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十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春天”这一题材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经常表现,也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于春天的美好事物也是孩子们兴趣和喜爱的。通过引导孩子对教科书中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开拓孩子的思路,激发学习热情,积极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运用线条、块面、色彩等造型手段表现事物的能力,加上本课内容又是他们熟悉、喜爱的事物,学习的兴趣应该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但要进行自主创作,在构图和选材方面是有挑战的,教师在引导是要多关注。
三、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环节: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赏一赏——画一画——评一评。 教师利用听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通过对自然和艺术作品的欣赏,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拓宽创作思路。
四、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走进春天,了解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春天的常用色彩、及春天的活动,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欣赏引导学生对春天的探究,训练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色及人和动物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春天的色彩变化和各种人与动物的活动,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色彩、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
1、导语: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歌中描绘了那些景象?(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2、听了你们生动的描述,老师真想说——春天真美啊!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出示课题:走进春天 )
(二)点拨导思
1、赏自然之春。
(1)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 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①春天的山川、河流、田野、花草、树木、小动物②放风筝、农民耕地、踏青(欣赏顺序:山、水、雨、草、花、风、人物活动)。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学生总结:颜色 春天的色彩 、春天里人的活动。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充满生机的季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
(2)引导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探究春天的色彩。 ①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 ②除了色彩表现春天,还可以通过什么表现春天?
2、赏艺术之春
(1)欣赏大师作品
①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现的春天的画面。吴冠中的《春如线》你感觉它像什么?用曲线表现春天柔软的柳枝条
②展示用不同形状的点,表现的春天的色彩。你看到了什么?像是春天的花朵
③展示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现的春天的画面,你能想到什么?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归纳: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可以表现抽象的风格。(板书:点线面)
(2) 欣赏儿童作品
《春天里》 鸡妈妈与孩子们 在春天里玩耍 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燕子妈妈在屋檐下做窝、蜗牛妈妈在草坪上、蜜蜂妈妈采蜜。
《愉快地郊游》小朋友们在春天的田野里游玩,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描述如:春天里的登山
归纳:儿童画的选型方法主要是形状组合。
(3)欣赏农民画《放风筝》、《春播》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特点:造型夸张、自由
总结:1.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2.表现春天除了运用点线面这种抽象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儿童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春天里发生的事情。
(三)艺术创作
1、导语:看来大家都已迫不及待地想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2、了解作业要求:(1)用绘画的方式描绘一幅春天的场景。(2)注意表现出春天的特点、色彩。
3.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提升
1.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1)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 (2)比一比,哪幅画面最美丽。你认为哪里最有意思,为什么?
评价依据:色彩的使用是否利于突出春天的特点;景物是否符合春季的特点:构图合理,构思巧妙。
2、总结:大自然无私的给予我们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另外春天是美好的、明媚的、无私的。老师也希望大家都拥有春天般的心,感化、帮助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使我们社会变得更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