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30 19:2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夜书所见》,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爱好,体会古诗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 教学重点:
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朗读并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1. 深入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理解古诗中较为抽象的意象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夜书所见》的原文、译文、赏析等内容。
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古诗《夜书所见》的朗读音频,营造氛围。
2. 引导学生分享对古诗的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美妙的古诗《夜书所见》。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我将播放这首诗的朗读音频,让我们一起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教师:好的,音频播放完了。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可以从诗歌的氛围、情感、画面等方面来谈谈你们的想法。
学生1:我觉得这首诗很有意境,尤其是“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句,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凉和孤独。
学生2: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还觉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特别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句,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教师:非常好,两位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这首诗的深刻感受。你们的分析非常到位,能够捕捉到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确实,这首《夜书所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魅力。
(二)新课讲解
1. 展示《夜书所见》的原文,指导学生朗读。
2. 逐句讲解古诗,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3.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译文和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夜书所见》。请大家打开课本,跟随我一起朗读这首诗。
学生:(齐声朗读)夜书所见,萧萧几叶风兼雨,扫尽松花江上寺。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来逐句讲解这首诗。首先,“萧萧几叶风兼雨”,这里的“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几叶”指的是几片树叶,“风兼雨”则是风雨交加的意思。整句诗描绘了风雨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落寞的感觉。
学生:老师,我明白了,这句诗写出了风雨中树叶摇曳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氛围。
教师:对,非常好。接下来,“扫尽松花江上寺”,这里的“松花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河流,“江上寺”指的是江边的寺庙。整句诗的意思是风雨将松花江畔寺庙里的松花扫得一干二净。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无奈。
学生:老师,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教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夜晚书写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出内心的情感。
学生:哦,我明白了。这首诗真的很有意境。
教师:是的,这首诗的意境深远。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我准备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里面包含了这首诗的译文和赏析。请大家认真观看,结合诗句,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学生:(认真观看多媒体课件)
教师:看完课件后,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吗?
学生:老师,我觉得这首诗真的很美,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情感。
教师:很好,同学们。通过学习《夜书所见》,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古诗的美,还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光,感恩生活,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好。
学生:谢谢老师!
(三)深入探究
1.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古诗学习活动。首先,我们将进行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请大家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
学生A(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讨论了《静夜思》这首诗。我们认为,诗中的“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月光和霜都是夜晚的元素,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这与诗人远离故乡、孤独寂寞的心情相呼应。
学生B(其他同学):我同意你们的观点。我还想补充一点,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无奈。抬头看到明亮的月亮,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这种情感让人动容。
老师:很好,同学们的分析非常到位。通过意象和情感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接下来,请其他小组继续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C(小组代表):我们小组讨论了《春晓》这首诗。我们认为,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春眠中的不觉晓,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沉醉;而处处闻啼鸟,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景象。
学生D(其他同学):我认为你们对《春晓》的分析很有道理。我还想补充一点,诗中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风雨声暗示着春天的短暂,而花落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这种感慨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春光。
老师:同学们的分析非常精彩,大家能够从意象和情感的角度深入解读古诗,展现了很好的文学素养。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发挥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注:以上对话仅为示例,实际课堂中的对话内容和形式可能因教师和学生而异。)
(四)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在夜晚读书时的感受,与古诗中的意境进行对比。
2. 鼓励学生创作与《夜书所见》主题相关的诗句或短文,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师:同学们,大家晚上读书时有没有过特别的感受?比如,安静的夜晚,只有一盏灯陪着你,书中的文字仿佛在和你对话。
学生A:有,我觉得那时候特别容易进入书中的世界,所有的噪音都消失了,只有我和书里的故事。
教师:很好,这种感受其实和古诗《夜书所见》中的意境很相似。诗中写到“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想象一下,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听到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那种孤独但又深沉的感觉,是不是和我们独自夜读时的体验很相似?
学生B:是的,我能感受到那种孤独但又很充实的情感。在夜晚读书,虽然周围很安静,但内心却充满了思考和想象。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根据这种感受,创作一些与《夜书所见》主题相关的诗句或短文呢?
学生C:我可以试试。这是我写的:“夜深人静读书时,孤灯照影独自思。书页翻动声声慢,心中情感如江流。”
教师:很好,C同学很好地捕捉到了夜晚读书时的那种孤独和深沉的情感,而且诗句的韵律也很美。其他同学也可以试试看,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学生D:我写的是短文:“夜深了,只有一盏灯在书桌上亮着。我翻开书,文字像是有生命一样跳跃出来,与我对话。我沉浸在这个世界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夜深人静,只有我和书,还有那颗被文字触动的心。”
教师:非常好,D同学的短文非常生动地描绘了夜晚读书的场景和感受,让我们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与书为伴的温馨和宁静。这就是创作的魅力,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别人,也能从别人的作品中感受到共鸣。
(继续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并分享彼此的作品,课堂氛围热烈而富有创意。)
教师: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夜晚读书时,多留心自己的感受,也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创作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学生(齐声):我们明白了,谢谢老师!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古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古诗《夜书所见》。
2. 完成一首与《夜书所见》主题相关的诗句或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