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综合测试(一)(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综合测试(一)(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30 10:14:20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综合测试(一)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3分)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厘米 B.3.150厘米 C.2.150厘米 D.2.15厘米
2.(3分)国庆期间,小聪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妈妈前往送行。小聪看到妈妈逐渐向后退,而妈妈对着远去的火车挥手作别。妈妈看到“远去的火车”、小聪同学看到“后退的妈妈”。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火车、地面 B.地面、火车 C.火车、火车 D.地面、地面
3.(3分)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4.(3分)同一小车先后两次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前后两次的s﹣t图像,如图(a)、(b)所示,若两次相比,则小车第一次运动时的(  )
A.速度大 B.惯性大 C.合力小 D.摩擦力小
5.(3分)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2.5×10﹣6m
B.2.5μm=2.5×10﹣9m
C.2.5μm=2.5μm×10﹣6=2.5×10﹣6m
D.2.5μm=2.5×103nm
6.(3分)以下是代表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三个标志性物体及它们运动的有关数据,比较它们速度大小可知(  )
①奔月的“嫦娥五号”每秒钟飞行11.2km;
②正在索马里海域护航的军舰每分钟航行780m;
③“复兴号”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350km。
A.“嫦娥五号”的速度最大 B.军舰的速度最大
C.高速列车的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7.(3分)当搬运工正在运输冰块时,冰块相对下列哪种物体是静止的(  )
A.地面 B.运冰的拖车
C.工厂里正在工作的工人 D.已放置好的冰块
8.(3分)小方同学利用两玩具小车研究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甲的速度为6m/s
B.前3s内小车甲做加速直线运动
C.小车乙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
D.两小车同时到达目的地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6分)
9.(4分)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

10.(4分)小敏和小华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用彩笔在一张很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①向左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    ;②向右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    。
11.(4分)如图所示,一位运动员在击中点正下方120m处射击飞行目标,若飞行目标沿着水平方向以10m/s的速度匀速飞行,子弹的速度为400m/s,相对于飞行目标运动员是    (选填运动、静止)的;子弹从射出(假设子弹飞行过程中速度不变)到击中目标飞行的时间是    ,当飞行目标距离击中点为    m时,运动员开枪射击,便可以命中目标,如果子弹的速度不断减小,应该    (选填提前、延后)射击。
12.(4分)如图所示,一木块沿刻度尺从A位置滑到B位置用时0.2s,其运动的距离为    cm,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m/s(保留两位小数)。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13.(5分)在图中画出v=30m/s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4.(5分)如图甲所示的是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请你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画出该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15)
15.(8分)如图所示,小芳在“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规律”活动中,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闪光照相机,拍摄纸锥下落时的照片。
(1)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
(2)如图所示的纸锥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若取照片的某段分析,测得AB=BC,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由此可以判断纸锥在AC段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五.计算题(共5小题,满分42分)
16.(8分)小明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进行以下测量:先用柔软棉线沿着地图上长江所在的曲线放置,再在棉线上标上端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拉直后两端点的长度为63.80cm,按同样的方法测得桂林站至南宁东站的铁路线长为4.31cm。已知长江的实际长度约为6380km,则桂林站至南宁东站的实际铁路长约为多少千米?
17.(9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到达灵峰广场参加活动,途中有一半路程骑得慢,另一半路程骑得快,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问:
(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
(3)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多长时间?
18.(8分)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某景区巡警也用上了电动车巡逻,如图所示。求:
(1)在某次巡逻中,巡警驾车以5m/s的平均速度绕景区行驶一圈,用时40min,则巡警驾车绕景区一圈的路程为多少?
(2)若某次巡逻中,巡警驾车绕景区一圈用时0.3小时,则巡逻车的行驶平均速度为多少?
19.(8分)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从车头入洞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0次车身振动,若车身长174m,每节铁轨长11.5m,设火车一直在做匀速运动,山洞长度是多少?
20.(9分)如图所示的图表描述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情况,已知兔子跑起来的平均速度为7.2km/h,请回答:
(1)乌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距离终点多少米?
(3)兔子跑完剩下的路程需多长时间?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综合测试(一)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3分)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厘米 B.3.150厘米 C.2.150厘米 D.2.15厘米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橡皮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15cm对齐,所以橡皮的长度为L=3.15cm﹣1.00cm=2.15cm;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关键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3分)国庆期间,小聪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妈妈前往送行。小聪看到妈妈逐渐向后退,而妈妈对着远去的火车挥手作别。妈妈看到“远去的火车”、小聪同学看到“后退的妈妈”。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火车、地面 B.地面、火车 C.火车、火车 D.地面、地面
【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火车开动时,火车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火车前进时,火车与妈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火车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故ACD是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问题,属于基础题。
3.(3分)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分析图示图象,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A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增大,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是s﹣t图象,图线平行于时间轴,物体静止。故B错误;
C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D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不变,即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与s﹣t图象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4.(3分)同一小车先后两次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前后两次的s﹣t图像,如图(a)、(b)所示,若两次相比,则小车第一次运动时的(  )
A.速度大 B.惯性大 C.合力小 D.摩擦力小
【分析】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求出相对应的s与t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速度,然后比较。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无关。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
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进行判断。
【解答】解:由a图知小车第一次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0.4m/s;
由b图知小车第二次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2==0.3m/s;
A、所以第一次运动时小车速度大,故A正确。
B、在两次运动中小车的质量不变,惯性相同,故B错误。
C、两次运动,小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故C错误。
D、摩擦力大小与速度无关,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根据图象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求出物体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
5.(3分)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2.5×10﹣6m
B.2.5μm=2.5×10﹣9m
C.2.5μm=2.5μm×10﹣6=2.5×10﹣6m
D.2.5μm=2.5×103nm
【分析】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解答】解:ABC、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2.5μm,前面的2.5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μ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2.5μm=2.5×10﹣6m,故ABC错误;
D、2.5μm=2.5×103n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单位换算,比较简单,属基础题目。
6.(3分)以下是代表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三个标志性物体及它们运动的有关数据,比较它们速度大小可知(  )
①奔月的“嫦娥五号”每秒钟飞行11.2km;
②正在索马里海域护航的军舰每分钟航行780m;
③“复兴号”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350km。
A.“嫦娥五号”的速度最大 B.军舰的速度最大
C.高速列车的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答案】A
【分析】解答此题要对它们的速度进行单位换算,换算成同一个单位即可比较出其速度大小。
【解答】解:①“嫦娥五号”每秒钟飞行11.2km,其运行速度为11.2km/s=11.2×
=40320km/h;
②军舰正常航行时,每分钟航行780m,其速度为780m/min=780×
=46.8km/h;
③“复兴号”高速列车每小时行驶350km,其速度为350km/h。
比较可知,“嫦娥五号”的运行速度是最大的。
故选:A。
【点评】对本题中所提供的几个速度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熟练进行单位换算是顺利解决此题的关键。
7.(3分)当搬运工正在运输冰块时,冰块相对下列哪种物体是静止的(  )
A.地面 B.运冰的拖车
C.工厂里正在工作的工人 D.已放置好的冰块
【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某物体位置不变,则以某物体为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就是静止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AC、当搬运工正在运输冰块时,冰块相对地面、工厂里正在工作的工人,位置都在改变,都是运动的,故AC错误;
B、当搬运工正在运输冰块时,冰块相对运冰的拖车,位置不变,即冰块是静止的,故B正确;
D、由于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问题,属于基础题。
8.(3分)小方同学利用两玩具小车研究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甲的速度为6m/s
B.前3s内小车甲做加速直线运动
C.小车乙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
D.两小车同时到达目的地
【分析】在物体的s﹣t图象中,平行于横轴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由图得出,3s内甲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的速度;
(2)甲车的s﹣t图象是过原点的斜线,表示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两个小车的s﹣t图象中,取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较两车的速度大小关系;
(4)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解答】解:
A、由图得出,3s内甲通过的路程s甲=6m,甲车的速度=2m/s,故A错误;
B、由图得出,甲车的s﹣t图象是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得出,在3s内,乙通过的路程小于甲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故C正确;
D、由图可知6m的路程,甲先走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分析物体的s﹣t图象、从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16分)
9.(4分)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3.43 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32s 。

【分析】(1)在长度测量中,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数值和单位;
(2)机械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机械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分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43cm,木块长度为3.43cm;
(2)机械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0min和1min之间偏向1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32s,因此机械停表读数为0min32s=32s。
故答案为:3.43;32s。
【点评】刻度尺、机械停表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测量工具,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0.(4分)小敏和小华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用彩笔在一张很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作背景,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路上画一辆汽车,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①向左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  向右运动 ;②向右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小车  向左倒车 。
【分析】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若使一个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看起来是运动的,可以采用让其背景运动的方法来显示。
【解答】答:(1)向左迅速拉动窄纸条时,看到汽车在公路上向右奔驰,形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是选择了背景作为参照物,汽车相对于背景的相对位置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2)向右拉动窄纸条时,看到汽车在公路上向左运动,因为以背景作为参照物,汽车相对于背景的相对位置在不断的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①向右运动;②向左倒车。
【点评】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我们说的静止实质上是相对静止;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1.(4分)如图所示,一位运动员在击中点正下方120m处射击飞行目标,若飞行目标沿着水平方向以10m/s的速度匀速飞行,子弹的速度为400m/s,相对于飞行目标运动员是  运动 (选填运动、静止)的;子弹从射出(假设子弹飞行过程中速度不变)到击中目标飞行的时间是  0.3s ,当飞行目标距离击中点为  3 m时,运动员开枪射击,便可以命中目标,如果子弹的速度不断减小,应该  提前 (选填提前、延后)射击。
【分析】(1)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2)知道子弹的速度和路程,根据求出子弹的运动时间;
(3)子弹运动时间和飞行目标运动时间相同,知道飞行目标的飞行速度,根据求出飞行目标运动的距离;
(4)根据的变形式知,距离一定,速度变小,时间变大。
【解答】解:相对于飞行目标运动员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根据得,子弹运动时间:t==0.3s,
则飞行目标运动距离:s2=v2t=10m/s×0.3s=3m;
如果子弹的速度不断减小,根据的变形式知,距离一定,速度变小,时间变大,所以应该提前射击。
故答案为:运动;0.3;3;提前。
【点评】飞行目标和子弹运动时间是相同的,这是本题的关键。
12.(4分)如图所示,一木块沿刻度尺从A位置滑到B位置用时0.2s,其运动的距离为  3.36 cm,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0.17 m/s(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由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木块通过的总路程s=3.36cm=0.0336m,
木块沿刻度尺从A位置滑到B位置的平均速度:
≈0.17m/s。
故答案为:3.36;0.17。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基础题。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13.(5分)在图中画出v=30m/s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分析】已知汽车以30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何时间段速度都一样;根据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结合题意绘制图象。
【解答】解:在v﹣t图象中,横轴和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速度标度,然后在纵轴的30m/s处作横轴的平行线,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间图象的区别。
14.(5分)如图甲所示的是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请你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画出该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根据s﹣t图像求出速度大小,再画出该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
【解答】解:由甲图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在图乙中画出该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将物理规律以函数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15分)
15.(8分)如图所示,小芳在“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规律”活动中,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闪光照相机,拍摄纸锥下落时的照片。
(1)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原理是   ;(用公式表示)
(2)如图所示的纸锥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若取照片的某段分析,测得AB=BC,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0.16 m/s,由此可以判断纸锥在AC段做  匀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1)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下落的距离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
(2)(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根据照片判断纸锥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是否相等,然后判断纸锥做什么运动;根据求出纸锥的速度。
【解答】解:(1)实验中通过测量纸锥下落的路程与下落的时间,利用求出纸锥下落的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每隔0.2s曝光一次,由拍摄纸锥下落时的照片可知,下落过程中,时间一定,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即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纸锥做变速直线运动;
(3)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每隔0.2s曝光一次,所以通过A、C需要的时间是0.4s,故纸锥的速度为:
=16cm/s=0.16m/s;
由图示照片可以看出,纸锥在AC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纸锥在A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2)变速;(3)0.16;匀速。
【点评】由纸锥照片找出纸锥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五.计算题(共5小题,满分42分)
16.(8分)小明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进行以下测量:先用柔软棉线沿着地图上长江所在的曲线放置,再在棉线上标上端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拉直后两端点的长度为63.80cm,按同样的方法测得桂林站至南宁东站的铁路线长为4.31cm。已知长江的实际长度约为6380km,则桂林站至南宁东站的实际铁路长约为多少千米?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据此列方程求解桂林站至南宁东站的实际铁路的长度即可。
【解答】解:
设桂林站至南宁东站的实际铁路的实际总长为s,根据地图上比例尺相同,可以列等式为:,
解得:s=431km,故桂林站至南宁东站的实际铁路总长为431km。
答:桂林站至南宁东站的实际铁路长为431k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通过比例尺计算物体的长度,属于基本知识。
17.(9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到达灵峰广场参加活动,途中有一半路程骑得慢,另一半路程骑得快,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问:
(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
(3)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多长时间?
【分析】(1)从图中得出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总路程和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
(2)从图中得出在OA段小明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明在OA段的速度;从图中得出在AB段小明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明在AB段的速度,比较两速度的大小关系即可得出小明骑得快的是图中的哪一段;
(3)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根据得出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多长的时间。
【解答】解:
(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总路程s=3600m,总时间t=25min=1500s,
平均速度==2.4m/s;
(2)由图可得:在OA段,小明运动的路程s1=1800m,所用时间t1=5min=300s,
在AB段,小明运动的路程s2=3600m﹣1800m=1800m,所用时间t2=25min﹣5min=20min=1200s。
小明在OA段的速度:=6m/s,
小明在AB段的速度:=1.5m/s<v1。
故可知,小明骑得慢的是图中的AB段,故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3)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多长的时间=600s。
故答案为:(1)小明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的平均速度是2.4m/s;
(3)小明骑得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4)小明若全程都用快的速度,则从家门口到灵峰广场需要600s的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18.(8分)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某景区巡警也用上了电动车巡逻,如图所示。求:
(1)在某次巡逻中,巡警驾车以5m/s的平均速度绕景区行驶一圈,用时40min,则巡警驾车绕景区一圈的路程为多少?
(2)若某次巡逻中,巡警驾车绕景区一圈用时0.3小时,则巡逻车的行驶平均速度为多少?
【分析】(1)已知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求路程;
(2)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时间。
【解答】解:(1)由题可知,速度v=5m/s,行驶一圈所用的时间t=40min=2400s,
根据公式可得巡警驾车绕景区一圈的路程为:
s=vt=5m/s×2400s=12000m=12km;
(2)绕景区一圈的路程s=12km,该次巡警驾车所用的时间t1=0.3h,
所以巡逻车的行驶平均速度为:v1==40km/h。
答:(1)巡警驾车绕景区一圈的路程为12km。
(2)若某次巡逻中,巡警驾车绕景区一圈用时0.3小时,则巡逻车的行驶平均速度为40km/h。
【点评】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常见题目。
19.(8分)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从车头入洞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0次车身振动,若车身长174m,每节铁轨长11.5m,设火车一直在做匀速运动,山洞长度是多少?
【分析】每节铁轨长11.5m,从车头入洞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0次车身振动,求出火车通过的总路程,总路程减去车身长等于山洞长度。
【解答】解:每节铁轨长11.5m,从车头入洞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0次车身振动,火车通过的总路程为:s=(80﹣1)×11.5m=908.5m,
山洞长度为:L=s﹣L车=908.5m﹣174m=734.5m。
答:山洞长度是734.5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确火车行驶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9分)如图所示的图表描述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情况,已知兔子跑起来的平均速度为7.2km/h,请回答:
(1)乌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距离终点多少米?
(3)兔子跑完剩下的路程需多长时间?
【分析】(1)根据“龟兔赛跑”的情况和图象可知,图中的倾斜直线是乌龟的s﹣t图象,而折线是兔子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乌龟运动的总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出乌龟的平均速度;
(2)已知兔子跑起来的平均速度,由图象可求出兔子运动的总时间,根据的变形公式可求出兔子通过的路程,用终点路程减去兔子通过的路程即可求出兔子距离终点的距离;
(3)知道兔子剩下的路程和兔子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兔子跑完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根据“龟兔赛跑”的情况和图象可知,图中的倾斜直线是乌龟的s﹣t图象,而折线是兔子的s﹣t图象,
所以可知乌龟做匀速直线运动,乌龟通过的总路程s龟=s=1.125km,
所用的时间t龟=90min=90×h=1.5h,
则乌龟的平均速度:v龟==0.75km/h;
(2)由题意知,兔子的奔跑速度v兔=7.2km/h=2m/s,
由图象可知,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运动的总时间:t兔=6min+(90﹣87)min=9min=0.15h,
由得,兔子通过的总路程:s兔=v兔t兔=7.2km/h×0.15h=1.08km,
此时兔子距终点的距离:s1=s﹣s兔=1.125km﹣1.08km=0.045km=45m;
(3)由得,兔子跑完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22.5s。
答:(1)乌龟的平均速度是0.75km/h;
(2)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距离终点45m;
(3)兔子跑完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22.5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s﹣t图象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看懂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