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3-30 16:0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完整的学习歌曲并能够准确的表现音的强弱。
能够正确表现歌曲的轮唱部分。
教材分析:
《山谷回音真好听》是一首表现自然现象的歌曲,表现了儿童对自然奥秘的好奇、探究的心理,是一首生动、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全曲短小精炼,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旋律简单,明快、易于学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用轻巧、愉快连贯的声音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
2、过程与方法:
用歌声表现出力度记号:声音的强和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了解“回音”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完整的表现歌曲,并能表现出力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卡农“回音”(轮唱)。
教法和学法:
情境教学法、律动、 聆听、游戏等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郊游》,并进行歌表演。
师:郊游一般都去哪里呢?(户外、田野、景区等)
2、观看动画短片,请学生思考:小兔淘淘去了哪里?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自然现象?
山谷、发现了回音这一现象。
3、什么叫回音?
当我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发出去以后,遇见一个障碍物,将我们的声音有反弹回来,让我们再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叫回音,也叫回声。
二、揭题
1、初听歌曲
寻找回音: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5个)原音和回音出现在哪几个乐句?(第三和第四乐句)
2、复听歌曲
模仿回音:感知原音和回音的不同。 模唱第三和第四乐句。
3、学习力度记号:
原音和回音哪个声音更强?(原音)在音乐表现中强是用“ f“,弱是用”p“来表示。根据教师的指挥手势区分强和弱。
三、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第三和第四乐句随范唱小声跟唱。
2、教师完整的范唱歌曲,回音部分请同学们帮助老师一起演唱。
3、跟琴用“ wu”模唱歌曲旋律,能够表现出原音与回音。
4、师生接龙学习歌谱,以”上山坡和下山坡”划旋律线,增强音准。
上山坡、下山坡、上山坡、过山坡、下山坡。
5、跟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6、请个别同学有感情演唱。
7、加入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8、小组合作,为舞蹈编创舞蹈律动。
四、艺术表现
1、聆听《山谷回音》。
2、歌曲演唱中也有“回音”,那就是轮唱。
3、什么是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4、跟伴奏演唱《山谷回音》。
5、同学之间交换角色演唱。
五、教学活动-拓展延伸
1、出示《山谷回音真好听》轮唱曲谱。
2、聆听其他班级的范唱。
3、分组分声部演唱轮唱部分。(相互倾听,不受干扰,不喊唱)
4、用声势为轮唱歌曲伴奏。
5、为轮唱歌曲伴舞。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知道了力度记号强和弱,初次尝试了轮唱的演唱形式,还了解了自然现象-回音,希望同学们多走进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积极去探索发现大自然中的奥秘。课后请同学们去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回音的现象、以及大自然中其他有趣的现象,好吗?
最后,我们以音乐会的形式结束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课后反思:
本课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歌词上口,针对这些特点,在学习了本课歌曲的基础上做了轮唱的学习与尝试。
成功之处:
教学的导入是引用了本单元歌曲《郊游》,歌表演进入教室,让学生有了积极的状态,再通过交流郊游的地点,过渡到观看动画短片,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认真的观看后,准确的回答了问题,自然地进入到本课歌曲的学习。
新课的学习比较顺畅,孩子们对于原音和回音的强弱掌握表现的比较突出,歌谱学习采用了比喻手法,学生边划旋律线边演唱歌谱,能够准确表现音准。声势节奏和律动编创部分学生完成度较高。
歌曲的轮唱编创部分,经过《山谷回音》的前引,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的完成轮唱的演唱形式,并通过轮奏和舞蹈表现,反应孩子们的接受力是较强的。
不足之处: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投入不够,比较生硬,略缺感染力。
个别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参与性不够,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设计适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策略,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