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象的耳朵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与课后习题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9大象的耳朵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与课后习题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23: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与课后练习
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大象的耳朵》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课文围绕大象的“耳朵”展开,讲述了其他小动物如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认为大象的耳朵有问题,因为它们的耳朵是竖着的,而大象的耳朵却是耷拉着的。大象在听了这些小动物的话后,开始不安并自我怀疑,甚至尝试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然而,这个改变并没有给大象带来满意的结果,反而带来了烦恼。最后,大象认识到自己的耳朵耷拉着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于是放弃了改变。
这篇课文通过大象的经历,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不要盲目地改变自己以迎合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大象耳朵耷拉的原因以及它最后为何又选择让耳朵保持原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何面对和处理他人的看法,以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总的来说,《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的课文,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生字教学与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并理解词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顺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初步理解大象耳朵的特点及其作用,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通顺朗读与内容的初步理解。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或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生字及词义。
2. 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大象耳朵的课文,看看大象的耳朵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新词
1. 呈现生字: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上展示本课生字,如“似、耷、竖、竿、舞、痛、烦、扇”等。
2. 读音指导:教师清晰、准确地读出每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准确。
3. 字义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每个生字的基本含义,并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 书写指导:教师示范每个生字的书写过程,强调笔画的顺序和结构,学生在练习本上模仿书写。
5. 巩固练习:通过生字卡片进行识字游戏,如“生字接龙”、“生字找朋友”等,以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三、读通顺课文,了解内容
1. 教师范读: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读通顺,注意生字的发音和句子的连贯性。
3. 分段朗读: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纠正发音和语调上的错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其他小动物对它的耳朵有什么看法?
大象对自己的耳朵有什么反应?最后它做出了什么决定?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上述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课文的通顺朗读。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字学习和课文朗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
1. 抄写本课生字,巩固书写技能。
2. 熟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思考:为什么大象最后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课文的通顺朗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字学习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在课文朗读环节,我通过范读、分段指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生字书写和课文理解方面仍需加强指导,今后将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大象的耳朵》第2课时——课文内容分析与道理理解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并感悟课文传达的道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2. 感悟课文传达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或范读录音、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插图、大象耳朵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 复习生字新词,确保学生掌握。
2.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深入朗读,理解内容
(一)导入
1. 激发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吗?为什么小动物们对它的耳朵有这么多的看法呢?”
引出:“今天,我们将深入课文,一起去探寻大象耳朵背后的故事。”
(二)分角色朗读
1. 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大象,其他学生分别扮演小兔子、小羊等小动物。
教师提前准备好角色卡片,标明角色名和台词,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
2. 朗读指导:
教师先示范朗读一段对话,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指导学生注意角色的语气和情感变化,如小兔子的好奇、小羊的惊讶等。
3. 朗读实践:
学生按组进行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上的不足。
(三)段落解读
1. 第一段解读:
朗读与理解:学生齐读第一段,理解大象耳朵的特点。
提问与讨论:提问学生:“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你们见过这样的耳朵吗?”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大象耳朵的样子。
2. 第二至七段解读:
角色扮演与朗读:学生按角色朗读小动物们的对话,体会它们的情感和态度。
分析与讨论:提问学生:“小动物们觉得大象的耳朵怎样?它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它们会有这样的看法?”引导学生分析小动物们的心理,理解它们对大象耳朵的看法的原因。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大象,听到这些看法后会有什么感受,体会大象可能的心理变化。
3. 第八至十一段解读: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大象尝试改变耳朵的部分,理解大象的心理动机和遇到的麻烦。
提问与讨论:提问学生:“大象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它遇到了什么麻烦?这些麻烦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大象的行为和后果,理解改变不一定带来好处的道理。
4. 最后两段解读:
朗读与感悟:学生朗读大象最后决定让耳朵耷拉着的部分,感悟大象的领悟和道理。
总结与提炼:提问学生:“大象最后为什么又决定让耳朵耷拉着?它明白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传达的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四)情感共鸣
1. 分享感受: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受,特别是对大象心理变化的理解。
2.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否曾因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最后又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
三、感悟道理,联系生活
(一)提炼道理
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传达的道理,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 总结提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传达的道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并解释这一道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联系生活
1. 分享经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面对他人的看法,以及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2. 思考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一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交友、兴趣爱好等方面。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感悟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道理。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激发思考
1. 想象续写:假设大象后来又遇到了其他小动物,它们会对大象的耳朵说些什么?大象会怎么回答?请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2.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大象或其他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 教师总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课文传达的道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道理。
完成想象续写任务,并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道理?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特别是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传达的道理。同时,我也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深层次道理方面仍需加强引导,今后将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大象的耳朵》课后字词句练习题
一、生字巩固
1. 抄写下列生字,并注上拼音。
似( ) 耷( ) 竖( ) 竿( )
舞( ) 痛( ) 烦( ) 扇( )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 大象的耳朵耷(dā dá)拉着。
② 小兔子竖(shù sù)起耳朵听声音。
③ 扇子(shān shàn)轻轻摇动,带来阵阵凉风。
二、词语积累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耷拉——( ) 慢慢——( ) 心烦——( )
经常——( ) 一定——( ) 扇动——( )
2.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耳朵 ( )的扇子 ( )的小兔子
( )的大象 ( )的小羊 ( )地跑起来
三、句子训练
1. 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例: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鸟说:“咦,________,你怎么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大象的耳朵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兔子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回顾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课文中大象的耳朵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们对它的耳朵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大象最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四、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1.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试着用它说一句话。
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象为什么要把耳朵竖起来?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 你觉得大象把耳朵竖起来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1.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特别的地方?试着写一写。
例如:大象有一对大大的耳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道理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