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21:31:52

文档简介

江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至晚饭后,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①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便从上夜的婆子处抄捡起,不过抄检出些多余攒下蜡烛灯油等物。王善保家的道:“这也是赃,不许动,等明儿回过太太再动。”于是先就到怡红院中,喝命关门。当下宝玉正因晴雯不自在,忽见这一干人来,不知为何直扑了丫头们的房门去,因迎出凤姐来,问是何故。凤姐道:“丢了一件要紧的东西,因大家混赖,恐怕有丫头们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疑。”一面说,一面坐下吃茶。王善保家的等搜了一回,又细问这几个箱子是谁的,都叫本人来亲自打开。袭人因见晴雯这样,知道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检,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不过是平常动用之物。随放下又搜别人的,挨次都一一搜过。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凤姐儿道:“你们可细细的查,若这一番查不出来,难回话的。”众人都道:“都细翻看了,没什么差错东西。虽有几样男人物件,都是小孩子的东西,想是宝玉的旧物件,没甚关系的。”凤姐听了,笑道:“既如此咱们就走,再瞧别处去。”
说着,一径出来,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蘅芜苑)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黛玉已睡了,忽报这些人来,也不知为甚事。才要起来,只见凤姐已走进来,忙按住他不许起来,只说:“睡罢,我们就走。”这边且说些闲话。那个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因从紫鹃房中抄出两副宝玉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内有扇子。打开看时皆是宝玉往年往日手内曾拿过的。王善保家的自为得了意,遂忙请凤姐过来验视,又说:“这些东西从那里来的?”凤姐笑道:“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紫鹃笑道:“直到如今,我们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要问这一个,连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王善保家的听凤姐如此说,也只得罢了。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注]①王善保家的:荣国府大房太太邢夫人的陪房,也是邢夫人的心腹。
(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有删改)
文本二:
其实,一部长篇小说的众人物,既是分别的一个个的个体,又是统一的作者的感受、理念、人格与特有的审美目光的外化。说起《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他们既是纷纭多样的,又毕竟都是曹雪芹的笔下所出现的,是曹的经验、感受、回忆、留恋、叹息、悲哀与顿足切齿的产物,又多半是书的主角贾宝玉的眼光的产物。
屠格涅夫有“屠格涅夫的女性”一说,高雅、热情、敢于承担、敢为天下先,无限的迷人、鼓舞人。契诃夫的女性则是另一类,她们怀疑着、努力着、失望着与等待着,她们也是一种契机、一种呼唤、一种渴望,对于新生活,对于梦想,对于激情与献身,对于一切在沙皇时代没有的东西。
而曹雪芹的众女儿们呢?美丽、聪明、充满魅力和不幸、不能主宰自己的身体与感情、任凭命运的吞噬是她们的共同特点,在这一点上,不仅黛玉和宝钗并无差别,晴雯、芳官、妙玉、小红与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个“春”之间也并无区别,尽管她们的命运在俗人看来有天壤之别。
她们当然都是封建制度与思想的祭品,她们的身体、思想、灵魂直到一举一动都处于无孔不入的封建控制之下。
(选自《王蒙说红楼》,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抄检大观园选择在贾母安寝和众人入园之后,一方面是担心惊扰到贾母,另一方面也是要尽量做到全面查检,防止通风报信,有所遗漏。
B.王善保家的在抄检大观园中多次“喝命”手下人,可以看出其人平常就是狗仗人势,自我感觉良好,稍有权力,就要欺压别人。
C.凤姐在面对宝玉和探春的询问时,都选择撒谎说“丢了一件东西”。这表现出她左右逢源、圆滑世故和欺上瞒下的性格特征。
D.探春对抄检之事早得信息、有所准备,可以看出她心思缜密,颇有管理才干,同时也表现出她刚毅果敢、敢于反抗的性格。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袭人和晴雯两人面对抄检的反应截然不同,一个是“任其搜检”逆来顺受,一个是“尽情一倒”蔑视、反抗,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B.凤姐与王善保家的在不搜查蘅芜苑一事上达成共识,虽一笔带过,但隐藏的信息极为丰富,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薛家举足轻重的地位。
C.宝玉的旧物件在怡红院和潇湘馆的丫鬟中搜查出来,与书中宝玉赠物的情节形成照应,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叛逆思想。
D.《红楼梦》中,作者将贾家和甄家照应着来写,探春以甄家抄家之事来指斥抄检大观园这件事,暗示了贾家将像甄家一样走向败落。
3.设置“王善保家的”这一人物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4.王蒙认为:“一部长篇小说的众人物,既是分别的一个个的个体,又是统一的作者的感受、理念、人格与特有的审美目光的外化。”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中出现的人物凤姐、袭人、晴雯、黛玉和探春的统一性。(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滕王阁
谭正璧
重阳佳节到了,在平时十分冷落的城墙上面,这天游人特别多。洪都府城皇通到章江门的大道上,人多如鲫。一到城门口,便都爬到城墙上去。
在这些游人中。一部分是来履行那年年履行的登高习俗的,一部分是来瞻仰都督公的文人大会,认识认识那些久闻大名而没有谋面的大文学家,有机会还得请他们在签字册留下几个字儿,可以拿回去骗骗乡下人,说他是某大文学家朋友。
可是他们的脚一踏到那阁前,便都大失所望。原来距离阁子四周百步以内,已经特别戒严,没有通行证不能过去。
看看太阳将近中午,用纸片做凭证而到阁子里去的客人,渐渐由稀少而至于绝迹,最后来了一个青年,穿着青布袍子,风尘满面。
守卫兵看见他没有纸片,拦着不放他进去。他吃吃地说道:
“我是来见宇文太守的,他约我这时候在这里相见。”
守卫兵还是不肯放他,大声地:
“名片!”
“名片没有带,我叫王勃!”
守卫兵顿时露出瞧不起人的样孔,给了他一个白眼:
“那么请你在这儿等一下,待我进去为你通报,不知宇文太守见不见客人 ”一边说,一边懒洋洋地转身走进去。
没有多久,阁子里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宇文钧同阎伯屿并着肩走出来,后面跟着一大群的文士们。守卫兵满脸通红地从后面抢先跑过来,对王勃道
“王先生,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招待不周,请你多多包容。现在宇文太守都督爷亲来接你了。”
王勃不理他,慌忙上前先和宇文钧招呼,宇文钧便替他们介绍相见。阎伯屿兴高采烈地:“今天重阳佳节,敝地文士们在这里举行联欢大宴,老夫虽忝为一府之长,但在文坛上无藉藉名,不足领袖群彦。恰逢高贤于今日下降,从此主盟有人,正可谓天助老夫了!请上楼与会,再行请教!”
当下王勃不免谦逊了一番,便由阎伯屿在前引道,他和宇文钧并肩居中,文士们跟随在后,一窝蜂地走上阁子里的楼上。
楼面很高敞宽大,中间设有十多桌十分丰盛的宴席。楼外正对着长江,但见江水滔滔,风帆不绝,隔岸山林村野,一片如画。
他们到了楼上,各各分位坐下。宇文钧便把当地最有名的文士十多位,一一替王勃介绍:“这位是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先生,是当地第一流新进作家。”
吴子章露着不愉快的脸色,勉强站立起来和王勃握手:
“久仰‘四杰’大名,今日得睹龙首,正是三生有幸,过一会当将拙作请教!”
“不敢!不敢!”
“这位就是作《洪都赋》的刘静先生!”
“这位是主编府报的唐子高先生!”
“这位是洪都新诗人徐夜先生!”
……
在一片“不敢”“不敢当”声中,阎伯屿站来演说,先说了一番今天宴会的旨趣,然后再把王勃用介绍的口气着实恭维了一番,最后说:
“今天是洪都‘破天荒’的文士大会,请各位先痛饮几杯,然后分韵作诗以留纪念,而且向王先生请教。然后再请王先生演讲,指示今后的写作方针!”
宴会一开始,酒像潮水似的只管向文士们的肚子里流。
酒过三巡,大家重新提起分韵作诗的话来。宇文钧提议道:
“从前王羲之修禊兰亭,作诗之先,先作一序。今天有诗也不可无序,此事须烦主人大笔。”
阎伯屿掀髯大笑道:
“这是宇文兄取笑小弟了!小弟既不长文事,而且今天大巫在前,小巫哪还敢班门弄斧 这事正好一烦王先生大笔。”
顿时起来了一阵热烈的拍掌声。王勃不慌不忙地站起来:
“今天小弟躬与盛会,已很荣幸。小弟在这里是客人,万不敢喧宾夺主!这篇序文,最最适当,还是请吴子章先生大笔一挥!”
吴子章顿时眉飞色舞迫不及待似地:
“王先生太谦了!既是这样,就烦王先生写一篇《滕王阁序》,小弟写一篇《滕王阁赋》来奉陪,大家分工合作,以完成今日的胜节佳会,如何 ”
宇文钧不等王勃再推辞,首先点头赞成:
“很好!那么就请两位立即挥毫,再由大家各来献诗一首。”大众不约而同地高喊:“赞成!赞成!”
帘外一钩新月,照得帘内人的身上像着了冷水一般,感到一阵阵侵骨的寒意,屋里的一切,都显得异常的寂寞。阎小姐坐在闺房一角,她紧皱着眉,满面的不痛快。
吴子章垂头丧气,丈人阎伯屿预先给他作的《滕王阁赋》,他在宴会现场竟然只能记起大半,然后再也写不出来了。下午那场景他连投江的心都有了,但他舍不得自己死,只能装羊癫疯发作。
王勃从大醉中醒来,挤挤眼,一看已是换了一个日子,自己的身子早已回到船上。他才模糊地想起昨天的事。当他在滕王阁上把那篇《滕王阁序》在不到半个时辰里一挥而就后,得到了阎宇二公及全体文士的倾服,每个人都向他敬酒,他喝得大醉。后来仿佛是有人扶着送他下船,此后便昏然睡去,一切都不知了。
他看见天色已明,便唤醒书僮琴儿,问他自回船后,有没有人来看过他。琴儿说:
“当公子被送回来的时候,阎都督派人同时送来白银千两,说是他送给公子的程仪,叫我代为收下。现在我去拿来交给主人。”
他想,果然不出宇文世伯预料,现在盘缠既有了着落,不如早些开船。因为他知道洪都城里一般文士们都知道他在这里,今天他们一定都要来拜访他。他应酬几句话倒不怕,怕的是把他当做明星看待,要问他要什么亲笔签名的照片。所以他不再上岸去向朋友们告别。便命船夫解缆东驶。
长江在曙光里滔滔地流。
(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人对大文学家的崇拜,既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也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勃对守卫兵的态度表现出他的年少轻狂,也对守卫兵竟不懂他的大名而恼怒。
C.吴子章先是“不愉快”,后“眉飞色舞”,表情的变化源自于他复杂多虑的心态。
D.闫小姐“满面的不痛快”既表现了对丈夫的怨恨,也暗示自己孤独寂寞的悲凉。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重阳节,一者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呼应,一者也揭示了该小说想表达登高望远的主旨。
B.小说介绍文士时虽然用了相同的句式,但介绍的顺序很有讲究,表现了场面上说话的特点,也让读者有了 “古今一体”的感觉。
C.小说中的场面描写较生动,有客套的对话,有热烈的拍掌声,有绘形绘色的神态,又在“赞成!赞成!”中戛然而止,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小说结尾部分不仅补充交代了与王勃相关的故事情节,而且“今天他们一定都要来拜访他”也与开头的游人心态照应,结构颇具匠心。
7.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具体的对比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叙写故事有什么效果 (6分)
8.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流传,本文对《滕王阁序》的内容却只字未提。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小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 ní):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2分)
天下A固畏齐B之强也C今D又倍地E而不行F仁政G是动H天I下之兵也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并进行考察。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中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A.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B. 欲辟土地,朝秦楚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也
1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3)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菊
林黛玉(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
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了内心的感慨。
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
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
14.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冉有认为自己治理国家所能达到的效果是:“ ▲ ”。他也认识到自己某方面能力的不足:“ ▲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面对孔子的追问,曾皙推脱道:“ ▲ 。”而当他问老师对其他三人志向的看法时,孔子的回答是“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魏征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 ▲ 。”
(5)王安石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与名著阅读(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小题。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全国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 ① 、未雨绸缪。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高浪急甚至 ② 的重大考验,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前行。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更加坚信,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沿着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 ③ 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7.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朋友与陌生人刚打交道,常说“请多多关照”,久而久之行成习惯, ①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人,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观照不够,因此产生了烦恼。”
在生活中,处处关照别人,是一种善心和爱心的体现。如果人人都能关心照顾别人,乐于施恩,而被“关照”的人如果懂得知恩报恩,继而接起“关照”别人的爱心棒,传承发扬下去。
所谓“观照”,就是观察己心,时时反省自我,自律而律人。还有一种“观照”是,以别人为“反观自照”的对象,进而反躬自问,省察和审视自己, ② ,并取长补短,避免自己的人生走“弯路”或“碰壁”、掉进“陷阱”,这是一种非常睿智的超越自我和常人的做法。
“关照”“观照”发音相同, ③ 。请求“关照”是索取,主动“关照”是奉献行为;而“观照”则是既关照别人、又关照自己的审美行为。不“观照”,就有可能对“关照”有盲目的期待;“观照”不到位,就有可能对别人“关照”的能力有掣肘和行动阻碍。
所以,先“观照”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同时“观照”别人,再去“关照”他人。
18.别人与你初次见面时说“请多多关照”,你最得体的回答是(3分) ( )
A.别别,关照是互相的,我关照你,你得关照我!
B.大家已经兄弟一场,互相关照才是最最应该的!
C.你太客气了,以后我们也需要你多多关照啊。
D.欢迎加盟啦,今后就跟我们一起携手打出新天地。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谷爱凌在微博上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当代青年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或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
语文答案
1.(3分 )答案:C
解析:C项,“这表现出她左右逢源、圆滑世故和欺上瞒下的性格特征”错误。凤姐抄检大观园是奉王夫人之命而行的,所以“欺上瞒下”不对。
2.(3分 )答案:C
解析:C项,“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叛逆思想”错误,应为主要是要表现宝玉的平等思想。在怡红院里没有严格的上下等级尊卑关系,贾宝玉是可以和丫鬟们打成一片的,所以文中宝玉的旧物件在怡红院和潇湘馆的丫鬟中搜查出来,书中宝玉赠物,都表现了宝玉的平等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环境里是非常难得的。
3.(6分)答案:①串联故事情节:在文本一中抄检大观园的各个地方,就是以其抄检顺序来组织的。②与大观园中女儿们形成对比:王善保家的阴毒奸险与园中女儿们的青春清净形成对比。③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是抄检大观园的执行者,是封建家长制的爪牙。
4.(6分)答案:
①都是美丽、聪明、具有个人魅力的女儿:她们无论主仆,虽然性格各有差异,但都美丽、聪明,释放着各自的魅力。②都是不幸的,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们虽然在大观园中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但并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身体与感情,即使是风姐,也在抄检大观园中屈于王夫人。③都是封建制度与思想的受害者:她们的身体、思想、灵魂都处于无孔不入的封建控制之下,要符合封建制度的要求,稍有不慎就要接受抄检和惩罚。
5.(3分) C(A 项“埋下伏笔”错; B 项“年少轻狂”“恼怒”错;D 项“孤独寂寞的悲凉” 错。)
6.(3 分) A (主旨不同, 且都不是登高望远。)
7.(6分) ①具有幽默讽刺效果。守卫兵对王勃前倨后恭,让人忍俊不禁。②具有情节跌宕 起伏效果。吴子章在宴会上的眉飞色舞与后来的垂头丧气,让故事情节陡转。③具有引人深思效果。众人的追捧名人与宇文钧的真心对待王勃,引发读者思考人生世相。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6 分) ①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流传, 故小说中没必要叙写内容, 从而节约笔墨, 使小说情节更紧凑; ②有利于虚构故事,依据《滕王阁序》内容,又不完全拘泥,从而 更加突出王勃形象; ③有利于借古讽今,将古今对文学家的态度融为一体,直击时弊,增添作品的现实意义。
评分建议: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给分。
9. (2分)
C、G
10. (3分)D
【解析】 “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错误。原文的“怨”,是后被征伐的百姓抱怨不先征伐自己,而先被征伐的百姓是高兴的,没有抱怨。
11. (3分) A. 远,形作动,远离
12.(1 )(4分)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
(“以为”,译为“认为”1分;“拯己于水火之中”,状语后置句1分;“箪”、“壶”,名作状,各1分)
(2)(4分)译文: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弟的道理反复告诫百姓,(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谨”,翻译出形作动“谨慎对待”“谨慎办理”,1分;“庠序”,“学校教育”1分;“申之以孝悌之义”,介宾短语后置句,1分;“不负戴于道路”,介宾短语后置句,1分)
(3)(4分)译文: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之间的)空出进刀。
(每句1分,句意全对满分。)
13.(3分)答案:B
解析:“《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有误。作者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写成《红楼梦》,作品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个旧时代走向衰落的真实写照。
14.(6分)答案:①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满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②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满纸荒唐言》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宗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发出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发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
15.(9分,一空1分)
(1)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夫子哂之
(3)异乎三子者之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4)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16.(3 分) 示例: ①居安思危 ②惊涛骇浪 ③昂首阔步
评分建议: 一空 1 分; 如有其它成语(如①有备无患、 ③坚定不移) ,意思对也可得分。
17.(4 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动员令,动员令要求全党全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这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 命任务。
评分建议: 一句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8.(3分)C(A不够正式,“你得关照我”太生硬;B“已经兄弟一场”与“初次见面”矛盾;D谦逊不够。)
19.(6分)示例: ①以致每次见面皆如此 ②客观地看出自己的不足 ③含义却不同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6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到哪里去了。”宣王说:“我用什么方法才能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罢免他们呢?”孟子说:“国君任用人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选,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左右侍臣都说贤能,不行;大夫们都说好,也不行;全国的人都说贤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贤能,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可杀,这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像这样,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败坏仁德的人叫贼,败坏信义的人叫残,残和贼这样的人叫独裁者。我只听说诛杀了独裁者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兼并燕国,有人劝我兼并燕国。用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兼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兼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兼并它。古代有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这么做过的人,文王就是。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处境罢了。”
齐国人要兼并燕国,别的诸侯国谋划援救它。齐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讨伐我,(我)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道:“我听说过凭方圆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方圆千里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这时,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后征伐我们(这里)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云彩一样。(汤的军队每到一地,)让经商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了。’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燕国,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像这样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百姓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20.作文(60分)
材料一中, “刘姥姥”在书中并不是反面的人物,虽然“一进荣国府”时寒酸落魄,但她知恩图报,“二进荣国府”时就是主动带着丰收的瓜果蔬菜去报答贾府接济的恩情。 “告诫”,这是一个褒义词,是长辈对晚辈的叮嘱。既然是“告诫”,“守多大碗,吃多大饭”的意思就是希望女婿知道自己“庄稼人”的身份,在这样的身份基础上去“吃饭”。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现状,一切从自身现状出发。这不仅对她那个家道中落却不安守本分的女婿的告诫,对每个人也都是适用的。
材料二中,能提炼出关键词“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 表达的是“人生应该积极进取,应该突破界限”。
立意应结合两则材料,辩证思考 。
因此可立意:为人应该在“认清自我,有自知之明”的前提下去“突破自我”。
还可以提高难度,更辩证地看待与“认清自己”与“突破自己”的关系:
“认清自己”是“突破个人界限”的前提基础;敢于突破个人界限,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
学生有可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部分同学有可能会把刘姥姥的话理解为“思想保守”“固守现状”“不求上进”。
这样就把立意定为反对“刘姥姥式”的人生态度,而取谷爱凌的人生态度。而这样的作文一般不超过4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