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30 22:5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二课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背景:①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的腐朽 清政府“及到庚子年(1900)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些光明,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警世钟》光绪出殡慈禧出殡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一、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背景:①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的腐朽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团体的兴起
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政党的建立
一系列武装起义的推动1894 兴中会1905 同盟会1911、4 广州黄花岗起义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场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三民主义炸弹大王
  ——喻培伦(四川内江人)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 觉 民黄花岗烈士陵园 孙中山先生对此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遇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队伍役并寿。” 照片上的太曾祖父(我父亲的外曾祖父),面目清秀,神情平和,一双明眸看向远方,青春之朝气满溢,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在看些什么呢?他又在想些什么呢?是在忧心衰败的祖国还是在思念家中温柔的妻子和淘气的小儿?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家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为国捐躯,舍小我而成大我。 太曾祖父林修明就是这样的人。他生于1885年,是广东梅州蕉岭人,于1911年4月27日牺牲时年仅26岁。不幸中的万幸,遇难时虚岁3岁(实际1岁多)的独生子幸存下来。 在这次太曾祖父就义的起义中,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华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少数民族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南洋华侨,太曾祖父林修明因受外侮刺激,慨然归国,受业于同乡林岳东。时清朝政治腐败,国势日非,他认为只有实行改革,国家才能振兴。遂东渡日本留学,欲学习日本先进文化,以服务于将来的建设。
归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嗣担任蕉岭中学及松口公学的教习,经常以革命思想勉励同事及学生,叶剑英元帅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走上革命的道路。
他是那么的年轻啊!他还有那么多的抱负等着去实现!他明知此去必死无疑,却仍旧痛别娇妻幼子! 英雄已逝,其心可感 1911年春得知黄兴等人在广州密谋起事,立即辞去教职,赴广州参与策划。4月27日广州起义发动,随黄兴进攻两广督署,力战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背景:①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的腐朽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团体的兴起
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政党的建立
一系列武装起义的推动1894 兴中会1905 同盟会1911、4 广州黄花岗起义③四川保路运动提供有利时机一、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背景:①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的腐朽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团体的兴起
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政党的建立
一系列武装起义的推动1894 兴中会1905 同盟会1911、4 广州黄花岗起义③四川保路运动提供有利时机④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湖北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2、经过新军工程营旧址(武昌起义发难处)熊秉坤革命首创精神突发性3、结果①成立湖北军政府
②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清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江苏巡抚程德全江苏都督程德全3、结果①成立湖北军政府
②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清统治土崩瓦解③封建旧官僚和立宪派加入,革命潜在失败的危机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思考: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员五 色 旗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 亚东开发中华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容光,
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
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C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措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C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A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②评价:2009年广东B卷(历史),第10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D)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的退位诏书清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  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 ,“他(袁世凯)不承认共和则已,既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3、意义(历史功绩)①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资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清,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显著里程碑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说:“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倒皇帝的伟大意义。”   汉学家许华茨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常常被认为是‘表面的’,它没有引起社会的革命。不过这一事件仍然结束了整个君主政体,使之合法化的宇宙思想也崩溃了。“辛亥革命成功乎?失败乎?成功:
推翻清,结束君主专制
建立民国
《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观念
民资发展
文化、教育、近代化
移风易俗……失败: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未改变半殖半封社会性质
封建旧官僚等投机革命
……思考:
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宏大,但始终没有能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数很少,最终却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什么呢?太平天国:农民阶级(宗教及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封建化、局限、未顺应历史潮流…)孙中山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顺应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失败后……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二次革命(1913)
护国运动(1915)
(新文化运动)(1915)
护法运动(1917)
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
大革命运动(192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