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0 08: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课题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的开展涉及政治保障、劳动力、资本、原料、技术、市场等前提条件,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等与工业革命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 运用图片史料等,在历史时空推进下认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理顺重大发明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史料的阅读和问题的思考,辩证地认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历史情境创设和思考感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并基于对工业革命的思索,提升使命感,新的时代开启了,我们会汇集中国智慧,争取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走在前列。
重点难点 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及影响。 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将时间推移至300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 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意大利和德国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一个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而此时的英国,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并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它将给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怎么样的惊喜与冲击? 设计意图:将时间推移至300年前,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并且涉及到同时期欧洲各国及亚洲各国,落实时空观念。 第十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解释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教师:重大飞跃首次出现在英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部分,工业革命的背景。 设计意图:历史概念的解析,落实核心素养。并且抛出为什么出现在英国这疑问,进入第一部分。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英国。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第二段,找一找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的条件。 教师总结:主要涉及政治保障、劳动力、资金、原料、技术及市场(前提)这几大条件。 政治保障:17世纪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君主立宪制确立。 劳动力:圈地运动(利用教材的提供的材料,加以解读。) 资金:海外殖民扩张掠夺积累而成。 原料:扩张掠夺以及国内的矿产资源。 技术:手工工场经验积累;英国是当时科技中心之一。(补充牛顿力学的确立以及专利法颁布。) 市场:海外殖民地;圈地运动形成的大量自由劳动也会提供市场。 运用《共产党宣言》的一句话,“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 教师总结:英国就是在合力之下,工业革命得以率先开展。 设计意图: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必然性,同时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等与工业革命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出示自制时间轴,明确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范围,并展示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教师利用时间轴标注出重大的成就。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棉纺织业,从18世纪30年代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工厂。介绍手工工场----工厂制度,解释什么是工厂、工厂制度,以及手工工场与工厂制度的区别。 教师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突出的技术变革是什么?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并且介绍它的影响: 产生巨大动力,解决之前动力受到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2、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展示汽船、火车的图片)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至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过渡:至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在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新一轮的技术革新热潮,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开展的条件有哪些呢?出示教材文字,教师引导分析。 条件:1、德、法、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社会稳定。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经济进一步发展。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成就?学生看教材整理。教师利用时间轴展示其中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汽车、飞机; 石油开采业 化学工业 传统工业部门的新发展:以钢铁部门为例,出示埃菲尔铁塔。 利用两个表格,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各自特点。 设计意图: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放到一起,可以更好的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各自特点,从中感受工业革命的魅力。并提高学生对比分析,读取表格材料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垄断组织这一概念加以解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规律。 主要落实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过渡:一次次的技术革新,究竟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惊喜与冲击? 工业革命的影响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巨大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 运用《共产党宣言》中的文字: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生产力的进步能带来怎样的变化? 图文材料一: 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上流社会和经济实力雄厚者,总是先参与到新的休闲方式中;中产阶级则比较喜欢选择逛公园、看喜剧表演、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和爬山、远足等户外休闲娱乐方式。……到19 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英国休闲生活的转型》等 学生能够提取到此期间民众的休闲娱乐方式增加。 教材上的插图,表明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综合以上信息,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第二组图文资料: 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倒贵族地主阶级;…… 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 ——钱乘旦《论工业革命造成的英国社会结构变化》 由此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 并拓展两大阶级的壮大,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更多政治权利,推动欧美各国民主政治进程,例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无产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利不断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 第三组材料: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制度建立到垄断组织形成。(因为这部分在分析特点时已经涉及,略讲。) 引导学生分析,对垄断组织要有客观的认识。它能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能带来停滞与腐朽的趋势。并且认识垄断组织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干预。 第四组材料: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仍旧运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伴随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加快,资产阶级对市场、原料等有更多的渴望。借助交通通讯提供的便利,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大肆扩张。而且扩张中经常运用武力逼迫落后国,来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是一例。就这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由此可知,工业革命不但在欧美等国引起变化,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影响。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数据和文字材料让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影响。数据能为提供学生直观地认识,有助于本课重点的突破。落实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工业革命带来变革同时,也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可以看到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儿童卷入劳动力市场、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攀升…… 由此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社会变革的同时,往往也会带来消极后果。我们应当理性对待科技,充分发挥其价值,用它开辟一条能惠及后代的道路。 设计意图:此前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工业革命带给世界的巨大变革展开,多是积极影响方面。这一环节展现的是工业文明的消极影响。强烈的落差,学生理性的思考逐渐形成,学生对工业文明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培养了学生辩证的历史观。 情感升华: 回顾本课内容,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一次一次生产力的飞跃,我们感慨创新驱动的引领,科学技术带来变革的同时,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注民生保障的重要性。300年后,21世纪的今天。我们国家正面临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定会把握好历史脉搏,汇集中国智慧,争取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走在前列。
小 结 本课运用了比较多的史料,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这些史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讲授时,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着重让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往后的历史学习中能逐渐养成用唯物史观看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小结,让学生结合当今国家的发展状况,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最后,经过反思,我认为本课需要改进与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时间较紧,内容较多,同时影响部分可以更深度的挖掘,可以寻找更新颖、更贴切生活的材料。在日后我会继续准确把握学情,在反思中不断优化教学行为,使得课堂不断完善。
拓展阅读资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