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课题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活动的了解,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全面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并将唯物史观运用到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 2.时空观念: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学会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3.史料实证: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丰富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充分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4.历史解释: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观察到历史事物的本质。 5.家国情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世界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作用,坚定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重点难点 重点: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国际歌》作为背景音乐。)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大连市一Ο八中学的徐友花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刚刚大家听到的这首《国际歌》是在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创作的,它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性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歌词中坚定地认为“英特纳雄耐尔(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就一定要实现”!全世界受苦的人们为什么发出如此的呐喊?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呢?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对今天的世界还有影响吗?这一系列问题都将在我们今天的课堂找到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以及《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的了解,充分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讲授新课】 同学们,为了帮助大家能更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老师用了“生长”这个词来梳理。“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我们将梳理清楚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到科学。“长”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我们将侧重梳理马克思主义如何从理论到实践。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需要具备哪些历史条件。 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空想到科学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自从有历史记载的时期以来,人类就一直梦想着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幸福的理想的世界。《国际歌》号召全世界受苦的人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其实大家的愿望就是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那么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呢?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开启新一轮大变革大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欧洲主要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周期性经济危机开始爆发。社会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家掌握大部分财富,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生活状况相当恶劣。工人逐渐意识到“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区别,把斗争矛头从物质生产资料转向物质资料的社会使用形式。单个工人和单个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演变为两大阶级的冲突,上升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宪章运动作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并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吴韵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理论创新和时代因素——基于<乌托邦>与<共产党宣言>的比较》,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3期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我们发现: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欧洲主要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单个工人和单个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演变为两大阶级的冲突,上升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这段材料中还包含着另外一个信息:英国的宪章运动与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并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冲击了资本主义制度,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他们迫切的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时代将马克思和恩格斯推到了历史前台。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工业革命后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变化决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图示清晰明了地把工业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在这里,老师建议大家尝试用思维导图、图表等多种方式来梳理归纳历史知识,把繁杂的语言描述转换成简单明了的关系图,让我们的历史学习充满乐趣。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3.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其中,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人都是著名的代表。我们结合欧文的尝试来了解一下他们的主张。 欧文要求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1824年欧文在美国买下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新和谐社会”进行实验……结果实验不到3年就以失败而告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他们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并做了一些美好的尝试。空想社会主义家们虽然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目的,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毕竟提出许多设想,作出了理论探索,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那么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空想”变为“科学”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指出: 未来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合乎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行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等等。这些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许耀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载《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第5期)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指出: 未来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这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合理成分的吸取;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吸取和修订;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充分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更加明确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行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说出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认识到,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建立政权,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最终把“空想”变为“科学”。 此外,德意志古典哲学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面对时代的客观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勇于承担起创立科学理论的历史重任。理论来源于实践。从“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中我们能非常形象地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和指导欧洲的工人运动,这也就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研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一步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共产党宣言》 1.标志: 1846—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了“正义者同盟”,帮助该组织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究竟向世人宣示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文献亲身感悟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段材料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材料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材料二: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下面我们继续来看材料三: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这段材料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材料四中认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段材料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 材料四: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我们来一起继续阅读材料,材料五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 材料五: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的最后向全世界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材料六: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同学们,《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历史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运动具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它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4.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理论产生之后,在实践中不断被检验、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诞生时,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革命失败后,他们主要在英国活动,在指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理论探索。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生存状况,突破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界限,深刻分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全部被资本家剥削。资本家从生产中获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被称为“剩余价值论”,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分析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就是资本家日益富裕的秘密。资本家从生产中获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被称为“剩余价值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1课“历史纵横”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批判继承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们把哲学理论科学地运用到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归纳唯物史观总结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我们先来看材料一,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由此得出,材料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我们再来看材料二,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也就是说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了经济基础,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等是从这个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层建筑。反过来说,人类从事的政治、思想、文化活动也能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因此,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点击PPT) 最后来看一下材料三,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材料一: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 、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二: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了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 材料三: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德]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的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我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科学的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一)“第一国际”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1848年革命后,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益加剧,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这就是“第一国际”。它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不仅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日益扩大,而且在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也成为了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二)巴黎公社革命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第二帝国垮台,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对外卖国投降,对内敌视工人、镇压起义,实行反动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巴黎发生革命。1871年3月,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在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建立工人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巩固革命成果,工人阶级采取了大量的革命措施,请同学们看表格展示的内容,这些革命措施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内涵的? 政权建设中的“一破一立”体现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经济政策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面对残暴的敌人,公社社员们英勇不屈,顽强斗争,可歌可泣。巴黎公社革命虽然失败,但马克思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显示出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德]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不把自己的学说凝固于一时一地,而是把它视为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不断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予以丰富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拥护者,进行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先后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真正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现实。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空想到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实践基础 (二)《共产党宣言》 1.标志 2.内容 3.意义 4.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二、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一)“第一国际” (二)巴黎公社革命
小 结 同学们,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准了时代的脉搏,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找到了人类解放的钥匙,设计出了未来社会的蓝图。他们共同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将与时俱进,更具强大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共筑美丽中国梦! 感谢大家的聆听,再见!
拓展阅读资料
推荐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推荐影视
《不朽的马克思主义》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