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三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 -高频考点11-月相的变化现象、月球与地球关系-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62386791"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
二.判断题(共11小题) 3
三.连线题(共3小题) 3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4
五.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9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1
二.判断题(共11小题) 15
三.连线题(共3小题) 17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9
五.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28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2春 桐庐县期末)钱塘江大潮是我国最著名的潮汐现象,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由于江道突然变窄,呈喇叭形,导致大量潮水被两岸夹住,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钱塘江大潮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 )
A.月球对地球有引力
B.潮水和岸间有引力
C.钱塘江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2.(2023春 无棣县期末)地球上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的作用形成的。( )
A.太阳的引力 B.月球的引力
C.地球自身的引力
3.(2023春 五华区期末)地球的天然卫星个数是( )个。
A.1 B.2 C.3
4.(2022春 杭州期末)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5.(2022春 桐庐县期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以下关于月相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月球发生了圆缺变化
B.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
C.月球自己发光,有时亮的多有时亮的少
6.(2020春 萧山区期末)如图,这个月相最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 )
A.月初 B.月中 C.月末
7.(2022春 余杭区期末)月球是地球的( )
A.行星 B.卫星 C.流星
8.(2023春 西山区期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主要是( ) 形成的。
A.沿海地区发生地震
B.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C.地球自身的引力
9.(2021秋 大名县校级期末)一个完整的农历月,从初一开始到月末,月相的变化规律是( )
A.从缺变圆再变缺 B.从缺变圆
C.从圆变缺再变圆
10.(2023春 沙湾县期末)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那天的月相是( )
A. B. C.
11.(2020春 余杭区期末)下列月相图中,在农历十五晚上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12.(2023春 讷河市期末)两次月圆之间的间隔大约是( )
A.15天 B.30天 C.365天
13.(2021春 西湖区期末)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那天,我们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14.(2023春 临平区期末)小明观察下半月的月相,发现其变化规律是( )
A.慢慢变圆
B.慢慢变缺
C.先慢慢变圆,再慢慢变缺
二.判断题(共11小题)
15.(2022春 桐庐县期末)农历上半月的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判断对错)
16.(2020春 杭州期末)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上面是没有空气的。 (判断对错)
17.(2023春 南湖区期末)月相变化是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空间位置变化而引起的。 (判断对错)
18.(2022春 杭州期末)月球上的环形山排列在一起,没有叠加的。 (判断对错)
19.(2023春 叙州区期末)“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指月相变化。 (判断对错)
20.(2022春 杭州期末)观察月相变化的时间应该按照农历日期进行。 (判断对错)
21.(2022春 金东区期末)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卫星。 (判断对错)
22.(2020秋 土默特左旗校级期末)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圆到缺,下半月由缺到圆。 (判断对错)
23.(2021 绥滨县)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判断对错)
24.(2023春 萧山区期末)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去月球生活。 (判断对错)
25.(2023春 临平区期末)相邻的两个满月间隔时间大致是半个月。 (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共3小题)
26.(2022春 富阳区期末)连线题。
月球 会发光的球体
有着丰富的液态水
太阳 表面有环形山
地球 是一颗天然卫星
27.(2020 越城区)下列材料或动作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代表什么?请连线。
一半被涂黑的皮球 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
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 被阳光照亮的月球
小圆里的几个同学 太阳
黑板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28.(2021春 西湖区期末)我们熟知的天体与其特征。
月球 A.会发光的球体
太阳 B.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地球 C.是一颗卫星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9.(2022春 桐庐县期末)星球的奥秘。
(1)如图是小柯观察的月相图,下列月相图排序正确的是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序号 可能是端午节这天晚上的月相。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⑤
(2)李白曾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其实月球并不像白玉一样光滑,而是布满了坑坑洼洼,这些“坑”实际上是 (填地形名称),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多选)
A.火山喷发
B.地震
C.陨石撞击
30.(2022春 淳安县期末)观察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请仔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月相是指 。
A.月球的形状
B.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
C.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2)农历二十二左右,可以观察到的月相是 。
A.B.C.
(3)月相从①→②→③→④→①一个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
A.一个月
B.一天
C.一年
(4)当月球运行到①位置时,用肉眼观察 。
A.看到一轮满月
B.看不到月亮
C.看到半面亮的月亮
(5)满月的月相出现在上图的 位置。
A.① B.② C.③
31.(2022春 余杭区期末)探究太阳、地球和月球。
小明学习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后,思考了以下问题,请回答:
(1)小明用帆船模型在球面上向外移动时发现 。
A.看到船帆和船身同时消失
B.先看到船帆消失,再看到船身消失
C.先看到船身消失,再看到船帆消失
(2)发生月食时,阻挡物是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3)在学习月球后,小明了解到 。
A.月球的表面是光滑的
B.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是一样的
C.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总是正面对着地球
(4)早上升国旗时,小明发现旗杆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旗杆影子的长度 。
A.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高,影子短
B.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低,影子短
C.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高,影子长
(5)小明发现我们身边 自然现象与月球有关。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大海的潮汐现象
C.一年中四季的变化
(6)小明和小花为了探索环形山的形成,两人一起利用托盘、细沙和大小不同的球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步骤: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③试着撞击出大小不重叠的“环形山”。
(Ⅰ)为了研究留在细沙中沙坑的大小与球的质量是否有关,他们应该 。
A.选择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B.选择大小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C.选择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的高度丢下
(Ⅱ)经过不断地测试,小明和小花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由 造成的。
A.火山喷发
B.陨石撞击
C.月壳运动
32.(2023春 萧山区期末)探寻宇宙的奥秘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宇宙一直是一个令人充满好奇的神秘世界。让我们脚踏大地,仰望天空,一起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
(1)如图所示,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原因是 。
A.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
B.太阳离地球近,月球离地球远
C.月球和太阳实际上就差不多大
(2)在实验中,如果把代表太阳的大圆换得更大,要继续看到太阳和月球一样大,那么 。
A.太阳离地球要更近
B.太阳离地球要更远
C.太阳离月球要更近
(3)如图所示,在模拟“制造月球上的环形山”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 。
A.火山喷发
B.月球表面
C.各种陨石
(4)一个月中,月相会发生变化,月相图片按月初到月末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⑤②③④
B.⑤②①③④
C.④③⑤②①
(5)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立了一根木棒。阳光下,木棒在地面投射出一道影子。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
A.长一短一短
B.长一短一长
C.短一长一短
(6)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叫 。
A.圭表
B.日晷
C.石盘
(7)宇航员在空间站可以看到一个“蓝色”的地球。对地球上“液态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比陆地面积大
B.湖泊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水资源
C.液态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需要节约
(8)在制作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海报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选用不同的主题色彩
B.乐于展示和交流自制的海报
C.海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拿来就可以用,无需筛选
五.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33.(2023春 洪山区期末)请将月球和地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填到韦恩图中。(填序号)
①球体②有丰富的液态水③不会发光发热④有环形山⑤有空气⑥没有生命⑦没有空气⑧有生命
34.(2020春 杭州期末)探究宇宙。
(1)晚上,小华发现不会发光的月亮也很明亮,这是因为 。
A.月亮是透明的
B.月亮反射太阳光
C.月亮上有发光的物质
(2)小华连续5天观察月亮,发现月相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如图),那么第6天的月相可能是 。
(3)小华还知道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 。
A.地心引力
B.潮汐
C.海浪
(4)小华观察地球仪还发现,地球上有很多的海洋,如:太平洋、大西洋等,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相比较 。
A.海洋面积大
B.陆地面积大
C.海洋和陆地一样大
(5)小华去海边旅游时,发现有两艘一样大的轮船正同时驶离海边,一段时间后,小华看到一艘轮船大,一艘轮船小,这是因为 。
A.大的轮船开得快
B.小的轮船开得快
C.无法分辨快慢
浙江省杭州市三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汇编 -高频考点03-月相的变化现象、月球与地球关系-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2春 桐庐县期末)钱塘江大潮是我国最著名的潮汐现象,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由于江道突然变窄,呈喇叭形,导致大量潮水被两岸夹住,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钱塘江大潮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 )
A.月球对地球有引力
B.潮水和岸间有引力
C.钱塘江外宽内窄呈喇叭形
【答案】B
【解答】A.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不是潮水和岸间有引力,而是潮水和岸间有阻力,故B符合题意;
C.钱塘江大潮特别壮观的原因是钱塘江外宽内窄呈喇叭形的河道,潮水和岸间的阻力越来越大,导致潮水位越来越高,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春 无棣县期末)地球上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____的作用形成的。( )
A.太阳的引力 B.月球的引力
C.地球自身的引力
【答案】B
【解答】地球和月球已经共存了大约45亿年了,虽然月球比地球小很多,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地球。月球环绕地球一圈耗时27.3天,自转一圈也需要27.3天,所以月球正对着地球的一面是不变的。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产生了涨潮和退潮的潮汐现象。
故选:B。
3.(2023春 五华区期末)地球的天然卫星个数是( )个。
A.1 B.2 C.3
【答案】A
【解答】地球的天然卫星个数是1个。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2春 杭州期末)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答案】B
【解答】月球的运动形式有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都是27.3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B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2春 桐庐县期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以下关于月相形成的原因正确的是( )
A.月球发生了圆缺变化
B.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
C.月球自己发光,有时亮的多有时亮的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0春 萧山区期末)如图,这个月相最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 )
A.月初 B.月中 C.月末
【答案】B
【解答】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蛾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二十七、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残月。图片是满月,处于月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2春 余杭区期末)月球是地球的( )
A.行星 B.卫星 C.流星
【答案】B
【解答】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月球围绕地球转,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故选:B。
8.(2023春 西山区期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主要是( ) 形成的。
A.沿海地区发生地震
B.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C.地球自身的引力
【答案】B
【解答】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很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就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故选:B。
9.(2021秋 大名县校级期末)一个完整的农历月,从初一开始到月末,月相的变化规律是( )
A.从缺变圆再变缺 B.从缺变圆
C.从圆变缺再变圆
【答案】A
【解答】一个完整的农历月,从初一开始到月末,月相的变化规律是从缺变圆再变缺。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0.(2023春 沙湾县期末)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那天的月相是( )
A. B. C.
【答案】B
【解答】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为:新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农历八月十五的月相是满月,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0春 余杭区期末)下列月相图中,在农历十五晚上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答案】B
【解答】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3春 讷河市期末)两次月圆之间的间隔大约是( )
A.15天 B.30天 C.365天
【答案】B
【解答】根据对月相发生的认识,月圆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两次月圆之间的间隔大约是30天。
故选:B。
13.(2021春 西湖区期末)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那天,我们可能看到的月相是( )
A. B. C.
【答案】B
【解答】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为:新月(朔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望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那天,我们可能看到的月相是B。
故选:B。
14.(2023春 临平区期末)小明观察下半月的月相,发现其变化规律是( )
A.慢慢变圆
B.慢慢变缺
C.先慢慢变圆,再慢慢变缺
【答案】B
【解答】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判断题(共11小题)
15.(2022春 桐庐县期末)农历上半月的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 (判断对错)
【答案】×
【解答】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完成从新月到新月的变化,农历上半月的月相是从新月到满月。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6.(2020春 杭州期末)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上面是没有空气的。 √ (判断对错)
【答案】√
【解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特别是淡水); 并且月球的昼夜温差太大,有几百度,也不适合生命生存。
故答案为:√。
17.(2023春 南湖区期末)月相变化是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空间位置变化而引起的。 √ (判断对错)
【答案】√
【解答】根据对月相的认识,月相变化是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空间位置变化而引起的,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8.(2022春 杭州期末)月球上的环形山排列在一起,没有叠加的。 × (判断对错)
【答案】×
【解答】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其分布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故答案为:×。
19.(2023春 叙州区期末)“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指月相变化。 √ (判断对错)
【答案】√
【解答】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
20.(2022春 杭州期末)观察月相变化的时间应该按照农历日期进行。 √ (判断对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记录月相变化时,我们以农历日期为准,因为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的规律制定的,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而形成的。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
21.(2022春 金东区期末)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卫星。 × (判断对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故答案为:×。
22.(2020秋 土默特左旗校级期末)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圆到缺,下半月由缺到圆。 × (判断对错)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故答案为:×。
23.(2021 绥滨县)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 (判断对错)
【答案】√
【解答】月球引力大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
故答案为:√。
24.(2023春 萧山区期末)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去月球生活。 × (判断对错)
【答案】×
【解答】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上没有水也没有空气,没有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在月球上不能呼吸,没有水喝,在真空状态下,声波不能传播,不能说话交流,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不适合人类居住。
故答案为:×。
25.(2023春 临平区期末)相邻的两个满月间隔时间大致是半个月。 × (判断对错)
【答案】×
【解答】我国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规律编制的,月相变化周期是一个月,大约是29.5天。月相从初一的新月到十五的满月,月相由缺到圆,从十五的满月到月末,月相再由圆到缺。因此,相邻的两个满月间隔时间是一个月,而不是半个月。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三.连线题(共3小题)
26.(2022春 富阳区期末)连线题。
月球 会发光的球体
有着丰富的液态水
太阳 表面有环形山
地球 是一颗天然卫星
【答案】
【解答】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叫卫星。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的表面高低不平,有高山,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地球就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得星球。地球上的液态水大部分存在于海洋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是会发光的球体。
故答案为:
27.(2020 越城区)下列材料或动作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分别代表什么?请连线。
一半被涂黑的皮球 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
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
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 被阳光照亮的月球
小圆里的几个同学 太阳
黑板 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在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中:一半被涂黑的皮球代表被阳光照亮的月球;皮球黑色的一面始终背对着黑板代表月球的亮面朝着太阳;举着皮球的同学逆时针走动一圈代表月球自西向东绕着地球公转;小圆里的几个同学代表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黑板代表太阳。
故答案为:
28.(2021春 西湖区期末)我们熟知的天体与其特征。
月球 A.会发光的球体
太阳 B.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地球 C.是一颗卫星
【答案】
【解答】太阳是一颗位于银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是恒星、会发光发热;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平时说的月光是指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是一颗卫星;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是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故答案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9.(2022春 桐庐县期末)星球的奥秘。
(1)如图是小柯观察的月相图,下列月相图排序正确的是 C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序号 ① 可能是端午节这天晚上的月相。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⑤
(2)李白曾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其实月球并不像白玉一样光滑,而是布满了坑坑洼洼,这些“坑”实际上是 环形山 (填地形名称),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C (多选)
A.火山喷发
B.地震
C.陨石撞击
【答案】(1)C;①;
(2)环形山;AC。
【解答】(1)月相变化周期是一个月。月相规律:上半月变化规律,由亏到圆,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增大,直至满月,亮面在月球的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亮面面积逐渐减小,直至朔月,亮面在月球的左侧。下列月相图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②④⑤。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一种呈镰刀形状的蛾眉月,图①是端午节这天晚上的月相。
(2)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面;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面。月球上布满了坑坑洼洼,这些“坑”实际上是环形山,这种地形可能是火山喷发或陨石撞击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
(1)C;①;
(2)环形山;AC。
30.(2022春 淳安县期末)观察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请仔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月相是指 C 。
A.月球的形状
B.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
C.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2)农历二十二左右,可以观察到的月相是 B 。
A.B.C.
(3)月相从①→②→③→④→①一个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A 。
A.一个月
B.一天
C.一年
(4)当月球运行到①位置时,用肉眼观察 B 。
A.看到一轮满月
B.看不到月亮
C.看到半面亮的月亮
(5)满月的月相出现在上图的 C 位置。
A.① B.② C.③
【答案】(1)C。
(2)B。
(3)A。
(4)B。
(5)C。
【解答】(1)A.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不是月球的形状,月球的形状是球体,球体形状是不变的,故A错误;
B.月球表面的起伏状况与月相无关,故B错误;
C.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故C正确;
(2)根据月相变化规律,农历二十二左右,可以观察到的月相是下弦月,月相是半圆,亮面朝左,缺面朝右,与图B中的月相一致。图A是月初的蛾眉月,图C是农历十五或十六的满月。
(3)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就是主要根据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其中月的天数是按照月相的变化来编排的,农历一个月也叫朔望月,大约是29.5天。故A选项正确。
(4)读图可知,当月球运行到①位置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暗面,亮面一点也看不到,这是的月相是新月,日期是农历初一。故B选项正确。
(5)根据月相变化规律,满月时,月球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月球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月球的亮面完全朝向地球,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相是慢 满月,日期是农历十五或十六。故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C。
(2)B。
(3)A。
(4)B。
(5)C。
31.(2022春 余杭区期末)探究太阳、地球和月球。
小明学习了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后,思考了以下问题,请回答:
(1)小明用帆船模型在球面上向外移动时发现 B 。
A.看到船帆和船身同时消失
B.先看到船帆消失,再看到船身消失
C.先看到船身消失,再看到船帆消失
(2)发生月食时,阻挡物是 B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3)在学习月球后,小明了解到 C 。
A.月球的表面是光滑的
B.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是一样的
C.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总是正面对着地球
(4)早上升国旗时,小明发现旗杆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旗杆影子的长度 A 。
A.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高,影子短
B.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低,影子短
C.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高,影子长
(5)小明发现我们身边 B 自然现象与月球有关。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大海的潮汐现象
C.一年中四季的变化
(6)小明和小花为了探索环形山的形成,两人一起利用托盘、细沙和大小不同的球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步骤:①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②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③试着撞击出大小不重叠的“环形山”。
(Ⅰ)为了研究留在细沙中沙坑的大小与球的质量是否有关,他们应该 A 。
A.选择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B.选择大小不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C.选择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的高度丢下
(Ⅱ)经过不断地测试,小明和小花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由 B 造成的。
A.火山喷发
B.陨石撞击
C.月壳运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1)小明用帆船模型在球面上向外移动时发现先看到船帆消失,再看到船身消失,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当地球的位置在太阳和月球的中间,三者又在一直线上时,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给地球遮住了,这就是月食。所以发生月食时,阻挡物是地球。
(3)在学习月球后,小明了解到月球在不停地绕地球转动,它的正面始终面对地球,背面背对地球。
(4)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升国旗时,小明发现旗杆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旗杆影子的长度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位置高,影子短。
(5)小明发现我们身边大海的潮汐自然现象与月球有关,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产生了涨潮和退潮的潮汐现象。
(6)(Ⅰ)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它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留在细沙中沙坑的大小与球的质量是否有关,小明和小花应该选择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个高度丢下。
(Ⅱ)经过不断地测试,小明和小花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由陨石撞击造成的。
故答案为:(1)B。(2)B。(3)C。(4)A。(5)B。(6)(Ⅰ)A。(Ⅱ)B。
32.(2023春 萧山区期末)探寻宇宙的奥秘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宇宙一直是一个令人充满好奇的神秘世界。让我们脚踏大地,仰望天空,一起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
(1)如图所示,通过模拟实验发现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原因是 A 。
A.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
B.太阳离地球近,月球离地球远
C.月球和太阳实际上就差不多大
(2)在实验中,如果把代表太阳的大圆换得更大,要继续看到太阳和月球一样大,那么 B 。
A.太阳离地球要更近
B.太阳离地球要更远
C.太阳离月球要更近
(3)如图所示,在模拟“制造月球上的环形山”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 C 。
A.火山喷发
B.月球表面
C.各种陨石
(4)一个月中,月相会发生变化,月相图片按月初到月末排序正确的是 B 。
A.①⑤②③④
B.⑤②①③④
C.④③⑤②①
(5)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立了一根木棒。阳光下,木棒在地面投射出一道影子。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B 。
A.长一短一短
B.长一短一长
C.短一长一短
(6)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叫 B 。
A.圭表
B.日晷
C.石盘
(7)宇航员在空间站可以看到一个“蓝色”的地球。对地球上“液态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海洋比陆地面积大
B.湖泊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水资源
C.液态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需要节约
(8)在制作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海报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
A.可以选用不同的主题色彩
B.乐于展示和交流自制的海报
C.海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拿来就可以用,无需筛选
【答案】(1)A;
(2)B;
(3)C;
(4)B;
(5)B;
(6)B;
(7)A;
(8)C。
【解答】(1)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离地球很遥远。月亮比地球小,和太阳相比较就更小,但是月球距离地球近,所以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太阳大,离地球远;月球小,离地球近。
(2)在实验中,如果把代表太阳的大圆换得更大,要继续看到太阳和月球一样大,那么太阳离地球要更远。
(3)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环形山的形成。在模拟“制造月球上的环形山”实验中,图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各种陨石。
(4)一个月中,月相会发生变化,且变化是有规律的。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月相图片按月初到月末排序正确的是⑤②①③④。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6)日晷是用来观测计算时间的仪器,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规律制成的。图中这是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日晷。
(7)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着。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约占71%。所以,我们常常说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水资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选项B、C的说法是错误的。
(8)A.在制作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海报时,可以选用不同的主题色彩,这个主题颜色将决定海报所选择的内容。如果选择红色,则海报的主题就要展示地球的红色资源,例如火山、红色枫林、岩浆等。海洋、河流的颜色是蓝色;草原、森林的颜色是绿色等,故A正确;
B.乐于展示和交流自制的海报,通过展示交流,让海报制作更加科学、精美,故B正确;
C.海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要注意甄别,筛选出科学、正确的资料来制作,故C错误。
故答案为:
(1)A;
(2)B;
(3)C;
(4)B;
(5)B;
(6)B;
(7)A;
(8)C。
五.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
33.(2023春 洪山区期末)请将月球和地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填到韦恩图中。(填序号)
①球体②有丰富的液态水③不会发光发热④有环形山⑤有空气⑥没有生命⑦没有空气⑧有生命
【答案】
【解答】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不会发光发热;地球属行星,月球是卫星(地球的卫星)。它们大小不同(地球相当于好几十个月球),密度不同,引力(也说重力加速度)不同(地球的为月球的六倍)。月球有环形山,没有生命,没有空气;地球有丰富的液态水,有空气,有生命。
故答案为:
34.(2020春 杭州期末)探究宇宙。
(1)晚上,小华发现不会发光的月亮也很明亮,这是因为 B 。
A.月亮是透明的
B.月亮反射太阳光
C.月亮上有发光的物质
(2)小华连续5天观察月亮,发现月相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如图),那么第6天的月相可能是 C 。
(3)小华还知道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 B 。
A.地心引力
B.潮汐
C.海浪
(4)小华观察地球仪还发现,地球上有很多的海洋,如:太平洋、大西洋等,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相比较 A 。
A.海洋面积大
B.陆地面积大
C.海洋和陆地一样大
(5)小华去海边旅游时,发现有两艘一样大的轮船正同时驶离海边,一段时间后,小华看到一艘轮船大,一艘轮船小,这是因为 B 。
A.大的轮船开得快
B.小的轮船开得快
C.无法分辨快慢
【答案】(1)B;(2)C;(3)B;(4)A;(5)B。
【解答】(1)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B选项符合题意。
(2)分析小华观察的月相变化图,可知月相亮面在右侧,是上半月的月相逐渐变圆的,那么第6天的月相可能是C。
(3)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我们把这个现象叫做潮汐。
(4)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5)同样大的轮船,行驶的越远,我们看到的越小,也就开得越快。
故答案为:(1)B;(2)C;(3)B;(4)A;(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