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导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2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导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29 22: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22: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1、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基本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价值观。
2、联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3、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基本政策,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国民政府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同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二)经济
1、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
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官僚资本崛起: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1)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两万多起义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2)内容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9月,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4、开辟井冈山道路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2)历史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工农武装割据”
(1)建立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时间、地点:1931年11月,江西瑞金
成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三、红军长征
1、背景: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
背景: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后,锐减到三万余人,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向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
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3人小组负责全面的军事行动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会师: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越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族轻工业、用法币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3、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4、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和意义
1、条件
必要性 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可能性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有力的组织和各项正确政策的执行
2、意义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1.(2023年福建卷)下图是1990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以该邮票为实物史料,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赤色邮花的出现时间 B.中国人民邮政的创立时间
C.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起始时间 D.闽西交通总局的成立时间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的中国。据材料“1990年”“纪念邮票”“赤色邮花”“邮票发行六十周年”并结合所学“‘赤色邮花’邮票是闽西交通局于1931年初发行的,全套1枚,此邮票已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颇高”可得出,根据材料可提取的历史信息是赤色邮花的出现时间,A项正确;材料中的“1990年”是以“纪念赤色邮花”为内容的纪念邮票的发行时间,不是中国人民邮政创立时间,也不是闽西交通总局的成立时间,另外“60周年”是指“赤色邮花”诞生60周年,不能据此得出中国人民邮政创立时间和闽西交通总局成立时间,排除BD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指的是中国人民从1924年起,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时25年,终于在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不能体现这一信息,排除C项。故选A项。
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强推近代族学,鼓励各地宗族用祭祀产业兴办近代初等小学。各省成立督学视察制度,督导各地族学的建设。这些学校还是聘用私塾老师,课程也是四书五经。近代族学的兴办( )
A.说明中国乡村社会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体现南京国民政府致力于教育近代化
C.说明中国学校仍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乡村初级教育的发展
2.如表是近代中国轻工业产品和重化工业品进出口比重(%)表。据此可推断出,民国时期( )
进口轻工业产品 进口重化工业品 出口轻工业产品 出口重化工业品
1912年 54.7 13.7 10.9 3.6
1936年 14.3 47 25.2 6.5
A.中国工业布局得到了改善 B.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社会经济结构渐趋失衡
3.《红色中华》是苏维埃政府的机关报,下表是该报刊发的部分决议和宣传报道的标题。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时间 期号 类型 标题
1932年3月23日 第15期 决议 临时中央政府文告:人民委员会对于植树问题的决议案。
1934年2月16日 第150期 决议 拥护二苏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经济建设决议,增植树木,保护森林。
1934年4月12日 第174期 宣传报道 十里长坡大埔区开始兴筑。
1934年4月19日 第177期 宣传报道 会昌修坡一○三○座;会昌反动分子放火烧山,高排区烧去一百九十六块山林。
A.重视发展生产应对经济封锁 B.注重信息公开落实生态治理
C.加强舆论宣传稳固红色政权 D.坚持贯彻落实土地革命方针
4.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各种合作社及银行发行了一定数量的股票。股票以小面额为主,认购的股金可以分期缴纳,群众还可以将实物折款认购股票,股票严禁充当现金流通。据此可知,当时革命根据地( )
A.建立了近代货币体系 B.政策灵活因地制宜
C.消除了股票投机现象 D.经济发展资金充足
5.1929年10月,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将国民党从整体上定性为“中国革命的压迫者和帝国主义的奴仆”,但同时又反对共产党介入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斗争,且不得与反蒋势力签订任何协议、做出任何承诺和给予“任何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一指示( )
A.避免了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 B.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实际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D.冲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6.如表所示为:1928、1936年华商面粉厂资本规模及其与外资面粉厂的比较。据表可推知,当时中国的面粉工业( )
年份 华商面粉厂 外资面粉厂
厂数/个 资本额/千元 日产能力/包 厂数/个 资本额/千元 日产能力/包
总额 厂均 总额 厂均 总额 厂均 总额 厂均
1928 155 41929 270.5 3—1660 2397.8 13 6218 478.3 4/1446 3188.2
1936 152 52822.4 347.5 452218 2975.1 17 15385 905.0 5/8500 3441.2
A.发展水平超过外资企业 B.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
C.受到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D.近代化水平依然有限
7.1928年6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立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分配土地的任务,并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要成为更大发展的基础的”。以上决议提出的原因是( )
A.井冈山根据地的探索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C.秋收起义的成功实践 D.土地革命总方针的提出
8.19世纪末,先进中国人一度以西方现代化为“提供美好未来希望的蓝本”,但至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整体取向逐渐从推崇西方文明转向了非资本主义前途。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
A.民族工业发展濒于绝境 B.国人对于时局的深刻反省
C.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共识 D.国民政府政策的灵活调整
9.如图所示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其所属部队发布的一些纪律规定(节选)。据此推断,这些纪律规定应发布于( )
◆我军人员一律露宿街头,不住民房,不进经堂, 不撕毁藏胞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 ◆公买公卖、态度和蔼,爱护藏胞牲畜、庄稼。 ◆这一带吃水困难,要帮助藏族老人背水。
A.北伐战争期间 B.井冈山会师后 C.红军长征途中 D.渡江战役前夕
10.据统计,1887年中国各种官田和屯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8%,此后逐年下降,到1933年已减至3.3%,国有土地迅速私有化。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政府顺应时势进行土地改革 B.西学传播强化土地私有观念
C.民族资本壮大持续侵吞土地 D.政治局势冲击土地权属变化
11.毛泽东在一份函电中说:“以前我们没有积极的取得国民党领导权而让汪蒋唐等领导去,现在即应把这面旗子让给他们,这已经完全是一面黑旗。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至于小资产阶级,让他们完全在红旗领导之下,客观上也必定完全在红旗领导之下。”毛泽东意在( )
A.批判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
B.建立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指出中国革命道路转型的必要
D.宣传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12.1930年,邓小平在右江地区领导革命时,提出要纠正政权“新豪绅化”的富农倾向和“平分一切土地”的过“左”做法,推行“平分”“共耕”“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三个办法,不搞“一刀切”。邓小平的这一做法( )
A.加快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明确了土地革命对象
C.加速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13.有学者研究认为,把苏维埃的革命模式照搬到中国来,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远远达不到俄国的水平,中心城市产业工人的数量和组织远不足以发动像俄国革命那样的群众性暴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群众性暴动不适合当时的中国 B.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具有必然性
C.中国革命不宜借鉴苏维埃经验 D.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远低于俄国
14.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
1920年和1936年国内市场的商品结构表
类型 1920年 1936年
产值(亿元) 比例(%) 产值(亿元) 比例(%)
农业产品 39.09 42.28 75.33 44.82
手工业产品 29.75 32.17 43.86 26.1
工厂产品 8.83 9.55 28.31 16.84
矿冶业产品 2.91 3.15 4.96 2.95
进口产品 11.88 12.85 15.61 9.29
合计 92.46 100 168.07 100
A.进出口贸易平衡 B.商品经济繁荣 C.近代化曲折发展 D.民族工业萎缩
15.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这表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
A.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C.把工作重心转向到民族革命 D.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
16.民国十九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进行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华北拥蒋,并在战后获得华北地盘,转而关注于华北事务;此战使“国力之疲,已如风前之烛奢”。这最适合用以研究( )
A.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B.“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可能性
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D.国民政府“训政”建立的条件
17.甘肃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张从当地居民家中征集的木制桌子,桌角的位置刻着“红军要打日本”的小字标语。通渭县榜罗镇会议纪念馆馆藏红军标语口号“农民发动起来打绅粮分田地去”。这反映出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 )
A.积极宣传政治主张 B.注重根据地的建设
C.坚决抵抗外敌侵略 D.坚持开展土地革命
18.下表中各项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上海地区( )
1928—1934年上海离婚案主动方性别统计表
离婚主动者 男方 女方 双方协议 合计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928(8-12月) 56 15.14 87 23.51 227 61.35 370
1929年 133 20.62 133 20.62 379 58.76 645
1930年 177 20.75 138 16.18 538 63.07 853
1931年 64 10.02 48 7.51 527 82.47 639
1932年 25 6.03 43 10.36 349 83.61 415
1933年(1-6月) 5 1.85 21 7.78 244 90.37 270
1934年(1-8月) 1 0.40 31 12.55 215 87.05 247
——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A.传统婚俗观念完全转变 B.平等法制意识影响婚姻观念
C.女性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D.社会动荡冲击家庭婚姻稳定
19.如图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指数示意图(理论价格,指根据国际市场的银汇率计算得出的应该要达到的价格)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命脉已被西方列强掌控 B.对外贸易优势地位渐趋突出
C.民族工业生存压力逐渐增加 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1932年冬,为筹措建设资金和军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苏区多次发行建设公债和借谷票,福建上杭苏区群众积极购买。次年春,《红色中华报》号召苏区群众退回购买的公债券和借谷票(即将借变成捐,不要政府归还),上杭群众依然热烈响应,纷纷退回公债券和借谷票。这表明当时( )
A.党中央“左”倾错误已清除 B.革命根据地经济形势好转
C.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 D.国民大革命高潮基本形成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年代,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大论战刚萌芽,但论战双方的阵线是明显的。所有反对中国大革命的封建顽固派,阻止新思潮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国粹派和“甲寅派”,鼓吹复兴中国文化的新旧调和派等,都是站在主张以农立国的一边:而鼓吹新文化运动、西化、反帝反封的知识界则都是中国工业化的积极鼓吹者。以农立国论的代表人物是章士创。他提出的“返求诸农、以安国本”的观点,从农国与工国的不同政治道德法律习惯等方面来立论。宣扬农国更能维护中国文化独有的调和持中、尚俭节欲、清静安民、寡欲不争等精神美德:大讲欧战后欧洲工业国已“崩坏难于收拾”、而“吾国伪工业病之复洪涨不可终日”。以工立国论的代表有恽代英、杨铨、杨明斋等人,他们阐明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政治法律大部分是维持经济的组织及其社会道德习惯与秩序的,今其经济情形已变。则前之政治法律自然的随之而失其效用。”
30年代,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活跃起来。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对中国出路问题讨论的范围:同时,也由于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我国农村凋敝的情况日益严重。还有2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乡村建设运动,认为中国并不需要任何制度性的根本改革。而应返回到“农本社会”、“伦理本位社会”.于是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当时以农立国派提出的许多论点。特别是有关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农业是基础、工农之间的关系、工业化与政治民主的关系以及中国工业化面临的阻力与困难等问题所进行的讨论。至今仍富有教益。如翁文灏在讨论中提出的“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口号,综合双方观点之所长,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思想。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9年1月24日,上海市社会局以莲花、月季、天竹、棉花、牡丹和桂花等作为候选对象,在《申报》上刊登公开评选市花的新闻,引起市民广泛关注。4月下旬,评选结果揭晓,在收回的1.7万余份选票中,棉花以5496票名列榜首,当选为上海市花。《申报》在1929年4月29日报道中解释:“棉花为农产品中的主要产品,花类美观,结实结絮,为工业界制造原料,衣被民生,利赖莫大,上海土壤,宜于植棉,棉花贸易,尤为进出口之大宗,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业,扩大纺织经营、用为市花,以示提倡,俾冀农工商业,日趋发展……希望无穷焉。”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舍所学知识,对棉花当选为上海市花这一现象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近代族学以宗族组织为依托,兴办的是近代初等小学,所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D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兴办近代族学有利于教育近代化,是历史的进步,不能说明宗法观念根深蒂固,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国民政府兴办近代族学的宗旨和目的,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中国部分乡村的学校教育内容仍是四书五经,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学校都是以儒学为主要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进口轻工业产品的比重下降、出口轻工业产品的比重上升,表明中国轻工业生产能力提高,重化工业品进出口比重的增加和轻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反映了中国工业化规模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仅根据表格内容不能得出中国工业布局情况,排除A项;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不完全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B项;材料强调经济的进出口比重,并未涉及各行业的比重,不能得出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失衡的结论,社会经济结构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有发展生产、爱护植被等相关报道,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生态治理且进行了信息公开,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是为了“应对经济封锁”或是“稳固红色政权”这样的目的,排除AC项;土地革命是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等,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各种合作社及银行发行了一定数量的股票”“股票以小面额为主,认购的股金可以分期缴纳,群众还可以将实物折款认购股票”可知,根据地发行的股票,购买和持有方式灵活多变,使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出政策的因地制宜,B项正确;据材料“股票严禁充当现金流通”及所学知识可知,股票并不属于货币,排除B项;股票可以进行买卖,就不能“消除”股票投机,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资金并不充足,股票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国际反对共产党介入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斗争,“不得与反蒋势力签订任何协议、做出任何承诺和给予‘任何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此举不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实际,B项正确;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已经破裂,排除A项;此时尚未发生民族战争,排除C项;共产国际的指示限制了共产党对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的支持,所以也未能冲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1928年和1936年,华商面粉厂的资本规模和日产能力都有所增长,但是与外资面粉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近代化水平依然有限,D项正确;在近代,外资企业的发展水平普遍超过民族企业,排除A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华商面粉厂的日产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是与外资面粉厂的生产能力比仍然有差距,“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体现为以欺诈与行政手段,压榨民族工业的生产等各个领域,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为华商与外资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2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项正确;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排除C项;192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据材料“但至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整体取向逐渐从推崇西方文明转向了非资本主义前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随着救亡图存运动的进行,国人对于时局认识逐步深入,并对时局做出深刻反省,B正确;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发展没有濒于绝境不,排除A项; 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共识说法错误,排除C项;国民政府政策的灵活调整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至1936年(中国)。根据材料“不撕毁藏胞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途中途径藏族所在地,C项正确;1926至1927年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与西藏地区无关,排除A项;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中共主要是在江西、湖南等地建立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发生在长江流域,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7—1933年(中国)。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87年至1933年间,中国社会动荡,政治运动不断,政府更迭频繁,一直缺乏个强有力的政权来有效地控制中国社会,致使国有资产包括土地流失严重,D项正确;1887年至1933年间的主要政府并未进行土地私有化改革措施,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受西方思想影响土地私有观念加强,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体现在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我们没有积极的取得国民党领导权而让汪蒋唐等领导去”可知,讲话应该发生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根据材料“小资产阶级……必定完全在红旗领导之下”可知,讲话应该发生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前,根据材料“没有积极的取得国民党领导权”“小资产阶级……完全在红旗领导之下”可知,讲话主要讨论的是革命的领导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即革命道路转型十分必要,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党内主要存在的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非“左”倾错误,排除A项;此时抗日战争还未开始,排除B项;中共宣传和平民主的方针是在抗日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提出要纠正政权‘新豪绅化’的富农倾向和‘平分一切土地’的过‘左’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处于土地革命时期,邓小平提出纠正政权的“富农倾向”,“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土地分给贫苦农民”,明确了土地革命的对象,B项正确;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城市转向农村,1930年党的工作重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A项;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革命统一战线也随之破裂,排除C项;抗日战争爆发于1931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指出中国的国情和俄国不同,如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远远达不到俄国的水平,因此不能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中国中心城市产业工人的数量和组织远不足以发动像俄国革命那样的群众性暴动,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地区,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具有必然性,B项正确;“群众性暴动不适合当时的中国”、“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远低于俄国”虽然与学者的观点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是其主要论点,其主要观点是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革命道路,排除AD项;该学者认为不应该照搬俄国经验,而不是否定对俄国革命经验的借鉴,排除C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920年到1936年,各种商品产值所占比重有升有降,所以体现了近代化的曲折发展,C项正确;表格信息中没有出口信息,不能说明进出口贸易平衡,排除A项;仅根据商品结构表无法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我国国内市场的商品总值是上升的,所以不能说明民族工业的萎缩,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要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因此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华苏维埃的革命任务,与外交无关,排除A项;1931年,全面抗日战争尚未爆发,党的工作重心还没有转向民族革命,排除C项;掀起“改订新约”运动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计算民国十九年是1930年,据材料“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进行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可知,材料其实讲的是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后张学良主力部队和主要精力在华北,东北兵力空虚,再加上当时中国国力的衰退,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可能性,与西安事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是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排除C项;国民政府宣布训政也是192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红军要打日本”与“农民发动起来打绅粮分田地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这些标表明,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积极向各地民众宣传自身的政治主张,A项正确;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排除B项;“坚决抵抗外敌侵略”只能体现“甘肃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张从当地居民家中征集的木制桌子,桌角的位置刻着‘红军要打日本’的小字标语”等部分材料,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长征时期的政治宣传”,而“坚持开展土地革命”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8—1934年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8—1934年上海离婚案中,男方主动要求的占比降低,女方主动要求和双方协议占比升高,反映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婚姻观念受到冲击,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有所上升,这与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影响有关,B项正确;在一些内陆和农村地区,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完全转变”说法夸大,排除A项;材料体现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未提及女性获得选举权或参与政治,不能得出女性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排除C项;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上升得益于新思想的传播和社会进步,而非由于社会动荡,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图1给出的信息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其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接近,甚至高于理论价格。与之相反,中国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越来越低于理论价格,说明西方列强主导了国际市场,压制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确保他们输入中国产品的价格,这一情况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西方列强主导了国际市场,但不能说明掌控了中国经济命脉,夸大了其词,排除A项;在此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实际价格与理论价格的差距,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和1933年(中国)。据材料“多次发行建设公债和借谷票,福建上杭苏区群众积极购买......号召苏区群众退回购买的公债券和借谷票(即将借变成捐,不要政府归还),上杭群众依然热烈响应,纷纷退回公债券和借谷票”可知,在革命的艰难时期,苏区政府向民众发行公债以及号召民众主动退回公债券,都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这说明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33年的前后,党中央的“左”倾错误还没有消除,排除A项;材料中苏区政府的做法是在经济困难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不能说革命根据地经济形势好转,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间,排除D项。故选C项。
2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争论看似是腐朽保守势力与进步势力的激烈对峙,其实质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外来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传入后,不同群体为探索中国发展道路以救亡图存进行的反思与讨论。
主张“以农立国论”者,一方面鉴于一战以来西方以工业立国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弊端日益尖锐,因而对其产生质疑;另一方面他们关注到中国农村近代以来日益凋敝的现状,力图以农立国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其相关主张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但其有关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农业是基础、工农之间的关系、工业化与政治民主的关系以及中国工业化面临的阻力与困难等观点主张,利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主张“以工立国”者,深感工业革命对中外近代发展差距产生的深远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方向就是工业化,且中国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农立国已不合时宜。其思想主张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体现。
总体来看,讨论的总趋势是逐步认识到,从世界大势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取得成功,必须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这场讨论有助于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步。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20年代,以工立国与以农立国大论战刚萌芽,但论战双方的阵线是明显的”“所有反对中国大革命的封建顽固派,阻止新思潮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国粹派和‘甲寅派’,鼓吹复兴中国文化的新旧调和派等,都是站在主张以农立国的一边”“30年代,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之争活跃起来”“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对中国出路问题讨论的范围:同时,也由于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我国农村凋敝的情况日益严重”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评析产生的背景、不同主张的评价、总结等角度进行,如产生的背景可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外来思想的影响、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等角度进行分析;主张“以农立国论”者的评析可从当时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中国农村凋敝的现状、主张的局限性等角度进行分析;主张“以工立国”者的评析可从当时中外工业化的差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可从符合国情道路的角度进行分析。
22.【示例1】
棉花当选为市花反映了棉纺织业发展对上海居民的生活影响深远。
江浙一带自元代以来为重要产棉区,手工棉纺织业发达,近代以来,上海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诱导之下,近代棉纺织业较早产生,在一战期间因为国内外压力减少和战争订货刺激下进一步发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通过改订新约、奖励实业等措施客观上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棉花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也激增。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棉花当选为上海市花反映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重要,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审美层面。
【示例2】
棉花当选为市花反映了新闻报业在当时上海居民的生活中作用日益重要。
报刊是近代社会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代以来作为首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产生了中国近代的新闻报业。上海社会局通过《申报》评选市花活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说明新闻报刊已经成为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反映民生的重要渠道,在当时国人的生活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棉花当选为市花反映了新闻报业在当时上海居民的生活中作用日益重要,折射出中国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过程。(其他如上海的近代化:民族工业的发展;市民社会观念(实业救国、救亡图存)等视角,只要言之成理,持论有据,也可以酌情赋分)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根据材料“棉花为农产品中的主要产品,花类美观,结实结絮,为工业界制造原料,衣被民生,利赖莫大,上海土壤,宜于植棉,棉花贸易,尤为进出口之大宗,本市正在改良植棉事业,扩大纺织经营、用为市花,以示提倡,俾冀农工商业,日趋发展……希望无穷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为:棉花当选为市花反映了棉纺织业发展对上海居民的生活影响深远。或者为:棉花当选为市花反映了新闻报业在当时上海居民的生活中作用日益重要。
其次,结合近代社会的变化的相关史实,与民族工业发展的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如“江浙一带自元代以来为重要产棉区,手工棉纺织业发达,近代以来,上海作为第一批通商口岸.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诱导之下,近代棉纺织业较早产生,在一战期间因为国内外压力减少和战争订货刺激下进一步发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通过改订新约、奖励实业等措施客观上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棉花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也激增。”
最后,综合以上证明过程,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如:综上所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棉花当选为上海市花反映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重要,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审美层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