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6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6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01 07: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郑和下西洋 “西洋”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红
海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今索马里摩加迪沙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占城-----------古里--------满剌加-----天方---------越南印度马来西亚马六甲沙特麦加旧名新说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规模到达范围1405—1433年先后7次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图说历史 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一是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最根本条件)
二是造船技术的发达;
三是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四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郑和航海用的“宝船”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九桅十二帆的船只,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龙骨由数根木头连接起来,同独木一样坚固。船的“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一个锚,有几千斤重”。大宝船可容四五百人,甚至近千人。 明代罗盘郑和船队编形图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自主探究:戚继光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只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2.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有何区别 ?
岳家军抗金是我们民族之间的斗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因此岳飞是抗金英雄不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所以,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家军哄儿谣: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要回来,回来。母亲!母亲!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
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去观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乡。
葡萄牙,靠欺骗,攫取澳门居住权。小结巩固新知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3、1533年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是( )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课 堂 检 测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_______
2、郑和下西洋出发地是————
3、郑和下西洋从———年开始,到——年结束。前后历时——年,最远到达————和——————
4、郑和船队带去的商品中,以——-和——最受当地人欢迎。
5、戚继光九战九捷的地点是————台州。
明成祖刘家港1405143328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丝绸瓷器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