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29 22:3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银滩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3.2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现的问题是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演绎”是对F1,进行测交,预测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采用A、B两株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遗传实验。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实验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形成的自交实验
B.实验二属于同株异花传粉形成的自交实验
C.实验三和实验四两个杂交互为正反交实验
D.玉米进行杂交实验的基本流程为: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3.豚鼠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Ca(黑色)、Cb(乳白色)、Cc(银色)、Cd(白化)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这4个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Ca>Cb>Cc>Cd,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中乳白色豚鼠的基因型共有3种
B.两只黑色豚鼠杂交后代中不可能出现银色豚鼠
C.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的性状都是白化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三种毛色,最少一种毛色
4.现有纯种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5.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纯合品种甲与纯合品种乙杂交得 F1,再让 F1,与玉米丙(ddRr)杂交,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D/d、R/r 基因分别遵循分离定律
B.甲、乙可能是 DDRR 与 ddrr 组合或 DDrr 与 ddRR 组合
C.子二代中纯合子占 1/4,且全部表现为矮秆
D.若 F1自交,其子代中基因型不同于 F1的个体占 9/16
6.某动物品系子代数量少,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受常染色体上的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控制;其中基因组成为DD的胚胎致死。基因型为E Dd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E dd的个体表现为灰色,基因型为eeDd和eedd的个体表现为白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品系中,与体色相关的基因型有9种
B.基因型为EeDd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灰色个体占3/16
C.两个体杂交所得子代皆为黑色个体,则两个体基因型一定为EEDD、eedd
D.若基因型相同的两亲本交配后代体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EeDd
7.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8.某果蝇种群中,长翅基因 A 对残翅基因 a 为显性,细眼基因 B 对粗眼基因 b 为显性, 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基因型为 AaBb 的长翅细眼果蝇交配,所生的子代表型比例为 9∶3∶3,可能的原因是( )
A.基因 A 纯合时胚胎致死 B.基因 b 纯合时胚胎致死
C.基因 A 和 B 同时纯合时胚胎致死 D.基因 a 和 b 同时纯合时胚胎致死
9.某观赏性植株茎的粗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三种类型:粗茎(AA)、中等茎(Aa)、细茎(aa),细茎植株常因输送营养少而在幼苗阶段死亡;秆的高矮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粗茎矮秆与中等茎高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中粗茎矮秆:粗茎高秆:中等茎矮秆:中等茎高秆=1: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该杂交实验不能否定茎粗细符合融合遗传
B.通过亲本分别自交可以确定秆高矮的显隐性
C.根据该杂交结果可以确定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D.F 分别自交,子代成熟植株茎的粗细类型出现1:2分离比的植株占1/4
10.图 1 为某 XY 型性别决定的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 DNA 的数量关系,图 2 表示基因型为 AaBb 的该动物产生配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部分染色体状态)。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 1 中体现的细胞分裂时期为 a→b→c
B.图 1 中 a 时期细胞中含有 4 条 X 染色体
C.图 2 时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D.图 2 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后最终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
11.如图是植物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部分基因,红花、圆粒为显性性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展示了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
B.花色和粒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该个体自交后,F1的圆粒植株中杂合子占2/3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使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12.如图表示某种植物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则不遵循遗传定律
13.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4(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如图左侧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照片,研究人员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后得出右侧所示图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减数分裂Ⅰ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减数分裂Ⅰ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会出现11个四分体
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23、12、11四种可能情况
D.萨顿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14.某种动物的毛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表型有灰色、红色和白色三种,且基因A使雄配子致死。现有一个家系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bb
B.11号与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15号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11号与14号交配后代不可能出现白色个体
15.鸡的母羽和雄羽受到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母鸡只表现为母羽,而公鸡的羽毛可表现为母羽或者雄羽。让一只雄羽公鸡和一只母羽母鸡多次交配,F1公鸡中母羽:雄羽=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的母羽对雄羽为显性
B.性状分离在子代公鸡和母鸡中均会出现
C.子代母鸡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或aa
D.F1母羽公鸡的基因型与亲本母鸡的相同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部分分1分,共15分)
16.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B.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C.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D.若后代性别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17.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萨顿利用演绎—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18.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幼虫结茧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L(结茧)和Lm(不结茧)控制。在家蚕群体中,雌蚕不结茧的比例远大于雄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ZLW与ZLmZLm杂交子代全部为不结茧
B.Z、W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雄蚕结茧基因型为ZLZL和ZLZLm
D.L和Lm基因都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隐性基因
19.如图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有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遗传时与性别无关
B.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只位于1号染色体上
C.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都能进行自由组合
D.若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被染料染成明暗相间、宽窄不一的横纹,则横纹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0.“半同卵双胞胎”是指两个精子进入同一个卵母细胞而形成的双胞胎。同一个卵子结合两个精子得到的三倍体一般会夭折,但个别三倍体受精卵却能继续配对并分裂下去。如图所示,来自母亲的基因是M来自父亲的基因是P1和P2,结合成三倍体MP1P2,通过分裂形成三种二倍体细胞:MP1、MP2和P1P2,全父系细胞的P1P2在发育过程中生长停滞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个体的体细胞中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占1/2
B.图中双胞胎为同卵异精嵌合双胞胎
C.图中精子1和精子2所含的性染色体类型相同
D.双胞胎继承的父本基因完全相同,含有的母本基因具有差异
银滩高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答题纸
21.(每空2分,共10分)
(4) 、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22.(每空2分,共16分)
(1) 、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注明性染色体,不考虑变异)。
(2)
(3)
(4)
(5)
2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9分)
(1)
(2)


(3)
A. ① ;(3分)
B. ① ,


24.(每空2分,共10分)
(1)
(2)
(3)
座号:
三、非选择题(共55分)
21.(每空2分,共10分)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的某动物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的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数量关系划分的。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________细胞。
(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可能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着丝粒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 、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22.(每空2分,共16分)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TtZbZb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一极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注明性染色体,不考虑变异)。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_______。
(5)“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即母鸡变成公鸡。利用这只性反转后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子代公鸡与母鸡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2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9分)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下图示两项交配,亲代小鼠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小鼠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第一项交配:
第二项交配:
(1)小鼠C与小鼠D的表型不同,说明表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现将小鼠C与小鼠R交配:
①若子代在-15℃的环境中成长,其表型及比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在30℃的环境中成长,其表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
(3)现有一些基因型都相同的白色小鼠(雌雄均有),但不知是基因控制的,还是温度影响的结果。请设计实验确定它们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A. 设计思路:
① ;(3分)
②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B. 可能出现的结果及相应的基因型:
①若子代小鼠都是__________,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若子代小鼠 ,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③若子代小鼠 ,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4.(每空2分,共10分)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和粉红色,受A/a、B/b两对基因控制,其花色控制途径如图所示。植株茎的高度由C/c基因控制。下表是某小组用8株植株所做的4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 红花×红花 紫花 红花 粉红花 白花
3/16 6/16 3/16 4/16
乙 高茎×高茎 高茎 矮茎
3/4 1/4
丙 紫花高茎×白花矮茎 全为红花高茎
丁 粉红花高茎×紫花高茎 全为红花高茎
针对花色基因的遗传而言,该植物种群中,开粉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若只考虑植株茎的高度,让乙组杂交子代中的全部高茎植株自交产生子二代,子二代中的全部高茎植株自交,则子三代中纯合高茎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该小组提出的假说之一是:A/a基因与C/c基因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最多还能提出_____种合理的假说。从表中选择植株做亲本,设计一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假说一的正确性(不考虑变异)。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则假说一正确;否则,假说一错误。
参考答案
1-10 DABAD DADBC 11-15 BACBD 16.D 17.ACD 18.AB 19.BD 20.AB
21.(1) 次级精母细胞 (2)乙和丙 (3)0或n (4) b→a d→c
【分析】1、分析图1可知: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丙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为精原细胞。
2、分析图2可知:类型a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类型b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者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类型c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以是体细胞;类型d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类型e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1)图1细胞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不含性染色体,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并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E、E、eXFY、eXFY。
(2)图2中类型b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说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为2n,该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对应图1中的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丙(有丝分裂中期)。
(3)图2中类型c若为体细胞或精原细胞,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4)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但核DNA数没变,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对应图2中的b→a和d→c。
22.【答案】
(1) TZb tZb (2) 1/4 1/8 (3)TTZBZb
(4) TtZBZb、TtZbW 3/16 (5)1:2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详解】(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T、t和Zb、Zb均分别分离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因此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一极基因型分别为TZb、tZb。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为TtZBZb,所占比例为1/2×1/2=1/4。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为TtZBW,所占比例为1/2×1/4=1/8。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型不出现白色羽,但出现全色羽,说明芦花羽雄鸡基因型为TTZBZb。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表现型既出现白色羽,又出现全色羽,说明两个亲本均为杂合子,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ZBZb、TtZbW。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_ZBW所占比例理论上为3/4×1/4=3/16。 
(5)利用这只性反转后的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即ZW×ZW,子代公鸡与母鸡的比例是1(ZZ):2(ZW)。
23.【答案】
基因型和环境 黑色∶白色=1∶1 全为白色
让这些白色小鼠相互交配,在-15℃的温度下培养 白色 ee
都是黑色 既有黑色又有白色 Ee
【分析】生物的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影响,亲代小鼠A、B、P、Q均为纯合子,A、B表现型不同,则杂交后代均为杂合子,子代在-15℃的温度下培养,均为黑色,而在30℃的温度下培养,均为白色。而白色ee的个体无论在-15℃的温度下培养,还是在30℃的温度下培养,均为白色。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A的基因型是EE,B的基因型为ee,则C和D的基因型都是Ee,C、D所处的温度环境不同导致C和D性状不同,说明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由题意知,小鼠C的基因型为Ee,小鼠R的基因型为ee,小鼠C与小鼠R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1∶1。
①若子代在-15℃的环境中成长,Ee表现为黑色,ee表现为白色,因此黑色∶白色=1∶1。
②若子代在30℃的环境中成长,Ee表现为白色,ee表现为白色,因此全是白色。
(3)A.由于在-15℃的温度下培养,Ee表现为黑色,ee表现为白色,所以让这些白色小鼠相互交配,在-15℃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子代小鼠的毛色。
B. ①若子代小鼠都是白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②若子代小鼠都是黑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③若子代小鼠既有黑色也有白色,则亲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Ee。
【答案】(1) AABB、AaBB; (2)7/10
2 用丙组F1自交,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F2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6:3:4(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开粉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开红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而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1)据题图可知,开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在A基因所编码的酶的作用下,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色素,BB基因对紫色色素具有明显的淡化作用,从而使植株花色表现为粉红色。
(2)若只考虑植株茎的高度,乙组F1中的全部高茎植株CC占1/3,Cc占2/3,自交产生F2中,CC占1/3+2/3×1/4=1/2,Cc占2/3×1/2=1/3,即CC∶Cc=3∶2,F2的高茎植株继续自交产生的F3中,纯合高茎植株占3/5+2/5×1/4=7/10。
(3)据表中甲组红花与红花杂交的后代紫花∶红花∶粉红花∶白花=3∶6∶3∶4,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所以A/a、B/b独立遗传,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可能为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基因与C、c基因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b基因与C、c基因可能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a基因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最多还能提出2种合理的假说。根据丙组杂交信息可知,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为紫花高茎(AAbbCC)×白花矮茎(aaBBcc),F1为AaBbCc,可让丙组F1自交,根据其自交结果,判定假说一是否正确:若F2表型及比例为紫花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3∶6∶3∶4,则假说一正确;若F2表型及比例未出现上述结果,则不符合假说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