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知识点拨:科学小品
就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介绍科学常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和作用等。它的特点是语言通俗,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科学小品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小品和浅显的科普文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开阔眼界、启迪思维、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综合素质都是很有意义的。 怎样阅读科学小品呢 ? 1 、要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
---科学小品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我们阅读时首先要弄清它介绍了什么,解释了什么,对人类有什么作用或危害。弄明白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读懂了这篇科学小品。
2 、抓住文章的条理
---科学小品的表述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顺序清楚,层次分明。一般来说,说明或介绍事物时的顺序可分为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几种。3 、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科学小品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明时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作解释、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图表、引用等等来表达要介绍事物的特点,或者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要介绍说明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人格化、生动化,使我们对事物的特点、作用有更清楚的认识。体会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我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好处。说 数沈致远 物理学家
你看到的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呢?课前导趣你看到的圆是动的还是静止的呢?有人说,数学同样充满诗情画意。你是否同意? 速读课文
1、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并在课文中搜寻数学之美的例子。
明确:本文是以“数”为线索,以“数”的发展演变进程为说明顺序,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作方法。
结构可示意如下:第一部分(1—5):有理数的演变;
第二部分(6—8):无理数的发现;
第三部分(9—12):虚数和复数
的出现;
第四部分(13):全文总结。
2、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体味数学的诗情画意。讨论明确:
(1)引用诗句
如:关于“圆周率”、“零”的小诗
(分别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圆周率作为“无理数”的特点和“零”的特殊地位。)
此为诗情也(2)运用比喻、描述性语言
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形象说明“零”在整数中所处的中心位置。)
此为画意也(3)另外使用熟语、文言句式,增加了语言的通俗易懂和行文句式的生动活泼。
如:“四大皆空”、“一无所有”;
“无理者,不讲道理也!”3、拓展讨论
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或听闻哪些关于数学“美”的事例?
提示:平面、立体(形状)
请联系文章内容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概括出至少4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数学美。4、追踪美①在数轴上,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
②圆周率既不循环,也无终结,包含的信息,令人惊叹。
③零是一个充满哲理、耐人寻味的数字。
④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比率。
5、回答问题:1、“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请归纳“零”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零是一切数的基础;(2)零是进位制的前提;(3)零具有运算功能。 2、下列哪一项在“数轴”上没有对应点?( )
A、自然数 B、零
C、分数 D、无理数
参考答案:D
3、“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据中央,颇有王者气象。”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答:________.
参考答案:比喻说明。4、关于本文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数》主要是从数的发展史的角度来写的,从最简单的自然数到负数和零,再到分数、无理数和虚数、复数,数字包含了无穷的信息。
B、数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科学的发展史。
C、课文借对数的介绍,赞颂了人类的智慧和对宇宙规律的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D、全文依照人类认识数的历史进程渐次展开,以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呼出历史上的一个个发明,其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并列式。 D5、作者为了把数字说得具体生动,运用了很多的说明方法,对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在说明“有些数根本就无法以整数或分数来表示”这个问题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作者在说明“零”的地位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作品中没有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文章增添了灵气和活力,显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C6、课文中对数发明的顺序,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自然数 (正数)、负数 零 (整数)、分数 (有理数)、无理数 (实数)、虚数、复数 未来的发展
B、自然数 (正数)、分数 (有理数)、负数 零 (整数)、无理数 (实数)、虚数、复数
未来的发展
C、自然数 (正数)、负数 零 (整数)、无理数 (实数)、分数 (有理数)、虚数、复数 未来的发展
D、自然数 (正数)、负数 零 (整数)虚数、无理数 (实数)、分数 (有理数)、复数 未来的发展 A欣赏:诗情画意的数学纪晓岚对乾隆: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四川一座乡村中学,一对数学教师结合夫妇,在元旦结婚之日,工会赠一副贺联云: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某市一对数学教师,几经波折,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同事撰一联相贺,联云:
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
欣赏:诗情画意的数字纪清代学者朱柏庐在其所著《治家格言》中有副对联言之谆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济南大明湖有一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古代春联: 现代仿联
二二三三四四五, 二三四五
六六七七八八九 六七八九
横批:二四七三 南北
练一练:1、自写(或找)一数字联;2、仿照文中小诗《零赞》另写一首小诗。
零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