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9 23:2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A.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保民”是关键,只有“保民”才能“称王”,才能在征伐中获得胜利。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B.庄子在《庖丁解牛》中追求依乎天理、游刃有余,提倡养生之道。
2024.03.25 C.欧阳修在《卖油翁》中写到“无他,但手熟尔。”强调勤学苦练,熟能生巧。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D.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他在《传习录》中指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许多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样的看法完全对或完全错。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 材料一:
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关心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 孙晶岩从 2017 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 5 年,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
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用这种过分简 战的历程。其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
单的办法是无从了解中国哲学的。中国哲学的主要精神,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出世的。 令人荡气回肠。
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由于有这样的一种精神,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它讲求实际,但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通过这
并不肤浅。 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孙晶岩说:“报
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对立的一样。中国哲学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 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
合。按中国哲学的看法,能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中实现这种综合的,便是圣人。圣人既入世,又出世;他的 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
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 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
王。这不是说他必须是一国的首脑,从实际看,圣人往往也不可能成为政治首脑。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使人得以发展 礼物。
这样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这里的“道”是指道路,或基本原理。既然哲学所探讨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它自然难以脱离政治。在中国哲学里,无论哪派,其哲学思想必然也就是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 材料二:
说,中国哲学里没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或逻辑学,而是说,它们都以不同形式与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举例来说,名 记者:2008 年《五环旗下的中国》出版,今天的《中国冬奥》出版,支撑您一路写下来,最大动力是什么?
家所辩论的“白马非马”,似乎与政治毫不相干,但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认为“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孙晶岩: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夜以继日地写作丝毫不觉得累,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存在的方式。
在今日世界,政治家们都标榜追求和平,事实上,我们不难看到,有的一面侈谈和平,一面却在准备战争。这就是名 记者:时隔多年,您的心态和创作方法与过去有何不同?
实不符。按公孙龙的意见,这种名实不符应当纠正。的确,要改变世界,这就是需要加以改变的第一步。 孙晶岩:近年来注重读书,走出国门看世界,心态上少了浮躁,多了思考;创作上有了国际视野,同时注重文学
由于哲学以内圣外王之道为主题,所以研究哲学就不是仅仅为了寻求哲学的知识,还要培养这样的品德。哲学不 性,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是一种智力游戏,而是十分严肃的事情。金岳霖教授在一篇未发表的论文中说:“哲学要求信奉它的人以生命去实践, 记者:您写《中国冬奥》采访了国内外 200 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人。您觉得这种“地毯式采访”是必须的吗?
哲学家只是载道的人而已。哲学家应终身持久不懈地操练自己,生活在哲学体验之中,超越自私和自我中心,以求与 孙晶岩:非常必要,我的采访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在与采访对象心心相印的交流中捕捉到很多独特的
天合一。这种心灵的操练一刻也不能停止,因为一旦停止,自我就会抬头,内心的宇宙意识就将丧失。因此,从认识 细节,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是可以互相激发的,如果只是电话采访或者上网浏览是根本做不到的。
角度说,哲学家永远处于追求之中;从实践角度说,他永远在行动或将要行动。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在哲学家身上 记者:记录北京冬奥参与者的故事,令您感动的必然有很多,那么在题材取舍上是否很难?
就体现着‘哲学’这个词本来含有的智慧和爱的综合。中国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苏格拉底,因为他们把伦理、 孙晶岩:大刀阔斧忍痛割爱,比如我专门用一个章节写南斯拉夫当年为什么要办冬奥,为此去了巴尔干半岛的几
政治、反思和知识都融合在一起了。对他们来说,哲学不是仅供人们去认识的一套思想模式,而是自己据以行动的内 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很得意,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只能删掉。
在规范。”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记者对孙晶岩的专访)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的精神》,赵复三译) 材料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王京忠: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您仍然在奔波的路上,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A.作者指出“中国哲学是一种入世的哲学”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持该观点的人并未深入理解中国哲学的精神。 孙晶岩:冬奥只是我眼中中国的一部分。冬奥会以来我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北平抗战秘闻》、散
B.按中国哲学的看法,只有圣人才会在入世和出世两极对立中寻求综合,“内王外圣”是对圣人品格的概括。 文集《蓝色畅想》,尽可能深入地观察记录着身边的这片热土,去感受每一个微小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意义,我有新的
C.中国哲学所探讨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它既注重实际,又有深刻性,具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特征。 创作计划,我的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D.金岳霖认为,哲学家一旦停止心灵的操练,生活在哲学体验之外,自我就会抬头,内心的宇宙意识就将丧失。 王京忠:我记得您 1995 年就开始写扶贫,为什么对扶贫感兴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孙晶岩:受我父亲影响。我也走访了很多国家级贫困县,对在贫困山乡见到的穷人刻骨铭心,怀着对贫困地区人
A.从本文的论证中,既可看到哲学精神对哲学家的影响,也可以发现哲学家对哲学精神的塑造。 民深沉的爱,我创作了 63 万字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系中国首部全景式描写扶贫的长篇报告文学,社会反
B.文章第三段以“白马非马”相关看法为例,说明中国哲学总是以不同形式与政治思想相联系。 响强烈。
C.文章援引金岳霖的论文肯定了中国哲学家的追求,表明研究哲学与智力毫无关系,只需培养品德。 王京忠:您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是写西气东输工程的,当年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您怎么会想
D.文章有破有立,从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涵及讨论主题等角度廓清了人们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误区。 到写这个题材?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金岳霖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孙晶岩:因为我对中国的西部充满感情,对西部大开发工程充满感情。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到上海横跨十个省区,
第 1页/(共 8页) 高一段考语文 第 2页/(共 8页)
{#{QQABJQoEggAgQJBAARgCQQEACgCQkBAACAoOgBAAMAIAyRFABAA=}#}
三山五越一塬一网,一万六千里路云和月,其中甘苦唯有自知。我还与石油人一道为西气东输沿线失学儿童捐钱,资 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
助他们念书。 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王京忠:2008 年 5 月 18 日,我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晚会上看到您为汶川灾区捐款,您当时不是在写北京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
奥运会的报告文学吗? 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
孙晶岩:2008 年汶川地震,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快杀青了,我马上完成创作,在地震当月奔赴 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
汶川灾区,跑了八个极重灾区,采访了大量的人物,在危房蚊虫的叮咬中撰写了八篇战地报告文学,还出版了长篇报 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
告文学《震不垮的川娃子》。 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
王京忠:您后来又去写援疆,《西望胡杨》影响很大,您为什么要四下新疆写援疆? 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孙晶岩:2010 年,我应邀到新疆采访援疆干部,经常深入到维吾尔族贫困乡亲家中,用维语与他们交谈,我不仅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
资助穷孩子念书,而且与援疆干部一道给贫困老人捐款。“胡杨”寓意新疆,“西”代表西部,“望”是一种思念和 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
情感寄托,《西望胡杨》这个书名表达了我对西部人民的感情。 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
王京忠:您说写《中国冬奥》绝不是就体育写体育,更多关注了奥运赛事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带动,您对“体育” 有 2 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 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
孙晶岩: 。 衣口袋。
(摘编自中经网对孙晶岩的专访)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 8 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
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他获准减刑 4 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
A.孙晶岩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具有宏大视野,真实呈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
B.孙晶岩既注重报告文学的真实记录,也注重思考和文学刻画,她的作品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力量。 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
C.孙晶岩心怀善念,不辞辛劳,躬身实践,带着对作品的责任感和对家国人民的情感,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是那 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D.孙晶岩的长篇报告文学产生的影响很大,这与作家的创作品质息息相关,其根本在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5.材料三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孙晶岩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3分) (选自《小小说精选》)
A.带动更多人热爱、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构建健康中国。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B.体育无国界,当政治、外交对话不畅时,体育是最好的媒介。 A.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
C.我们应当用文学、体育与世界对话,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D.乡村振兴和奥运一脉相承,公益事业和奥运会息息相通。 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
6.材料二和材料三同为访谈,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
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会到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橘 子 8.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6 分)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
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 9.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6 分)
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
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 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②。智国③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
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 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第 3页/(共 8页) 高一段考语文 第 4页/(共 8页)
{#{QQABJQoEggAgQJBAARgCQQEACgCQkBAACAoOgBAAMAIAyRFABAA=}#}
襄子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④,绛水可以灌平阳⑤也。絺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疵⑥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絺疵曰:“以人事知之。”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子。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 A.首联紧扣标题中的“夜”,以“细思量”这一行为引起下文,逐步展现了诗人漫漫长夜里翻涌的思绪。
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B.颔联中的“白”字重点讲诗人头发全白的现状,“黄”字写出了诗人对系上黄腰带,成为朝廷命官的期盼。.。
C.颈联语言浅近直白,流露出诗人要把握当下做一番事业的心愿,也是对颔联中“随世白”感叹的回应。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
D.尾联直抒胸臆,再次照应标题,诗人不甘心朽,因而再次挑灯夜读,潜心习文。收束自然,卒章显志。
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
15.在“夜读”过程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 分)
才胜德谓之小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智襄子: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一,智氏家族的领主。②段规:韩氏家相。③智国:智伯家臣。④安邑:魏氏都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城。⑤平阳:韩氏都城。⑥絺疵:智伯谋士。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1)《归园田居》中对自己多年官场生活进行总结,表示后悔的句子:“ , ”。
A.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乐音达到
B.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高潮并戛然而止时的效果。
C.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志时,采用温和自谦的说法:“ , ”
D.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为弟子们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版,土墙高度,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版”意思不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B.“魏桓子御”与“以御于家邦” (《齐桓晋文之事》)中的“御”意思不同。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C.骖乘,指陪乘的人。《鸿门宴》中的樊哙即担任此职务,站在车左负责警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D.“尽灭智氏之族”与“每至于族”(《庖丁解牛》)中的“族”意思不同。 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 ① 了。而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甲)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
A.智伯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侮辱其家相,智国劝其对危机要有戒备警惕之心,他却自恃实力强大,无人匹敌,不 设:(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
以为意,埋下隐患。 便 ② 。
B.韩、魏两国在外交上处于弱势,他们不敢拒绝智伯索地的要求;韩康子和魏桓子跟随智伯攻赵,看到水漫晋阳的 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
景象,恐惧得手足失措。 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丙)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
C.谋臣絺疵善于观察人事细节,对形势有清醒准确的判断,他提醒智伯提防韩康子和魏桓子谋反,但劝谏失败,于 沮、桀溺等——(丁)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
是他请使于齐,离开晋国。 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
D.司马光认为智伯的灭亡是由于才与德不匹配,他根据才与德的存在状态把人分为四类,依照这个标准看,智伯虽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
有才华,但却是个小人。 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对人性和社会问题颇为关注。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 ③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
(1)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17.依下列对语段中几处标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此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
B.乙处冒号使用正确,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大胆的假设”。
(2)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C.丙处“德……义也”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
D.丁处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作用类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 分)
夜读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
【明】 唐寅
第 5页/(共 8页) 第 6页/(共 8页)
高一段考语文
{#{QQABJQoEggAgQJBAARgCQQEACgCQkBAACAoOgBAAMAIAyRFABA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① 。可是最
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
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
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 60%,时间要限制在 60 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
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
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
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
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0.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国儒家文化有“乐学”的传统。明代大儒王艮说:“学者不见真乐,则安能超脱而闻圣人之道 ”王阳明也曾感
慨道:“读书作文安能累人 人自累于得失耳!”当今,有的人在学习时只关注知识、技能,忽略了道德的涵养、智慧
的提升,学习变得趋向功利化、技术化, 陷入所谓的“学习焦虑”。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学习主体的我们,应该反
思一下学习的目的和方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高一段考语文
第 7页/(共 8页) 第 8页/(共 8页)
{#{QQABJQoEggAgQJBAARgCQQEACgCQkBAACAoOgBAAMAIAy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