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口容量 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人口容量 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30 08: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 口
1.1 人口容量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区别,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结合区域案例,理解人口、资源、环境的联系,探讨追求区域最佳人口规模、谋求人地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知识清单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在保证_____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__________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________(图1.22)。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正相关 自然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负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3.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
从全球尺度来讨论,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1)乐观者: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________值。
(2)悲观者:目前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中间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________亿左右。
【知识清单二:人口合理容量】
1.范围: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________。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按照合理的________,保障________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________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的人口数量。
3.意义:影响 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区域的 。
4.人口持续增长的影响
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图1.25),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1)有限的资源无法承载过量的人口消费,导致________问题。
(2)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从而导致________问题。
(3)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________问题。
5.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区域 具体措施
世界 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_____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的________,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________的平等权利
各国、各地区 尊重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探究活动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材料一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著名的“木桶效应”(下图)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一块,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该理论对于制定区域人口发展战略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材料二 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4亿。
1.假设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的水量代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那么上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2.在中国新疆,最短的木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中国实际人口数已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环境和资源压力很大,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重点拓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如下所示。
项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图示
实质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数)——是一个警戒值 强调的是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数)——是一个合理值
区别 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意义 生存 发展
数量 大 小
相 同 点
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会发生变化,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2.如何看待农民工问题
(1)中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占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贫困人口较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农民工迁移的原因
城乡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
(3)“农民工回流”的原因有哪些?
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机会增多;注重儿童教育与老人赡养问题;大城市消费水平高。
(4)针对“用工荒”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地区加强科技研发,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加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
(5)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
①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②将外部信息与当地资源整合,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
③带动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6)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①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
②做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工作;

④健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法律机制;
⑤重点发展中小城镇,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

【典题训练】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0~11题。
测算方法 适度人口容量 最大人口容量
基于国内生产总值 311 338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07 344
基于生态环境标准 227 345
1.综合各种测算方法,兰州市适度人口容量(万人)和最大人口容量(万人)分别是(  )
A.311 345 B.207 344
C.227 338 D.207 338
2.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
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