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01 07: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1、封建社会形成、初步发展,首次大一统时期
——战国、秦汉;
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3、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隋唐
4、封建国家的再次分裂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5、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明清(1368—1840)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一、明朝的建立时间:
都城:
开国皇帝:1368年 应天(今南京)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容貌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张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据说还有个故事
另据《明史》本传记载: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贯顶”。应说这是一副奇特古怪,长相不雅的容貌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想一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改革行政机构,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中央: 废丞相,权分六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2、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3、 实行八股取士。皇帝锦衣卫(明太祖)
东 厂(明成祖)明朝中央集权2、司法: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锦衣卫和东西厂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
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
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是特务机构。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搬,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这样的改革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破题要求用两句话点题;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进一步加以发挥;起讲,开始议论;以后各股层层推进;中股是全篇的中心。在最后四股中,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或者叫做“八比”。
“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它既是愚笨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愚民政策的工具,这种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知识分子的文体,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
?
名词解释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说说你的看法 靖 难 之 役背景 建文帝削藩
经过 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
结果 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 成祖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明成祖朱棣政治方面
1、迁都北京2、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加强对臣民的监察文化教育方面继续实行八股取士军事方面 继续实行削藩明成祖的统治迁都原因
营建过程
布局特点
营建北京你知道明政府为何要迁都北京吗  明政府的都城原在应天(今南京),但在明朝建立以后,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建立起北元政权,对明朝构成巨大威胁。历史上建都南京都带有偏安的性质。以南京为都城来应付北元卷土重来的严重威胁,必然有鞭长莫及的危险。再说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兴王之地:1399年,他在北京发动“靖难之变”,并于1403年夺得帝位。   1406年,朱棣明令迁都。第二年,正式开始北京城的修建。皇城的位置基本上在元城旧址,宫殿的规模模仿南京,但更为壮丽。由于元宫在洪武时被拆除,因此它实际上是新建。工程历时十三年,到1420年才完工。在大运河疏浚后,1421年正月,正式迁都北京,改称“京师”。   朱棣迁都北京,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北方边防。   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壮丽,是我国古代城市中的杰作。北京城有三重,最里面的是宫城,宫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是京城。宫城又叫紫禁城,内有宏伟的宫殿。京城周围四十里,有九个门。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鼓楼、钟楼在京城北部,整个布局,匀称而又合理。北京城的布局特点故宫——皇权的中心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明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是明朝13个皇帝的陵墓群,也是全世界现存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情况最好的帝王陵墓群。其中,定陵的地下宫殿已经发掘并向游人开放。长陵、昭陵也可供游人参观,长陵内的金丝楠木大殿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整个十三陵面积广达40平方公里,建造用时超过200年,其工程极为浩大。
  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即成祖长陵、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另太祖孝陵在南京,代宗景泰陵在北京西郊金山)。每陵均依山而建,共占地40平方公里。周围建有陵墙,七公里的总神道列石牌坊、大红门、神圣功德碑等,各陵建筑大体相同,有祾恩殿、明楼,明楼后是宝城,即墓冢所在地。十三陵中以长陵规模最大,定陵地宫最为豪华,永陵的明楼全用花斑石筑成,最为精致坚固。陵东建有十三陵水库。环境幽美,景色壮丽,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明长陵牌坊 游览明十三陵你会发现:
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
课外延伸课堂练习: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