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七下(单元分析 4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七下(单元分析 4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30 13:3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材 人教版 设计者 盘伟国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用“关键词”走进东半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教学思路: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 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四、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一中东。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地。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中东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又出现了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战争、争端、难民与对和平的渴望、努力交织,使中东- -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东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政治等原因,也有突出的地理原因。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选择了中东具有突出地理特征的四个方面内容一一重 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和多元文化。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是中东问题的主要原因。教材设计以中东地理特征为明线,以中东问题的地理原因分析为暗线,并结合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和民俗等内容。 东半球除了我们生活的大洲、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外,欧洲西部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目前也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人口稠密、发达国家最为集中。同时,本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过去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当前也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之- -。由此,教材选择了欧洲西部作为地区学习的案例。为了落实本节的教学目标,教材选择了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经济发展特点与地位、畜牧业生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旅游业发展的自然与人文条件等主要教学内容。“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包含了本地区位置与范围、经济发展与地位等内容,是对本地区的一个总体把握。“现代化的畜牧业”突出了畜牧业生产与当地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是分析本地区人地关系的切入点。“ 繁荣的旅游业”不只是列举了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胜地,重点还在于利用这些旅游胜地作为例子,说出本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以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按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世界地理认识地区的标准要求,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均具有显著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作为认识地区的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本节落实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教材在设计上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内容。根据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及教学目标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需要,教材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知识拆分并揉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知识中。例如,在开篇介绍本区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强调这里大部分地处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接着教材给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图和代表性景观图像,在这样的自然环境背景下,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和文化,指出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及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的贡献。又如,教材在分析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时,指出热带草原气候所导致的旱灾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和人民生活的显著影响。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有助于学生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点。
五、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对亚洲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认识一个区域位置的基本方法知道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当前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较强,思维具有形象性特点,但是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较弱,很难长时间担心学习,所以在初次学习一个国家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太过于抽象,用直观的区域位置图、景观图片等帮助学生认识区域,走进区域的自然环境,引导加强理解,注意总结方法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
六、单元目标
1.读图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同)。 4.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人地协调)。 5.读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区域认知)。 6.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7.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8.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9.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从而能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区域认知)。 10.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1.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区域认知)。 12.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3.阅读课文,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4.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5.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及矿产品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16.读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七、达成评价
问题的解决: 1.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 2.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 5.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6.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7.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8.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9.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从而能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0.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11.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2.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3.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14.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15.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及矿产品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16.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八、实施规划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课时 1.读图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同)。 4.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人地协调)。 1.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 2.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5.读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区域认知)。 6.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7.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8.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5.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6.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7.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8.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9.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从而能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区域认知)。 10.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9.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从而能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0.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1.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区域认知)。 12.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3.阅读课文,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4.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5.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及矿产品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16.读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1.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2.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13.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14.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15.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及矿产品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16.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学法大视野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中东地区》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中东地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读图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主要产油国(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中东水资源及其分布状况,说明水资源对中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同)。 4.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中东的多元文化(人地协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东的自然地理特征、石油与宗教
教学难点 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材料展示】 师: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亚一直冲突不断、战火连绵,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国际新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方面的报道。 生:阅读素材,进入情境。 提出问题:为什么西亚总是争端不断? 创设情境,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设计意图
主题一:位置之争 【启发提问】 师:据图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 生:结合地图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 总结:五海三州之地之地,位置特殊且重要。 提示:除此之外还可以找出中东的“1运1湾3峡“ 【小组活动】 1、认识霍尔木兹海峡为什么被称之为“海上生命线” 活动①:材料信息提取 师:展示霍尔木兹海峡的相关信息与位置特点。 生:参与活动①进行材料的信息提取与总结,认识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地位。 2、从不同时间尺度认识中东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活动②:讨论与展示 师:展示中东地区的位置图与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历史材料。 生:参与活动②材料分析的讨论,从三个表现从不同时间尺度认识中东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 通过启发学生运用位置描述方法进行中东地区的位置描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提取与表达交流能力。 从不同时间尺度认识中东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形成时空思维。
主题二:淡水之争 【提问导思】 师:根据中东的地理位置与所学的气候相关知识,猜测中东地区的农业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生:认真思考。 【读图总结】 师:给出中东地区的地形与气候分布图,总结中东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提问:思考中东气候、河流与地形的的相互关系可能造成的结果? 【材料探究——中东地区的农业】 展示中东地区的畜牧业与灌溉农业的分布图,思考: 中东畜牧业的主要特点?动物种类? 中东灌溉农业区的主要分布地区 ? 总结:西亚的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 【认识以色列的节水农业】 生:认真笔记。 通过读图总结锻炼学生读图能力,加深对中东地区自然环境的认识。 探究结果通过学生汇报形式展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及时回顾,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
主题三:石油之争 【材料分析:认识中东石油的地位】 师:根据中东的地理位置与所学的气候相关知识,猜测中东地区的农业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找出中东地区的石油集中分布区域; 找出主要的产油国。 生:认真思考。 【小组讨论:石油运输路线】 师:迪拜的石油开发商阿富成功接了3笔石油订单,可是他该怎么把石油从波斯湾顺利的运达目的地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52页地图,帮他从地图中设置合理的运输路线吧!(写明沿途经过的大洋、海、海峡) 总结: 【讨论:认识中东石油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材料: 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开发。 根据材料分析认识中东地区石油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提取与分析总结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认识中东石油运输路线,加深学生对全世界地区分布的认识。
主题四:宗教之争 【读图总结:认识中东的人口、民族】 师:根据中东的相关材料,梳理中东地区的人口组成与民族构成。 【合作探究:认识中东的宗教之争】 师:根据中东的相关材料,了解中东地区的宗教争端与著名宗教城市。 生:认真思考,合作完成任务活动。 提升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认识中东地区目前依然存在这宗教争端。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师:整理课堂思路:中东地区的四大争端 生:跟随老师整理课堂思路,回顾本堂课知识点。 及时回顾,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
课后思考(延伸)/5分钟 设计意图
【认识中东自然环境与服饰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师:布置任务:中东地区的传统服饰以白色为主,建筑多以平定低矮房屋为主,思考其与中东地区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板书设计 充满“争端”的中东
教学反思 课堂效果: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改进措施:
第2课时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欧洲西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读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区域认知)。 2.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复习)/5分钟
【图片导入】 师:展示欧洲自然与人文景观图 欧洲西部有侩炙人口的童话故事,有阳光明媚的地中海风光,有曲折幽深的峡湾,有白雪皑皑著名的艾菲的阿尔卑斯山,有“郁金香王国”美誉的荷兰,有蓝色的多瑙河,有尔铁塔…… 生:自主回答与讨论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一: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 师:给出欧洲西部的位置与国家组成图,请学生归纳欧洲西部的位置与国家组成。 【小组合作】 结合教材材料,了解欧盟这一组织。 【问题思考】 师:为什么要建立欧盟? (资源和市场相对有限) 二、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与发达的国家组成 【分组探究】 阅读教材与展示的资料,从地形、气候 、河流三个角度总结归纳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特点。 【问题思考】 师:欧洲西部为何内河航运发达?结合自然环境特点与经济发展状况思考? 【小组讨论】 总结欧洲西部发达的原因以及认识国家组成。
三、发达的畜牧业与工业 问题1:为何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 方向1:结合相关地图,说一说,有利于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方向2:议一议,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 认识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与种植业:PPT展示几个国家典型的农业发展。 问题2:欧洲工业发展特点与国家工业特色 阅读材料:总结欧洲工业特点 工业国家介绍:通过ppt展示
四、走进欧洲繁荣的旅游业 【自主学习】 归纳欧洲著名的旅游地,思考欧洲旅游资源发达的原因?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九、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
十、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
第3课时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知道本区是以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从而能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区域认知)。 2.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主题式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复习)/5分钟
【图片导入】 师: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与人文景观图 生:自主回答与讨论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一:黑种人的故乡 师: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主要国家 绝大多数是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这片土地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读图思考】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图 任务1:找出本区东西所临的海洋,以及在非洲的相对位置。 任务2: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 (撒哈拉沙漠、三大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和主要河流(尼罗河、刚果河等) 任务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分布特点。 【小组讨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黑种人的故乡,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请依据教材与提供的材料分别说明。 【探究活动】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恩贾梅纳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思考: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民居的影响。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 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同时,本区纬度低,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有丰富的热带动植物资源,是咖啡、油棕的原产地。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问题探究】 为什么非洲资源丰富但是经济依然较为落后? 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思考特点? 以初级农矿产品生产为主,由于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低廉,进口的工业成品价格昂贵,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也制约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展示材料】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国家,正在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初级农矿产品生产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肯尼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指出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 -。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 -, 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等国家的重视。撒哈拉以南非洲要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的尴尬角色,需要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最后教师总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明确这里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思考:依据材料,梳理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 【小组讨论:经济发展的措施】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展经济的数据,有关国家的案例(肯尼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九、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十、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
第4课时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澳大利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区域认知)。 2.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阅读课文,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5.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及矿产品的出口情况,学会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6.读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复习)/5分钟
【图片导入】 师:海底总动员动画视频导入 生:自主回答与讨论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总述:澳大利亚——活化石博物馆 【自主学习】 师:出示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生: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 师: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影片(也可出示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图片或看课本插图)。】 提出问题:澳大利亚生物的共性是什么? 生: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探究一:我谈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与大陆漂移的关系? 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比较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在生物物种方面的差异。 生:小组自选探究课题,寻找证据。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可展示图像材料或文字材料证明观点) 课题1:运用大陆漂移学说从时间上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课题2:利用物种进化原理从空间上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课题3:说明自然环境对澳大利亚生物的影响。 师: 出示阅读材料: 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师生 共同感悟:澳大利亚不愧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生: 自读“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的养羊史。 师: 同学们,我们在逛商店时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就是说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 (多媒体出示牧场景观图片)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场的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个牧场主,你会将自己的牧场建在哪里呢? 探究二:我来选择牧场址 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 2.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 生: 小组自选课题,选择牧场位置。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 课题1: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图8.38):通过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课题2: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图(图8.39):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热带草原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师: (肯定生:的探究结果,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刚才我们分别依据地形和气候因素来选择了牧场址。下面你再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综合来考虑你的选址方案,看看会有做出什么调整? 生: 西部和中部的南回归线附近地区不能建牧场,因为虽然这些地区具备了地形方面的优势,但却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缺少水源。 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请来验证一下你的选址是否合适。 师: 多媒体出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8.37)。 生: 选址正确,感受成功的喜悦。 生: 读图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四个不同农牧业区的分布,认识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牧业,因此农牧业一直在其经济中占居着重要地位。 师: 同学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采矿业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储量优势。(出示阅读材料): 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 师: 现在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等工矿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师: 出示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分布图(图8.40)。 生: 读图找出:1.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煤、铁矿石等)及分布。 2.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 师: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学专家,试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三:我看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 1.地形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3.交通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历史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师: 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图片。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九、板书设计
澳大利亚
十、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