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课内阅读精选题-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精选题(一)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在第二自然段的方格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仿照加点词语写句子。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 ,志杰在跳高比赛中 ,思雨在跳远比赛中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 。(填写表示获得第一名的四字词语)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的 修辞方法,写出了灯的 、 。(填特点)
4.想一想,彩灯上会描绘《红楼梦》《水浒传》什么故事?
《红楼梦》:
《水浒传》:
课内阅读精选题(二)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盖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 挠)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绸 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④“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 嚷)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用“\”画掉括号里错误的字。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用“ ”画出片段中描写八儿迫切焦急心理的词语。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八儿到底饿不饿?为什么?
课内阅读精选题(三)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做得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得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1.画“______”的部分中,“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 。从两个“记不清”中可以看出 ,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多选)。
A.加强语气 B.韵律和谐 C.渲染气氛 D.强化情感
2.根据选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3.下面是两位同学针对选文内容发表的观点,判断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王琳:从第②段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工具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 )
(2)关欣:鲁滨逊做的大坛子勉勉强强,小器皿却做得不错,这让他心满意足。( )
4.读完选文,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照样子,写一写。
例: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细心的人,因为他在搬大坛子的时候非常小心,把大坛子放在大筐里之后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防止碰碎坛子。
★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因为
★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因为
课内阅读精选题(四)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cáng zàng)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jǐ gěi)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kōng kòng)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jīn jìn)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用“√”标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
3.文中画线的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是什么?
5.面对如此匆匆而过的时间,你有何感想?
课内阅读精选题(五)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②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1.查字典填空:如果你想查字典找生字“媚”字的读音你应该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组词(不能组文中的词) 。
2.选文的主人公是
3.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的那天,选文中写可能是去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如此记忆深刻的一天却记不清楚去哪儿的原因是
4.选文第1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A.记叙 B.议论 C.描写 D.抒情
5.“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星期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内阅读精选题(六)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 )多忙,对我的问题( )很感兴趣,( )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②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③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写在横线上:
从这组关联词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李大钊对孩子们 填写(文中的一个词语))
2.文中的“含糊”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含糊”地回答我?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解释这种行为原因的句子。
3.李大钊为什么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4.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在面对国家危难时都选择坚守或牺牲,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呢?请写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 、
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一种 的精神(填一个四字词语)。
5.仁人志士们面对这样的困难,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你会想到哪些名言或诗句?
课内阅读精选题(七)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选择正确的一项,把序号填到括号里。
(1)和“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和“差不多”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参差 B.出差 C.相差 D.差别
(3)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甫洛夫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 ,“!”指的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下列科学发现不能证明选段观点的是( )
A.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浮力
B.牛顿被苹果砸住发现万有引力
C.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现微积分
D.瓦特通过观察沸腾的茶壶发明了蒸汽机
课内阅读精选题(八)
表里的生物(节选)
①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②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我”的 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我” 的心情。
2.父亲把表放在桌子上时,“我”的眼睛为什么总是盯着它?
3.父亲主动给“我”看表,“我”很高兴并且心跳加速的原因是什么?选一项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
A.“我”不知道父亲的用意是什么,心里充满了疑惑。
B.“我”不知道怎样感谢父亲,心里既紧张又高兴。
C.“我”终于能够看到表里的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里既开心又激动。
D.“我”既想看到表里的世界,又害怕看到后令自己失望。
4.结合选文内容,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5.把“我”父亲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在文中划上波浪线。
6.请针对语段内容,自己提一个问题,然后给予回答。
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
1.:、、,,,。。 2. 勇夺第一 拔得头筹 名列榜首 一举夺魁 3. 排比 种类多 样式丰富 4. 宝钗扑蝶 晴雯撕扇 武松打虎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1.挠 绸 嚷 2.八儿想吃粥,妈妈不让。 3.眼睛可急红了 要哭的样子 4.八儿不饿。只是一进灶房,看到那沸腾的粥感到好奇,所以急于想尝尝这腊八粥。
1. 做得不好的陶器 鲁滨逊制作陶器的次数多,数量多 AD 2.反复试验,制成坛子小器皿坚固,但离目标差距很大偶得启发,烧制陶罐 3. √ × 4. 有毅力 反复试验、制作陶器的过程非常辛苦,而且多次失败,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最终取得成功。 善于思考 鲁滨逊观察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并从中受到启发,开始自己研究如何烧制陶罐。
1.cáng gěi kōng jīn 2.燕子的来去;杨柳的枯荣;桃花的盛开、凋谢。 3.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子的渺小,也写出了时间消逝地迅速无声无息。 4.作者感叹时间流逝的迅速和无可把握,感到无奈和痛心。 5.一定要好好珍惜宝贵的时间,好好利用这有限的时间,不虚度年华。
1. 部首 女 九/9 妩媚 2.我 3.“我”哪里也没去上。 4.C 5.写出了当时“我”做这些事情时是多么迅速和欢快,从侧面写出了“我”的期盼。
1. 不论 总是 总是 慈祥 2.“含糊”的意思是“不明确,不清晰”,文中指父亲没有十分明确地回答“我”的问题。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因为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死还重要,所以不能轻易离开北京。 4. 黄继光 邱少云 舍身取义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1. C C A 2. 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 3.C
1. 心理 强烈渴望打开表 2.因为“我”对那块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不敢打开,所以“我”总是盯着它。 3.C 4.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很执着的孩子。 5.父亲的语言: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的动作: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6. 父亲打开表是什么样子的?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