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30 22:53:12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
地 理 答 案
1—5:BBDBC 6—10:ADCDB 11—15:CBAAB
16—20:CDCCD 21—25:DBCAD 26—30:CBABC
31、(1)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4分)
(2)广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
新疆: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国家政策支持。(4分)
(2)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的人地矛盾;加大了迁入地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难度。(利弊都得答,6分)
32、(1)商业区(2分) 位于市中心(2分)
(2)③(2分) 远离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处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道路交汇处,交通便利。(6分)
(3)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弊:增加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及城市建设成本。(利弊都得答,4分)
33、(1)D (2分) (2)A(2分)
(3)地势第一、二阶梯界线;南方、北方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6分)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形成性检测
地 理 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下图为世界部分大洲距离海岸200 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占各洲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此图反映的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中纬密、高纬稀 B.沿海密、内陆稀 C.平原密、高原稀 D.北半球密、南半球稀
2.导致图示人口分布不均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3.大洋洲距离海岸200 km范围内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大洋洲(  )
A.沿海人口数最多 B.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最发达 D.内陆自然环境恶劣
净增人口数是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迁移增长数之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经历重大的历史性转向。图为我国2000—2020年省际人口变动总量及增幅对比图(不含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20年的人口变化特征是(  )
A.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增大
B.广东人口净变动数仍然较大
C.全国人口总数逐渐减少
D.各地人口净变动数变幅减小
5.2010-2020年上海市人口变动幅度减小,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经济萎缩 B.交通改善
C.产业转移 D.住房困难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有(  )
A.美国和澳大利亚 B.美国和法国 C.澳大利亚和波斯湾 D.欧洲和北美洲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国际人口净迁入区,主要原因是美国(  )
A.为中纬度国家,气候条件优越 B.为新大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C.海陆兼备,沿海平原广阔 D.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的新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欧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人口净迁出区
③短期流动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人口净迁出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现了明显的“逆向流动”现象。下图为我国不同城市群人口从城市向乡村回流意愿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哈长城市群人口回流乡村意愿最低是由于东北乡村地区(  )
A.气候寒冷,不适宜居住
B.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C.环境污染较城市严重
D.经济收入水平较低
10.长三角城市群人口逆向流动的主要推力(  )
A.城市就业机会减少 B.生活成本提高
C.乡村基础设施改善 D.国家政策支持回流
11.人口回流乡村有利于(  )
A.增加乡村就业机会 B.扩大乡村耕地面积 C.改善乡村经济结构 D.缓解人地矛盾
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包括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科教承载力、医疗卫生承载力、交通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6个因素。下图为河北唐山综合承载力各因素权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制约唐山综合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 B.资源 C.交通 D.环境
13.关于提高唐山综合承载力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B.加强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完善交通网
C.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D.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2年末,我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如图示意1990年后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及总人口的数量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各年龄段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次序为(  )
A.少儿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少儿人口
C.劳动年龄人口、少儿人口、老年人口 D.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
15.与目前我国人口负增长原因关联紧密的是(  )
A.人均寿命缩短 B.生育意愿降低 C.人口迁出率上升 D.近年生育政策调整
读我国领土四端点的位置表,完成下面小题。
16.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下列春联能反映①端点所在省区的是(  )
A.林海雪原,沃野龙江麦浪滔 B.酒乡赤水,苗寨黔山黄果树
C.碧水蓝天,沙滩椰林稻花香 D.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17.关于下列山脉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准噶尔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B.②——内蒙古高原,我国最平坦的高原
C.③——四川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D.④——黄土高原,我国黄土分布最多的地区
下图为“沿106.5°E 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据图分析完成下面两题。
18.有关I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19.有关II地形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B.与1地形区相同,以水田为主
C.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盆地地形,比I地形区太阳辐射量多
下图为我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与b盆地的地形剖面图最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下列关于图中的四大盆地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盆地有肥沃的紫色土,是我国水稻、油菜的主要产区
B.c盆地有丰富的石油、盐、铅锌等资源,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C.b盆地被昆仑山和天山环绕 D.a盆地内部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2020年“十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坐着高铁看中国》系列报道,通过八条高铁(铁路)线路,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下图是其中四条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① ② ③ ④
22.有关图示高铁(铁路)表达正确的是(  )
A.乘坐高铁①从北京一路向南,地势由第二阶梯过渡到第三阶梯
B.乘坐高铁②从长春一路向北,国庆节期间欣赏风吹稻浪秋意浓
C.乘坐高铁③从杭州出发,到黄山北,典型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
D.乘坐铁路④从成都出发,穿山而行,横跨云贵高原、南岭山脉
23.“从水墨画境之徽州到禅茶一味的闽越,一路好风如水,一路好景如歌。《坐着高铁看中国》,邀您寻访心中的诗意与远方。”这个宣传语中的高铁(铁路)指的是上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厘米,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完成下面两题。
24.据图可知,该村(  )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25.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便(  )
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 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 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住房平均成本与地铁内通勤时间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研究表明,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小于 45 分钟,居民在搬迁时会倾向于延长通勤时间,进而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居住环境:若地铁内通勤时间大于 45 分钟,居民搬迁时会将缩短通勤时间作为目标之一。完成下面三题。
26.通勤时间最短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金融区 D.仓储区
27.据图推断通勤时间小于45 分钟的地区(  )
A.与市中心的距离约为33 千米
B.住房成本大于6万元/平方米
C.道路出现交通拥堵状况的概率小
D.居民大多属于较低收入人群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其中甲地工业区计划外迁。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8.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地盛行风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正南风
29.甲地工业区外迁后最适宜在此地布局(  )
A.高级居住区 B.大型文化广场 C.现代物流园区 D.行政中心区
30.该城市居住区向东部扩展,其优势条件是(  )
A.方便上下班 B.交通更便利 C.环境质量好 D.建设难度小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 共40分)
3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材料二:右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务工经商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1)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4分)
(2)广东和新疆分别是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主要的人口迁入省区,分析其成为人口迁入区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6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镇空间分布示意图。
(1)P处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该城镇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园区,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的位置是_________,并说明3点理由。(8分)
(3)该城市建成区相对分散,评价该布局模式的利弊。(4分)
33.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左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即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别用甲、乙、丙、丁表示,某中学利用暑假开展“美丽中国之旅”地理研学活动,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四条设计路线。右图为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图。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和各色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
A.甲—“金色中国” B.乙—“黄色中国” C.丙—“银色中国” D.丁—“绿色中国”
(2)“穿过茫茫林海,见到辽阔草原,正遇那达幕大会,往西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参观航天基地,再往西北见雪山,葡萄甘甜满枝头”,描述的是左图中哪条线路?(  )
A.④线路 B.③线路 C.②线路 D.①线路
(3)甘肃省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根据材料简述哪些地理界线穿过该省?(任答3点)(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