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一2024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
(共两部分:满分1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3题,6分)
曹雪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不能不说这为他日
后剑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后来遵遇变故生活贫困,过起了的生活。在历史上曹雪芹并不
出名,对于像曹雪芹这样以一部作品的人物来说,()毕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
《红楼梦》,后认识曹雪芹的。
曹雪芹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写了不少诗和判词,其中大都预示了地们悲惨的命运,对于喜爱《红
楼梦》的读者而言,有时真有点一。可是当前《红楼梦》在社会人群中的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根
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被渎者近年来推举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楂。《红楼梦》
面世以后,曾有过几次集中的被“围观”热潮,与之相伴的学术、艺术争论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
代,87版电视剧《红楼梦》借助刚刚火热的电视,红遍了整个中国。在当前某个普通事件常常也能
流行起来的年代,作为经典的《红楼梦》遵冷遇、不流行、难读,只能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无所有闻名于世不堪卒读莫名其妙
B.家徒四壁闻名于世不忍卒读莫名其妙
C.家徒四壁闻名遐迩不堪卒读神乎其神
D.一无所有闻名遐迩不忍卒读神乎其神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疑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才是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
B.人们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红楼梦》,无疑是今天对曹雪芹最好的纪念方式之一。
C.《红楼梦》在今天被更加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是纪念曹雪芹最好的方式之一。
D,今天对其最好的纪念方式,无疑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作品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被阅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被读者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祀交椅。
高一语文第1页,共12页
B.根据一项调查,《红楼梦》坐上了被读者近年来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
椅。
C.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坐上了被读者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交
椅。
D.一项调查显示,《红楼梦》近年来登上了被读者推举的“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第一把
交椅。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共4题,8分)
材料一
《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节俗的描写,如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
这日来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
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里说的似乎是芒种节气的风俗,但从后文对芒种节风俗的描写来看,却是与江南地区
的“花朝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花朝”与“月夕”相对映(“月夕”一般指八月十五,为中秋),当为中春,一般认
为是二月十五。唐人有诗“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末必胜中春”。柳宗元谪居柳州时曾写下
“官情辑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逃。山城过而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的诗句,表达的
是作者对中春时节百花调尽而致赏花无处的凄凉之情。将二月十五即中春称为“花朝”,大
约源于江南风俗。宋元时期的《事林广记》称“二月十五为花朝。《风土记》云言浙闽风俗,
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为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之所常言。”
南宋的《梦莱录》也如此记载,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大约到明清附,这花朝节变
成了二月十二日,江苏一带至今仍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风俗通史》也记载了吴中一
带“二月十二日花朝,儿女裂彩绡,遍系花木树,曰百花生日”。这些内容与《红楼梦》第
二十七回的描写相似,“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登成干施旌
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件。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
展。”此外,花朝节还有扑蝶、戏蝶之类的活动,小说中也有宝钗执扇扑蝶的情节。
“芒种”是夏季的第王个节气。古代文献中的芒种节气“多言其可种有芒之谷”,即可
高一语文第2页,共12页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答案
1.B2.D
3.C4.B5.C6.A7.C8.B9.C10.A11.B12.D13.C
14.B15.C16.A17.C18.A19.B
20.(1)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
(2)应侯在秦国掌权的时候,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
参考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越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氵,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
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为质。文信侯于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想跟燕国一起攻伐
赵国,来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取道于赵国,抓到我的赵圆人,
会得到百里之地的奖赏。”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候为什么这般
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
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竞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
文信候厉声斥道:“走开!我亲自出乌他尚且无动于衷,你还能有什么办法!”甘罗辩解说:
“古时项橐七岁时即为孔子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候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
说便呵斥于我呢!”
于是甘罗拜谒张唐,问他:“阁下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磨说:“武安君战
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不如他。”甘罗问:“阁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吗?”
张唐答道:“是的。”甘罗叉问:“应候在秦国掌权的时候,与(现在的)文信候相比,哪
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侯应该不如文信侯。”甘罗问:“阁下确认这一点吗?”张
唐说:“是的。”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候在离咸阳七
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候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阁下却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阁下身死何
地啊!”张磨道:“那就麻烦您跟文信侯说我张唐乐意接受这一使命。”于是他让人准备车
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
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对赵王说:“大王听说太子丹入秦为
质的事吗?”赵王说:“也听到了风声。”“听说张唐作燕国相国的事吗?”赵王说:“听
说了。”甘罗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作燕相国,秦国也不会欺
辱燕国。泰、燕不互相欺骗,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兼相好,别无他故,只是
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为大王计,若能送给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