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23: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高中同步月考测试卷(二)
交往中,二人相互切磁质疑,决不苟同:“有我之所是,而兄以为非;亦有兄之所然,而我之所议。”
从《朱子语类》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与弟子门人有长期而深入的切磁讨论。宋儒吕祖谦在丽泽
书院《规约》中称:“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习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书
名于册后。”清康熙末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在所订的《学规》中,多处要求学生质疑辨难:每日
高二语文
读经书时,“端坐辨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碰上老师不明白的,就记录下来,“以待四方高明
者共相质证,不可蓄疑于胸中也”。每月作文,若对老师批改有疑惑,“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
是”。对于救师的著作,学生若有疑问,“即与之以相商焉”。到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所
订的《学规》中更明确鼓励学生“疑误定要力争”。陈宏谋所订岳麓书院《条规》规定,上堂讲书
考生注意:
时,诸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登堂质问”。这种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方式。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书院先贤意识到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人才成长的作用,不仅在创建书院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时往往选择远离尘嚣、清幽宜人之地,而且总是在书院中营建各种园林景致,为师生提供优雅的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读书环境。如乾隆年间罗典掌教岳麓书院期间,曾经辟隙地作园池,并取“其行根多而继增不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
息”“易生”“易实”之寓意,选种松竹、桃李、紫薇、荷花等卉木加以点饰,建设“书院八景”。希望
无效。
书院学生能够“晨夕出入,会心不远,皆得蠲尘俗以亲雅意,略戈小而与大观”,在幽雅的环境中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一5课。
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对人文环境的营造,书院先贤尤为措意。从书院建筑的布局、形制、规格,

到亭台楼阁、斋舍、景观的命名,到各类匾额、碑刻、楹联、画像的具体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精神价值,其目的就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藏修游息,都能在无形中受到熏染和影响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如明代弘治年间岳麓书院绘朱子“紫阳遗迹”并勒石置于尊经阁,希望各位生徒能够“兴起其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贤、尚德之心,而思读其书,以学其道”。在壁上大书《白鹿洞书院散条》,以便于生徒朝夕探讨服
书院先贤致力于恢复儒学的师道传统,强调师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后世之人才所
瘠,不负先儒之教
以不古如者,以夫师道之不立故也。”立师道,则要求老师自身学行高深,使学生能够就近取譬,
书院教育高度重视人格修养、品德养成,强调“立品为重”“立德为先”,把品德修养作为人才
以老师为楷模。所以,书院总是选聘经明行修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让学生“慕而从,从而
培养的第一要务,追求“求道”“求学”统一。这一价值导向对于纠正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
服,服而思”,产生仰慕与向往。在此基础之上,书院先贤努力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书院师生
传授而轻道德情操培养、人格养成,人才评价过程中重学业成绩、科研成果而轻思想品德表现的
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感情笃厚。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深度了解学
偏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生的志趣个性,因材施教,还经常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乐。岳
(摘编自肖永明《古代书院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见到学生彬彬有礼,雅雅得体,雍容进退,欣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慰不已。学生则视老师为良师益友,对老师其人与其所传之学都会产生深刻的认同,由此产生
A.书院总是选聘学行高深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并让学生对其产生仰慕与向往,这体
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效果,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现了书院注重儒学的师道传统。
书院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反复思考之后,可以与同学商讨,仍有疑难,则与教师一同讨论。
B.书院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场所也不受限制,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而书院学子大都认
教师则定期讲授,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参加书院的会讲活动,聆
为于山林泉石间学习更易有所获。

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也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书院还会在春秋二季、每月
C.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在读书时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
朔望祭祀先圣先贤,师生共同参加,在进退周旋之中学习礼仪,涵养性情。教学的地点,也不拘一
维,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
格,可以是在讲堂之内,也可以是在室外乃至书院之外的各种空间、场所。在许多书院史料中,
D.李文炤认为学生不可留疑于心中,有无法解决的疑问可与高明人士共同论证,对老师批改
都可以看到书院师生共同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随处讲论,随机提点启发。1167年,朱森曾经
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
率弟子从武夷山前往岳麓书院论学,而后又与张栻率众弟子登临南岳。王阳明也经常带领弟子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登山临水。其弟子甚至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
A.书院师生注重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维持学生的
“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随所触为指示”。众生徒“或罗
学习兴趣。
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
B.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有时也会在祭祀先圣先
闻,而皆有以洽其意而屡其心”。这些极具画面感的叙述,生动呈现出书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贤的活动中学习礼仪。
1
朱蕉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读书应当有质疑的精神:“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
C.陈宏谋规定学生可以当堂提出疑问,这与李文炤、王文清的规定一脉相承,是对独立思考
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与张拭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在长期的学术
精神的鼓励。
【高二月考测试卷(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42670Z
【高二月考测试卷(一)·语文第2页(共8页)】
242670Z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