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怎样认识力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铁钉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磁铁不受铁钉的吸引力作用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足球进校园促进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增强了青少年的体魄!如图所示,这是我校举行足球比赛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脚有疼痛的感觉,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后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离开运动员后继续在空中飞行,说明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D.图中运动员抬起脚时比运动员双脚站立时对草地的压力大
3.为了提高全校师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买回了乒乓球发球机,如图甲所示。如果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初速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a、b、c三个球,如图乙,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c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B.a球上升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b球到达乒乓球案的速度最大
D.三个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4.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C.重力没有反作用力 D.两个物体必须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5.在下列四幅图中,能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压弯的竿 B.僵持的比赛
C.捏扁的橡皮泥 D.转弯的小球
6.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7.下列过程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用力将弓拉弯 B.用力压弯木条
C.用力踢出足球 D.用力拉长弹簧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D.只要有力,就一定有相对应的力的作用效果
9.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物体间要有力的作用,必须相互接触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划船时,桨往后划,先给水向后的力,水再给桨向前的力,船前进
10.关于力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施力物体不可能是受力物体
C.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无关
二、填空题
11.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在探测器绕月飞行时,它的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变”);探测器登月前需要减速,向 (选填“运动方向”或“运动反方向”)喷射高速气体,以获得制动力。
12.如图所示的医用外科口罩内含一层带静电的无纺布,其利用带电体能 的性质吸附空气中的飞沫和尘粒, 佩戴口罩时,用手按压鼻夹(金属条)可使其贴合面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3.小明买一瓶饮料,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轻轻推动瓶子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匀速运动,当用等大的水平力推瓶盖,瓶子翻了,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有关,瓶子翻了,说明瓶子的 发生改变。
14.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们在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撞到篮板后会反弹回来,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同时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5.图甲中,游泳时,人向后拨水,水同时向前推人,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图乙中,分别用大小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有关;图丙中,揉面时,力能使面团发生 。
16.图a、b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 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图 主要表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均选填“a”或“b”).
17.在学校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小明用力击球,乒乓球旋转着飞向对方桌面,这是因为力可以 ,由于用力过大乒乓球被拍扁了,这又说明 。
18.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如: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个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只要写出两条)
(1) ;
(2) 。
19.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如图所示,着陆器启动反推火箭向下喷火减速着陆,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同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0.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三、综合题
21.小华和小丽在观摩自行车比赛时,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1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
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
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 (选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由此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赛道的半径有关。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1.90 1.78 1.66
小华和老师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他们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让同一小钢球分别从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2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表:实验中让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的目的是使到达最低点的速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骑行的速度越大,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倾斜的力越 。
(3)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受 力(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4)若要验证猜想二,应当让同一小球分别从 (选填“相同”或“不同”)半径的半圆轨道释放,
且距离传感器高度相同,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若压力传感器的最大示数不同,这说明猜想二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22.(1)“嫦娥号”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要利用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喷射高温气体的方向应该与卫星的运动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卫星 (选填“是”或者“不是”)通过超声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
(2)如图所示的案秤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称量物体之前如果横梁不平衡,应用调节 ;图示中被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kg;
(3)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我国浙江大学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
(1)其内部由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充斥着空气,因此极为轻盈,密度仅为0.16 mg/cm3,为 g/cm3.
(2)如图所示,由气凝胶制成约8cm3的“碳海绵”亭亭玉立地静止在桃花的花蕊上,这块“碳海绵”受到的质量为 g.
(3)实验发现“碳海绵”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因此具有很高的 性.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C
7.C
8.C
9.C
10.A
11. 改变 运动方向
12. 吸引轻小物体 形状
13. 作用点 运动状态
14. 相互 运动状态
15. 相互 方向 形变
16. b a
17.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8.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9. 相互 运动状态
20.相互
21. 改变 不同 大 非平衡 不同 正确
22. 相同 不是 调零螺母 2.2 变大 不变
23. 1.6×10—4 1.28×10—3 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