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世说新语》两则
刘 义 庆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柳絮
xù
yì
fǒu
yùn
谢道韫
无奕
尊君在不
fù
谢太傅
zhòu
雪骤
chā nǐ
差可拟
shě
太丘舍去
咏 雪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太傅谢安举行家庭聚会,跟他的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不久大雪下急了,谢安十分高兴的问:“白雪纷飞就像什么?”
咏 雪
指下着寒雪的季节
家庭聚会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家中的子侄辈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 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谢安哥哥的长子,
即谢朗
大致,差不多
比作
如
飘起
表凭借
公大笑乐。 既公大兄 无弈 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安大笑,非常高兴。(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弈的女儿,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高兴
谢道韫,东晋有名的
才女,聪明有才
字叔平,大书法家
王羲之是第二个儿子
表判断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词语
古义
今义
儿女
文义
因风起
家中的
子侄辈
子女
诗文
文章意思
凭借
因为
1、下列人物叫什么名字?
谢太傅:
胡儿:
兄女:
左将军:
谢安
谢朗
谢道韫(yùn)
王凝之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
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参考:前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
后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
柳絮因风起
形
神
文化内蕴
飞扬之态
轻盈之雅
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cén)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
2、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提示: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
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衿(jīn)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提示: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陪衬的手法,从感觉、视觉、听觉入手写雪,尽现雪之寒、大、重。短短四句诗,把夜雪描写得曲折、细致。
课后作业:
1、每人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咏雪诗,并背诵下来。
2、背诵《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陈纪(128-199),字元方。以道德知名于世。兄弟友爱,孝养父亲,家中和睦亲善,其家风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陈纪也曾遭到党锢,他在家发奋著作,写成《陈子》一书。党禁解除后,朝廷虽然多次征召,他都拒绝出仕。中平六年(189)灵帝去世,少帝即位,大将军何进再次谋除宦官,辟召智谋之士二十余人,陈纪被举为五官中郎将。但当陈纪应召到达京都洛阳时,形势已发生了大逆转,何进在与宦官的斗争中被杀,长期盘踞宫廷的宦官也被翦除殆尽,但政权却落入了奉召领兵入洛
的凉州军阀董卓手中。董卓大量选用党人名士以便获得支持,陈纪被任为侍中,又考虑进一步任其为司徒、尚书令。当时董卓意欲挟持新立的献帝徙都长安,陈纪劝谏董卓应谦远朝政,专精外任,不可擅意徙都。董卓很不高兴,但敬畏陈纪的名望,也无可奈何。陈纪见天下已乱,乃请出为平原相,并且立即赴任。建安初,拜为大鸿胪。四年(199)去世,年七十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
相约而行。期,约定
到达
才
嬉戏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等待
不是
丢下,舍弃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说; “你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拉
回头看
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下人家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例如: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友
于
元方
家君
君
家君
人
君
君
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问题研究: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其他敬称和谦称,参考词语手册P141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2、“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4、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或):
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7、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的哪句话?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信用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使用一些非常形象地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与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作业:
1、将文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总结到笔记本上。
2、熟读基础上背诵两篇短文。
课后作业: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世说新语》是( )(朝代)的(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 )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 )。
南朝宋
刘义庆
志人小说
直叙其事
第一回合
找出本文的古今异义字
古义
今义
儿女 文义 因 去 委 不顾
家中子侄辈
子女
诗文
文章意思
借
因为
离开
到……去
丢下
舍弃
委托
不回头
不理睬
第二回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6、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和我父亲约好了正午时候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第三回合
内容理解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融洽、欢乐、轻松
古指家中的年青一代,今指子女
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1、指出下列红色的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谢太傅
(2)尊君在不
你的父亲,指陈太丘
(3)君久不至
你,指陈太丘的友人
(4)君与家君
我的父亲,指陈太丘
2、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俄而:
不久,一会儿
未若:
比不上
去后乃至:
才
下车引之:
拉
柳絮因风起:
凭借,乘
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入门不顾:
回头看
内集:
家庭聚会
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太丘舍去:
不再等候就走了
讲论文义:
讲解诗文
差可拟:
差不多
3、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
(2)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
(4)项为之强:
(5)路转溪桥忽见:
(6)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8)尊君在不:
说通悦,愉快
知通智,聪明智慧
女通汝,你
强通僵,僵硬
见通现,出现
乌通无,没有
裁通才,只有,刚刚
不通否,没有
4、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 B、俄而/雪骤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入门/不顾
C
5、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飘起
(2)与人相约,相委而去。
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3)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和我父亲约好了正午时候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君与家君期日中,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失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与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6、选出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C 未若柳絮因风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D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当时
经常
日子
太阳
比作
好像
这,此
7、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的哪句话?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信用
9、《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古指家中的年青一代,今指子女
10、填空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