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地理---西气东输
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超3500亿立方米
【热点新闻】人民日报乌鲁木齐3月23日电(记者李亚楠)截至3月22日8时,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管网供应天然气突破3500亿立方米,折合替代标准煤4.6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57亿吨,为15个省份、120多个大中型城市生产生活用气提供保障。西气东输工程投产近20年来,塔里木油田成功开发克深9气田、克深13气田等19座大中型气田,年产油气产量当量连续4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且稳定增长。
【知识链接】西气东输工程
一、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1.西气东输的线路
(1)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对点演练1】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_________盆地的_________油气田,东到B上海市,D处的_________盆地、E处的_________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名称是_________ (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_________(省级行政区)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3)“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由西向东途经的地区,自然带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陕西省天然气大量供应京津地区,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有影响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5)该盆地除上述资源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属于以下哪种能源?( )(双选)
A.可再生能源 B.一次能源 C.常规能源 D.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答案】(1)塔里木;轮南;柴达木;四川。(2)河西走廊;山西。(3)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减轻北京市的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北京过去以煤和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保证北京市充足的能源供应;改善北京市作为大都市的国际形象。(5)BC。
【解析】(1)西气东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向东最终到达上海,沿途经过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这条输气管道一共穿越了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中D为柴达木盆地,E为四川盆地。(2)据图判断F为河西走廊,G为山西省。(3)“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陕西省天然气大量供应对北京的意义可以从改善大气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缓解能源紧缺状况等方面分析。(5)石油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D错误;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错误;石油属于一次能源和常规能源,BC正确。故选BC。
2.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一直以煤炭为主,大量使用煤炭,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上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
①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是油气进口的重要通道。
【对点演练2】读我国煤炭及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答案】①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解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资源赋存和资源需求的空间分布不一致,二是大多数资源不可自行流动。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既与我国资源东少西多、资源需求东多西少的现状有关,也是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很大比例,导致我国环境质量下降),且今后我国油气开发的重点在西部地区。
3.西气东输的意义/影响/作用
区域 影响
西部地区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东部地区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区域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激活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
对环境 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对点演练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12日,来自中亚和新疆塔里木气区的天然气顺利进入福建,这标志着国家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正式建成通气并进入调试阶段。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请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3)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福建省除了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外,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土地荒漠化。原因:管道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②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③缓解能源短缺;④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④进行其他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解析】(1)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产生的生态环境总量是土地荒漠化。输气管道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铺设管道会破坏地表植被,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2)“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是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持续发展。(3)福建省除了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外,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减少能源需求压力。进行其他能源的跨区域调配,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模拟演练1】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完成(1)~(2)题。
(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 C.珠江三角洲 D.新疆、陕西
(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
A.2002~2005年 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
【答案】(1)D(2)B
【解析】(1)根据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结合省级行政区分布和本题选项可知,地处西北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新疆、陕西。故选D。(2)图中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迁移幅度最大。故选B。
【模拟演练2】2019年12月,俄罗斯通过图示输气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完成(1)~(2)题。
(1)该输气管道在俄罗斯段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冻土广布 ②天气寒冷 ③地形崎岖 ④高寒缺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该输气管道将天然气输往上海的原因是( )
A.基础设施完善B.解决能源问题C.补充天然气源D.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1)A(2)D
【解析】(1)该输气管道在俄罗斯境内纬度高,冻土广布,且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不利于管道的施工,①②正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以及根据图中陆高设色可知,该输气管道在俄罗斯境内所经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且海拔并不高,不存在高寒缺氧的问题,③④错误。故选A。(2)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D正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并非只有上海基础设施完善,A错误;能够缓解上海的能源短缺问题,B错误;该天然气输往上海主要供上海及其附近地区消费,而不是在上海补充天然气源,C错误。故选D。
【模拟演练3】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回答(1)~(3)题。
(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
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 )
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 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
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 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
(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 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
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
(3)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 )
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答案】(1)C(2)A (3)D
【解析】(1)材料显示:因“煤改气”导致“气荒”,则最有效的措施是暂缓实施煤改气。注意高耗气产业有些是影响很大的产业,不能随意关停。AB所述内容实行起来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故选C。(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不利于管道铺设;该地纬度低而气温高、降水多而湿度大,不利于施工,A正确、C错误;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的影响要小于地形、气候因素,故B错误;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D错误。故选A。(3)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①错误;图示油气输送到云南,②错误;作为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作用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路线数量及安全性上,③④正确;管道建设能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⑤正确。故选D。
【模拟演练4】“北溪2号”管道是一条与“北溪1号”平行的、跨越波罗的海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系统。目前,欧洲超过40%的天然气消费来自俄罗斯,其中约80%经由乌克兰输送,但这些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多次危机已经损害了欧洲的能源安全。“北溪1号”于2011年建成,近年来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完成(1)~(3)题。
(1)“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得以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溪1号”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B.天然气清洁无污染、燃烧效率高
C.俄欧之间的天然气供需现状 D.管道输送损耗小,成本低
(2)“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均选择由波罗的海中部通过的主要目的是( )
A.缩短管道长度B.降低施工难度C.减少周边国家制约 D.增加天然气输送量
(3)“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对欧洲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保障能源安全C.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D.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1)C(2)C(3)B
【解析】(1)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均衡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得以建设的主要原因。故选C。(2)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为跨国管道建设,若在陆地建设管道,将通过多个国家,所以是为了减少周边国家制约。故选C。(3)对欧洲来说,该天然气管道建设可增加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保障能源安全。故选B。
【模拟演练5】如图示意我国整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2)D
【解析】(1)联系有关我国能源供需情况分析——中西部能源丰富,自给率应接近或大于100%,而东部能源短缺,自给率应小于100%。我国能源自给率应该是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平均值。西部经济落后,原来开发能源较少,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调配,当地的供给率应有所上升。故推断Ⅰ为中部,Ⅱ为我国,Ⅲ为西部,Ⅳ为东部地带的能源自给率。故选C。(2)联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起点分布,天然气主要是从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输出,而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青藏地区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开发难度大,输出少。东北的大部分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只能“稳定东部、开展西部”。故选D。
【模拟演练6】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西起川东北普光首站,东至上海末站,是继西气东输管线之后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管道大动脉(见下图)。完成(1)~(2)题。
(1)影响川气东送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 )
A.城市分布 B.地形因素 C.交通条件 D.资源状况
(2)下列关于川气东送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减少上海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C.能够带动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沿线地区的天然气市场需求量较大
【答案】(1)A(2)C
【解析】(1)由图可知,线路穿过众多城市,故城市分布是影响川气东送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图中地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地形不是最主要因素,B错误;川气东送依靠管道运输,与陆地交通运输条件关系不大,C错误;沿线城市大部分都是缺乏油气资源的城市,D错误。故选A。(2)对于调入区,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产生污染较少,A正确;对于调出区,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天然气是矿物能源,可以带动开采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不大,C错误;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沿线主要经过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需求量大,D正确。故选C。
【模拟演练7】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 ②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③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④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
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提高大气环境质量④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2)C
【解析】(1)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①正确;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②错误;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③正确;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沙漠气候区,④错误。故选B。(2)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增加进口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①正确;石油大气污染严重,不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②③错误;进口渠道增多,有利于增强能源供应安全,④正确。故选C。
【模拟演练8】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现已竣工,并于2019年12月2日正式投产通气。该工程借助“移动端+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机组”的“智能工地”建设,整合数据信息,搭建从监理到承包商、再到业主共享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天然气输送有气态(天然气直接在管道中运输,要求管径大)和液态(先将天然气加压降温液化再运输)两种方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采用了气态输送方式。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和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竣工并通气能够( )
A.解决华北地区农村能源紧缺问题 B.巩固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果
C.增加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战略储备 D.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2)相对我国西气东输管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优势是( )
A.智能化程度高 B.穿越河流较少C.气候条件优越 D.管线长度较短
(3)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采用气态输送方式有利于( )
A.增加天然气输送量 B.降低施工技术难度C.缩短输气管线长度 D.增加输气的灵活性
【答案】(1)B(2)A(3)B
【解析】(1)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通气主要影响东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化石能源消费量大,该工程可以改善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北地区的大气质量;目前我国天然气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本地俄气中送主要是为了缓解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的供需矛盾,对增加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战略储备影响不大;天然气管道多埋在地下,不会形成新的旅游景观,对旅游业带动作用弱。故选B。(2)分析材料可知,中俄天然气管道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需要穿越黑龙江、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穿越河流并不少;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长岭段气候寒冷,冻土广布,气候条件并不优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起于俄罗斯,总管线长度并不短。故选A。(3)将天然气加压降温液化后再进行运输,输气量更大;液态输送需要加压降温,要求管道保持低温,且对管道的承压能力要求高,而气态运输属于天然气的常规运输,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无论是气态运输还是液态运输,均不能缩短管线长度,也不能增加输气的灵活性。故选B。
【模拟演练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土耳其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大,俄罗斯是其主要的气源地,原来输入天然气的管道经过乌克兰。“土耳其流”是由俄罗斯与土耳其共建的输气管道,该管道绕过乌克兰,过黑海海底到达土耳其。下图为“土耳其流”线路分布图。
(1)指出俄罗斯成为土耳其天然气主要进口源地的条件。
(2)说明“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穿越黑海海底的目的。
(3)阐述“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输气对土耳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①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②管道运输距离近,运输成本低。(2)①避免经过其他国家,保证天然气的连续、安全供应;②减少土地占用,节约成本;③缩短输气线路的距离,提高输气效率。(3)①获取廉价能源(满足能源需求),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结构。
【解析】(1)天然气输入国对气源地的选择,既要考虑天然气的数量,还要考虑天然气的价格。与其他气源地相比,俄罗斯天然气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供气比较稳定可靠;俄罗斯和土耳其的距离近,且使用管道运输天然气,成本低、连续性好。(2)天然气管道穿越黑海的目的可从输气距离、陆地占用、输气安全性三个角度归纳。图示信息显示,该管道绕过乌克兰,穿越黑海,不仅能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输气效率,还减少了对陆地的占用,节约土地成本;绕开乌克兰等国家,能保证天然气的连续、安全供应。(3)输气管道的建设对土耳其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完善产业结构两个方面。管道建成后,既可为土耳其提供廉价的天然气,还能带动与天然气相关的产业发展,对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完善均有一定的作用。
【真题在线1】(2020·浙江1月选考·7~8,4分)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2)A
【解析】(1)工程I、Ⅱ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地区,ABC错误;据工程I走向可知其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选D。(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长江洪灾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故选A。
【真题在线2】(2022·浙江1月选考·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局部示意图,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该管道工程管径大,试压残留水难以彻底清除,天然气在低温、高压条件下遇水易生成水合物。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
材料二 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随着油气资源衰竭,相关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1)甲地的气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其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负面影响。(5分)
(2)分析大庆利用闲置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4分)
(3)说出中俄东线投产对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的影响。(4分)
【答案】(1)冬季严寒;气温年较差大。①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大,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②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2)①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②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③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生产成本;④人才储备丰富。(3)①增加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②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③改变供气格局。
【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纬50°附近,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气温特点表现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且气温年较差大。由材料“该管道工程管径大,……易生成水合物”可知,冬季气温低,管道冰堵,影响天然气输送,而冬季天然气需求量较大。气温年较差大,冻融变化导致管道变形损坏。(2)由材料“线路途经东北地区,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可知,大庆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重要节点;由材料“大庆油田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气藏(地下富含油气资源的密闭空间)”可知,大庆油气藏资源丰富,密闭性好,安全性高,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生产成本;由材料“培养并储备了大量油气工业建设和管理人员”可知,人才储备丰富。(3)由材料“投产后东北地区整体供气格局将呈现‘北气南下、就近供应、海气登陆’的特点”可知,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中俄东线投产后,可以给东北地区增加天然气供给,缓解天然气短缺;天然气是相对清洁的能源,污染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后,可以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改变供气格局。
【真题在线3】(2020·浙江7月选考·2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一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二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一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4分)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3分)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6分)
【答案】(1)①经济发达,需求量大;②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③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2)有利:①海水深度较浅;②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3)特征:①来源于邻近国家;②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优势:①运输连续性强;②运输安全性高;③运输量大;成本低。
【解析】(1)西欧天然气储量、产量有限,但是西欧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冬季冷湿,部分地区需要天然气取暖,因此天然气需求量大,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西欧注重环保,多使用比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因此西欧大量进口天然气。(2)题目要求评价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据图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属于内海,北海是边缘海,波罗的海海水深度比北海浅,四面受陆地阻挡,风力较小,风浪小,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且纬度比北海高,北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因此波罗的海冬季易结冰,不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3)据图二分析,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其次是挪威、荷兰,主要来源于临近国家,来源多元化较明显,其中俄罗斯的比重最大。甲乙之间主要连接俄罗斯西欧部分及德国北部,甲乙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陆地修建会穿过多个国家,沿线人类陆地活动较为频繁,可能干扰天然气运输;若经过波罗的海修建,可以减少人类陆地活动干扰,充分发挥管道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