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5:人民解放战争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结合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联系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2、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一、解放战争的爆发与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历史背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到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主要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2)政协会议召开:1946年1月,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2、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同年7~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山东解放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3、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措施:影响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导致国统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国民党的信誉一落千丈
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内容: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
(2)意义: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他们积极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2、战略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歼敌55万余人,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基本解放华北全境,至此,解放军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春天,河北平山西柏坡。
(2)内容: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5、北平和谈: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但谈判最终破裂。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7、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一、解放战争爆发的的原因
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2、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3、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4、虽有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平、真内战”;共产党方面抱着和谈诚意,同时也没有放松战争的准备。
5、二战后的国际大环境。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1、国民党统治自身方面的原因
军事上:蒋介石指挥上的失误、国民党内军队派系林立。
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积极反共反人民,假和平真内战。
经济上: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使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外交上: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使美国在华攫取更多的特权。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使蒋介石政权在大陆22年的统治走向崩溃。
2、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解放战争制定了正确的政治、军事方针,团结民主党派、进行土地改革,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方针等,有力地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解放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作战。
各解放区人民以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
国统区的革命群众掀起了广泛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蒋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部分2023年未涉及高考题
1.(2024年浙江卷1月)1949年4月20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中共炮手轻蔑地把英国皇家海军搁到了一边,这一天标志着已经破产的中国旧政权终于被迫承认自己的无能。”7月30日,“紫石英”号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号事件表明( )
A.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
C.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 D.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结束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灰溜溜地逃走了”直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A项正确;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的覆灭,排除B项;截止到1949年1月份,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排除C项;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年浙江卷1月)上海《大公报》在1947年初的一篇时评中写道:“无数青年学生,破衣两袭,旧被一套,两餐白水菜汤半碗,咸菜一碟,窝头三个,随时对着学校催缴学杂费的牌告发愁。”这种困苦局面( )
A.激起了“一二·九”运动 B.源于日军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
C.客观推动第二条战线发展 D.直接促使解放军发起战略进攻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材料时间1947年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符合其间史实的是C项,第二条战线,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以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C项正确。“一二·九”运动是1935年抗日战争期间的事件,排除A项;源于日军对占领区的经济掠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排除B项;战略进攻是1947年6月开展的,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4年浙江卷1月)中共中央军委曾评价某次战役:此战为南线空前大战,它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此战为(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共中央军委曾评价某次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和所学可知,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使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B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排除A项;平津战役发生于华北,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排除C项;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解放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1.1947年11月,中共接管了石家庄大兴纱厂,在加强公营管理的同时重新分析其资本性质,并于1948年5月提出发还私营。从1949年8月到11月,经过协商,发还私营的方案从最初设想的公私合营调整为最终的完全私营。大兴纱厂从公营到私营的变化过程( )
A.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C.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D.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次重要战役示意图,这一阶段人民军队的主要作战方针是( )
A.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 B.自力更生,进行自卫战争
C.打到敌人腹地,扭转战略态势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3.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将可依靠的力量统称为“城市人民”,并指出:“城市政权的成分应包括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及一切爱国人士。”这表明该政权( )
A.逐步转变民主革命纲领 B.贯彻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C.配合了辽沈战役的部署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下表是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地方流通券发行数额的大致统计。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发行额(单位:万元) 比上一年的增长率(%)
1947年 上半年 2882032 76
下半年 10212606 254
1948年 上半年 32860127 222
下半年 350000000 965
1949年 1206620000 245
A.解放区的物价持续下降 B.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
C.战场胜利缓解财政困难 D.东北通货膨胀问题得以解决
5.1949年7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明令一切劳资纠纷“均需集中到市一级机关,即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市工商局来统一解决,禁止区委、区街政府、下级工会组织处理任何劳资问题”,明确规定劳动局为处理劳资争议的唯一机关,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应以订立集体合同为主”。该指示重在强调( )
A.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B.城市工商业的恢复发展
C.政府部门间的隶属关系 D.正确贯彻劳资两利原则
6.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主张暂时保留“三三制”。到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指出,“建立联合政府的口号还是要提,但‘三三制’就不必提了”。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 D.新民主主义政策改变
7.1946年5月刘少奇在中央会议上说:“土地问题今天实际上是群众在解决,中央只有一个1942年土地政策的决定,已经落在群众后面了。”会议指出:“如果我们能够在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这次会议( )
A.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呼应了农民解决土地问题的需求
C.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进程 D.总结了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错误
8.山西榆社县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工 赤贫
抗战前 人口(人) 1928 5554 17890 19234 2283 6495
土地(亩) 69696.6 94102 99307.8 57831 2743.7 4677.38
1946年8月 人口(人) 1235 4397 33105 11857 1057 1943
土地(亩) 12316.3 34703.2 165422.2 44777.3 3311.1 3950.4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用于解释( )
A.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次原因 B.《中国土地法大纲》得到落实
C.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D.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9.1948年7月,粟裕指挥军队取得豫东大捷后,毛泽东主席说:我们已经到了山的坳子,过了爬坡阶段。1948年9月,许世友、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在炮兵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攻克敌人防守坚固的济南,对此,美军顾问团慨叹:他们想打哪儿就打哪儿。据此可知,此时人民解放军( )
A.发挥了运动战的灵活性 B.具备了远距离作战能力
C.摧毁了敌人的防御体系 D.取得了明显的战略优势
10.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要求解放区县以上政府聘请一些进步的工商业人士,以及有相当声望的、赞成反美反蒋、赞成民主和减租减息等基本纲领和政策而又没有逃跑的开明绅士担任参议、咨议,或吸纳他们参加一定的工作。这一精神的贯彻( )
A.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B.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
C.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为新中国的制度建设积累了经验
11.1947年5月,国民政府紧急颁布《勘乱期间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这反映了当时( )
A.国民党政权统治危机加深 B.通货膨胀严重引发人民不满
C.蒋介石对战场指挥的失控 D.战略反攻影响到国统区统治
12.1948年12月,中共中央华北局作出决定,今后在半老区(1945年9月至1947年8月解放的地区)进行土改时,要绝对禁止使用挖底财、强迫勒索的办法,而应号召地主、富农自动拿出底财来。底财除分给农民一部分外,也要留给地主、富农本人一部分,并鼓励其投资于工商业。这一决定旨在( )
A.为解放军战略进攻集聚力量 B.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C.促进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变 D.团结力量争取民主革命胜利
13.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各解放区银行逐渐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区行,各区行下设省、市分行,地区中心支行,县支行和街道办事处、营业所、储蓄所。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共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重要前提是( )
A.民主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B.大决战取得基本胜利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D.土地改革在全国推行
14.1946年8月,毛泽东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前……当时的俄国沙皇是有力量的,但二月革命的一阵风,就把沙皇吹走了”“希特勒不是曾经被人们看作很有力量的吗 但是历史证明他是一只纸老虎”。从而作出“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的战略论断。毛泽东的这一论断( )
A.利于树立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信念 B.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共的全面进攻
C.改变了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D.有力谴责了蒋介石专制独裁行径
15.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战胜绝对优势敌人的进攻,依靠于在战略退却阶段中所造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比较敌人开始进攻时起了变化的形势……”在解放战争中,最能体现毛泽东这一论断的战例是( )
A.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进攻 B.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大反攻 D.人民解放军开展渡江作战
16.下图是时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李一氓的一段回忆,这回忆可用于说明( )
(1946年初)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
A.中共注重解放区的政权建设 B.中共对于和平建国的诚意
C.解放战争战略反攻进展顺利 D.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17.如表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布的相关文献,这些文献的有关规定( )
时间 文献 内容
1945年9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军队纪律坚决执行城市政策的指示》 保护城市工商业,保护城市贫民,绝对不准侵犯城市贫民利益
1947年6月 朱德《把红军中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 必须着手整顿部队纪律,逐步恢复红军时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948年初 毛泽东《关于我军在高家堡破坏纪律问题的批示》 我军到任何地方,原则上不许没收任何商店及向任何商人捐款
1949年5月 中共中央《城市驻军纪律问题的决定》 不容许有不守纪律及贪污和腐化的现象
A.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杜绝了一切违纪腐败行为
C.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D.恢复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18.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设计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蓝图。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总结了党的民主革命经验,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致力于调动各阶层参加革命 B.决心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
C.致力于建立中国的民主制度 D.为建立新中国进行理论准备
19.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下表是同年3月份天津工商业复业情况统计。
行业 磨坊业 百货业 货栈业 五金业 煤业
工商户总数 236 731 124 200 1342
复工户数 171 589 114 194 1323
复工占比 72% 80% 92% 97% 98%
——张文广,靳天《解放初期的天津商业》
上述统计材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措施得力 B.新生政权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C.新生政权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人民当家作主的物质条件成熟
20.为了更好地接收沈阳,1948年10月至11月期间,军管会召开了多次会议。要求工作人员在提高对接收城市的重要性认识的同时,首先转变思想观念,即把过去20年来先农村后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改变为把工作重心转到城市,以城市推广农村的道路。此举( )
A.贯彻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B.有力地推动了解放战争
C.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D.表明了中共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报刊中的历史
《大众日报》创办于1939年元旦,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大众日报》的新闻报道是认知中国近现代史的珍贵史料。
《中国土地法大纲》
结合材料中《大众日报》的新闻报道,联系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为“《中国土地法大纲》"撰写一份历史解说词。(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分别是国民党、共产党的机关报。下面是《中央日报》和《新华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概括
《中央日报 》 大约30篇。毛泽东抵渝前,抓住蒋介石发电报三邀毛泽东一事进行大力报道, 如《美报再责中共不应存心捣乱》《蒋主席三电毛泽东促行》等。毛泽东抵渝 后,除发表国共两党代表人会晤协商的消息外,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报道 几乎没有,并且新闻稿也力求简单,排在要闻版中不重要的位置,着重强调蒋介石的领导核心地位。
《新华日报 》 不下60篇。在毛泽东去渝之前,在舆论压力下积极回应,如《应蒋主席之邀商团结大计毛泽东同志将来渝》等;毛泽东在渝期间,报道集中于毛泽东一 行人抵渝引发了热烈反响、国共两党代表谈判的进展情况以及毛泽东在渝期间 的活动这三方面。如《建立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欢迎毛泽东先生》《蒋主席前晚欢宴毛泽东同志国共领袖昨日晤谈》等。
——摘编自许爱超《多方媒体视角下的重庆谈判研究》
注:漫画上方是由喜庆的灯笼组成的“双十"字样,灯笼上写着“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等字样。漫画下方的人物,一手拿着笔、尺和圆规,一手拿着镰刀、锤子和铲。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赏析如图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对大兴纱厂进行由公营向私营转变,与当时国情相适应,践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B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指的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由公营向私营的转变,并不能保障解放战争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青化砭、羊毛河、蟠龙战役和孟良崮战役都发生在解放战争中战略反攻之前,此事人民军队的主要作战方针是自力更生,进行自卫战争,B项正确;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打到敌人腹地,扭转战略态势是在战略反攻时期,排除C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即将取得胜利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城市政权的成分应包括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及一切爱国人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包括了城市中的各种力量,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联合各种力量的原则,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纲领转变,排除A项;辽沈战役开始于1948年,排除C项;1945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1949年(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流通券的发行额不断上涨,说明东北解放区解放后,大量发行流通券,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缓解因战争带来的财政困难,C项正确;1947—1949年流通券发行额不断上涨,没有描述购买力的信息,不能得出解放区的物价状况,排除A项;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是对材料信息的表述,而非解读,排除B项;从表格信息得出,流通券发行数量不断增加,通货膨胀问题无法得出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明确规定劳动局为处理劳资争议的唯一机关,劳资纠纷的解决方式‘应以订立集体合同为主’”可知,1949年7月,中共中央明确规定劳资争议的解决部门和方式,强调的是劳资两利原则,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劳资矛盾的解决,非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部门间的隶属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中共中央的主张由暂时保留“三三制”到“建立联合政府的口号还是要提,但‘三三制’就不必提了”,其原因是:1947年2月,解放区力量薄弱,所以中间分子、党外进步分子还应吸收进来,因而中共中央主张暂时保留“三三制”;到1947年12月,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国共力量结构发生变动,政治建设也进行调整,C项正确;1947年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排除A项;当时土地改革尚未全面展开,排除B项;当时新民主主义政策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5月(中国)。据材料“土地问题今天实际上是群众在解决,中央只有一个1942年土地政策的决定,已经落在群众后面了。”和所学可知,这次会议要改变1942年的减租减息政策,为消灭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B项正确。1947年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A项;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土地革命战争,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抗战时期土地政策的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地主、富农的人口数和占有土地的数量都大幅减少,而贫农和雇工的人数减少,占有土地的数量增加,这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A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与社会结构变化无关,排除C项;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1948年9月”“美军顾问团慨叹:他们想打哪儿就打哪儿”和所学可知,此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末期,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明显的战略优势,处于军事上的主动地位,D项正确;从对济南的进攻来看,此时并未发挥运动战的作用,排除A项;此时解放军尚不具备远距离作战的能力,排除B项;此时尚未摧毁敌人的防御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得以延续,这为新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积累了经验,D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民族解放战争指的是抗日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蒋介石政权、地主阶级都被排除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之外,范围没有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47年国民政府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罢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权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紧急处置”办法,体现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危机加深,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国民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而非单纯的人民不满,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国统区的危机,而非战场指挥,排除C项;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48年中共中央华北局强调要保护农民权益,也要联合地主和富农,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此决定旨在团结各种力量争取革命胜利,D项正确;1948年秋开始,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阶段,排除A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从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开始,排除B项;此时生产资料私有制并未改变,这一改变是在建国后逐步完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各解放区银行逐渐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区行,“统一的、广覆盖的国家银行机构网初步形成”,其形成的必要前提是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解放区农村连成一片,一批大城市获得解放或被包围,A项正确;1948年大决战尚未取得基本胜利,排除B项;1948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并未覆灭,排除C项;此时的土地改革仅在解放区推行,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8月”这一时期处于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军事实力差距较大,但是毛泽东指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军与国民党彻底决裂、斗争到底、革命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这有利于从心理上树立人民解放战争必胜的信心,A项正确;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是在1947年2月,排除B项;改变了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所述论断不能改变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毛泽东的论断坚定了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心,而不是要谴责蒋介石专制独裁行径,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主张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暂时实行战略退却,然后寻找有利时机消灭敌人。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最后西北野战军趁机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A项正确;辽沈战役是战略决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大反攻,是战略反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9年4月开展的渡江作战,没有体现战略退却,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6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诸多努力。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 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 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材料内容显示,1946年春,中共中央计划将驻地由延安迁往江苏淮阴,因为这里靠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方便共商国是,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国共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和平民主建国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和平建国的诚意,B项正确;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当时全面内战还未爆发,排除A项;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开始是在1947年6月,排除C项;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绝对不准侵犯城市贫民利益”“必须着手整顿部队纪律”“原则上不许没收任何商店及向任何商人捐款”“不容许有不守纪律及贪污和腐化的现象”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坚决要求人民解放军爱护人民群众,反对贪污腐化等,这从根本上赢得了民心,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C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排除A项; “杜绝了一切违纪腐败行为”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合理调整工商业,恢复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恢复,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0-1949年中国。据材料,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主张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中国的民主制度,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运动,开展土地革命争取农民等,不能得出“调动各阶层参加革命”,排除A项;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与“打倒国民党”不符,排除B项;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政治理论准备的是《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表2是同年3月份天津工商业复业情况统计”,结合表格可知当时工商业复工情况良好,这说明中共城市工作措施得当,A项正确;材料时间截至1949年3月,可知此时新中国并未成立,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天津的工商业,不能以小放大,就此推断全国的国民经得到恢复,排除C项;工商业复工与人民当家作主,并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从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接收沈阳时,军管会把城市工作放在首位,这种做法不仅为后续城市的接收提供了借鉴,而且也支持了解放战争的进行,B项正确;1949年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并提出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A、D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人民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B项。
21.示例:
《中国土地法大纲》解说词
大家眼前看到的是1947年《大众日报》刊发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部大纲体现了党对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视。在解放战争第二年,为了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是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向全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它对于推动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它猛烈冲击着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总之,《中国土地法大纲》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持为民谋幸福。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题意要求,为“《中国土地法大纲》"撰写一份历史解说词。联系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从背景方面撰写解说词,如在解放战争第二年,为了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从内容方面撰写解说词,如这部大纲体现了党对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视,它是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向全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从影响方面撰写解说词,如它对于推动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它猛烈冲击着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等等。最后,概括总结即可,如《中国土地法大纲》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持为民谋幸福。
22.示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共商国计。共产党《新华日报》的积极宣传报道、国民党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使民众看到"团结民主,和平建国"的希望;漫画中"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反映了作者在抗战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重庆谈判成功充满了信心;"笔、尺和圆规""镰刀、锤子和铲",说明作者对建设一个新中国充满热情。但从国民党《中央日报》对中共努力的消极报道、极力凸显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可以看出,蒋介石政府缺少诚意,坚持独裁。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致使作者"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破灭。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赏析漫画《庆祝后该是努力建设的开始》,结合材料及漫画中“双十”字样可知,该漫画的创作背景是抗日战胜胜利关于重庆谈判的内容,漫画中“人物,一手拿着笔、尺和圆规,一手拿着镰刀、锤子和铲”反映了作者对和平民主建国的热情和信心。所以在赏析漫画时,主要结合时代背景,对漫画体现出的社会舆论进行说明,同时结合材料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内容及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政府的态度和结果。可进行赏析如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共商国计。共产党《新华日报》的积极宣传报道、国民党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使民众看到"团结民主,和平建国"的希望;漫画中"庆祝胜利""联合国胜利""中华民国万岁",反映了作者在抗战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重庆谈判成功充满了信心;"笔、尺和圆规""镰刀、锤子和铲",说明作者对建设一个新中国充满热情。但从国民党《中央日报》对中共努力的消极报道、极力凸显蒋介石的领导地位可以看出,蒋介石政府缺少诚意,坚持独裁。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致使作者"和平民主建国"的愿望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