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与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大领域对应的内容,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培养学生“四能”的重要课型。 整个解决问题从一年级上册至到六年级下册,每册均有安排。以问题解决为驱动,以知识巩固与综合运用为载体,以三大步骤为主线,以每一步具体的分析思路与方法为内核,进行组织与编排。学生在一、二年级、三年级上册,已经知道了解决问题的三大步骤,能利用数、画图、操作、代入与排除、列表等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掌握了基本的检验方法,会用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学会了用精算、估算不同的精准度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三年级下册,目标进阶主要体现为能多角度思考,知道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简单渗透多法互证的检验思路。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四能”。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科学精神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内化,学习信心的树立等。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与已有基础,遂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多角度思考,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四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八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大家已经学了两年多的数学,想过一个问题吗?学数学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师:说的真好。那我来提问,你们来解答,可以吗? 2+3= 5-2= 3×5= 15÷5= 我知道,屏幕前的小朋友们一定都能很快算出得数。评价一下,老师提的问题怎么样? 生:太简单了。 师:看来有时候提问非常的重要。所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吗? 师:请看,这是一块长方形的黑板,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长方形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生:长×宽 师:当长和宽一样长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等于? 生:边长×边长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知识为基础,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请看,张叔叔正准备给新房子的客厅铺上地砖。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巧妙设计提问,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重要性,且唤醒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复习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知识,铺垫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借助直观图,帮助理解信息与问题 师:提得真好。你和张叔叔心有灵犀。解决问题第一步要做什么? 生:阅读与理解 师:请大家读一读。找出信息与问题。这些信息都是用文字表示的,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更直观一些吗? 生:可以画图 师:真是好方法,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设计意图]借助画图,让信息直观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第二步,分析与解答。你计划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按下暂停键,在练习本上写下解题思路,并列式解答。 生:我是这样想的,根据长和宽,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6×3=18(平方米);再根据边长算出一块地砖的面积3×3=9(平方分米);最后算出所需地砖的块数。就是看客厅地面总面积里有多少个一块地砖的面积,用除法计算。因为单位不一致,先换算单位再计算,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1800÷9=200(块) 师:你的数学思维真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这样想的,铺地砖往往是一行一行铺的,根据客厅长和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可以先算出沿客厅长边铺,一行要铺多少块。先换算单位,6米=60分米,60÷3=20(块);再算出沿宽边铺,一共要铺多少行,3米=30分米,30÷3=10(行);最后算出所需地砖块数。求10个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0×10=200(块)。 师:你的数学语言很有条理!仔细思考,方法1与方法2有什么不同? 生:方法1是先算出客厅的面积,最后用平均分来求。方法2是先算出沿长边铺,一行铺多少块,最后用几个几来求。 师:你真善于总结!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关于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发现,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往往有多种方法。 师:说得好。 [设计意图]制定解题计划是第二步分析与解答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制定计划,一方面厘清解题思路,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品质;对方法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方法1与方法2的对比,辨析中提升认识,发展学生模型意识。 (三)通过检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师:解答完了吗? 生:还需要答。 师:你能保证一定正确吗? 生:还要检验 师:所以解决问题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怎样知道解答是否正确呢? 生:可以假设200块对,去算200块的地砖平铺时总面积是200×9=1800(平方分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所以解答正确。 师:正确,写上答句。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经历了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你们还想出了不同的方法,真的特别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学生体悟到严谨求实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基本的检验方法,即假设答案正确,反推算是否得出与已知信息相符合的数据。 三、课内练习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新的学习的收获,一起再次走进生活,请看。 练习一: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师:请你按下暂停键,仔细读题,拿出练习本,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生:我用了方法1来进行解答,先算厨房地面的面积,3×2=6(平方米),再算一共要需要多少块地砖。单位不一致,先换算, 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600÷4=150(块)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小朋友,这里已经告诉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所以,不需要再算了。我们直接用方法1就可以解决。看来解决问题时,咱们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铺地砖的问题还可能有哪些情况? 生:一是铺的地方很多,铺路,铺操场等;二是用的砖还可能是长方形、六边形等。 师:你真会会思考,那我们就一起去解决你说的第二种实际情况中的问题,请看。请你按下暂停键,仔细读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练习二:学校要给长9米,宽3米的食堂地面铺上长3分米、宽1分米地砖,一共要多少块地砖才能铺满食堂地面? 生:我用方法1来解决,列式为9×3=27(平方米) 3×1=3(平方分米) 27平方米=2700平方分米 2700÷3=900(块) 我还用了方法2,列式9米=90分米,90÷3=30(块)3米=30分米 30÷1=30(行) 30×30=900(块)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还想了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为你点赞!那解答正确吗? 生:因为用了两种方法,算出来,得数一样,说明解答正确 师:嗯,那看来,不同方法之间可以互相验证。 [设计意图]练习一旨在让学生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具体信息,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学生打开视野,链接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悟数学的价值,活化学生的思维,铺地砖还有很多情况,自然过渡到练习二;练习二继续巩固所学的两种基础方法,同时知道不同方法之间可以互相验证。 四、学习总结 师:同学们啦,学到这里,你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生:这节课,我们从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出发,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铺地砖的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生:我还知道了解决问题三大步骤,每一步具体怎么做。第一步,可以用画图来帮助分析。第二步,可以根据信息思考可先求出什么。也可以根据问题反过来思考需要什么信息。第三步,检验时,先假设答案正确,反过去算看是否得到与已知信息一致的数据。 师:总结得真好,看来同学们学得真好! [设计意图]总结利于形成清晰的结构化认知,利于记忆与迁移,利于积极情感的累积。 五、课后延学 师:那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还想知道如果用方法一来解,有余数怎么办呢? 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就留给大家课后去研究吧。 师:同学们,课后,大家可以完成以下作业。 (1)课本第73页,第4题。 (2)在生活中找一找铺地砖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对应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问题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起于问题,止于问题,源于生活,归于生活。让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通过实践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