前往长安。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材料三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1)指出上述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并说说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2)写出唐朝时期两位来华学习的杰出外国友人。
(3)请列举相关史实印证材料中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
(4)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
形状上都呈现圆形方孔的特点;币面上的文字都是汉字。说明:和同开珎仿开元通宝而铸,日本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阿倍仲麻吕、崔致远等。
使节来往:日本前后派遣十几批使者(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留学生:与日本“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贸易交流: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宗教往来:玄奘西行,将佛教引进中国;或鉴真东渡,将佛教从中国往外传播。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开明的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