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苏科版初中生物专题复习系列
专题 6 生物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专题对应课本是
(七上第7章、八上第15章)
内 容 知识点 目标要求
人体呼吸系统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了解
人体肺部和组织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理解
人体内的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理解
排泄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了解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理解
人体排泄的其他途径 了解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
吸
道
肺
1.呼吸道功能: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使空气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2.呼吸道能保持畅通的原因:
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3.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4.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部位
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功能: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
吸
系统
考点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6.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结构是肺泡。
7.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面积大;
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助记:一多,二薄,三包毛)
体现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8.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穿过两层细胞
4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要穿过 5层细胞膜
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
肺泡
考点2 呼吸运动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由人体呼吸肌和胸廓完成,肋间肌和膈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有规律扩大和缩小。
2.胸廓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
肋骨
胸骨
脊柱
胸廓包围着肺
肋间肌
膈肌
3.呼吸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分隔胸腔和腹腔
肋间肌
膈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4.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
[1]:气管 [2]:支气管 [3]:肺 [4]:气管
[5]:气管 A图:呼气过程 B图:吸气过程
此装置只能模拟胸廓的上下径变化,不能模拟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变化。
5.呼吸运动——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肌状态 肋骨位置变化 膈顶 胸廓容积 肺容积 肺内气压 呼吸状态
收缩 上升 下降 扩大 扩大 小于外界气压 吸气
舒张 下降 上升 缩小 缩小 大于外界气压 呼气
肺是被动器官
助记:“吸收”即吸气时,呼吸肌(肋间肌、膈肌)收缩
结果
原因
考点3 人体肺部与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1.气体扩散作用:气体从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扩散,直到两边浓度相等为止。
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2.过程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动脉血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动脉血→静脉血
3.人体内氧气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对应氧气的扩散方向为: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对应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为: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考点4 呼吸的全过程
外界空气
呼吸道 肺
肺部
毛细
血管
血液循环
组织
细胞
组织
处的
毛细
血管
O2
CO2
O2
CO2
O2
CO2
O2
CO2
动脉血
静脉血
肺的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原理: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原理: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原理: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原理: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从外界吸进人体的氧气,最终要到达组织细胞;
呼出人体的二氧化碳,最终是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的。
分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变化
用口在装置的呼吸处缓慢地吸气与呼气。
(1)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试管的橡皮管
目的:保证吸入的气体只通过A试管;
现象:A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2)呼气时用夹子夹紧A试管的橡皮管
目的:保证呼出的气体只通过B试管;
现象:B试管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比较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少了
多了
基本不变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比较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考点5 人体内的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肺活量:是衡量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
指人在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同时经常性的深呼吸运动,也可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2.胸围差=尽力深吸气后胸围 - 尽力呼气后胸围
3.ATP是存在于生物体细胞内的一种含有高能量的物质,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被生物体直接利用,它们必需被氧化分解释放出来,并且储存在ATP中,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4.辨析
呼吸运动:胸廓有规律的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
呼吸作用:在细胞内进行,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为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
BC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呼气开始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
如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C )
A.曲线Ⅰ可能为运动状态
B.曲线Ⅱ可能为平静状态
C.曲线Ⅰ状态时,呼吸频率较慢
D.曲线Ⅱ状态时,呼吸深度较小
考点6 排泄的途径
1.排泄:将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多余的无机盐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遗:粪便是不能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于没有进入血液,参加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不是代谢产物,排便不属于排泄。
3.排泄的途径
途径 废物 形式 主要器官
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气体 肺
泌尿系统 绝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 尿液 肾脏
皮肤 小部分水、尿素、无机盐 汗液 皮肤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肾脏
肾静脉
肾动脉
(流动脉血)
(流静脉血)
泌尿系统
考点7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皮质
髓质
肾盂
输尿管
(颜色较深)
(颜色较浅)
(漏斗状,白色,收集尿液)
血液进入肾动脉
尿液出输尿管
血液出肾静脉
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
———肾小管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单位组成 位置
肾小体 肾小球 皮质
肾小囊 皮质
肾小管 皮质和髓质
血液
(血浆+血细胞)
原尿(肾小囊腔)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尿液
(水+无机盐+尿素)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可被滤过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
考点8 尿的形成和排出
1.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尿液
水、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血细胞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
部分无机盐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重吸收
滤过
原尿
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静脉血(尿素、氧气、水、无机盐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葡萄糖、水、无机盐
2.肾单位中血液流动方向
动脉
↓
入球小动脉
↓
肾小球
↓
出球小动脉
↓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
静脉
动脉血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
3.健康人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比较
血液 血浆 原尿 尿液(终尿)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水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全部)
有
有
有(部分)
有
无
无
无(微量)
无
无
无
原尿和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原尿和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尿液和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血浆、原尿、尿液共有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
血细胞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血液 + 90 8 0.1 0.72 0.03
原尿 - 98 0/0.03/微量 0.1 0.72 0.03
尿液 - 97 0 0 1.1 1.8
4.分析
尿液中尿素含量升高,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
尿液中出现血细胞或过量(大分子)蛋白质(血尿、蛋白尿):肾小球肾炎;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病变或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
5.尿的排出、意义
尿液的排出:肾脏→肾盂→输尿管→膀
胱→尿道→体外
特点:尿的生成是连续不断的,排出是间歇的。
意义:排出废物;
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相对平衡;
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中考练习
1.(2021徐州中考)图7是人体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B.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C.经此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2.(2021徐州中考)如果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 ②(填序号)异常。
3.(2022徐州中考)如果血糖浓度过高,葡萄糖在肾小管(填结构名称)中不能被全部重吸收,形成糖尿,可能使人忠糖尿病。
4.(2022徐州中考)如图是“验证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变化”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夹紧①处,在呼吸处呼气,乙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夹紧②处,在呼吸处吸气,甲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D.实验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来自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5.(2022徐州中考)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①是动脉,②是静脉
B.③内液体与血浆的成分相同C.①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④D.③中尿素含量高于⑤
6.(2023徐州中考)健康人体内,血液中的葡萄糖由⑤到达⑥,然后经过⑦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