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考试(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考试(一)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30 09:44:22

文档简介

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一)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愿号
1
2
3
4
5
6
8
答案
C
A
B
D
C
C
B
A
愿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B
A
D
B
1.C
【解析】依据材料“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
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可知
材料指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中原核心、多元一体,故选C项.
2.A
【解析】依据材料“理学家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它不相信现实社会以外的…”
可知材料指出理学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故选A项.培养人们的道德
品质是次要作用,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宜扬传统儒家思想和重视人的主观意
志力量,故排除CD项。
3.B
【解析】依据材料“在人类与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而荀子的君舟民
水是君民关系,强调民的作用,故选B项。A项是君权神授,不符合题意,故排
除。D项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制天命而用之是荀
子在天人关系上主张突出人的地位,故排除。
4.D
【解析】依据材料“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官的佛教艺术地”,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中国建筑艺术深受佛教影响,故选D项。佛教本土化、世俗化和材
料无关,故排除AC项。仅从莫高窟的形成无法看出当时中国佛教盛行,故排除
B顶。
5.C
【解析】依据材料“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可知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资本
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即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近代
社会转型。故选C项。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思想
解放故排除AC项: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故排除D项。
6.C
【解析】依据材料“随着中外关系的变化,清政府意识到外语翻译人才的不可或缺,”可
知上述现象的出现是适应中外关系的需要,服务于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
现象的实质是清政府外交观念日趋近代化,故选C项。
消政府开始重视培养外交人才是服务于近代外交的,故排除A项。BD是这些现
象出现的原因,故排除。
7.B
【解析】根据“汉漠拉比(左侧站立者)从太阳神手中接受权标的浮雕”,结合所学知识这
说明了汉谟拉比宜扬王权神授,故选B项。维护专制统治和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权
威是宣扬王权神授的目的,故排除AD项。从材料中看不出炫耀国王功德,故排
除C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H095第1页共4页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一)
高二历史试题
(试卷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认为: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由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由此可见,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A.古老文明 源远流长 B.历史悠久 多元起源
C.中原核心 多元一体 D.逐步扩展 各族认同
2.理学家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不相信现实社会以外的彼岸世界,不信灵魂不死、轮回转生之说……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上述材料指出理学的作用是
A.引导人们关注现实 B.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
C.宣扬传统儒家思想 D.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3.《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一人) 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与社会关系(君一民) 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后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君主受命于天 B.君舟民水
C.制天命而用之 D.道法自然
4.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的形成主要说明
A.佛教本土化 B.中国佛教盛行
C.佛教世俗化 D.中国建筑艺术深受佛教影响
5.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由此可知,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是
A.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D.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
6.随着中外关系的变化,清政府意识到外语翻译人才的不可或缺,《天津条约》将英文作为中英交涉的官方语言,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后首先开设英文馆。上述现象的实质是
A.清政府开始重视培养外交人才 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清政府外交观念日趋近代化 D.洋务运动的需要
高二历史试题 第 1页(共4页)
7.如图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刻有汉谟拉比(左侧站立者)从太阳神手中接受权标的浮雕。“从太阳神手中接受权标”实质上说明
A.维护专制统治
B.宣扬王权神授
C.炫耀国王功德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权威
8.右图是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古文字文物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该图所示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阿拉伯文字
D.甲骨文
9.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材料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有
①多元性②开放性③包容性④创新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下列出现在希腊古典时代的有
①塔西佗的《编年史》 ②米隆的《掷铁饼者》 ③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④万神殿 ⑤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11.恩格斯指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认为中世纪的西欧
A.欧洲人仅信仰基督教和神学 B.基督教会控制西欧
C.欧洲人维护基督教和神学统治 D.王权与教权并立
12.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其代表作《文明的冲突》中指出,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造就了俄罗斯文化来源成分的多样性,俄罗斯既与西方对立,也与东方对立,它既是西方又是东方。俄罗斯同西方和东方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上的三位一体。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是
A.俄罗斯文化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 B.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俄罗斯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D.俄罗斯文化具有创新性
13.孔雀帝国时代,保存了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细的雕刻和优美的绘画。……在《吠陀》和佛经中都保存有不少医学知识。在《长阿含经》中曾提到沙门、婆罗门用“鍼灸(即针灸)药石”疗治各种疾病。材料显示印度文化的特征是
A.佛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B.婆罗门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C.印度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D.医学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4.朝鲜王朝徐居正作《东国通鉴》,称:(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材料显示古代朝鲜
A.古代朝鲜衣冠制度深受中国衣冠制度的影响 B.古代朝鲜礼仪深受中国礼仪的影响
C.古代朝鲜儒学深受中国儒学的影响 D.古代朝鲜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15.新航路开辟前,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下列哪些成就属于印加人的文化
①知道零的概念和创造出20进制②建造驿道和太阳庙③会使用麻醉剂和进行人体解剖④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⑤使用图画文字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高二历史试题 第 2页(共4页)
16.人类史前史,从三四百万年前到文明的出现,乃至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地理因素一直起重要作用。越是在人类的早期,地理因素会越重要,因为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小,环境的影响当然就大。反过来,越到人类历史的后来,地理因素就越来越不重要了。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印第安文明
C.古代西亚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 18题 12分,第 19题14分,20题12分, 共52分。
17.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之一,又是唯一的上下几千年历史文化绵延不断的民族,历经漫漫时间长河,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它在历史发展中有过无数的辉煌,曾经达到人类文明的高峰。中华文明所处地形复杂,族群众多,但它在历史上却发展出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了许多其他族群文化的辉煌文明,并历经磨难而未曾中断。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文化传统还将有广泛、充分利用的宝贵价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之光(第三辑)》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精神营养,包括许多真知灼见,如“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摘编自吴承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6分)
18.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滋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自古以来,韩国就在中国文化的绝对影响之下,这种影响波及到日本,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文化圈最大特征是汉字的使用;儒教和佛教普及是共同点。这种表征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提中国,韩国人就会联想到孔孟之国,联想到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之邦,它延绵着那种静思及风雅的东方精神的源泉。这是一种和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比‘苏格拉底的申辩’,《论语》更显亲切;比起西方的某些文学作品来,《三国志》更投合韩国人的兴趣。……”
—1992年韩国政府《同中国文化再相逢》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
高二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4页)
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 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对亚洲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以后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6分)
19.世界各地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地理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材料二
传承自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并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化元素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系统、古代的自由观念和人本精神、维护私有财产的法律体系。这些文化元素来自古希腊的哲学、自然科学,古罗马的法律,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这些体现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主要贡献的文化遗产,为欧洲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选必三教师教学用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影响。(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习近平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高二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