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地理效应(共29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课件——地理效应(共29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30 07: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微专题5
——地理效应
太阳辐射
宇宙空间
大气
地面
大气逆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
散射
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大气上界
知识回顾总结
大气辐射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地面吸收
难点突破
高空
近地面
高压
高压
低压
B冷却 A受热 C冷却
高压
低压
低压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影响地温和气温的因素?
观察现象
探究过程
梳理思路
学以致用
必备知识
2020年·全国 Ⅱ卷
大气受热过程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 图示观测时段内 (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必备知识
2020年·全国 Ⅱ卷
大气受热过程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必备知识
2020年·全国 Ⅱ卷
大气受热过程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3.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9. 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必备知识
2023年·广东卷
太阳辐射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 CO2量减少
B. 空气温度降低
C. 大气越稀薄
D. 人类干扰越小
必备知识
2023年·广东卷
太阳辐射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白天:湖 风
晚上:陆 风
观察现象
探究过程
梳理思路
学以致用
陆地
陆地
湖区
湖区
分析湖陆风对湖区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湖泊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湖区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湖区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
湖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高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市区
郊区
郊区

城市风
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干岛效应
与热岛效应通常是相伴存在的。由于城市的主体为连片的钢筋水泥筑就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份大部分都经人工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流迅速,缺乏天然地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因而平时城市近地面的空气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份补给。这样,城市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
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分别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表面性质,形成了干旱区下垫面热力非均匀性。在干旱区,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绿洲冷岛效应
绿洲冷岛效应
利于植物的生长 绿洲上空的这种效应,可使湍流发展较弱,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水分的蒸发,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洲节约水源、种草种树和发展农业,是很有利的
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方面,利用城市内部湿地、公共绿地等地物形成的“冷岛效应”来应对“热岛效应”,早已是城市规划学的研究热点
除霾的应用原理之一 除霾车能喷洒水雾,除霾车雾化的带电水分子随着水雾的蒸发,作业区气温逐渐降低,空气密度增大,会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即局部冷岛。如此一来,外围悬浮颗粒不易侵入,有效延长了除霾效果
有利影响
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
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逆温出现在高空利于飞机飞行。
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不利影响
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逆温现象
必备知识
2021年·广东卷
逆温现象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 山峰
B. 平原
C. 谷地
D. 丘陵
获取信息解读
知识调动运用
地面冷却
上热下冷
地形逆温
冷空气堆积
必备知识
2021年·广东卷
逆温现象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 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 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 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 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获取信息解读
知识调动运用
必备知识
2021年·广东卷
逆温现象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 锋面气旋多
B. 下沉气流盛行
C. 准静止锋强
D. 热力对流强盛
获取信息解读
知识调动运用
必备知识
2022年·浙江卷
大气辐射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必备知识
2022年·浙江卷
大气辐射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必备知识
2021年·全国乙卷
相对湿度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2.该城市可能是
A.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雨岛效应
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被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雾岛效应
雾岛效应成因:主要是城市颗粒污染物增加,凝结核过多,引起雾日的增加。如伦敦为国际著名的雾都,重庆为我国的雾都,除了自然条件的原因外,城市雾岛效应也是重要因素
污浊岛效应
浑浊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比郊区多,凝结核也多,低空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比较强,因此造成城市的日照时数减少,太阳直接辐射被削弱,其能见度也小于郊区的现象。
焚风效应
内容 当空气越过高山时,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在山麓地带形成高温干燥气流的现象
图示
焚风效应
T1=9.4
T2=15
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湿绝热
干绝热
迎风坡
背风坡
狭管效应 焚风效应
概念 当气流由开阔区域进入狭窄(谷)区域时,风速增大的现象。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气流加速通过峡谷,风速增大,形成峡谷风 当空气越过高山时,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在山麓地带形成高温干燥气流的现象
形成条件 ①有气流经过且气流与峡谷走向一致; ②狭管:自然的峡谷、山口地形;高层建筑间的狭窄地带 ①地形:山地的背风坡;
②大气环流:气流下沉
影响因素 ①正相关:风速、地形的狭窄程度; ②负相关:风向和狭管夹角 ①正相关:垂直高差、地面温度;②负相关:空气湿度、植被覆盖率、降水量
狭管效应和焚风效应
分布 峡谷地带、山口地带 高层建筑间的狭窄地带 中纬度相对高度
不低于800~1 000米的山地
图示
影响 积极 ①吹散雾霾;②风力发电站选址; ③利于通风散热 ①增加热量,促进农作物、水果成熟;②加速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
消极 ①引起强沙尘暴天气;②高层建筑易发飞坠事故,影响行人安全; ③灾害性大风掀翻车辆等事故 ①农作物枯萎,树叶焦枯,土地龟裂、干旱;②引发森林火灾;③高山地区加速积雪融化,引发山洪等
狭管效应和焚风效应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
必备知识
2023年·山东卷
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
关键能力
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知识的调动与运用能力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
观测(图8)。图9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
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
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