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3.3上去高山望平川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2.通过西北民歌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体验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风格特点,用歌声来表现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乐观性格。
音乐家介绍
Zhu Zhonglu朱仲禄 (1922-2007)民间歌手,人称“花儿王”。生于青海省同仁县,自幼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声音明亮挺拔、刚柔相济、韵味地道,歌声山野气息浓厚,给人以天高气朗的高原感受。
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民歌的概念及分类
民歌: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生活,也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常见的民歌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和风俗歌等。
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花儿”流行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连的广大地区。
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东乡、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歌形式。
花儿的曲调当地人称做“令”,如“河州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
花儿的家乡本是青海,后来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花儿”以浩繁的唱词、动人的旋律、炽烈的情感,被誉为西北之魂,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作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曲调是“河州令”。
河州即今之甘肃临夏,素有“花儿之乡”之称。
“河州令”是花儿中流行广、影响大、最有代表性的曲调之一。歌词寓意深刻,富于想象,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特点。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乐句悠扬宽长,起伏度大,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同学们看到的画面是哪个地区呢?
上去高山望平川
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啊?
歌词的格式是223.,332,223,332,这种格式称为“双字双句尾”。 这两段歌词,第一段是写景,给人一种苍茫辽阔的意境,第二段意在抒情,从表面上看呢,是一位男子将自己心中的女子比作了牡丹,表达了自己对心中的女子的倾慕之情,但是,实质上是揭露了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啊?
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 ”典型音列,并以 “ ”这一四度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真假声。
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多使用假声和真假结合的演唱方法,非常的富有西北民歌的特点。
7、
什么原因形成了西北民歌这种高亢的、自由的风格呢?
西北地区的地貌主要都是黄土高原,这高原都是千沟万壑、连绵起伏的,而当地的人民也经常站在坡上,远距离的呼喊、交谈着,为此,他们常常把声音拉的很长,因此便形成了这种高亢、自由的旋律。而当地人民的性格粗犷豪迈、不拘小节,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唱歌,就是他们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赞美与渴望。
歌词常采用“比”、“兴”的手法。
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
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
看是——容易——摘去难, (上句)
摘不到——我手里——枉然。 (下句)
旋律:上行大跳,下行级进,曲折迂回
节奏:自由
情绪:平缓
发声方法:真假声
民歌种类:花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