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
1.商业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末期:
(2)商周时期:
(3)春秋战国:
(4)秦汉:
(5)隋唐——商业较快发展
A.表现:
原因:
【知识解读】柜坊即专营钱币和贵重物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飞钱是一种汇票,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职能。
作用: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6)宋元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①宋代:
②元代:
宋元经济发展的原因:
【史论归纳】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7)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发展
〖对点例解:明清商帮〗
商帮的含义: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集团,以血缘、乡谊为纽带,深受儒家义利观的
影响,积极拓展市场。
商帮的特点:
1)具有地域性: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
2)诚信真善、义利并举、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3)具有开拓性,积极创新,努力进取。
4)具有阶段性,主要兴盛于明清时期。
5)具有时代局限性,明清商帮根植于自然经济,无法发展为近代商业。
〖对点例解:会馆〗
明清时期的会馆是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早期时期的会馆以地域关系作为基础,是一种同乡组织,与工商业者绝少关系。明中叶以后会馆制度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发展.明代后期工商性质的会馆虽占很大比重,但仍保持着浓厚的地域观念,是同乡行帮会馆.即使到了清代后期,突破地域界限的行业性会馆仍然只是相当个别的。此时出现的一些超地域的行业组织,大多以同业公会的面目出现.
【史论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市民阶层:主要是指生活在城市里的商人与手工业者。宋元以来,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影响:社会风气——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进一步导致传统地位等级的松动;
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价值体系——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已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
世俗文化——戏曲、小说等大众文化消费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时尚;
市民意识——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觉醒。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西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
(2)春秋战国(商品市场和商人大量出现)
(3)秦汉隋唐(政府抑制政策,坊市分区制度,农产品进入市场)
(4)宋元(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纸币出现)
(5)明清(集镇商业兴盛,商帮出现,对外“闭关锁国”)。
【拓展概念】牙商
所谓牙商,本来是指在城市和乡村的市场中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并从中抽取佣金的居间商人,亦称牙人。明清时,牙商人数大大增加,形成了一个专门的行当,称为牙行。清代著名的广州十三行,就是指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十三家牙行商人。
认识: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的变迁
市的位置、时间 政府监管 设市表现
宋朝以前
宋朝时期
【知识解读】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打破不代表政府不再监管,而是不再直接监管;也不代表重农抑商政府的摒弃,而是重农抑商力度的放松。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发展历程
【知识拓展】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贸易通道。这条丝路由西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
(2)海上丝绸之路
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3)影响
【教材拾遗】朝贡贸易
(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2)原因:封建经济的封闭性、落后性;封建专制的根深蒂固;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
(3)特点:
(4)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即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知识拓展】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①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②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友好交往为主。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③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④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⑤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对外友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⑥朝贡贸易。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条件:
二、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
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古代城市的发展
战国
汉代
唐代
宋代
清代
【史论归纳】古代中国城市变化的规律
从城市 功能看 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从商业 活动看 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
从数量和 规模看 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从地区 分布看 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 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三、货币的发展
1.原始社会末期到夏:
2.商朝后期:
3.春秋战国
4.秦到唐:统一币制
5.北宋
6.元
7.明清
要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及影响
1.特点
2.规律
①古代商业发展具有明显阶段性,总体呈现繁荣发展趋势;
②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限制逐渐被打破;(交易场所)
③商品种类不断丰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交易内容)
④货币种类增加,日益便利化;(交易媒介)
⑤商业组织性增强,出现商帮;(商人组织)
⑥商业规模逐渐扩大,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
⑦商业和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商人地位)
3.影响
制约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