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4: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1、联系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史实,认识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演化的特点
2、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
3、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
淞沪会战(1937年8月):八一三事变后,日军把侵略矛头指向上海,毙伤日军4万余人,上海沦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忻口会战(1937年9月):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徐州会战(1938年1月):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夹击徐州:李宗仁指挥,在台儿庄歼敌一万余人: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1938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对抗战起理论指导作用,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国守军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工业和高校内迁:
概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各著名高校也向大后方迁移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战场的开辟: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2)敌后战场的作用: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3)主要战役: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这次战役取得重大战果,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4)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其他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二、东方主战场和抗战的胜利
1、东方主战场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背景: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形成:1942年初,以中、美、苏、英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中国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参加对日作战,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3)开罗会议
召开: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
内容: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4)中国战场的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5)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抗战的胜利
(1)中共七大的召开
时间、地点:1945年4~6月,延安
主要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迫使日本投降的因素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消灭日本关东军。
中国战场的大反攻。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4)抗战胜利的意义
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8日,一二·九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结局,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全面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随后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表示团结各方共赴国难。
1937年7月,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
1937年8月,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张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联系与区别
1、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
抗战路线:片面的抗战路线,只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常规战
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前期是抗战主战场
2、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
战场范围: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战路线: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战略地位: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3、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联系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伟大的抗战精神
1、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抗战胜利的意义,早已经超出了一场战役一场胜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新起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3、在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抗争中锻造出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华儿女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这是战胜强敌、保家卫国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经苦难而巍然屹立的根与魂。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这种精神,来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1.(2023年北京卷)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确;材料时间为1944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而反“围剿”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3年福建卷)抗战爆发后,中国文艺界大量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据此可知,这种宣传和动员( )
A.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 B.以激发民族精神为导向
C.以传统文艺形式为载体 D.以占领舆论高地为目标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采用街头剧、朗诵诗、相声、快板、秧歌、标语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动员”并结合所学,抗日宣传和动员方式多样,大多通俗易懂,这有利于各个阶层都可以接受到抗日宣传和动员,有利于激发民族精神团结抗日,B项正确;据材料“街头剧、相声、快板、秧歌”等方式主要是利于动员普通百姓,而不是针对知识分子,排除A项;“朗诵诗”等形式不是传统文艺形式,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当时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中国文艺界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而不是与其他党派或集团等争夺舆论高地,D项不符合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年海南卷)平型关大捷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全民族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家权力,借助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宣传等方式,再现了这一史事,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这充分说明了( )
A.国家权力的介入强化了集体记忆 B.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
C.学校教育的实施培育了家国情怀 D.大众媒体的宣传提升了英雄形象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平型关大捷后,社会各界进行庆祝,使得全民族达成社会共识。新中国成立后,又通过各种方法再现平型关大捷这一史实,以上属于对平型关大捷这一记忆的共同构筑,最终使平型关大捷成为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文化符号,至今依然影响巨大,这属于对平型关大捷价值的认同,由此可见,共同记忆的构筑有益于价值认同,B项正确;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学校教育共同构筑了平型关大捷这一集体记忆,并非只是强调国家权力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强调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体的影响,排除CD项。故选B项。
4.(2023年湖北卷)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来到太行山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贫苦农民李顺达得以翻身。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据此可知( )
A.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 B.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C.劳模示范推动技术领域创新 D.互助合作推动三大改造顺利开展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1943年,李顺达组织六户贫困农民成立农业劳动互助组。1950年,他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51年,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生产竞赛,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可知,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把发展生产作为群众运动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中心,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抗日根据地时期的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和措施,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的恢复和日后要进行的三大改造积累了经验,故根据地的经验延续至新中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农业互助组这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无法得出农业互助组是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技术领域创新的内容,排除C项;1953年至1956年开展了三大改造,材料未涉及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年辽宁卷)193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促进军民团结 B.完善财经制度 C.巩固苏区政权 D.坚持长期抗战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年6月(中国)。根据材料“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想各种办法节省”可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加强经济建设,坚持长期抗战,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民团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财经制度,排除B项;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加强经济建设,这是着眼于抗战的需要,并非是巩固苏区政权,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年全国甲卷)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3年(中国)。根据材料“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后期,通过土地改革,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动员广大妇女投身抗战,这有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彻底摆脱封建束缚”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妇女包含在内,故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C项;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回到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7.(2023年山东卷)1938年7月,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答案】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并结合所学可知,此对联反映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将毛泽东提出的“中国气派”落到实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发出党的声音,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政治影响,人民深受鼓舞,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解放全中国,据此可知,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C项正确;剧团是进行民族文化宣传的形式,并没有体现出“创新”之意,排除A项;据题干“1938年”可知,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而不是“建设边区政府”,排除B项;题干所述能够体现出该剧团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但并不是其“主要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年天津卷)1945年9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决定将乡参议会改为乡人民代表会议,1946年4月,又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或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1947年11月,与土地改革动相呼应,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区政权自下而上地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这反映了( )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家最高权力的重组
C.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D.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9月至1947年11月(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抗日战争结束,中国革命由对外抗日战争转向对内的民主革命斗争,推行人民代表会议制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A项正确;此时还未形成国家最高权力,B项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推行人民代表会议制,未体现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1941年,中共中央进一步号召军民生产自救。领导人以身作则,毛泽东开荒种菜,朱德捡粪积肥,周恩来纺纱织布。到1944年,陕甘宁边区各机关、部队、学校自给程度显著提高。这一举措推动了( )
A.国家财政的好转 B.党群联系的加强
C.国共关系的改善 D.战略反攻的开始
2.1944年,苏北财委成立各级工商管理局,规定“直接的军用品及自给不足之物产暨足以影响民生之物产均应禁止出口”,为根据地“军事上或工业必须之用品又为敌人所禁止者”则免税入口;还采取了以物易物的办法,鼓励商人搞活根据地与敌占区的物资流通。这一做法( )
A.全面破坏日本“以战养战”部署 B.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创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形式 D.表明中共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
3.如图为1938年6月《抗战画报》刊登的漫画《占领了徐州吗?》,画面中一断手的日本兵被各路反攻枪口所逼,正狼狈逃离徐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徐州会战取得伟大胜利
C.抗日宣传坚定国人抗战信心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扩大
4.1936年9月,中共中央通过决议提出“民主共和国”较之苏维埃制度在地域上具有“更普及的民主”;1937年5月,陕甘宁苏维埃政府不仅吸收了国民政府的议会制,还规定法院具有“审判独立”的权力,“不采取司法与行政并立”的模式。这些举措( )
A.改变了根据地政府的组织结构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发展和完善了根据地民主政治 D.扩大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5.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当时位于重庆的美国使馆给美国政府写了报告,认为这一事件是破坏抗战的举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派特使居里到重庆进行交涉。此外,当时美国知名驻华记者斯诺和斯特朗也在美国媒体上对皖南事件作了详细报道。这种形势( )
A.有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促使美国中断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
C.有利于中共借助国际舆论进行斗争 D.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1937年9月,为了满足前来延安求学的进步知识青年的需求,边区政府成立陕北公学,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分性别、出身、职业、党派信仰、只要有志于抗日救国皆可报考。”课程主要有社会科学概论、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等。这表明( )
A.敌后抗日根据地重视教育的发展 B.内迁高校积极培养抗战人才
C.统一战线政策促进抗日力量团结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7.毛泽东在1945 年4 月24日的七大会议上做了“中共建设新中国的根本途径, 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和“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 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的指示。毛泽东的指示( )
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 B.意在建立人民民民主专政国家
C.意味着中国反帝斗争即将胜利 D.标志着党群众路线的开始确立.
8.下图是近代中国驻守广东、福建等地的第四战区司令部的一组宣传画。这组宣传画( )
A.为国共关系走向缓和提供条件 B.说明解放战争的群众基础稳固
C.主导国民党政府的对外政策 D.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9.1938年9月,武汉抗战形势已十分紧张,中共湖北省委各级地方党组织动员群众,向社会民众募集纱布、药棉、肥皂等物品,并将医用物资送到协和医院及各伤兵收容所,义务为伤员换药洗衣、代写家信等。这一举措( )
A.增强了国民政府抗战实力 B.促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发挥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D.迟滞了日本侵略华东步伐
10.抗日战争时期,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言: “有人贬低游击队的领导人,说他们为什么不更频繁地攻击敌人的大据点。这种批评往往是由于对情况不了解。缺乏军火工业是一个根本的弱点,即使想出巧妙的办法也无法完全克服……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打速决的、得过于失的战斗。”其意在强调当时( )
A.中国无法迅速战胜日本的根源 B.中日两国的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C.国民党以空间换时间决策正确 D.中共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必要性
11.如图为古元于1943年创作的木刻版画《减租会》,描绘的是长期受到剥削和压榨的贫苦农民直起腰板与地主进行说理斗争,要求地主减租减息的情形。这反映出当时( )
A.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农民翻身做主人成为最终的目标
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废除 D.社会主要矛盾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12.1942年1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认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提出“党的政策是鼓励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这一决定有利于( )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壮大了反对国民党的力量
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形成
13.下面是《抗战通俗画刊》登载的漫画《有钱的出钱》。漫画描绘了大批民众正排队向“建设空军献金箱”中捐献钱币的场景。该漫画意在( )
A.动员民众支持抗战 B.肯定敌后抗战成果
C.推进国共合作抗战 D.传播政府抗战主张
14.1941年制定的《晋冀将豫边区政府施政纲领》中提出要“保障女权。实行男女平等”;1942年颁布的《背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规定,订婚和结婚都得双方自愿,禁止买卖婚姻,结婚需要在区级以上政府登记才有效。这些文件的实施( )
A.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晋冀鲁豫边区阶级基础 D.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15.《晋察冀日报》在《论全国及边区的抗战新形势》一文中谈道: “绝不能够因武汉与广州的失陷而中止抗战……武汉如不幸而失陷,中国的抗战,将转入新的阶段……在中日双方,彼此都遭遇到更大的困难的局面下,就要看谁最能持久……而决定最后胜败。”据此判断,该文章最有可能发表于( )
A.1937年11月 B.1938年10月 C.1941年1月 D.1945年4月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华北联大,其中设置的课程包括“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革命史”“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区建设”等,比重约占全部课程的 20%。这体现出该所大学重视( )
A.培养学生的政治品格和革命信念 B.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C.吸收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进步青年 D.培养建设新中国的理论型人才
17.下面是中国近代一段时期内华北面粉年产量(单位:万袋)统计表。
年份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产量 2035.8 1303.4 815.9 1424.9 1216.1 1523.9 1009.5 1000 900
上表中面粉年产量变化反映了( )
A.民族独立的必要性 B.抗日战争的持久性
C.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D.敌后抗战的艰巨性
18.1941—1945年,毛泽东号召抗日根据地的军政各力量都要“自力更生”,开展生产活动,并要求党员积极“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巩固工农红色革命政权
C.缓解抗日根据地的困难
D.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
19.抗战时期,延安大学开学第一课就是劳动,自己挖窑洞,建宿舍,修缮学校基本设施。学校还在各院抽调四十五人到南泥湾开秋荒六百亩,创下一人一天开荒一亩二的高产纪录。 到 1943年基本实现了办学自给自足,还为边区政府上交救国公粮。这些做法在当时( )
A.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B.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的需要
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劳动教育
20.全面抗战爆发后,“到延安去”成为许多热血青年的选择。到1943年12月,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已达4万余人。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抗日救亡政策的吸引 B.国民政府统治面临崩溃
C.延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克文(1898—1986),广西岑溪人,历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立法委员、立法院秘书长。交谊甚广,与不少学界、文化界人物相熟,因此其日记中对事件的记载和评论,为我们观察当时中国的社会面貌提供了独特视角。
陈克文日记(节选)
时间 日记内容
1937年7月20日 蒋院长今日所发表之演说词,真是全中华民族所要说的,理直气壮的说话。这一篇演说词已经将全民族置于一道战线之上,以夺敌人之魄矣。
1937年8月13日 闻对日作战人人兴奋,天时地利人和,我皆有之,胜算决不是绝无把握者。
1937年9月27日 平绥线前数日虽在平型关获大胜,平汉、津浦两线都节节失败,保定、沧州均陷敌手。幸淞沪坚持,敌难发展。持久战之形势似可造成,前途不至无望也。
1937年12月9日 这一次战败,国民党恐怕再也不能抬头了……许多人仿佛都在说,国民党不成了,共产党快要起来了!
1938年8月25日 做大官的优厚薪俸之外,一切的私人用度还要仰给国家,薪俸似乎是另有用途的。并且这私人用度又漫无限制,这也是目前一种大不合理的政治现象。
1938年10月20日 共产党的朋友说,必须到了这样的田地,抗战的最坏阶段才算到了顶点。过了这一阶段,才能入到逐渐变好,逐渐变强,逐渐得胜的时期。
1939年6月11日 回到(重庆)寓里,厨房和楼上的屋顶都穿了一个大孔,满地的玻璃碎片、石灰、瓦片、木片,散了一地。大概是附近飞来的弹片或碎石的结果。
1940年2月16日 我和之迈先赴潘伯膺的约,然后再到五芳斋……还有乃光的约,几个约会都碰在一个时候……五芳斋吃过了,又到某一家咖啡店里闹了一两小时才回到寓所来。
1940年7月30日 克宁代乳粉是买不到了,勒吐精(代乳粉)也卖到二十四元一磅,比战前大约贵了十倍上下。
1943年8月27日 和龙大均吃晚饭于上清寺的小馆子。最简单的吃法,竟化(花)一百元,战前最多化(花)一元而已。
1944年9月6日 我们过去几年的军事行政不只是有问题,而且是腐败得不堪……说到责任,不只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何应钦要负全责,委员长本人也不能置身事外。
1945年8月10日 十日傍晚,日本请降的消息,竟突然而至……消息传来之后,全市狂欢,澈(彻)夜不眠。
——摘编自陈方正编辑、校订《陈克文日记》注:据学者统计,1937—1945年,陈克文的饭局共950次,平均每年约136次,折合2.6天1次,其中“被请”次数居多,饭局中的参与者多为国民党中高级官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有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40章中关于太平洋和远东战争仅有寥寥5章。丘吉尔密友马丁·吉尔伯特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2章中仅有3—4章提及东方战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的11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关于远东地区内容仅有1卷,但该套丛书对于战况不甚激烈的中东战场乃至于战时中立国,却各有独立1卷加以叙述。号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所著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长达12卷的回忆当中,仅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汇编为《日本的猛攻》1卷,对中国战场视而不见。即使是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也仅仅限于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少数几个战役。
被《伦敦时报》誉为“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其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史学界)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美海军陆战队弗兰克·霍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争夺战》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
——摘编自王安中《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
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是我国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运用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在研究中如何建构正确的史学话语体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1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1年抗战相持阶段,面对经济困难,敌后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这一举措有利于党群关系的加强,B项正确;这一时期新中国未成立,不能用“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共,并且这一时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共关系紧张,排除C项;1945年是抗战反攻,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题意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苏北财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禁止出口或免税进口的商品,而且采取以物易物的方法,鼓励商人搞活根据地与敌占区之间的物资流通,这都体现了中共经济政策的灵活性,D项正确;“全面破坏”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并不能说明敌后战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政策的灵活性,不能体现斗争形式的创新,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七七事变”爆发后,上海新闻出版界的不少爱国志士先后创办了《抗战画报》《救亡漫画》等新闻画刊,画刊成为抗日宣传的重要阵地,坚定国人抗战信心,C项正确;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项;1938年5月中旬日军逼进徐州,意图围歼徐州中国军队主力,在战况日渐惨烈的情况下中国军队火速突围撤离徐州,给日军留下一座空城,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扩大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193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共中央通过决议提出‘民主共和国’较之苏维埃制度在地域上具有‘更普及的民主’;1937年5月,陕甘宁苏维埃政府不仅吸收了国民政府的议会制,还规定法院具有‘审判独立’的权力,‘不采取司法与行政并立’的模式。”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决议推崇“更普及的民主”,1937年5月,苏维埃政府吸收了国民政府的议会制,并实现了“审判独立”,这些举措发展和完善了根据地民主政治,C项正确;苏维埃政府借鉴国民政府代议制,可以表明苏维埃政府组织结构产生改变,排除A项;当时尚未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皖南事变后,国际舆论谴责国民党,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以斗争求团结的方法维护抗战大业,C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初,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国抗战期间尤其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美国在军事上给予了中国大量援助,选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的巩固和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1937年9月”“满足前来延安求学的进步知识青年的需求”“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分性别、出身、职业、党派信仰、只要有志于抗日救国皆可报考”等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成立陕北公学,满足前来延安求学的进步知识青年的需求,这体现了统一战线政策促进抗日力量团结,C项正确;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于1937年11月建立,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重视教育的发展,没有体现内迁高校积极培养抗战人才,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出的指示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和解放全国人民,这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A项正确;此时毛泽东的指示是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并不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排除B项;1945年4月,中国即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中国的反帝斗争还远远没有胜利,排除C项;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是在中共七大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应对战争需要,将全国划分为几个战区,第四战区所辖范围为广东、福建,因此材料所述宣传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幅宣传画号召民众募捐,第二幅宣传画强调军人爱护老百姓,两幅宣传画意在号召老百姓团结一致抗日,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D项正确;两幅宣传画针对的是军民关系,号召团结抗日,不是针对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画,不涉及解放战争,排除B项;国民党政府的对外政策主要受党派利益、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等影响,而非由宣传画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时间“1938年9月”可知,此时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中共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向社会民众募集纱布等,为缓解医用物资缺乏、安抚伤员做出贡献,这充分展示了中共在抗战时期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共为正面战场的武汉会战提供支援和帮助,并未涉及国民政府抗战实力,A项排除;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B项错误,排除B项;D项中的“迟滞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有人贬低游击队的领导人,说他们为什么不更频繁地攻击敌人的大据点”“缺乏军火工业是一个根本的弱点,即使想出巧妙的办法也无法完全克服……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打速决的、得过于失的战斗”可知,斯诺认为之所以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游击战的形式,而不是频繁地攻击日军的大据点,主要原因是缺乏军火工业,采取游击战争有其特殊的原因,所以斯诺强调的是中共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必要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抵抗日军的形式选择,没有涉及中国无法迅速战胜日本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评价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没有涉及日本实力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实力,不能得知中日之间的实力有较大差距,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方式,没有涉及国民党领导抗日决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此时期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目标是争取农民和地主的支持,共同抗日,因而出现了《减租会》中的现象,D项正确;1943年正值全民族抗战时期,此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是“双减”(地主减租减息),并未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党的政策是鼓励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及所学可知,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承认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生产方式,鼓励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意在争取资产阶级共同抗战,这有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此时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该做法并不是为了壮大反对国民党的力量,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中共控制下的区域,并不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措施,与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漫画中民众排队捐献钱币支持建设空军,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体现了作者意在动员民众支持抗战,A项正确;漫画意在呼吁民众支持抗战,而不是肯定敌后抗战的成果,排除B项;漫画反映了军民合作抗战,而不是国共合作抗战,排除C项;漫画是在唤起民众支持抗战,而不是传播政府的抗战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保障女权。实行男女平等”“,订婚和结婚都得双方自愿,禁止买卖婚姻”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获得敌后抗日根据地女性的支持,有利于稳定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而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巩固,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党的工作重心没有转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保障女性的权力,但没有涉及女性的阶级,不能反映扩大了晋冀鲁豫边区阶级基础,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摆脱封建束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武汉如不幸而失陷,中国的抗战,将转入新的阶段”可知,当时处于武汉会战之中,结合所学,1938年10月下旬,武汉失守,武汉会战结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正确; 1937年11月是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失败,与武汉无关,排除A项;1941年1月是百团大战胜利,与题干武汉无关,排除C项; “1945年4月”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革命史”“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区建设”等课程的开设和所学可知,华北联大重点进行党的革命理论和政治思想教育,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学生的机构和来源,无法体现“吸收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进步青年”,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还不可能去培养建设新中国的理论型人才,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36至1944年。根据材料可知,1936至1944年华北面粉的生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民族工业不断进行洗劫。由此可见,面粉年产量变化反映出了民族独立的必要性,A项正确;抗日战争发生于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共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敌后抗战的艰难性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1945年(中国)。根据材料“1941—1945年”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结合毛泽东对军政力量、党员的要求,可知其目的是调整策略,集中力量应对抗日根据地的困难,坚持抗战,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的合作,材料仅局限于共产党内部,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未取得基本胜利,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战时期,延安大学组织师生自力更生,修建校舍、开荒种粮,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A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暂停土地革命,实行减租减息,排除B项;当时身处抗日根据地的延安大学师生已经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不能得出“扩大”,排除C项;此种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于中国共产党所在的抗日根据地,并未在所有中国高校普遍推行,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因此吸引了大批青年去延安,A项正确;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没有崩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青年去延安是因为延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排除C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不是青年去延安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1.论题:抗战时期陈克文对国民党的统治由充满信心到失望。
阐释: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由此开始。蒋介石发表抗战演说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这些事件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响应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坚定了国人抵御外侮的决心。因此,此时陈克文对国民党的统治充满信心。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失败,国民政府决定撤离南京。12月9日,日本即将攻陷南京。反观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开始后,积极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在参与正面战场抗战的同时,积极开展敌后抗战,成效显著。故此,陈克文感慨:“许多人仿佛都在说,国民党不成了,共产党快要起来了!”
而且,在抗日战争发展过程中,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官员贪腐成风,四大家族聚敛财富,经济发展中的通货膨胀问题也难以解决,导致民生艰难。这都影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展。故此,陈克文对国民党的统治日益失望。
综上所述,作为国民党官员,陈克文对国民党统治认知态度的变化,反映出国民党日益走向反动不得民心,因此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以下论题也可以作为参考
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陈克文的日记反映了全国抗战的发展历程抗战时期国民党的腐败问题陈克文日记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1937—1945年中国。根据“蒋院长今日所发表之演说词,真是全中华民族所要说的,理直气壮的说话。这一篇演说词已经将全民族置于一道战线之上,以夺敌人之魄矣”、“这一次战败,国民党恐怕再也不能抬头了……许多人仿佛都在说,国民党不成了,共产党快要起来了”、“我们过去几年的军事行政不只是有问题,而且是腐败得不堪……说到责任,不只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何应钦要负全责,委员长本人也不能置身事外”可以看出,陈克文对国民党的统治由充满信息到失望。结合所学可从国民党领导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等方面阐述他的充满信心。然后从国民党统治的腐败、统治区内的通货膨胀等方面阐述他的失望。最后得出结论,抗战时期陈克文对国民党的统治由充满信息到失望。选择其他的信息总结出论点,结合所学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22.示例:
论题:建构关于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地位的史学话语体系
阐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欧洲史学界普遍以德国入侵波兰为“二战”开始的标志,以欧洲战场为关注中心,对中国战场抗战缺乏应有关注;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日本参加二战的开始,忽略了其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为了摆脱在中国战场的困境;将中国战场视为太平洋战争的从属战场,而非相对独立的战场,表现出美国史学界刻意夸大自身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日本史学界推卸战争责任的图谋。这些观点反映了欧美及日本等国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出发,试图建构有利于自身的史学话语体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我们要大力揭示西方史学界相关话语体系的荒谬性,建构客观公正的战争评价体系,特别是科学正确地分析中国战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地位。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肩负起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神圣使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赢得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军民长期坚持抗战,是击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出兵,只不过加速了战争进程。中国战场是“二战”期间日军兵力投入最多、作战时间最长、消耗资源和国力最大的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其重要性与苏德、太平洋等战场处于同等量级。
综上所述,在二战史研究中,我们要基于唯物史观科学严谨的研究原则,正确评判各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突破西方史学界的话语体系,为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方主战场地位提供更多更有力的史学支撑。
【详解】示例
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二战时期(东方主战场)。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
论题:根据材料“《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论题拟定为:建构关于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地位的史学话语体系。
阐释:根据材料“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以欧洲战场为关注中心,对中国战场抗战缺乏应有关注。根据材料“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可知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日本参加二战的开始,忽略了其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为了摆脱在中国战场的困境。根据材料“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可知将中国战场视为太平洋战争的从属战场,而非相对独立的战场。根据材料“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可知日本史学界推卸战争责任的图谋。结合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可知这些观点反映了欧美及日本等国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出发,试图建构有利于自身的史学话语体系。
结合史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中,我们要大力揭示西方史学界相关话语体系的荒谬性,建构客观公正的战争评价体系,特别是科学正确地分析中国战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地位。结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相关内容可知,中国战场是“二战”期间日军兵力投入最多、作战时间最长、消耗资源和国力最大的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其重要性与苏德、太平洋等战场处于同等量级。
综上所述,在二战史研究中,我们要基于唯物史观科学严谨的研究原则,正确评判各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地位,突破西方史学界的话语体系,为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东方主战场地位提供更多更有力的史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