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0 17: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与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2)心情难以平静。
2.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3.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4.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
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6.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 。
(2)爆竹声中一岁除, 。
(3)劝君更尽一杯酒, 。
(4)明月几时有, 。
(5)大江东去, , 。
课外阅读。
细说汉字(节选)
左民安
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表意和标音两大文字体系,而汉字则属于表意文字。所谓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不能明确表示读音,但一个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个意思。如“旦”字的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从地面上升起太阳,是表示早晨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文字符号可以代表两种语言里的同一个词,而读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块汉字的“日”字,是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很像一个太阳,而古埃及也是用这个文字符号表示太阳,只是读音不同。也正因为表意文字具有和语音不发生直接关系的特点,所以,它就有可能用来代表不同民族的语言,如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曾经借用汉字作为它们的书面交际工具。
既然说表意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联系,那么“形声字”中的“声”又应怎么解释呢?汉字是可以分为没有标音成分的象形、指事、会意的纯表意字和有标音成分的形声字这两大类的。但即使是“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符号。比如:纹、洋、渔等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是文、羊、鱼。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人胸部刻的花纹;“羊”字像羊头;“鱼”字像鱼形。这里的“文”“羊”“鱼”都是象形字,还是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在我们现行的方块字中,即使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1.“旦”字的上部是 ,下部是 ,表示 的意思。
2.什么是表意文字?用“ ”在文中画出来。
3.阅读短文可知,汉字属于 ,可分为纯表意字和 两大类,其中纯表意字又包括 、 和 。
4.为什么说我们汉字即使有那么多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假如汉字会说话
①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蕴藏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智慧。
②汉字,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人的话:“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前的蒙昧(mèi)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你看,甲骨文的雨()、山()、采()、休(),看其形象就可知其意思。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这是只有汉字才能传达的意境。
③以往的汉字学习,大家更关注汉字怎么读、怎么写,至于字的本源意义,却很少涉及。为什么我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水龙头”?相传龙会口吐大水而形成雨,“龙吐水”成为古人对龙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水龙头”喷水就像“龙吐水”。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和“旦”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的第一天。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传承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
④中国人对汉字的敬畏从汉字产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古时,读书人“敬惜字纸”。直到现在,每逢过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贴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时的汉字正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盼。
⑤今天,汉字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汉字,迷恋汉字。
⑥汉字的古今同脉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根基。让我们一起追溯汉字的根与源,领悟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升华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乐琦,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是一个象形字,因为甲骨文的雨的样子像天空中降落水滴,点点滴滴的。
B.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唯一靠的是文字。
C.中国人过年时贴春联,既是敬畏汉字和中国文化的表现,也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希望。
D.学习汉字不仅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还应该探究字的本源意义。
2.搜集资料是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下列资料中不能证明第⑤自然段的观点的是( )
A.美国人斯睿德用二十年时间研究汉字的字源,创办了“汉字与词源”网站,被称为“汉字叔叔”。
B.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用中文背《三字经》和古诗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C.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在《开学第一课》中为大家讲解中国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之源。
D.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瑞典教汉字,每教一个字,都会解释这个字的来龙去脉。
3.请你仿照第③自然段中对汉字本源意义的解读,从下面选择个汉字进行解读。
本 国 保 取
课内阅读。
甲骨文的发现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时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学术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酷爱:
金石之学:
2.药铺怎样处理买来的龙骨?
3.关于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民们把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
B.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
C.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晚于篆书的文字。
D.研究甲骨文的学科,被称为“甲骨学”。
4.关于“甲骨文”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解码汉字“行
汉字就像一台机器,能拆解成零件二三,解字好比侦探破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码汉字“行”。
“行”字本来的读音应该是háng,是个名词。从甲骨文、金文所画的字形来看,它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它的本义是道路,是四通八达的路。《诗经》中说“置彼周行”,“周行”就是大道。《诗经》中还说“遵彼微行”,“微行”就是小路。
“行”的本义是道路,所以“行”字构成的字也多和道路有关。如“街”“衢(qú)”这两个字,就都是道路的意思。
“行”字的本义是道路,道路自然就成了人多的地方,而路的两边也正是做买卖的好地方,所以有很多人聚在路的两边做交易,路旁的店铺也就称为“行”。比如,“银行”就是路边存钱的地方,“粮行”就是路边卖粮食的地方,“商行”就是路边卖东西的地方。进而又引申出“行情”“行话”等词语。“行情”就是市面上商品的一般价格,“行话”就是各行各业的专门用语。
路是人走的,所以从道路的“行”引申为“行走”的“行”是很自然的事情。读音也变成了xíng,词性也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从“行”字解码中可见一斑。
1.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解码汉字“行”的?
2.下列选项中,对短文内容分析有误的是( )
A.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引出了下文中对汉字“行”的解码。
B.短文中画“﹏﹏”的句子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行”字的引申义是路两边做买卖的好地方。
C.短文画“____”的句子中“唯一”一词去掉后意思不会发生变化,反而使语言更加简练。
3.请你仿照短文中对“行”的本义和引申义的解码,也来解码个汉字吧!
课外阅读。
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蚊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猪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耳……耳朵……在……在我……我的口袋里!”
1.知县真正需要的是 ,而不是 。师爷把 听成了 ,也就买成了 。
2.知县要买竹竿的原因是 。
3.知县看到师爷买的是 ,很生气,问“耳朵哪里去了?”这是知县问的“耳朵”指的是 ,师爷听成了 。
参考答案:
1. 浮想联翩 心潮难已 2.形声义俱全,信息量大,整齐灵动,内涵丰富深刻,文化底蕴意境微妙。 3.(1)小孩子启蒙教育背诵诗词;(2)节日、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或是喜怒哀乐情绪变化时,都可以拈来一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体现在中国的东方文化独特的美感,而且渗透进人们的生活点滴,是所有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文化精华;再加上使用汉字的人数众多,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 5.因为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6. 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风送暖入屠苏 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酒问青天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1. 日 地面或水面 早晨 2.所谓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不能明确表示读音,但一个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个意思。 3. 表意文字 形声字 象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 4.因为“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符号,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
1.B 2.C 3.示例:“国”, 旧体为“回”, 外围的方框指城邦的城墙,中间“或”中的“戈”表示武力护卫,因此“国”的本义指有武力守正的一方独立疆域,后来引申为国都、国家。
1. 指极其爱好;非常热爱。 以古代铜器、石刻及其上面的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 3.C 4.甲骨文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1.“行”本来的读音、词性、字义;“行”字构成的字也多和道路有关;由“行”字引申出与“道路”相关的词语、词义;“行”字新的字义、读音、词性。 2.C 3.示例:武——从字形来看,包含一个“止”和一个“戈”,“止”有“脚”的意思,表示用脚行进,“戈”是一种兵器。“戈”+“止”表示持戈而行,即拿着兵器,出征作战。
1.竹竿 猪肝 竹竿  猪肝 猪肝 2.要挂帐子(蚊帐) 3. 猪肝 师爷的耳朵 店主送的猪耳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