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新高考卷古代诗歌阅读,重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古代诗歌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生通过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情感的赏析,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审美评价,创造审美形象。
古代诗歌阅读主要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和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能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感受、想象、体验诗歌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领悟诗歌表达的感情、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并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对常见作品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表现手法有所掌握,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分析与评价、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分类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类型 示例
傲视权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分析: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蔑视权贵的思想,突出了诗人傲岸不羁的性格
忧国忧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分析: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诗人形象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续上表
钟情田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分析:展现了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塑造出一个厌倦污浊官场和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续上表
爱贤惜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分析:表现了渴望得到人才的诗人形象
宫女思妇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分析:诗歌描写宫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单影只、卧听宫漏的情景,塑造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形象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续上表
朋友离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分析:诗歌表现了一位因与朋友分别而心中无限惆怅的诗人形象
报效国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分析:战士们身经百战,金甲都磨穿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塑造了为国出征,报效国家的征人形象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分析:刻画了一个富有才华、忧国忧民却壮志难酬的知识分子形象
续上表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二、事物形象
1.事物形象的分类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2.常见的事物形象
类型 形象
高洁脱俗 梅、兰、竹、菊、松、玉、蝉、莲、冰雪
离愁别绪 杨柳、长亭、南浦、酒、鹧鸪、长亭
思乡怀人 月亮、鸿雁、青鸟、归鸟、双鲤
愁苦悲伤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寒蝉、落木
纯真爱情 红豆、并蒂莲、连理枝、比翼鸟、鸳鸯
战争纷乱 投笔、长城、楼兰、羌笛、狼烟、胡尘、铁骑
自由闲适 东篱、菊花、鱼、浮云、鸟鸣、鸡啼、犬吠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
“意象”。
意境,就是诗(某几句诗)中所有意象的“总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的悲凉意境。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4角度”
角度 示例
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有的诗歌的标题、注释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夷陵县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远方、漂泊在外”的形象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续上表
角度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景物描写对人物的心理多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流露。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通过分析景物来分析人物形象 诗中若出现“菊”“柴门”等意象,则人物形象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
角度3:抓描写,分析形象。
抓住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 “语言”“心理”,分析关键词,探寻人物特点 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中“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中“醉眼”是神态描写。这个描写体现出人物“旷达洒脱”的性格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角度4:析典故,分析形象。
诗歌常引用历史或古籍中的故事或语句,借他人、事来自比,因此可通过诗歌中的典故来分析人物形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抒发了自己雄心不减当年,期望为国效力却壮志难酬,徒有英雄豪情的悲叹
续上表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3.分析物象的特征及含义“3角度”
角度 解说
抓物象的表层特点 捕捉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
抓物象的深层内涵 挖掘物象深层内涵,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抓物象的社会属性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因此,答题时,首先应概括出物象的表层特点,其次分析物象的深层内涵,最后点出物象的意义。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4.物象的常见“5作用”
(1)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如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物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物象的内涵往往是固定的,但物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物象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5.分析意象作用“5角度”
角度 解说
氛围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背景 提供环境或背景
情感 能表情达意。诗歌的具体内容决定了意象在本诗中所传达的具体情感
人物 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结构 有的意象起到线索等作用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6.分析意象特点“3步骤”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7.赏析意境(画面)“3步骤”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画眉禽
文 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
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
如在千岩万壑中。
1.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解析:诗歌强调对比鉴赏。诗歌的对比阅读是高考考查的一个新趋势。本题选择两首同题材的诗歌,要求分析同一物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作用,这就要求考生对诗歌的主旨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巨鱼纵大壑①
钱 起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龙摅②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倾危嗟幕燕③,隐晦诮泥龟④。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注] ①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②龙摅:指龙飞腾上天。③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不安全。④泥龟:出自《庄子·秋水》,“曳尾于涂中”的乌龟,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者。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2.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确定描写物象特征的诗句。本诗前十句集中描写巨鱼的形象。其次,抓住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把握物象的外在特征,并由表及里,挖掘物象的内在品质及精神。先写巨鱼穿越江海大壑,如同乘时得势一般施展抱负,穿越浪涛时鼓起鱼鳍纵身一跃乘风破浪,展示其雄风。再写巨鱼如同飞龙上天环绕地轴,又如鲲化为鹏徙往南溟天池,突出其志向远大的特点。巨鱼肆意展现吞没船只的磅礴气势,这与在藻间嬉戏、胸无大志的小鱼尤为不同。最后,通过巨鱼乱世中嗟叹幕燕的苟且偷安,不遇时的巨鱼讥讽泥龟的
精准突破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消极归隐,可概括出它的特立独行。作者情感要从最后两句抒情句和巨鱼的形象来把握。诗人晓喻有志之士,希望他们能得到明主的知遇,让自己的才能谋略得到充分施展。这也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
答案:①全诗描绘了巨鱼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的形象。②寄托了诗人对有志之士的期望,也表达了自己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略,以及昂扬自信的情感。(共9张PPT)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怎么问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或“某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请加以赏析。(2)诗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审题定向 题干中一般有“手法”“技巧”“方式”之类的文字
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怎么答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可按照先指出表达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运用,最后赏析表达效果这三步骤进行答题。
续上表
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艺术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前六句中的对比手法分析精卫的形象。首先要找出前六句中的对比点,如“终年”与“寸诚”的对比,精卫的微小诚心和填海的时间之久形成对比,表现精卫复仇的坚决;“山石细”和“海波平”的对比,精卫力量的渺小和大海的波涛汹涌形成对比,表现精卫抱负的远大;“渺渺”和“区区”的对比,填海工程的浩大和精卫生命的渺小形成对比,表现精卫命运的悲惨。据此分条概括出精卫的形象特征即可。
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
陆 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析:上片第一、二句议论抒情:尘世虚幻,皆为妄念;浮名如昨日之梦,无须挂念。第三、四句记叙自己放下浮名之后洒脱的隐逸行为:穿上蜡屐登山,率真饮酒,拄着筇竹杖,穿行林间,逍遥自在。“蜡屐”“筇杖”微露隐逸情趣,“真率”“自在”直抒闲适之情。上片以情作结,从身体与心灵两方面突出闲逸的状态。下片第一、二句写景:春寒料峭,冬的余威尚存,但细雨初晴,迎来了春晴的美好。第三、四句继续叙写词人的活动,闲题苔纸,菱歌遥闻,体现了词人的心境平和、闲适喜悦。“闲”字,突出闲适的心境,“遥”字,增加了想象的乐趣。结句“与君同醉醒”,表达了词人与朋友共同饮酒、共同享受隐逸乐趣的情感。
精准突破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案:①通过议论与抒情直接抒发闲适的心情:“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两句将繁华尘世比作“空花”,把浮名比作“昨梦”,放下心中曾经牵挂的东西,心情轻松;“身闲心太平”则直抒胸臆。②通过记叙、描写闲适之举表现闲适之情:写词人穿蜡屐登山、真率饮酒、悠闲作诗、遥闻菱歌,在对行动的叙述与描写中表现闲适的心情。③借景抒情:“廉纤细雨初晴”通过描写细雨初晴的清新之景,寄托闲适之情。(共11张PPT)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1.品味关键字词(炼字)“3步骤”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2.赏析关键句“2步骤”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3.赏析语言风格“3步骤”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解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首先,从艺术手法上看,这两句运用了想象,词人想象与友人结伴赏景,表现出词人心中对友人真挚的依恋与不舍;其次,从位置上看,这两句位于词的结尾,以景结情,将词人的留恋蕴含其中,情感表达含蓄隽永。
答案:①想象丰富,以虚景传真情。词人想象与友人在离别之前结伴赏景的情形,可见词人不愿与友人离别的真挚情感。②以景结情,含蓄蕴藉。“柳”谐音为“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结尾两句不直接抒发词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是将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极耐咀嚼,极具含蓄的艺术之美。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202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 喜
〔南宋〕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注] 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
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
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
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
解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B项,“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错误。诗歌颈联上句写当时没有盗匪,亭鼓止息,社会安定,下句写易于收取
(并非“踊跃交纳”)社钱开展秋祭活动,二者为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答案:B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根据诗歌首联可知,诗人写作的时间是春耕时节,而这时草木初长,显然不可能出现“阴阴阡陌桑麻暗”的景象。由此可以推断诗歌颔联是虚写。颔联虚写了夏日田间桑麻茂盛、屋内织机繁忙的景象,这是诗人看到春耕得时而产生的想象。其中,上句是对田间小路景物的静态描写,“暗”写出了田间小路由于桑麻茂盛而显得幽暗的视觉感受;下句是对农人劳作的动态描绘,“轧轧”和“鸣”则是对农妇织布的听觉描写。故颔联使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农作物长势茂盛、农人辛勤劳作的喜人景象。其中的叠字“阴阴”和“轧轧”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使诗歌朗朗上口。
精准突破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答案:(示例一)视听结合。“暗”与“鸣”视听结合,从多角度展现了农民劳动、丰收的情景,使诗歌层次丰富。
(示例二)叠字运用。“阴阴”“轧轧”运用叠字加以修饰,使诗歌朗朗上口。
(示例三)动静结合。“桑麻暗”和“机杼鸣”动静结合,生动展现了农家丰收之景与农民劳动之勤。
(示例四)虚写(想象)。颔联所描写的夏日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所以运用了虚写的手法。(共19张PPT)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类型 思想情感详解+典例
忧国伤时 ①讽刺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杜牧《泊秦淮》;
②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如杜甫《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续上表
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续上表
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李商隐《贾生》);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⑦品格气节的自白,如于谦《石灰吟》
别离愁绪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续上表
贬谪失意 ①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心情,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②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如屈原《离骚》
③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如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分析思想感情“8角度”
角度 解说
题材 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诗歌的题材有着紧密联系,同一题材的诗歌作品往往抒发着相似的情感。因此,可以利用诗歌的题材指向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
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作者 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就不能脱离作者。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思想、政治抱负等,都影响着作品的思想感情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续上表
时代 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
意象 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作者往往不是直接表露情感,而是借助意象等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来抒情
关键词句 (1)抓住诗歌中的情语:①显性情语: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②隐性情语:间接、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诗歌中的“客”字,多含羁旅之愁、思乡之切。
(2)抓住诗歌中的景语:①抓住诗歌中的写景句,揣摩景物的特点,把握情感。要注意以乐景衬哀情等特殊手法。②要重视用来修饰景物的词语,把握景物特征;同时关注景语前后的动词或形容词,以捕捉其背后所流露的情感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续上表
典故 作者常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注释 注释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要认真阅读注释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概括分析情感“3步骤”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3.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4.评价观点态度“3步骤”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21·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
朱 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①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 ①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描写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纯白”,只有姑射山头的仙人能与之为伍,写出梅花的天性高洁。②“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写梅花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洁本心,宁可远离尘世,写梅花保持本心,坚持自我。③“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写那些俗艳的花朵争奇斗艳,招蜂引蝶;俗李粗桃衬托梅花的高洁,表明梅花矢志不渝,不同流俗。
答案:天性高洁,保护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楼 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 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感慨玄宗的骄奢淫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23·安徽六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
梅尧臣
瓜蔓水①生风雨多,吴船发棹唱吴歌。
槎从秋汉下应快,人忆故园归奈何。
世事静思同转毂②,物华催老剧飞梭。
茶官③到有清闲味,海月团团入酒蠃④。
[注] ①瓜蔓水:指农历五月黄河水汛。②转毂:飞转的车轮。③茶官:梅尧臣一生嗜茶。他做地方官时曾深入茶区考察茶叶的生产,自称“采茶官”。④酒蠃:用螺壳做成的酒杯,后亦泛指酒杯。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点明了送别时正值五月黄河汛期,友人乘船从吴地前往海州赴任。
B.诗人料想友人的船行进速度很快,如果忆念故园,想要回归又能怎么办呢?
C.颈联兼用比喻、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有这种兼用。
D.尾联感慨自己过着一种清闲无聊的生活,只能引月光入酒消愁,真情流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感慨”“清闲无聊”“只能引月光入酒消愁”错误,诗人是在一种淡泊从容的心境下饮酒,并非为了消愁。
答案:D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4.钱锺书评价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梅尧臣的送别诗中情感含而不露,显示出一种理性的风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明确“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内涵,即梅尧臣的送别诗中情感含而不露,显示出一种理性的风范。其次,概括梳理诗作内容。根据“人忆故园归奈何”可知,诗人未显露因友人赴任离开的不舍伤感,而是陷入理性的思考;根据颈联“世事静思同转毂,物华催老剧飞梭”可知,诗人在静思中生发对世事变化迅速,岁月催人老去的感悟;根据尾联“茶官到有清闲味,海月团团入酒蠃”可知,诗人希望友人清闲处世,品酒饮茶,过一种淡泊从容的生活。最后,整理答案,分条作答即可。
精准突破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答案:①诗人未显露因友人赴任离开的不舍伤感,而是在静思中生发对世事变化迅速,岁月催人老去的感悟。②他理性规劝友人不必太过在意得失,希望友人清闲处世,品酒饮茶,过一种淡泊从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